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5316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docx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docx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

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3.影响

(1)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体用之争

1.背景

(1)19世纪60-90年代,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2)西学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传播开来。

(3)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焦点

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实用科技。

3.代表

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

4.概况

(1)洋务派:

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2)顽固派:

反对“西学为用”,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早期维新派:

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斥责顽固派。

5.评价

(1)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2)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维新思潮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原因:

①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

②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

③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促使从洋务派内部分化出早期维新派。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冯桂芬等。

(3)主要观点:

经济

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

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

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4)影响:

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②为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维新思潮的形成

(1)背景:

政治

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的加深

经济

民族工业的发展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壮大

思想

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

(2)代表:

代表

思想主张

著作

影响

康有为

否定专制统治思想,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启超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变法通议》

维新派的宣传家

谭嗣同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名教,倡导男女平等

《仁学》

维新派中最激进的人物

严复

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进化论

《天演论》

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3.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1)主要内容: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③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

(2)影响:

①使维新思想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1.“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该书的作者是谁?

上述引文阐述了作者什么基本思想?

该书的作者是魏源。

上述引文阐述了作者“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基本思想。

2.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与顽固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关键,不在于“中学为体”,即不在于维持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而在于对“西学为用”的态度方面。

洋务派认为西学可以为“中体”所用,而顽固派则贬低并完全排斥西学,视之为末流之技。

3.康有为等维新人士为什么要“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来宣传变法?

中国传统思想根基深厚,影响深刻,康有为“托古改制”以减少变法的阻力。

[史料探究]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从“淫巧”到“长技”》

材料二(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中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在这个国家里,占主导的仍然是旧式制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结合材料一探究,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提示:

(1)由排斥到接受。

原因: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

(2)这一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但该思想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不可能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

[归纳总结]

西学东渐的发展轨迹

(1)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一次冲破了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对于启迪人们的思想有重要作用。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但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一股进步的思想潮流,向西方学习上升到改良政治的层面,形成了一次影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点训练]

1.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这则材料实质是()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肯定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C.肯定了“中学为体”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

D.指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缺陷

解析:

选C材料的主旨体现了“中体”是“西学”的前提,肯定了在封建顽固思想控制下,“中体”为“西学”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

主题二

维新思想

[史料探究]

材料一其开民智奈何……是故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西学,非另立选举之法,别开用人之途,而废八股试贴策论诸制科不可。

——严复《原强》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维新变法时期)出版的译著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范围之广,为世所罕见。

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和顽固守旧的社会风气,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为什么提倡“开民智”?

据材料一指出他认为“开民智”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分析维新变法运动所起的历史作用。

提示:

(1)原因:

严复认为民众愚昧,需要教育。

措施:

兴西学、立选举之法、废科举。

(2)材料二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新闻出版及翻译事业的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归纳总结]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2)维新思想突破了洋务派所局限的物质层面,在政治方面要求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表明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到制度层面。

(3)维新思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维新派与顽固势力展开论战,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对点训练]

2.1898年短短三个多月的戊戌变法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浪花击石,转瞬即逝了。

但这朵浪花激起的却是千层浪。

“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梁启超语)这主要是基于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解析:

选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时日极短,现效极少”和所学史实判断,A、B两项表述错误;“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D项错误。

戊戌变法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促进了思想启蒙,宣传了民主思想。

故选C。

考点一

新思想的萌发和洋务思想

命题角度:

1.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影响。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典题例析]

[例1]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解题思路]

[答案]A

[题组冲关]

1.某书序言中写道:

“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该书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D.《新学伪经考》

解析:

选B该书序言体现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

2.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濮兰德日认为李鸿章“是中国最好与最勇敢的舵手”,“鸿章寻找人员与方法去填补漏水的船身、修整被击碎的帆桅。

多年来,鸿章用了大量的油漆与布料,把这艘船保持在外观上适于航海的状态”。

材料中的“船”“油漆与布料”主要喻指()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制度养兵练兵之法

解析:

选A解读材料关键信息,“是中国最好与最勇敢的舵手”“填补漏水的船身、修整被击碎的帆桅”“保持在外观上适于航海的状态”。

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结合上述内容可以判断A项正确。

考点二

维新思想

命题角度:

1.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和内容。

2.维新思想的影响。

[典题例析]

[例2]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解题思路]

[答案]A

[题组冲关]

3.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

转相窃之于

民而已。

”“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这反映了严复()

A.“中体西用”的观点B.人民主权的主张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解析:

选B从材料信息看,严复认为自秦以来,国君从人民手中窃取了权力。

国家是人民的公有财产,王侯将相是国家的公仆而已,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这反映了人民主权的主张,故选B。

4.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

解析:

选C“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说明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思想的启蒙。

———————————————[课堂小结·建通史]—————————————————

19世纪以来之关键词——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凉

四部曲,志士仁人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

[文化上]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洋务运动时期的“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政治上]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

(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