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5767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范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范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范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范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docx

《范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docx

范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的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涉及到的内容多,有七大历史事件;篇幅长;跨度大,从1919年——1949年;课时少。

倘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杂乱而枯燥;教师实施起来,要么无限制的拖延教学课时,要么紧紧张张仓仓促促的完成上课任务。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普遍面临的困惑.

  新的历史课程与过去历史课程相比,重大变化就是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和规定时限的模块式教学,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重模块的整体设计和教材内容的整和,凸显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性.过去翻开教材就讲,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历史课程改革.

  【设计目标】:

  知识与能力:

  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作出重大决定:

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迎合时代的潮流,实事求是和果断正确的处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

  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

  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

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寇大“扫荡”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时,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

培养学生学会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重、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

五四风雷

  国共合作

  红军长征

  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

  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遵义会议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成长壮大

  【课时设计】:

三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

  一导入新课:

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组照片,可以是历史的真实照片、或是反映历史的一组邮票、或是选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几幅浮雕,还可以用教材中比较典型的图片等素材。

然后提出问题1:

你从每一幅画面中,分别解读到哪些信息?

在学生回答出了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图片信息后,设置问题2:

如果将这一组图片作为整体进行解读,我们又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从而以此导入新课标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

并在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归纳补充的基础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作出解释。

同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用图示法进行板书。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那学生对第3、4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和整体印象。

示意如下:

  新民主主义的概念: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

  无产阶级的政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

  革命

  

  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战争)

  

  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战争)

  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

  红军长征

  (1921年——1949年)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战争)

  二.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五四运动、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等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整和在一起成为一个背景小专题,既要显示他们的共性,也要区别个性,还要突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现状开始分析,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力军、思想指导、领导核心、革命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区别。

如下示意:

  

(一)革命对象:

主要是分析1919年——1949年,给中国带来黑暗的中外反动势力,主要是使学生明白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的基本社会背景。

示意如下: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国民党发动派

  日本帝国主义

  (五四运动、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长征)

  (抗日战争)

  国民党反动派

  (解放战争)

  

(二)革命的主力军: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壮大了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的救治中国的黑暗,于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历史的必然。

又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并不充分,所以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仅仅依靠工人阶级是不够的,所以到农村去,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如下:

  无产阶级初步显示力量

  工农群众大力支持革命

  主要依靠农民革命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三)革命指导思想:

中国的知识分子用西学改造中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并成功的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最终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具有马克思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了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中国

  共产党成立

  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四)革命的领导核心

  国共合作共同领导: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共产党领导:

  土地革命

  解放战争

  (五)革命的目标:

通过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目标

  反封建反帝国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反帝国主义:

抗日战争

  反官僚资本主义:

土地革命

  解放战争

  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的经过,教师也尽量将其内容进行合理整和。

充分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图片和地图的能力,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小结。

  五四运动的经过,注意导火线、运动地点中心从北京到上海的变化和与之相关联的运动主体,从学生到工人的变化。

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学生与工人阶级在运动中不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注意它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和制定的最高目标和最低纲领即可;北伐战争注意了解国共合作的模式,学生们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其利与弊,进一步理解共产党对两党的合作模式,其实是没有什么选择的。

另外也要了解北伐战争由高潮走向失败的直接和深层次的原因。

  关于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经过,教师可以并在一快儿讲解。

利用教材中四幅地图:

1929——1932年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和三大主力挺进中原示意图。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通过这四幅地图的变化,描述共产党四次革命战略中心的变化。

即革命中心从中国南方和东南方,经过了长征后,战略转移到华北,解放战争又南下中原。

问题2:

通过第一幅图,我们不难知道,土地革命形势,曾经一片红火?

为什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武装起义的失败、从城市到农村道路的正确和土地改革等几方面加以分析。

问题3: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放弃南方根据地革命,进行长征?

长征的主要的路线图为什么偏西?

问题4:

革命形势由图二至图三的转变,主要是什么事件?

共产党在华北为什么又能如此迅速的开辟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问题5:

共产党由抗战时的不到中国半壁江山的地盘,并且主要在农村,却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就出现图四的革命形势,并短短的三年时间解放整个中国大陆,又是为何?

  这种设计模式,很显然在加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时,又提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事件的高度,显得气势磅礴,学生学习起来,既增强了兴趣,理解起来有高度也有深度。

还节省了教学时间。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共产党召开的会议。

历史上的会议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内容。

为此,可以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几次会议整和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

首先,在学生了解具体的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思考:

依据常理,中国共产党召开重大会议,可能会在面临什么问题的时候?

很显然,要么是革命的危急时分,要么是准备革命的战略转移,或者面临重大事件。

解决这个问题后,接下来就让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面临革命危急和转移具体在哪几个时段?

只要学生真正理解了会议召开的背景后,会议的内容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会议之间也不容易相互混淆。

教师小结如下:

  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

  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中共“三大”

  危急时分:

被迫长征和长征初期的重大伤亡——遵义会议

  战略转移:

从土地革命向抗日战争转移——洛川会议

  由抗日战争向国内战争转移——中共“七大”

  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七届二中全会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这个问题的设计应尽量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和世界史中去理解。

为此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倘若将1949年前后的中国作一比较,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哪些方面?

问题2.这个重大成就的取得,你觉得主要归功于什么因素?

问题3.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后,给整个世界会带来什么变化?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小结:

  

(1)新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改变: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严重束缚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最腐朽的上层建筑,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

只有推翻三者的统治,中国的生产力才能获得解放,中国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

  屈辱

  独立自主

  专政

  民主

  分裂

  基本统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世界历史的带来变化。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

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3)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

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小结。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今天让我们铭记这一段历史,继承先烈们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超越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