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5772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docx

《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docx

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

2008年高考历史复习(中近.3)[转贴2007-06-1609:

35:

41]发表者:

chenfangren_1980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09)

基础金题

1.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平均地权”方案在本质上

A.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纲领             B.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C.没有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行后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2.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主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3.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的矛盾

4.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加速了革命进程

5.20世纪初,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够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革命纲领       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6.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是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7.康有为、梁启超在短短几年内,从时代旗手沦为时代的绊脚石的原因

A.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因为清政府决定实行君主立宪

C.革命危害了他们的阶级利益       D.逆历史潮流而动,竭力维护清朝统治

8.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主张兴民权的不同之处是

A.主张给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     

B.主张给资产阶级以参与政权的权利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反对保留君主,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9.20世纪初,同盟会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表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革命派具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C.革命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国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10.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1.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相同点是

A.都反对封建土地制度               B.都要实行土地国有

C.都要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           D.都要平均分配土地

1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

“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13.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土地纲领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14.同盟会纲领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C.建立由汉民族统治的政权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5.20世纪初,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就其实质而言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B.洋务派和顽固派论战

C.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术交流  

D.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16.中国同盟会被称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多选)

A.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

B.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C.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

D.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

17.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多选)

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B.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

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18.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同盟会时期

C.中华革命党时期                    D.兴中会时期

19.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自此之后,开始有了①革命舆论战斗的阵地②全国性统一的革命政党③较为明确的反帝要求④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0.萍浏醴起义的直接影响有①扩大了同盟会的政治影响②掀起了各地反清起义高潮③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基础④加速了革命发展进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S226;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运用历史和政治学科知识回答:

(1)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

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民族”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灭亡(10)

基础金题一

1.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起义士兵的幼稚无知

C.革命党人认为有“资历”的人才能号召群众

D.在特定的条件下,革命党人群龙无首

2.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政权      

B.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

C.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        

D.革命派所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

3.武昌起义,新军成为主力,主要是因为

A.新军不满清朝统治              B.新军中青年知识分子倾向革命

C.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            D.湖北革命党人长期宣传、组织工作

4.武昌起义成功的客观条件是

A.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                B.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C.黄花岗起义有重大影响              D.义和团运动震撼了晚清统治

5.1911年武昌起义①是由同盟会直接领导的②原来的计划被偶然因素打乱③其成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④胜利中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当1911年革命到来时,……革命者利用了这种不满,并在学生和士兵中做了有效的工作。

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革命运动仍迅速传遍全国。

请回答:

(1)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武汉地区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早较快的地区,19世纪晚期张之洞在此设立汉阳铁厂,简述武汉地区工业发展的区位要素?

 

 

 

 

基础金题二

1.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规定: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设立实业部”,反映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C.平均地权                          D.建立民主共和国

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法令中对原同盟会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武昌起义后出现“南北议和”的根源是

A.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破坏革命    B.湖北军政府中混入了立宪派和旧官僚

C.帝国主义对革命派施加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有人说:

“辛亥革命既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又是一次失败了革命”。

其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5.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资产阶级孤军奋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最终失败,这在根本上是因为

A.中国广大民众觉悟程度太低          B.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

C.帝国主义的干预和破坏              D.中国自然经济残余的影响

6.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

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  B.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C.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D.没有改变中国的政体

7.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的态度由准备武装干涉变为“严守中立”,又变为扶植袁世凯策划“南北议和”,造成这一系列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得失

C.袁世凯卖国求荣                    D.清政府土崩瓦解

8.清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      B.北洋军阀集团的武力逼宫

C.资产阶级立宪派倡导的立宪运动      D.满洲贵族的腐败无能

9.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中重申保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其思想根源是

A.对列强帮助中国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抱有幻想

B.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C.希望换取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承认

D.愿与列强建立“邻谊之笃”和“提携亲爱”的关系

10.武昌起义后,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对革命形势的发展有何影响:

A.促使帝国主义放弃武装干涉计划

B.促使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C.促使袁世凯停止武力镇压而与革命党人议和

D.促使清朝统治加速瓦解

11.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能够迅速对全国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是

A.革命党人的长期准备和统一指挥      B.起义士兵英勇奋战光复武汉三镇

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支援        D.一些立宪派和清朝官僚投机革命

12.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

“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徂(到)欧,皆密吾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段话表明孙中山

A.对帝国主义在本质上认识不清        B.要兼程回国,亲自参加武装干涉

C.对国内发生的事件保持中立态度        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世凯中立

1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强调变革  D.受西方进化论影响

14.辛亥革命时帝国主义列强企图干涉、破坏中国革命,但伪装“严守中立”:

其原因不包括

A.列强介于革命和反动两种势力之间很难作出选择

B.清朝统治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已经没有继续利用的价值

C.列强担心公开干涉后会引起规模更大的反帝斗争

D.当时处于一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很难在中国采取一致的军事行动

15.被称之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巨变的是

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6.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7.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多选)

A.控制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妥协

18.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B.推翻清朝满洲贵族统治

C.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建立民主共和国,让人民享有民主自由

19.1911年11月,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这件事不能说明下列哪一问题:

A.袁世凯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    

B.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洲贵族的统治地位

C.清政府实际上徒具虚名              

D.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的工作宣告完成

20.1911年,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原因是:

A.缺乏有威望的革命领袖|            B.帝国主义破坏革命

C.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大部分政权    D.清政府起用袁世凯

21、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2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最主要影响在于

A.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从此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阶段

C.奠定了孙中山在中国近代社会地位  

D.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部分任务得以完成

23、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已无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24、有人认为:

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思潮”“情绪化”的结果,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向近代化的进程,结果出现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2).辛亥革命后出现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单元验收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为正确的答案)

1.帝国主义国家始终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出发点是

A.帝国主义严守中立     B.临时政府不承认列强在华特权

C.临时政府存在不会长久  D.反对中国成为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191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指出:

“用特明白晓谕,昭示天下,干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

所有宣统三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

这一上谕的真实意图是

A.将铁路主权收归国有         B.将铁路兴筑形式由商办改为国办

C.进一步出卖铁路主权求得帝国主义的欢心和支持 

D.在国有形式下吸引外资

3.19世纪末资产阶级的两个派别几乎同时登上历史舞台,但变法运动率先形成社会主流。

以下有关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民主共和不符合中国国情②由当时社会矛盾决定③资产阶级上层相对强大④维新派活动条件有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4.陈天华说:

“在两军阵前,有进无退,巴不得把它杀尽。

洋兵以外的洋人,一概不伤他,洋兵若是降了,也不杀他,也不能灭洋人的国。

”他表达的核心内容是

A.没有表示彻底反帝的态度  B.反对帝国主义就必须排外

C.把反帝和盲目排外相区别  D.反对帝国主义的傀儡就等于排外

5.20世纪初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可归纳为①两大矛盾趋于汇流②民族矛盾地位下降③新知识分子队伍壮大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主张克服了义和团运动局限性的是

A.“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B.用革命手段废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

C.“改条约,复税权,完全独立”

D.“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

7.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的焦点是

A.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B.袁世凯必须遵守《临时约法》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必须到南京就职

8.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

“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

伤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

”这段话的意思是

A.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B.清朝的统治最终必定灭亡

C.推翻清政府,处决其统治者  D.革命只会导致动乱,国家灭亡

9.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发动的武装反清起义主要方式是

A.联络会党进行密谋暴动   B.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C.依靠军阀反对另一派军阀  D.依靠新军发动武装斗争

10.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的实质是

A.将帝国主义攫取的筑路权收归国有

B.将商办的铁路卖给帝国主义国家

C.收回商办的筑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国家

D.将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中国铁路收回

11.资产阶级立宪派参与清末“预备立宪”的出发点是

A.企图缓和与清政府的矛盾  B.企图缓和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企图成为人民的代表     D.渴望参与政权

12.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不彻底,主要表现为

A.只强调推翻清政府,没有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B.只发动武装起义,没有阻止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只提出平均地权,没有真正实施

D.只建立临时政府,没有警惕帝国主义的侵略

13.《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主体”。

在当时,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14.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清末立宪派的相同点有①都主张在维持清王朝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政治改良达到参政议政的政治目的②都不敢或不愿发动群众,甚至仇视人民革命③都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④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一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15.1911年,促使中国社会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把各阶级、各阶层人民推向反清革命阵营的直接原因是

A.皇族内阁的成立B.保路运动的开展C.武昌起义的爆发D.清政府出卖路权

16.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17.四川保路运动是爱国性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的运动,其特点主要有①斗争开始时采取了合法斗争形式②“成都血案”后转为武装斗争③它是同盟会领导下的反对清政府卖国的正义斗争④因有新军参与而发展迅速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所指的“欢呼”主要来自

A.满清统治结束 B.武昌起义胜利 C.列强宣布“中立”  D.中华民国建立

19.武昌起义后不久开始的“南北议和”所反映的问题是①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②袁世凯采取了反革命两手策略③立宪派、旧官僚同袁世凯妥协④革命党人软弱无力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0.“预备立宪”骗局的破产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在客观上的有利影响是①宣告了立宪派政治主张的破产②使一部分立宪派分子倾向革命③加剧了清政府和外国的矛盾④造成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21.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达,正确的是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②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③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这一规定所隐没的本质问题是

A.以财产的不平等代替基于出身不同的不平等  B.阶级差别及矛盾

C.种族、宗教的差异                       D.封建等级制度自然存在

2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孤军奋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最终失败,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和破坏  B.中国自然经济残余的影响

C.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太低  D.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太低

24.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主要是因为

A.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三民主义提出了民族主义

C.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25.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②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③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来达到目的④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

26.1912年,辛亥革命失败了。

这里的“失败”是指

A.袁当上临时大总统           B.西方国家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C.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没有完成  D.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和混战局面

27.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在于

A.没有采取革命措施彻底扫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B.政府里混入了一些立宪派和旧官僚

C.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D.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28.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

29.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30.1905-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中心问题是

A.要不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  B.要不要彻底地反对封建制度

C.要不要保留封建君主     D.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每题12分,计36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院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

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摘自康有为《请立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二 亲贵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公爵载泽,有被西方报刊称为“最具自由思想的亲王”的民政尚书琦善,有历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的端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