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5775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理(连续班,一二区)

(时间:

150分钟,分值:

15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

京剧青衣唱腔流派纷呈:

梅派雍容华贵,婉曲逶迤,(透露/流露)着大气;尚派阳刚挺拔,顿挫分明,(喻/寓)峭险于深厚;荀派俏丽轻盈,清秀俊美,泼辣谐趣;而程派幽咽婉转、跌宕起伏的唱腔则是京剧界公认的旦行中的最高水平。

这些,谁又能____________?

唱青衣的人很多,喜欢青衣的人也很多;然而真正懂得青衣意蕴的人却不多。

青衣不同于花旦___________,也不同于老旦一暮秋水的波澜不惊。

青衣有着细腻柔婉的闺中情愫,又有绵长如缕的缱绻愁思和哀怨。

岁月的风霜(消磨/消耗)了她曾经的明媚,也赋与了她繁华脱尽见真淳的独有气质和韵味。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雍容华贵意蕴B.清秀俊美情愫

C.跌宕起伏缱绻D.波澜不惊赋与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透露寓消磨B.透露喻消耗

C.流露寓消耗D.流露喻消磨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

B.吃得准、悟得深、讲得透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

C.吃得准、讲得透、悟得深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

D.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俄罗斯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打击行动取得了成效,美国及其盟友的空袭效果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

第页,共页

B.在南京青奥会男子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浩然屏气凝神,目不交睫地盯着靶标,丝毫不理会观众的叫好声。

C.关于帕特农神殿和守护神雅典娜的各种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希腊人有着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象力。

D.不知是曾几何时,微信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抒发怀旧心情的文章,慨叹现在人与人之问关系的冷漠和不单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南开大学原新教授表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国家将继续向违规生育者征收社会抚养费。

B.中国重申在《中日韩合作展望》中所作的承诺,努力实现包括建立区域市场在内的推进经济一体化的长期目标,将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

C.10月31号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发布消息,一架从沙姆沙伊赫飞往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客机在埃及坠毁,224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

D.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历史经验证明,群众路线践行得好不好,与党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有直接关系。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读者可以自负之处

夏丐尊

文艺不但在创作上是人的表现,就是在鉴赏上也是人的反映。

浅薄的人不能写出好的文艺,同时浅薄的人也不能了解好的文艺。

创作与鉴赏,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事情。

日本厨川白村在他的《苦闷的象征》里,曾把鉴赏称为“共鸣的创作”。

真的,鉴赏也是一种创作,不过创作是作家自己表现,鉴赏却是由作家所表现的逆溯作家,顺序上有不同而已。

第2页,共8页

真有鉴赏力的读者应该以读者的资格自负,不必惭愧自己并非作家。

在艺术的各部门中,最容易使人发生创作野心的,要算文艺了。

听到名曲的时候,看到好绘画、好雕刻、好戏剧的时候,普通人都只以听者、观者自居,除了鉴赏享乐以外,不会发生自己来作曲弹奏、自己来执笔运凿、自己来现身舞台的野心。

对于文艺可不然。

普通人只要读过几册文艺书,往往就想自己试作,不肯安居于读者的地位。

因为文艺所用的材料是我们日常习用的语言,表面上看来,不像别种艺术那样对于材料须有练习功夫与专门知识。

可是要知道,鉴赏是共鸣的创作,这是就心情上说的。

实际的文艺创作到底要靠天才,不是普通人所能胜任。

文艺所用的材料虽是日常语言,似乎不如别种艺术那样需要特别素养,但是,语言文字的驱遣究竟要有过人的敏感和熟练才行,这也不比别种艺术来得容易。

再说,文艺是作者的自己表现,作者自身如果没有特出的人格(这并非仅指道德而言),即使对于语言文字有了特出的技巧,也还是没有用的。

文艺鉴赏本身自有价值,不必定以创作为目的。

这情形恰和受教育不必定以做教师为目的一样。

不消说,要做教师,先得受教育;要创作文艺,先得鉴赏文艺。

可是创作究竟不能单从鉴赏而成功。

不信,但看事实。

每年从各国大学文学科毕业的,合计起来总该有几万人吧,他们当然是研究了文艺上的法则,熟谙了语言文字的技巧的了,当然是读破名著,富有鉴赏力的了。

然而他们大多数没有成为作家!

全世界成功的作家还是寥寥可数。

并且,成功的作家之中,有些人竟没有入过大学。

俄国的当代名小说家高尔基是面包工人出身。

有些人虽曾入过大学,却不是文科出身。

俄国的契诃夫是医科出身,日本的有岛武郎是学农业的。

鉴赏文艺未必就能成为创作家,这个话似乎会使诸君灰心。

其实只要能鉴赏,不能创作也没有什么惭愧,因为我们由于作品的鉴赏,已经与作家作精神上的共鸣了,已经把自己提高到和作家相近的地位了。

真有听音乐的耳朵的,听了某名曲所兴起的情绪,照理该和作曲者制曲时的情绪一样。

所以就某名曲说,在技巧上,听者固然不及作者;可是在享受上,听者和作者是相等的,只要他善于听。

作家原值得崇拜。

自己果真有创作的天才,不消说,自然应该把它发挥出来。

但是,接近文艺的人个个要想成为作家,那究竟是不可能的事。

与其做一个无聊的创作者,宁可做一个好的读者欣赏者。

我们不必为不能创作自惭,还该以好的读者、欣赏者自负。

(选自《开明新编国文读本》)

6.下面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文艺在创作和鉴赏方面都是人的反映,浅薄的人既不能写出也不能了解好的文艺。

B.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文艺最能引起欣赏者创作的欲望,因为它的材料是日常语言。

C.成功的作家首先必须是好的鉴赏家,然而,懂得鉴赏文艺却未必就能成为创作家。

D.作为普通人,不必惭愧自己不能创作,应该为自己能成为真有鉴赏力的读者骄傲。

7.根据文意,以下对“文艺鉴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鉴赏也是一种创作,但它与作家创作的顺序是有所不同的。

B.文艺鉴赏是由作家所表现的逆溯作家,进而与作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C.文艺鉴赏是创作成功的基本保障,因为它能够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D.文艺鉴赏本身自有价值,甚至可以把读者提高到和作家相近的地位。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绘画、雕刻、戏剧等艺术门类,普通人只以昕者、观者自居,因为这些艺术需要特别的素养,不是普通人所能胜任。

B.要想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作者不仅要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有过人的敏感和熟练,还需要具有特出的人格。

C.全世界成功的作家寥寥可数,并且与他们是否上大学、是否学文科没有直接关系,可见,天赋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

D.对于一种艺术而言,创作者在技巧上会高于鉴赏者,可是鉴赏者只要有足够的鉴赏力,就可能获得与创作者相等的享受。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方庆,雍州成阳人也。

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

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

元昌览书而遽止。

第3页,共8页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

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

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古指马来人)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

又管内诸州首领,

第页,共页

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

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

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而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

方庆奏曰:

“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

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

‘礼只有忌日,无忌月。

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

’当时从讷所议。

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

”则天从之。

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径危悬,欲御腰舆而上。

方庆谏曰:

“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

陛下万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

伏望停舆驻跸。

”则天纳其言而止。

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

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

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

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家:

安家

B.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冒:

贪污

C.欲以是月诣阙献俘诣:

前往

D.比于楼船比:

等同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B.臣谓振作于事无嫌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天下可运于掌

C.当时从讷所议D.以山径危悬

某所,而母立于兹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B.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C.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

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D.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

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庆家世显赫,其祖随王褒入关;其父王弘直,秉性耿直,敢于劝谏;王方庆年少有为,十六岁时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B.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在任数载,为官清廉,对下属要求严格,政绩卓异。

得到时人的高

度赞赏。

C.王方庆学问渊博,他议政或谏言,总能引经据典,如对在皇帝忌月上报战功时究竟能不能奏乐,他据引典籍坚持要奏军乐。

D.王方庆正直敢言,武则天曾临幸万安山玉泉寺,因山路危险,她想让人用轿把她抬上山,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不能畏惧险难。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

(8分)

燕山九日作①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

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

廖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

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⑤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

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

②双节:

使节出行时的仪仗。

③禹:

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

④桑榆:

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

⑤天书:

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4分)

(2)请赏析上阕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

(答出两点即可)(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韩愈《师说》中表述师生关系的句子“,”与荀子在《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一致的。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

“,。

(3)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只要尽力了,也就没什么可后悔的,这就是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

五、(12分)

16.某高校为了招收优秀学生,对新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下面是其中两

则调查表,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要

求简明、准确。

表一:

你选择高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项目

A就业

B教学质量

C社会声誉

D高校所在地

E往年分数

F其他

人数

1621

1652

532

286

1372

213

比例

35.24%

35.91%

11.57%

6.225

29.83%

4.63%

表二:

在高考最终确定填报志愿时主要听取谁的意见?

项目

A自己独立确定

B家长

C中学老师

D亲朋好友

E其他

人数

2901

1070

434

338

80

比例

63.07%

23.26%

9.43%

7.35%

1.74%

(1)从以上的表格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②

第5页,共8页

(2)要招收到优秀学子,你对该高校的建议是:

17.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结合构图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

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

18.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刘海粟(国画大师)、王朝闻(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著名语言学家)”四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

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不超过80字。

(4分)

示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六、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8—21题

走眼

王伟锋

  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

“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

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

赵老板内行,眼力好。

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

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

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

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

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

“收着。

  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

“能收?

赵老板朗声道:

“能收!

”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

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

  

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

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

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

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

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

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盒子,看来一下,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

“想淘换多少钱?

  卖家说:

“少说也得这个数。

”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

“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

给客人添茶。

”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

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

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

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

“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

  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

“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赵老板拱手道:

“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

”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

“赵老板,您不

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

  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

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

“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

  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

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

“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

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

  赵老板粲然一笑,说:

“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

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

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

”伙计明白过来,心里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不解地问:

“既然如此,你为何不当众说明

,羞辱李老板一番呢?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赵老板长叹一声,说:

“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

  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

(本文有删改)

19、“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

(4分)

20、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

(4分)

21、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

目?

(4分)

22、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

(6分)

七、(60分)

23.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理科连读语文答案

1.D(“与”应为“予”)2.A(“透露”,显露;“流露”,指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喻”,是通晓、明白的意思;“寓”,是寄寓。

“消磨”,指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消耗”,多指精神、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3.B(“吃得准、悟得深、讲得透”即指判断准确、理解深刻、讲解透彻,属递进关系。

“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与下句对称协调)4.C(A“相形见绌”意为跟他人或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和“相比”重复。

B“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D“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

5.B(A成分残缺。

应在“计划生育政策”前加“对”。

C表意不明。

“224名”是否包括“机组人员”不明确。

D不合逻辑。

前面说的是“践行的好不好”,后面只说“率先垂范”)

第页,共页

第页,共页

6.D7.C8.D9、D10、D11、B12、D

14.

(1)羁旅孤寂之感;岁月流逝之叹;佳节出使引发的家国乡情;途经北宋旧地引发的故国之叹;决心不辱使命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慷慨豪迈。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四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①借景抒情(1分),借桑榆、太行、卢沟这些西北空旷寥落之景,表现内心的孤独落寞之情和故国之叹(1分);②大笔勾勒与色彩点染相结合,寥落的桑榆关,连绵的太行山,紫

翠的色彩点亮了西北的荒凉冷落,在孤独落寞中隐含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表现手法1分,分析1分;答其他手法如对偶、拟人、白描等,如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15.(6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16.

(1)①教学质量和就业是考生选择高校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往年分数在考生选择高校时也起着重要作用。

②大部分考生是独立确定填报志愿,部分会听取家长、中学老师和亲朋好友的意见。

(每点1分)

(2)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充分重视就业导向作用是提高生源质量的最根本途径。

各种招生宣传活动应主要从中学生的视角进行设计和开展。

17.①书法“冬”字、滑雪

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②“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

③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

④拼音“beijing”点名申办城市。

(Candidatecity的意思是候选城市,若有同学写,也算一个要素,得1分。

18.答案示例: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开阔的胸襟和谦虚的品德。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这个名字使人不由想起这位大师不但演艺精湛而且不流世俗、宁折不弯的高大形象。

(3)“朝闻道,夕死可矣!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师不惜以全部生命追求美学之“道”这一至高境界的决心。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著名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就来源于此。

这个名字可让我们感受到他在学术研究上努力上进、永不停息的精神。

19、答案:

①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

②赵老板

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

解析: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回答时指出什么内容是出乎意外,什么地方是在情理之中即可。

20.答案:

①自感技不如人。

②自觉羞愧。

③不守行业规矩,终究难以立足。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方面考虑。

21.答案:

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

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解析:

这道题意在考查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一是线索作用,二是概括事件作用,三是提炼主题作用,四是表现手法的体现。

22.答案:

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解析:

应根据题意要求分两步解答。

先是分析人物形象,再是概括作品主旨。

分析人物形象,

要着眼于全篇,从人物的言行和故事情节着手。

概括本文主旨,要在整体阅读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关注体现文章要旨的段落和语句,尤其要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