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5539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docx

《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docx

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

中国“美学”学科的最初确立

  摘要:

“美学”学科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最早确立,集中体现在1920年代问世的吕?

?

、范寿康、陈望道的三部《美学概论》中。

三部专著都坚持“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的学科定义,认为美学应当研究“美是什么”和“美的事物怎样才美”。

吕著、范著提出“美”是一种关乎主体生命、人格、情感的积极价值,陈著认为美是具象的、直观的、可以给人带来超实用功利快感的对象。

在此基础上三书对“美的规范”从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作出了初步探索。

回顾这段历史,对当下盛行的反本质的美学研究具有温故知新的反思、启示意义。

  关键词:

吕?

?

;范寿康;陈望道;美学概论;历史价值;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I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257-5833(2018)01-0168-14

  作者简介:

祁志祥,上海政法学院应用社会科学院教授,教育部文科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201701)

  在晚清现代美学思想萌芽的基础上,“五四”前后诞生了萧公弼的长篇论文《美学?

概论》和吕?

?

、范寿康、陈望道编写的三部教科书《美学概论》,标志着“美学”学科在中国现代学界的最初确立。

萧公弼的《美学?

概论》是为计划中的《美学》专著写的概述性论文,1917年在《寸心》杂志上连载,不仅先声夺人,而且极富理论价值,笔者已著专文评析①,但该文尚不是《美学概论》专著,影响也有限。

而吕?

?

在1923年,范寿康、陈望道在1927年出版的《美学概论》都属于比较系统、更为详实的专著,它们作为美学教科书在1920年代的集中出现,宣告了“美学”学科在中国的正式诞生,奠定了后世中国现代美学学科史发展的基础。

然而遗憾的是,不知由于什么原因,现有中国现代美学史或20世纪中国美学史论著几乎看不到对美学学科在中国诞生之初的这三部《美学概论》著作基本构架和主要观点的完整评述。

因而,以这三部论著为个案来详细梳理、剖析中国美学学科最初确立之际的状况,确有弥补学术史缺失的重要价值。

  今天,美学界从离不开主体审美的生成和建构出发,侧重于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

?

美学,美是什么不可界定,美的规律也不可探寻。

然而在“美学”进入中国之初,无论是萧公弼,还是吕?

?

、范寿康、陈望道,都根据鲍姆嘉通、康德和黑格尔,坚持“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的学科定义,认为美学应当研究“美是什么”和“美的事物怎样才美”。

吕著、范著提出“美”是一种关乎主体生命、人格、情感的积极价值,陈著认为美是具象的、直观的、可以给人带来超实用功利快感的对象。

他们虽然都不否认美与主体情感的联系,但都觉得“美”有一个统一的涵义可以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美的规范”从主观的心理学和客观的社会学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初步探索。

回顾美学学科在中国最初创立的历史,对当下盛行的反本质美学研究具有温故知新的反思、启示意义。

  一、吕?

?

《美学概论》:

“价值―生命”论美学的提出

  1923年底,吕?

?

在上海美术学校和专科师范学校讲授美学课的讲稿《美学概论》出版,这是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讲述美学学科体系的最早的一部专著。

吕?

?

(1896―1989),曾就读于常州高等实业学校和南京民国大学,后到金陵刻经处设立的研究部学习。

1915年留学日本,在日本美术学院专攻美术,翌年回国。

先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职两年。

在此其间,他结合教学,先后撰写了多种美学论著并陆续出版,如《美学浅说》(商务印书馆1923年1月初版)、《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11月初版)、《晚近美学说和》(教育杂志出版社1925年版)、《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1931年4月初版)。

上述四书虽然篇幅尚显单薄,内容互有交叉本书所引《美学浅说》,32开本,总46页;《美学概论》,32开本,总58页;《现代美学思潮》,32开本,总93页。

上海图书馆馆藏。

,基本处于编译状态,但在译介中也包含着一些自己的思考。

其主要特色可视为一种“价值―生命”论美学。

  1、美学的对象与性质

  关于“美学”的学科定义,吕?

?

《美学概论》依据鲍姆嘉通的Aesthetik,将美学界定为以“美”为研究对象和中心问题的“美之学”:

“美学Aesthetik之名,盖自德国学者邦格阿滕Bungarton定之。

寻其原意,若曰感性的认识学。

邦氏固以感性的认识之圆满为美,故此学之实则关于美之学也。

自后学者多以美为美学之对象。

”“为美学之对象者,必为美也。

”《美学概论》绪说,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1页。

“为美学之中心问题者,惟美与丑。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34页。

同时也兼顾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的观念。

“晚近有欲应用科学方法于美学者,觉美之以概念空漠难指,不足为科学之对象,遂主以客观的艺术代之。

”《美学概论》绪说,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1页。

  不过,“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概念在稍后出版的《晚近美学说和》发生了疑惑。

他发现,平常人们所说的“美”是形容词性的“限制语”,有多种用意。

或指“特别的心理现象”,即“美感”或“美意识”;或指特别的“物象”,即“美的物象或艺术”;或指判别这两种审美现象的“根据”,即“美的观念或美的价值”。

总之,它们都不是指一种固定的实体。

“所以但说美学研究美,还不过是一句空话,必定要进一层问:

美学所研究的是美感或美意识呢?

还是美的物象或艺术呢?

还是美的观念或美的价值呢?

”《晚近美学说和》,教育杂志社1925年版,第1页。

“无论是美意识,是艺术,决不会单独成立的。

便是先验的价值,离开美意识和艺术,也无从去说,所以这三方面互相牵连着,很难划分得清清楚楚。

”《晚近美学说和》,载胡经之编《中国现代美学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美学所能研究的不外上面所举的几方面。

”“美学虽不能囫囵的说研究美,又不能偏重的说研究美意识、或美术、或价值,却可以说研究‘美的原理’。

这种原理是怎样的呢?

依着论理的次序,自然要从美意识、艺术、价值各方面去分别研究才得明白。

”《晚近美学说和》,载胡经之编《中国现代美学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由美呈现为主观的美意识、客观的美术和先验的价值,西方近代美学的研究从方法上也呈现为三派。

“一派是要从主观方面去求美学的原理,像心理学的美学和实验美学等都主张美学所研究的是美感或美意识。

又一派要从客观方面去求美学的原理,像社会学的美学和艺术科学等都主张美学所研究的是美的物象或艺术。

但近来倾向哲学方面的美学者又要从先验的方面去求美学的原理,便主张美学所研究的是美的价值。

”《晚近美学说和》,载胡经之编《中国现代美学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页。

  在后来出版的《现代美学思潮》一书中,他对艺术在美学中的地位更加重视,认为“最能表白美的纯粹形式,再无过于艺术,以‘美的要求’为中心的人间活动再无纯粹于关系艺术的活动”《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2页。

,所以美学应当重在研究艺术美。

该书还从四方面对“美学的性质”作了界定和阐释:

  第一,美学是一种“学的知识”。

“学的知识”与一般的知识不同,它“不是关于各个事实的零碎知识”,而是关于“普遍于一切同类事实”的知识,所以是具有概括性的知识。

其次,“这样概括的知识必被某种原理所统一着”,易言之,这种知识的概括性上升为一定的“原理”,所以“美学”常被后人称为“美学原理”。

再次,“学的知识又是抽象的知识”。

“凡知识愈概括、愈有组织、又愈抽象,那便愈成为学的。

美学呢,现在就以关于美的概括组织又抽象的知识为主,所以说是种学的知识。

”《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6―7页。

吕?

?

对“美学”之“学”的这个限定很有现实警示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将“美学”等同于“美”,出版的“美学史”变成了“美的历程”;当下一些“美学研究”变成了毫无“概括性”、“理论性”的审美现象描述。

这些都不符合“美学”之“学”的基本要求。

  第二,美学是一种“精神的学”。

“学的知识”大体可分为“物的和精神的两类”,关于物的学问是物理学、化学之类的“自然科学”,而美学则属于与“自然科学”相对的“精神的学”《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7页。

,从而揭示了美学作为精神学科的人文品格。

  第三,美学是一种“价值的学”。

“我们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凡有两样,或者只当做件实事看,又或者更看做一种价值。

”《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7―8页。

“美”并不是客观的事实,而是物象的价值,所以研究美的美学“属于价值的学问”《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7―8页。

关于美学作为美的价值的学说,吕?

?

在讨论“美”的涵义时有详细论析。

  第四,美学是一种“规范的学”。

所谓“规范”,即标准、法则。

“事物的价值既得有种种区别,自必有些测定价值的标准。

”“现在说到事物的美丑,亦复有究极的规范在着,所谓‘美’便是。

……美学研究美之所以为美,并指出可以为美的法则来,自然属于规范的法则,而有成功规范学问的可能。

”《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8―9页。

美学探讨的“美”虽属具有主观性的“价值”,但也需总结具有客观普遍性的“规范”,从而为人们从事审美及美的创造提供指导。

这是“美学”学科进入中国之初学界的普遍看法,体现了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美学学科科学品格的认可。

在审美实践中,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是有一定规范可循的。

而当下盛行的存在论美?

W否定了这一点。

重温百年前吕?

?

的这一论述或可得到某种启示。

  2、“美”是“有关生命”的“物象之价值”

  基于对“美学”的上述认识,吕?

?

展开了对“美”的涵义的思考和概括,从而建构了他的生命―价值论美学学说。

“美”是什么?

吕?

?

认为是一种有益于生命主体的价值:

“美为物象之价值。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47页。

美是“价值之一种”,“为美学之对象者,美的价值也”《美学概论》绪说,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1页。

“价值”是什么?

“简单说来,于人生的继续或向上所不可缺的,都算是有价值。

换句话说呢,因人们所求如何而后决定价值如何。

”《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8页。

价值不是纯客观的事实,不能离开主体生命而存在;价值不是有害于主体生命的维持和延续的,而是有益于生命成长、对生命发展有积极而健康的作用的。

价值有多种形态,“美”只是多种形态价值中的一种。

美的价值有四个特点:

“第一,美的价值必属于物象;第二,又必属于物象所固有;第三,此固有价值又必与生命相关;第四,欲体验得之必用美的观照。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5页。

  所谓“美的价值必属于物象”,关键概念是“物象”。

其意是指美的价值存在于“感觉”把握的对象,而不是“思虑”把握的对象《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5页。

  所谓“美的价值”“必属物象所固有”,是指物象的美虽然是对审美的生命主体有益的价值,但却是物象本有的,不是人为加入进去的。

“如见绿色生爽适之感情,而谓之有价值,即指其本体言之,故其价值属于固有。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5页。

“物象之有价值者,必多少与吾人以快感。

美之所以为价值,亦不能离乎是。

”《美学概论》第一章“美的价值”,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1页。

“美为物象之价值,能生起吾人快感。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12页。

美作为物象的“固有价值”,不同于由主体决定的“效用价值”,如“咯血之事本无价值可言,而在医师视之则反是”,“检视病人之咯血,发见病菌,而有一种喜悦之情”《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6页。

美也不同于物象的经济价值,“物象之经济的价值,亦不足以左右美的价值。

名家之绘画雕塑微论其得沽者与否,而其价值自若”《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6页。

此外,美还不同于伦理学上的“功利价值”、“道德价值”:

“所谓功利的价值,亦与美的价值不相一致。

无论美术品能为善之方便与否,其价值绝不转移”《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6页。

当然,“美的价值属物象所固有”这种观点与吕?

?

接着论述的美的价值源于生命主体“感情移入”、“人格象征”、包含“善的内容”在逻辑上有自相矛盾的嫌疑,而后者正是他“生命―价值”美学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美是物象的一种价值,价值联系着生命主体与物象客体,所以吕?

?

既推崇立普斯(吕译为栗泊士)、费希纳(吕译为斐赫那),倡导“心理学”的、“主观主义”的研究方法,又不忘格罗塞(吕译为格老叟)等人,有肯定人类学、社会学等“非心理学的”“客观主义”的研究方法据《美学浅说》,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13、16―18页;《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15、28、35、43页。

,并在探讨艺术美的创作法则时总结了“宾主”“对照”“层次”“单调”“均称”“反复”“比例”等“美的形式”的“根本原理”《美学浅说》,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38页。

  此外,吕?

?

还对“美的种类”――崇高与优美、悲壮与谐谑、悲剧与喜剧作过分析介绍详见《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37―47页;《美学浅说》,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22―23页。

,标志着西方关于“美”的基本范畴已经基本被引进中国美学界。

  二、范寿康《美学概论》:

价值论美学的重申及发展

  范寿康(1896―1983),早年留学日本,1923年获教育与哲学硕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主编《教育大词典》。

1926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秘书长。

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

1932年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

1933年至1938年任国立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在中国现代美学发展史上,1927年3月范寿康编辑出版的《美学概论》是吕?

?

之后出现的第二部同类著作。

该书是作为“师范丛书”的教科书出版发行的。

它的出版对“美学”学科概念和知识内容的传播与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这部在中?

?

现代美学史上很有名的著作从观点到章目与吕?

?

的《美学概论》都有很多雷同。

如在分析“美的形式原理”时,论及“多样的统一”“通相分化”“君主从属”,不仅题目,包括举例的图形,都与吕?

?

的《美学概论》一样;再后来“美的感情移入”“美的各种分类”“美的观照与艺术”诸章,与吕?

?

《美学概论》的章目“美的感情移入”“美之种类”“美的观照及艺术”如出一辙。

是范著抄袭了吕著吗?

范寿康《美学概论》自序声称,此书在“搜集材料”方面“以采诸日本阿部次郎之美学者为尤多”。

吕?

?

在《美学概论》“述例”中也说明,他的书“多依据日本学者阿部次郎、道垣末松、大西克礼、管原教造、石田三治诸家之书”。

有研究表明,范著与吕著的部分雷同,是由于二人共同依据日本哲学家、美学家和教育家阿部次郎的《美学》(1917年第1版)编译改造而成。

GinoK.Piovesana,RecentJapanesePhilosophicalThought1862-1962:

ASurvey,EnderleBookstore,1963,pp.70-73.阿部次郎(1883~1959),日本哲学家、美学家。

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曾任东北帝国大学美学教授,阿部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长。

在哲学上是人格主义的代表。

在美学上,受里普斯的影响,主张移情说,并认为美的内容就是善,日本的美学应追求独立的民族因素。

著有《人格主义》《美学》《德川时代的艺术与社会》等。

阿部次郎人格主义哲学和移情论美学在吕?

?

、范寿康的价值论美学观中留下了明显的痕迹。

当然,范寿康的《美学概论》第一章为《美的经验》,与吕著第一章《美的价值》是有别的,值得注意;其余四章论题虽然与吕著相同,但全书篇幅增加了两倍左右,也不乏自己的一些思考。

它从“感情移入”的主观论角度,重申、发展了吕?

?

《美学概论》阐述的价值论美学。

  1、“美是‘价值’,丑是‘非价值’”

  “美学”是什么?

范寿康重申了“美学”学科译介之初作为“美之学”的流行定义:

“美学……乃是研究美的法则的学问。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6页。

“美学乃研究关于人类理想之一就是美的理想方面的法则之科学。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页。

  那么,什么是“美”呢?

范寿康继承吕?

?

,也认为美是一种价值:

“美是‘价值’,丑是‘非价值’”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0页。

吕?

?

指出美的价值有四个特点,范寿康也说:

“所谓美的价值,可以说含有下列四义:

第一,是我们官能的对象的价值――就是物象的价值;第二,是物象固有的价值;第三,是某物象所表现的生命的价值;第四,是由美的观照撞入我们的内心里面来的价值。

”“对这四者我们加以概括起来的时候,那末,美的价值要不外是一种感情移入上的价值。

”“因为感情移入,是适应对象的要求,对于我们的官能的对象赋与生命的一种活动;所以所谓物象的、固有的、生命的价值就是物象的感情移入上的价值。

”而“美的观照”,是“感情移入”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77―78页。

一句话,“所谓美……乃是由感情移入而成立的物象的价值”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98页。

,“美的价值实是感情移入的价值”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0页。

“价值”是一种对主体而言,具有主观性的“意义”:

“一切的对象必须待感情移入以后方才能够获得美的意义”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0页。

  “美”是“感情移入”产生的“物象的价值”或“意义”,“丑”也是如此。

因此,“美丑”的存在依赖于“感情移入”的“美的态度”:

“我们没有把感情移入以前,换言之,我们没有立在美的态度以前,世上决没有美丑的存在。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0页。

“物象未经我们感情移入之前,那物象既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76页。

值得注意的是,范寿康对价值论美学的主观倾向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强调。

  同为“感情移入”产生的“物象的价值”,“美”“丑”区别何在?

区别在感情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不同属性和由此引起的主客体关系是否和谐、一致。

“所谓美,是积极的感情移入,所谓丑,是消极的感情移入。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78页。

“积极的感情移入”指欣赏物象时主客体处于一致的状态,“一方观照对象,把感情移入物象之中,一方便从自我的根柢感到一种内面的自由与活泼。

这样,我们的人格的生命就被提高,就被肯定”,从而感到物象之美。

“消极的感情移入”指欣赏物象时主客体处于矛盾的状态,“一方观照对象,同样把感情移入物象之中,可是一方我们不能不感到一种不合我们本性之生命的波动与强制。

在这时候,我们的人格的生命是被抑压,是被强迫,是被否定”,从而感受物象之丑。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79页。

  客观事物是否成为“美的对象”,关键取决于审美主体的“美的态度”。

“美的态度”是“美的对象”的前提。

“我们假如立于美的态度的时候,世界的一切所有多能成为有生命的对象。

这样,我们方才能够获得对象之美的价值。

此地所谓对象之美的价值是对象能使我们体验生命或精神之可能性的全体。

这种价值是对象自身所有的价值,而我们只有在立于美的态度的时候方能把捉。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1―22页。

把世界所有的物象的美丑看做完全与我们“美的态度”无关的见解是错误的。

当“我们用美以外的态度对待世界的物象时,那末,物象既不是美,也不是丑。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76页。

“美的态度”有三个特点。

一是“非功利的态度”。

“美的态度内绝不许含有些许的功利的见地”。

“在普通的时所,我们在评价事物上往往以有用无用作为评价的标准。

然在美的享乐的时候,这一种物质的见解全全绝迹,只有美自身为我们所享乐罢了。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3页。

二是“分离与孤立”。

“凡美的表现所示给我们的,我们都委以全心;而对于对象周围的世界及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都非忘却不可。

这一种对象自身的把捉,只有一法,就是我们务将对象从其他一切事物游离,将对象以外的一切由我们的心中排除净尽,然后将我们的全心注在对象的表现上,务使其他事物不能侵入。

这样,对象方才能够实行孤立,主观方才能够尽注在这一对象上面,由一切其他的作用实行分离。

这种状态就是美的享乐,就是美的态度。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4页。

三是“感情移入”。

“所谓花的美,实在不过是我们心中所唤起的一种感情而已。

而我们把这感情更移入花中而感到好花的美。

所以对象的美实在不外是对于对象所投影的自己的感情罢了。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6页。

因此,“美的态度实在不外感情移入的态度罢了。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9页。

“我们果要真正玩味世界的美,那末,我们必须象在宗教及哲学一样把我们生活的态度加以改变才行。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99页。

  3、“美的观照”与“艺术观照”

  “美的经验”侧重讲美的产生,而“美的观照”则侧重讲美的认识和欣赏。

  审美环节上的“美的观照”,指“我们把其他一切的诱惑加以断绝而专一地陶醉于对象生命里”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99页。

“美的观照”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把一切现实的利害等等加以隔绝,纯粹构成独立的世界这件事。

”“第二个条件”指在美的观照的时候,“不但只是思?

S着或表象着这无条件地存在着的对象,而且要完全地陶醉于这对象里面”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00页。

这两个条件,构成了其“否定”与“凝集”两个特征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99页。

  “美的观照”是“我们对于美的对象的一种态度”,它包含的终端环节是“美的鉴赏”。

“所谓欣赏乃是由美的观照在我们内心所行的一种关于价值的体验。

我们要是不观照对象,那末,我们对于对象的价值也无从体验;而我们如既已观照了对象,那我们对于那种价值就不得不去体验。

”“鉴赏可以说是美的观照的一面”,是“美的观照之自然的连续的完成”。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10页。

所以“观照”对象的美最终落实为“欣赏”对象的美。

在此意义上,“所谓观照对象,不是把静止的自我与生动的对象世界使之对立的意思,而是使自我与对象协同生动,使自我应着对象的要求自由自在地协同活动的意思。

”“所谓观照,我们的自我不可不与所观照的对象协同营一种生命的流动。

不过不随自己的意志而动,却遵守对象的命令,没入对象的深处”,“就是以自我的生命贯彻对象而已”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00页。

  以美为特征的“艺术”的观照也是如此。

“艺术的观照,除感情移入的态度而外,当然也没有成立的余地。

我们在艺术观照的时候,非把自我没浸在艺术品之内不可。

这观照是主客合一的境地,也是无我的境地。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1页。

“艺术之美的意义……乃是由艺术作品的特性所规定之自我的生命。

”“我们倘想把艺术所有的生命尽行体验,那末,我们自非把我们的艺术的素质使之丰富、伟大、深奥不可,并且也非把我们的偏见与习癖尽行去除不可。

”范寿康:

《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4页。

  “美的态度”是非功利的全心全意集中于对象的移情的态度,在此态度下产生了“美的对象”,于是对象的美即是物象中凝聚的主体的情感、生命、精神、人格,是与主体需要相一致、协同的价值,对美的观照与欣赏即在对象中体认、确证自我。

这就是范寿康《美学概论》阐述的主要观点。

  三、陈望道《美学概论》:

美的哲学的进一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