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文言文白话文互译 是古文意思 古文翻译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5316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度写范文文言文白话文互译 是古文意思 古文翻译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度写范文文言文白话文互译 是古文意思 古文翻译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度写范文文言文白话文互译 是古文意思 古文翻译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度写范文文言文白话文互译 是古文意思 古文翻译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度写范文文言文白话文互译 是古文意思 古文翻译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度写范文文言文白话文互译 是古文意思 古文翻译模板.docx

《小度写范文文言文白话文互译 是古文意思 古文翻译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度写范文文言文白话文互译 是古文意思 古文翻译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度写范文文言文白话文互译 是古文意思 古文翻译模板.docx

小度写范文文言文白话文互译是古文意思古文翻译模板

文言文白话文互译是古文意思古文翻译

是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是shì〔代〕

(1)此,这[this;that]是谓伐德。

——《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汉·贾谊《论积贮疏》

(2)又如:

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是shì〔动〕

(1)赞同;认为正确;肯定[praise;justify]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清·刘开《问说》

(2)又如:

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

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3)订正[correct]。

如:

是正(订正;校正)(4)遵从,以为法则[follow]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荀子》。

杨柳桥诂:

“《尔雅》:

‘是,则也。

’”(5)关系词。

表示肯定判断之词[be]正是四国。

——《诗·曹风·鸤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清·林觉民《与妻书》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6)又如:

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7)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宋·沈括《梦溪笔谈》(8)又如:

他不是学生(9)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

如:

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10)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

如:

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11)表示存在[be;exist]。

如:

房子前面是禾场(12)表示让步[be…,but]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宋·柳永《雨霖铃》(13)又如:

这料子是块好料子,就是贵了点(14)表示适合[besuit]。

如:

放的是地方(15)尝试。

用同“试”[try]。

如:

是猜(试猜)(16)像;似[like;resemble]。

如:

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是shì〔名〕

(1)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affairs]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

——范晔《后汉书》

(2)又如:

是事(事事,凡事);国是(3)姓是shì〔助〕帮助宾语提前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清·刘开《问说》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古文是什么意思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

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

沪订高寡薨干胳吮供经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

”。

“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

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参考资料:

说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说说shuì〈动〉

(1)说服;劝说[trytopersuade]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世说新语·自新》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史记·魏公子列传》

(2)又如:

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3)休憩;止息。

通“税”[unharness;rest]。

如:

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4)另见shuō;yuè常用词组◎说客shuìkè

(1)[persuasivetalker]∶劝说别人接受某种主张的人(今多含贬义)

(2)[personsenttowinsb.over]∶替别人游说的人子翼良苦。

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

——《三国演义》基本词义◎说说shuō〈动〉

(1)(形声。

从言,兑(duì)声。

本义:

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同本义[explain;speak;talk;say]说,释也,一曰谈说也。

——《说文》说所以明也。

——《墨子·经上》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

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勾践说于国人。

——《国语·越语》。

注:

“解也。

”佐下军以说焉。

——《左传·昭公九年》。

注:

“自解说。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

——《汉书·王莽传》(3)又如:

说卦(“易传”篇名。

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4)谈说,讲说[speak;talk;say]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清·袁枚《祭妹文》(5)又如:

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6)告知;告诉[inform;tell;letknow]夫差将死,使人说于子胥。

——《国语·吴语》(7)评议;谈论[commenton;discuss;talkabout]说,论也。

——《广雅·释诂二》游于说。

——《礼记·少仪》。

疏:

“谓论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8)又如:

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9)劝告;责备[advise;scold]六曰说。

——《周礼·太祝》。

注:

“以辞责之。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史记·货殖列传序》(10)又如:

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11)介绍,旧时指说合[introduce]。

如:

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12)以为[believe]。

如:

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词性变化◎说说shuō〈名〉

(1)学说;观点;言论[theory;teachings;viewpoint]然是说,余尤疑之。

——宋·苏轼《石钟山记》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战国策·秦策一》

(2)又如:

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3)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inference]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墨子·小取》(4)指说书[storytelling]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5)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6)另见shuì;yuè

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在这句话里“是”是指示代词。

此,这。

“是”在古文中有如下几种解释:

①正确,与“非”相对。

陶渊时《归去来辞》:

“今是而昨非。

”②认为正确。

《墨子.尚同上》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③表示肯定判断。

《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

”④指示代词。

此,这。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清.方苞《狱中杂记》:

“是疾易传染。

”⑤动词,用在前置的宾语和动词之间强调宾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

文言文中“是”的意思以及用法◎【是】【shì】〈形〉

(1)(会意。

小篆字形,从日正。

本义:

正,不偏斜)

(2)同本义[right]是,直也。

——《说文》。

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

——《礼记·玉藻》。

疏:

“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易·未济》(3)对的,正确的[correct]王弗是。

——《国语·楚语》。

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荀子·劝学》。

注:

“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

——《淮南子·脩务》。

注:

“善也。

”彼人是哉。

——《诗·魏风·园有桃》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清·林觉民《与妻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又如:

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5)概括之词。

凡是,任何[every;any]。

如:

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是】【shì】〈代〉

(1)此,这[this;that]是谓伐德。

——《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汉·贾谊《论积贮疏》

(2)又如:

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是】【shì】〈动〉

(1)赞同;认为正确;肯定[praise;justify]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清·刘开《问说》

(2)又如:

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

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3)订正[correct]。

如:

是正(订正;校正)(4)遵从,以为法则[follow]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荀子》。

杨柳桥诂:

“《尔雅》:

‘是,则也。

’”(5)关系词。

表示肯定判断之词[be]正是四国。

——《诗·曹风·鸤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清·林觉民《与妻书》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6)又如:

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7)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宋·沈括《梦溪笔谈》(8)又如:

他不是学生(9)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

如:

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10)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

如:

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11)表示存在[be;exist]。

如:

房子前面是禾场(12)表示让步[be…,but]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宋·柳永《雨霖铃》(13)又如:

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14)表示适合[besuit]。

如:

放的是地方(15)尝试。

用同“试”[try]。

如:

是猜(试猜)(16)像;似[like;resemble]。

如:

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是】【shì】〈副〉

(1)表示肯定[certainly;really]。

如:

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just]。

如:

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3)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yes]。

如:

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4)很,非常[very]。

如:

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是】【shì】

(1)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although]。

如:

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

虽则是)

(2)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

如:

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3)有虽然的意思。

用于转折句。

如:

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4)表示原因、目的。

“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because(of)]。

如:

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5)选择问句的格式是:

“还是…还是…?

”“是…还是…?

”“…还是…?

”“是…是…?

”[(whether)…or]。

如:

今天谁值班?

还是你还是小王?

(6)或者[or](7)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

如:

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

——快(8)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

——我是北京人(9)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

如:

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

——不快也不慢◎【是】【shì】〈名〉

(1)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affairs]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

——范晔《后汉书》

(2)又如:

是事(事事,凡事);国是(3)姓◎【是】【shì】〈助〉帮助宾语提前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清·刘开《问说》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文言文中其是什么意思用作副词。

l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l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可要)l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l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l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l①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l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l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l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l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l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l4.表时间,有“将”、“将要”的意思。

l如: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诗经·七月》)

古文中的“子”是什么意思1.(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

“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

婴儿)2.同本义[baby;infant]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

象形。

古文从巛,象发也。

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

——《说文》。

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

——《广韵》居然生子。

——《诗·大雅·生民》子也者,亲之后也。

——《礼记·哀公问》子者,父之合也。

——《春秋繁露基义》子者,父之阴也。

——《汉书·杜钦传》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荀子》3.又如:

子衣(小儿的胎衣)4.儿女。

古人称子兼男女[child]孀妻弱子。

——《列子·汤问》5.又有子存焉。

6.又7.又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

(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

子,指晋襄公。

墨,动词,染黑。

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

绖,头巾和腰带。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8.又如:

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9.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son]无子,有女二人。

——唐·陈玄祐《离魂记》10.又如:

子侄(本指子与侄。

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11.子孙[descendant]12.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

——《荀子·正论》13.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14.人的通称[person]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诗·邶风·匏有苦叶》15.又如:

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16.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literateandofficialdom(infeudalChina)]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

——赵彦卫《云麓漫钞》17.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man]子年少。

——晋·干宝《搜神记》而独不足子所乎。

——明·刘基《卖柑者言》子之说。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不闻藏书者乎?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18.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master]子曰:

学而时习之。

——《论语》子墨子闻之。

——《墨子·公输》19.又子墨子解带为城。

20.地支的第一位[thefirst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21.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太岁在子日困敦。

——《尔雅》22.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子,又以纪月。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23.用以纪日不辟子卯。

——《仪礼·士丧礼》24.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

——《西游记》25.又如:

子夜26.专指女儿[daughter]缵女维莘,长子维行。

——《诗·大雅·大明》。

毛传:

“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陈与郊《文姬入塞》27.又如:

子媳(女媳)28.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honorifictitlewiththesurname]此三子者。

——《战国策·魏策》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程氏子以蠹贫。

——《聊斋志异·促织》29.姓1.小[small]时大武军子将郝灵荃奉使在突厥。

——《资治通鉴·唐纪》2.又如:

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3.嫩的或易咀嚼的[tender]。

如:

子姜4.幼小[young]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5.又如:

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6.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subsidiary]。

如:

子公司〈动〉1.通“慈”(cí)。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love]天迪从子保。

——《书·召诰》。

王引之云:

“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

——《礼记·缁衣》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唐·柳宗元《封建论》2.又如:

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3.收养为子[adoptasson]完母死,庄公令夫人齐女子之,立为太子。

——《史记·卫康叔世家》4.结果实[bearfruit]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

——《齐民要术·种李》注5.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serveone”sparentswithfilialdevotion]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副〉1.表示限制,相当于“只”[only]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

——《西厢记诸宫调》也子强如你,但衣食。

——《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子喝一声,那时唬煞。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2.又如:

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1.相当于“虽然”[though,although]老子老呵,犹兀自万夫难敌。

——杨梓《敬德不服老》2.又如:

有子有(有虽然是有;虽则有)1.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you]陈亢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乎?

”——《论语》...

这句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后面那句一朵倾城醉未苏是现代人乱入的吧?

原文如下:

渔家傲一夜越溪秋水满。

荷花开过溪南岸。

贪采嫩香星眼慢。

疏回眄。

郎船不觉来身畔。

罢采金英收玉腕。

回身急打船头转。

荷叶又浓波又浅。

无方便。

教人只得抬娇面。

全文解释①越溪:

会稽(今浙江绍兴)若耶溪。

此泛指江南溪流。

②嫩香:

指荷花。

星眼:

星眸,明亮的眼睛。

南朝宋王韶记《太清记·华岳夫人》引李湜云:

“笑开星眼,花媚玉颜。

”③疏;忽略。

眄(miàn):

斜视。

④金英:

莲蕊,呈金黄色。

玉腕:

指女子白润的手腕。

答案补充一位江南采莲姑娘荡舟荷花丛中,与情郎偶然相会的场面,展示出江南水乡男女青年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答案补充一个少女采莲之时忽然遇到心上人,不觉羞从中来,急于躲闪。

但不知是过于羞急而躲闪不及还是本不想离去,终于停下莲船抬头相视。

生动而周折的描写把少女的天真、娇羞、喜悦的神态心情表露得淋漓尽致。

但词中出现的情节,并不是作者第三者的叙述,而是借助词中人物情感的变化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