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8.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5786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8.docx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8.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8.docx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练习8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中共八大对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B.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3.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建国初期人口数量的积聚增加

C.大规模的商业性采伐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4.1957年和1942年的整风运动内容之所以不完全相同,主要是因为

A.党的力量强弱发生了变化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

C.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D.党的领导地位发生了变化

5.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

“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

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展“反右倾”斗争D.在全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6.最早提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是在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右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一幅漫画,画中的文字

是:

“中国好比巨龙,美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

虫爬也爬不动。

”下列对漫画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中美两国对峙、关系紧张

B.中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

C.“左”倾思想的严重泛滥

D.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8.据保守统计,文革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172万,受迫害的人数更以千万计。

为此,著名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革经历者,从中选出了一百人作为代表并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

最后,他说到:

“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

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运动中C.“大跃进”运动中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10.英国《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庐山会议是“日益突出阶级斗争的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主要是指

A.个人专断的家长制作风更加严重B.把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引向党内

C.使“大跃进”的错误进一步发展D.继续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

11.大跃进运动对中国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是在1958年8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上提出来的

B.它是以“共产风”和“一大二公”为典型的左倾错误的表现

C.它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畸形发展

D.为此,中共召开庐山会议、七千人大会并提出国民经济建设的八字方针进行纠正

12.中共八大后,党在政治、经济工作上连续犯错误,直到发动“文革”。

主要是因为

A.国际形势非常严峻B.国内敌我矛盾尖锐

C.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破坏D.“左”倾思想泛滥

13.在下列建国后所进行的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中,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土地改革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我们的方向应该是有秩序的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们社会的基层单位。

”这句话反映出

A.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片面追求公有制的规模和速度

C.加快改造步伐,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需求D.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调整生产关系

15.1959年到196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时期,造成严重困难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B.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

C.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失误D.苏联的背信弃义

16.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A.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17.“脚蹋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新民歌应该创作于

A.大跃进运动中B.农业合作化运动中

C.大生产运动中D.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18.“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诗中反映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背信弃义

19.“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二月抗争”和“四五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A.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B.痛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

C.两次斗争都有群众的广泛参与D.抵制“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20.“文革”能够持续十年之久的主观因素是

A.国际形势的动荡B.外国敌对势力的利用

C.领导者的责任D.被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

21.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目的是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遗留问题D.落实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22.1956—1965年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下列各项中,属于“成功”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中共八大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

C.1959年开展“反右倾斗争”D.1958年发动“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3.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埃及时曾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

我们中国人讲究“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有“德”主要是指

A.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B.支援中国的“一五”计划建设

C.与中国共同奉行不结盟政策D.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4.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这一阶段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特征是

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5.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战线取得了新的突破,下列不属于70年代的外交成就是

A.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促使了会议圆满成功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一组50年代中后期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争论材料。

材料一“有可能告诉发展我国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政治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的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人民日报》社论(1957年11月13日)

材料三“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并且为第三个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物质和思想的某些条件。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公报

材料四“在建设工作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的各个方面的紧张,浮夸风较普遍的滋长起来……犯了不够实事求是的错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容易让我们犯左的错误。

——《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1959年)

请回答:

(1)你认为以上哪些材料符合客观事实?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所说的“跃进”是正确的吗?

为什么?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7.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状况之间的矛盾。

……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

材料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向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

材料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的甚至是激烈的。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

(1967年11月6日)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哪些变化?

影响如何?

 

(2)根据材料二、三,从八大二次会议到“文革”,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

在实践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8.民主与法制是专制与独裁的死对头,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后,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其原因是什么?

为此,激进的知识分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抗战后期,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大多数识字不多或不识字的老百姓采用直接填票、画圈、投豆等方式参加选举。

这说明,根据地的政权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而在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茶馆》里有这样一幕: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的茶馆横梁上仍然贴着“莫谈国事”的标语,它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3)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再次被造反派批斗侮辱后,回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是拿出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像火山般地爆发了: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

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

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

”当刘少奇再一次被造反派抓走时,他留给了家人一句话: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刘少奇的悲惨遭遇说明了什么?

 

(4)要避免刘少奇的悲剧重演,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近年各地高考试题回眸

(一)选择题:

1.(06广东综合)“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社高潮

C.“大跃进”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

2.(06广东单科)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符合

这一主题的是

A.1957年的整风运动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反右倾”斗争D.“文化大革命”

3.(07广东单科)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

其主要目的是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4.(07山东)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5.(07江苏)“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6.(08广东单科)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7.(08广东单科)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

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B.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搞好关系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8.(08江苏)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封面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9.(08宁夏)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这主要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10.(08上海)新中国建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度居高不下,其原因是

A.大跃进推动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B.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得到广泛认可

C.和平与经济发展使生存环境日益改善D.土地改革彻底改变了小农生产方式

11.(09四川)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

这反映出

A.中国人民走向世界的愿望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12.(09广东)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

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13.(09广东文基)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

其目

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14.(09广东理基)“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5.(09海南)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二)非选择题:

16.(07江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

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

基本点还是那些。

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

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4)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17.(09辽宁宁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

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

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

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

《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

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

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

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

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

《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

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

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

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

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

 

18.(09天津)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唐太宗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材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救济。

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引起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

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五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

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仍低于1913年。

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

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报低。

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材料六1980年邓小平指出:

“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l990年又指出:

“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

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答案

基础部分

(一)选择题:

1——5ACDDB6——10BDACB11——15BDBBC16——20CACBC21——25BBDCA

(二)非选择题:

26、

(1)材料一和四,材料一正确分析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主要任务和提出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材料四正确认识到了大跃进等“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并认识到了错误的根源。

(2)大跃进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国情,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3)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足够理论和思想准备;国际上尚无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