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无锡市市民中心项目设计说明.docx
《最新无锡市市民中心项目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无锡市市民中心项目设计说明.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无锡市市民中心项目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篇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暖通设计
第七章···················电气(强电)设计
第八章···················电气(弱电)设计
第九章···················消防设计专篇
第十章···················环保设计专篇
第十一章·················节能设计专篇
第十二章·················卫生设计专篇
第十三章·················人防设计专篇
附件1 立项批文
附件2 可研报告批文
附件3 方案批文
附件4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附件5 人防审批意见书
附件6 消防审批意见书
附件7 自来水公司审批意见书
附件8 电力公司审批意见书
附件9 环保审批意见书
附件10 园林绿化审批意见书
附件11 交通审批意见书
附件12 建筑节能计算书
附件13 电力负荷计算书
附件14“交通影响评价”专篇
附件15市政管线规划图
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论
“无锡市市民中心”项目是一座服务于无锡市的高标准、内部设施齐全的现代化行政办公商务中心。
建成后,该中心将成为无锡市政府机关、应急指挥中心、市民参政议政的场所;同时,还通过展览空间、来宾接待空间成为展现市政府开明、亲民形象的平台。
该工程位于无锡市南部太湖新城中心区。
它的建设将对加快规划建设太湖新城中央CBD,提升无锡城市地位和能级以及对市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亦是无锡市政府机关提供市民“一站式”服务的重要部分。
“中心”包含诸多功能内容,主要由市委、市政府及各机关综合办公楼、会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接待中心、展示厅、机关餐厅、车库与后勤辅助用房等组成。
使用人数约6000人。
一、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无锡市市民中心”项目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
该区域在无锡市南面濒临太湖,属新规划发展区。
项目基地周边市政道路均在规划建设中,北面临观山路,东面为湖东路,南面邻环绕景观湖水的立政路,西面与立德路相邻。
“中心”南向面对景观湖面,规划总用地面积168205㎡。
基地外形大致呈弧状,现状以农田、河浜为主,并有少量池塘及杂乱农居等。
基地内无需要保留的建筑、古建以及名贵树木。
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基地四面均临规划建设中的城市道路,市政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为该项目的建设及使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自然条件
1.地理概况:
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东经119°33′至120°38′,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部分,江苏省东南部。
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
2.气候特点:
无锡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北风。
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5.6℃。
一年中最冷月是一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2.5℃;一年中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
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地表水较丰富,外来水源补给充足,属湿润地区。
日照时数2019.4小时,日照百分率45%。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连阴雨、干旱、寒潮、冰雹和大风等。
3.地下水:
(水文资料尚未提供)
三、主要设计依据
有关部门的审核意见及任务书
1.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无锡市市级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的通知(锡发改资2006第153号)
附件: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无锡市市级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苏发改投资发2006第794号)两份。
2.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无锡市市级机关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的通知(锡发改资2007第68号)。
3.无锡市规划局签发的《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锡规设字(2003)151号。
4.无锡市市级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5.无锡市市级机关办公用房建设用地批准书。
6.“十一五”太湖新城建设规划地块划分图。
7.“太湖新城中心区1号地块规划图。
8.无锡市市民中心规划定点图。
9.无锡规划局审查通过《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批准意见书》锡规审(2005)第0081号。
10.业主提供的《无锡市市民中心设计任务书及进度一览表》。
11.无锡规划局及相关部门、业主共同审核同意的德国gmp公司所做的《无锡市市民中心设计方案》。
12.无锡规划局设计院所做《无锡市市民中心项目交通影响分析》。
13.无锡市民用建筑勘察院提供的该项目地质详勘报告。
14.业主提供的相关电子及文本资料。
有关部门规范与规定
1.《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版)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四、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无锡市市民中心”项目规划总用地168205㎡。
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359833.9㎡,其中地上218625.8㎡,地下141208.1㎡,整个项目按业主预期计划在2009年底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本项目地下两层,地上两幢主楼22层,办公层面主体檐口高度93.4米,总体檐口高度为106.0米(机房层),其功能为市级办公楼。
其余八幢办公楼7层,建筑檐口高度30.60米,
本项目的初步设计由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德国gmpinternational建筑设计公司共同承担,具体的设计内容包括整个“无锡市市民中心”项目的总平面规划及各单体设计,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设计。
该项目的人防工程按无锡市人防办批复意见,结合地下停车库单建在基地的北側。
五、设计指导思想及特点。
市民中心最重要的设计目标是:
通过庄重而引人瞩目的建筑,突出政府的权力和代表意义。
遵循“以人为本、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环境协调、富有前瞻”的设计原则,努力提升城市建筑品味,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的城市新形象。
总体规划的特点是:
用长形的水轴将太湖与北面的无锡老城区相连。
因此,本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要创造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太湖新城的收尾建筑,并与总体规划中的主要元素建立联系。
设计采用极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语言象征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
因此,主体建筑构思为曲线形造型,这种造型反映了湖泊目前的形状,并精确地位于太湖新城的中轴线上。
门户的设计理念源于本项目朝向无锡老城区及太湖新城的双重方向性。
因此,建筑朝向南北两面开放,将城市的两个部分联系起来。
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形成一个由不同单元构成的大型建筑体,从而达到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平衡。
六、工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
建筑:
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以充分展示地面园林景观的美景。
此外,玻璃幕墙的通透感象征着现代而开放的行政精神。
为了应对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带来的热负荷问题,设计建议采用气候主动型幕墙。
这种幕墙构造的原理是:
幕墙外层为高度隔热和密封,因此灰尘与风无法进入建筑;而幕墙内层可得到保护,免受无锡相对极端的热量负荷的影响。
两层幕墙之间的空隙通过内层玻璃幕墙底部的缝隙、以及安装顶部的风机实现通风。
在夏季,室内空间(客房和办公室)需要免受直接太阳辐射,因此这样的构造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可将废气用于冷却幕墙空隙中具有缓冲作用的空气。
空调:
本工程主楼办公区域采用内循环“呼吸”式玻璃幕墙,其结构由外层的双层中空Low-E玻璃、通风夹层和内侧的单层玻璃三部分组成,通风夹层内的空气由房间下部进风口进入,从吊顶上部的排风口排出。
内循环式玻璃幕墙的主要优点是:
降低幕墙内表面温度与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改善窗际环境,提高人员的舒适度;降低玻璃幕墙的传热系数;采用智能型遮阳百叶,在夏季可降低遮阳系数SC值;与外循环式通风幕墙相比,维护和清洁工作量小。
地下二层汽车库设置诱导通风系统,各区域分别设置CO感测器,控制诱导风机的启停和排风风机的高低速切换、启停,可有效减少车库的风机能耗。
电气:
1.变电所设置计算机监测系统,并与大楼BA系统联网,10KV侧断路器、变压器、低压侧主开关及重要出线回路开关、直流配电屏、柴油发电机等均设置检测模块,能实现远距离实时遥测、遥信等现代化与智能化管理,一方面可达到节能目的,另一方面方便了管理并节约了后期投入。
2.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对空调、通风、照明及其他用电设备进行能量自动控制、自动调节、降低能耗。
3.本工程设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系统可探测漏电电流、过电流等信号,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必要时可自动切断故障回路。
本系统能发现电气火灾的火灾隐患,及时报警提醒人员去消防这些隐患。
4.本工程停车库设智能停车库管理系统,系统采用无线车辆探测器、无线车位探测器、停车场车位诱导系统;
当有车辆进入车库通道时,探测器以无线方式发送信号至接收机,该车辆信息同时被记录,同时本系统可提供文字显示、语音提示给车主及管理者,从而引导用户快速将车停入指定空车位;停车3秒后,无线车位探测器发送有车信号给车位引导控制器,并通过主控计算机处理,实时显示;
本系统可和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进行无缝连接。
七、提请在施工图设计前需解决的问题。
1.基地四周城市道路的设计图纸及市政条件。
2.当地消防局对《无锡市市民中心消防报告》的批复,以便作为设计的依据条件。
3.施工图设计开始前,业主应对功能布局明确。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一、总体布局
东至湖东路,西至立德路,北至观山路,南至立政路,规划用地面积约168204.6㎡。
规划范围:
观山路以南市级行政办公用地。
此次规划的市民中心位于太湖新城核心区的北部。
太湖新城核心区是实施城市南进策略、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无锡“五个中心”、“五大名城”的重要功能载体。
核心区以金桥路、红力路为分隔,形成主题公园及综合办公区、金融商务及文化娱乐区、体育展览区及滨水休闲区三大功能区域。
无锡市市民中心承担综合办公功能。
具体安排约6000个办公人员工作需要以及会议展览、市民服务中心、后勤接待中心等功能用地。
拟分为综合办公区、会议展览区、市民服务中心和后勤接待中心四个区
建筑群背面的中央公园是太湖新城核心区的后花园,是综合大楼建筑群体的背景,是太湖新城分区的区级公园和绿心。
本设计对公园内的山体、水体、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体量、高度等作了充分的研究,统筹考虑南侧办公综合体的景观视线和背景需要。
使建筑体量和山形比例协调,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优美的景观。
综合大楼为办公综合建筑,内设功能包括行政办公室、普通办公、后勤设施、会议中心及展览中心等设施。
建筑群由位于中央交通集散大厅南北面的两座30米高的弧形建筑体量、以及4座具备主要具体功能的建筑组成。
其中两座高层建筑犹如通往太湖新城的门户;而另外两座建筑体量内设有会议设施和展厅。
建筑东南端和西南端的两个建筑体块是政协和人大,设有朝南的独立入口。
二、交通流线
机动车主要从观山路上的三个出入口进入建筑群,在建筑群周围形成环道,可满足消防要求。
服务流线也从观山路一侧进入。
沿湖滨大道可设公共交通到达综合楼前。
本设计注重合理地组织各部分机动车及人行出入口,使不同目的人流和车流互不干扰,同时保证各部分之间及与交通枢纽之间的便捷联系。
各部分配套的停车场地与流线结合合理布置。
大部分停车设于地下二层,有北面的六个,和南面的两个单向出入口和地面连接。
本设计还着重组织竖向上的人流和分区疏散,考虑消防疏散和平时流线相结合;合理设置建筑物出入口,兼顾贵宾、行政办公人员工作、服务人员和市民到政府办事的需要,在各主要入口处都有机动车上落点。
在地下一层设有市委、市政府、会议、人大及政协各部分的贵宾停车,并可通过通到到地下一层的电梯直达个功能区。
详见流线分析图。
柱廊的缩进和宽大的台阶明确标识出建筑中心处的主入口位置;从台阶拾级而上,可向上到达主大厅。
从大厅可通往建筑群内各单体建筑的各组成部分,尤其是通往中央的两座塔楼。
主大厅设计为一个大气高耸的空间,南北两面为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设有VIP小车坡道通往主大厅。
主大厅可从南北两侧进入,强化了其面朝新城区和旧城区的双重朝向性。
三、竖向设计/排水设计
根据相关资料,对基地原始地形进行分析,场地地势较为平坦,高度起伏不大,绝对标高基本在2.90米至3.10米(黄海高程)之间。
因基地周边城市道路观山路、湖东路、立政路、立德路仍在规划中,详细的市政条件无法获得,经业主征询无锡市政设计院仅提供观山路的路面绝对标高暂定为3.781米(黄海高程),与基地内放射状道路连接点绝对标高3.50米。
基地南面景观湖水连通太湖,无锡市水务部门提供湖面水文资料:
常年正常水位3.20米(吴淞标高),换算为1.483米(黄海高程)
百年一遇水位4.80米(吴淞标高),换算为3.083米(黄海高程)
两百年一遇水位4.97米(吴淞标高),换算为3.253米(黄海高程)。
根据上述资料,并考虑到该工程与观山路北侧附属设施在地下设置穿越该城市干道的连通通道的需要,同时尽可能减小地下室的埋深等诸要求,与业主反复讨论,最后确定基地室外地坪的绝对标高为3.55米。
一层地面室内地坪标高±0.000相对之绝对标高为5.55米。
因观山路中心标高高于基地,为防止道路上雨水倒灌至场地,之间采用景观绿化带做分隔。
基地内部采用雨水管(暗沟)方式排除地面水及路面水,并排至城市排水系统。
建筑周边2米范围地面向外做5%坡度,广场、停车场及道路设计合理的坡度和集水口,确保建筑周边和室外广场无积水。
为合理利用和收集地表水,尽可能保持原生态环境,基地道路采用渗水路肩、立缘石,广场、停车场等硬质广场采用渗水砖铺装,使雨水就地渗下。
内庭院下方地下车库的顶板高度及庭院的铺地、坡度、排水系统及植被覆土空间结合景观设计。
无锡民用建筑勘察院提供的地质报告显示,基地地下水位高出地下室底板XX米,因而地下室需加强防水处理。
四、公共设施篇
本规划设计在观山路、立德路规划了多种公共服务设施:
1.安全设施系列
主要是为避免在行走时汽车带来的危险,及自然灾害带来的危险,对步行者进行保护的设施,在步行道路的各出入口上布置多材料和多形式之安全路障,交通标志、信号灯、过街天桥、消火栓、火灾报警器。
2.必备设施系列
主要是指在道路上行人经常性使用的公共设施,这类设施包括移动设施、休息设施、无障碍设施、公共卫生间,垃圾废物收集点、路边垃圾箱、情报显示设施、通信设施等。
3.辅助设施系列
主要是指突出、美化环境景观的设施,这类设施包括装饰(如灯光照明等)、象征设施(如雕塑、喷泉等)及整理设施,(如停车场、地下停车库等)。
五、灯光及广告设计篇
1.设计原则
无锡市民中心在灯光夜景方面的设施出发点是:
创造一种辉煌的典雅的气氛,为周边路人夜晚活休闲动及在街区内漫步浏览、观光提供理想的场所,不同的范围有不同的效果。
2.设计手段
为达到以上目标,本规划设计在灯光夜景的设计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
1)主要功能性照明为黄色钠灯从高处照亮车道。
2)人行道的照明为白色碘化灯,使树木、地面及城市环境设施的色彩不失真。
3)两类不同强度的灯光形成反差效果。
车道照明强度适中,有利于控制车速,宽阔的人行道灯火通明,引来欣赏夜景的游人并提供安全的心理保证。
4)人行道上设置反射多种色彩的射灯,使其充满丰富的气氛,如高杆射灯及埋于树脚或建筑物下的投射灯,从上到下勾勒出树木、小品及建筑物等的体重和色彩
5)高杆路灯垂直照亮车道
6)沿快车道和慢车道之隔离两侧设红色信息标志系统
7)隔离带缘石上埋设红色信息标志系统
8)交叉口处设红绿灯为主要信号系统
9)树脚、小品、设施及建筑物脚下设多色彩之射灯,勾勒出三维实体的体量和色彩。
六、无障碍设计
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设计原则,本案从总体规划到各建筑单体,严格按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具体采用以下措施:
1.城市道路在基地周边所设公交站点,及基地的出入口均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提示标识等。
2.广场及人行步道等均考虑无障碍通行,并在上述位置设置国际通用无障碍标识。
3.办公建筑的出入口,水平及垂直交通,及卫生间等公用设施均提供无障碍通行及服务。
4.建筑在主要出入口、水平、垂直交通及疏散通道均应重视无障碍通行的安全、便捷,电梯、自动扶梯、坡道及楼梯、卫生间、停车位、及会议坐席等均设无障碍设施,并设无障碍标志。
总之,本案应体现创建和谐社会的准则,为残障人提供一个完善的购物及消费服务的环境。
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用地总面积
168204.6㎡
总建筑面积
359833.9㎡
其中
地上
七层办公楼建筑面积
136657.2㎡
会议中心建筑面积
28854.5㎡
主楼建筑面积
53114.2㎡
小计
218625.8㎡
地下
一层建筑面积
66574.7㎡
二层建筑面积
74633.4㎡
小计(不含人防工程面积)
141208㎡
建筑基底面积
66687㎡
道路广场面积
49706㎡
绿地总面积
51811㎡
建筑密度
39.6%
容积率
1.30
绿地率
30.8%
地下非机动车位(辆)
876
机动车位(辆)
2296
其中
地面停车位(辆)
518
地下停车位(辆)
1778
第三章建筑设计
一、功能布置及交通组织
建筑内的人流线集散设在一楼,通过门厅、庭园和庭院周边较低建筑内所设的两层高的走廊到达各个垂直交通枢纽。
走廊两侧为全玻璃幕墙,它的一侧使人们可望到花园的迷人景致,而另一侧则通往每栋建筑电梯厅的接待区。
通透的幕墙使室内外空间有更多的交流。
沿大厅布局的弧线形建筑内设一中央核心筒区,为两组电梯,每组四台,通往办公楼层。
办公区的办公室朝向大厅、室外以及中央走廊区;该走廊区设有消防楼梯、管井、洗手间以及会议室和储存室等等。
每个办公楼层都设有30人和60人的会议室。
在电梯厅前面,设有被走廊环绕的、与建筑通高的空间,以增强建筑内的定位功能和交流。
高层建筑东西两侧每个建筑组团的中心处,有一多功能的建筑,该建筑的较高楼层上设有会议大厅和服务区域。
这些建筑的首层用作独立入口,也是城市模型和展览区。
联系各塔楼的建筑体块内设有两层通高的门厅和会议、VIP接待和用餐等设施。
建筑的车流线由设置在地下室的地下通道组织。
这些通道设在建筑裙房内,而裙房内还设有大部分的后勤设施。
地下通道通往VIP下车区,从这里可直接抵达上层的各个区域。
这样同时实现了VIP特别停车区的功能和服务高级政府官员的无障碍行车出入。
裙房内还设有必要的员工区。
正基于此,员工出入通过东西两侧会展中心下的坡道实现。
地下一层设有规模各异的餐厅和食堂:
两个700人规模的餐厅、一个政协餐厅、一个人大的餐厅。
后两个餐厅直接与设在同一层上的厨房相联系。
此外,地下一层还设有娱乐设施、商务中心、与坡道相联系的物流区,并规划了暖通空调、电器、给排水和其它设备区。
地下车库可通往各核心筒区域。
地下层共设1778个停车位。
由于建筑采用大致为8.10mx8.10m的规整柱网,可实现每一开间安排3个停车位的高效布局。
地下停车场通过八条坡道与地上区域相联系,其中一进一出两条坡道在北侧,三进三出六条坡道在南侧。
详见交通分析图。
二、建筑造型
建筑形态充分考虑了各功能区的特点,格调应高雅端庄,兼顾了四个方向的美观,而且特别注重南向和面向中央广场的立面效果。
弧形的造型增强了围和效果,营造了强烈的场所感。
对称的布局有利于塑造庄重、严谨的形象。
建筑设计体现节能和生态设计主题,充分贯彻节能、低污染、低运营成本的宗旨;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设备及材料的选用适当超前,符合环保要求。
与建筑齐高的柱廊创造出具有高度公共性和标志性的形象;从行政建筑的功能来看,树立这样的形象是极为重要的。
这些弧形的柱廊令人联想到那些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广场,如“皇家新月”广场、或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
这两座历史性建筑既象征了机构的权力,也包含了社区的意义,从而与无锡的市民中心建立了内在联系。
此外,柱廊将建筑外观与柱子后面的各项功能统一起来,形成庄重而令人瞩目的建筑特色。
入口大厅东面的高层建筑内为市委办公室,而西面的高层内则是市政府的办公设施。
两座高层内均设有供高级官员使用的办公套房、以及普通的办公区。
同时,两座高层都由三个板式弧线形建筑体量构成,并相互错开,形成极具雕塑感的建筑外形和鲜明的地标效应。
三、环境工程理念:
可持续的建筑设计的目标
太湖新城核心区项目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建设目标。
这种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包括了环境、建筑结构以及主动的建筑设备之间的互动。
由于采取了一种整体性的规划手法,建筑结构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采用建筑设备的技术服务。
建筑各组成部分将尽可能以自然的方式运行,尽可能降低能耗。
办公建筑的建设以《21世纪议程》为指导,其内容包括:
确保有责任感的管理层处理与空气、土地、水、土壤和原材料等资源的事务、将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放在首要位置,如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
由此,提出了可持续建筑的标准,即:
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的风能、太阳能、绿色空间、雨水、地表水以及地热能等自然资源、以及选用项目所在地当地的建筑材料,将建筑运行费用降到最低
具体环境理念
-挖掘太阳能和风能的潜力,将建筑结构结合到生态系统当中;
-尽量减少封闭地块的出现、限制敏感性的地形变动;
-采用紧凑的建筑结构;
-利用被动太阳能;
-利用符合气候特征的植被效应;
-热量保留与热能回收;
-提供相互联系的绿色休闲空间;
-最小的能耗、最高的效率
-利用建筑表面产生小气候的影响;
建筑的使用者及其需要
要为建筑内部的使用者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空间,就需要将舒适性的要求放在首要位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热舒适性;
-卫生舒适性;
-声学舒适性;
-视觉舒适性;
-建筑内部避免污染物与异味。
热舒适性
理想的热舒适性能只存在于一个非常狭窄的温度范围。
但是房间气温并不是唯一的一个重要元素。
其实平均辐射温度也具有相同的重要意义;这一温度通常与房间气温结合起来共同计算感受温度(根据Grandjean的理论,即:
舒适度范围)。
除了温度,相对湿度也是与房间气温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以湿热气候为特征的季节。
如果相对湿度过高,则舒适度性能也受到局限。
房间气温和房间湿度之间的、房间气温和速度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
卫生舒适性
从无尘和无异味的方面讲,房间空气的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
送风的质量、房间的用途以及房间本身的情况等等。
人们所熟知的Pettenkofer图表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容许量成为计算送风数量的标准。
声学舒适性
房间内如果没有过长的回响时间、或者过高的音量,则可被认为是具有声学舒适性。
视觉舒适性
如果人们的感知过程不受阻碍,就达到了视觉舒适性的要求。
不合理的灯光密度分布和刺眼的照明都会阻碍视觉感知的过程。
图片说明了视觉能力(对于差异的敏感度)与直接亮度的相对关系、感知的稳定区和周边区与直接亮度和周边亮度之间的关系
自然通风
风和热效应所产生的自然通风可以大大降低建筑内部的冷却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