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4846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

《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习题.docx

宏观经济学习题

()1.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A.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该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B.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的国民(无论在哪里居住)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总和

C.等于C、In、S、Xn的总和

D.在数值上总是低于GNP

()2.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A.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该国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B.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的国民(无论在哪里居住)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货币价值总和

C.等于C、S、G、和Xn的总和

D.在数值上总是低于GDP

()3.一国的GDP和GNP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GDP包括

A.外国要素所有者在该国内获得的净要素报酬B.固定资本消费

C.转移支付D.政府购买支出

()4.在哪种情况下,GDP会等于GNP?

A.转移支付为零时B.固定资本消费为零时

C.外国要素所有者在该国内获得的净要素报酬为时D.个人税收为零时

()5.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怎样避免重复计算?

A.在计算时包括转移支付B.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都计算在内

C.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D.只计算中间产品

()6.刘老师在家里后院自己种菜供自家食用,这种活动

A.不计算在GDP之内,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B.不计算在GDP之内,因为这里包含了中间产品

C.计算在GDP之内,因为它反映了生产活动

D.具有生产性,但不计算在GDP之内,因为没有市场交易发生

()7.可以将哪几项加总求得GDP?

A.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出口和进口

B.国内私人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消费和净出口

C.消费、投资、工资和租金

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进口

()8.净出口是指

A.输往其他国家用于消费和投资的物品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减去进口D.进口减去出口

()9.国内私人总投资是指

A.私人投资加上公共投资B.净投资加上资本折旧

C.经过按物价变动幅度调整之后的净投资D.净投资加上净出口

()10.在核算国民收入时下列哪一项会被计入“投资”项目

A.购买私人用汽车B.购买新房屋

C.购买公司债券D.购买金币

()11.在经济学的定义中,投资包括

A.任何企业存货的增加B.储蓄帐户上的现金增加

C.购买普通股票或优先股票D.购买耐用品,如汽车、冰箱等

()12.根据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定义,投资是指

A.企业用于购置机器设备的支出B.所有建筑

C.企业存货的变动D.以上都是

()13.在核算GDP时,转移支付

A.不计入是因为它们仅仅反映通货膨胀水平

B.不计入是因为它们不具有“生产性”

C.计入是因为它们属于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D.计入是因为它们增加了接受者的支出

()14.在哪种情况下,一国经济在扩大其资本品的存量?

A.当净投资高于总投资时B.当资本折旧高于总投资时

C.当总投资高于资本折旧时D.当总投资为正时

()15.如果某年的国内私人总投资为1200亿元,净投资为650亿

元,则该年度该国的资本存量

A.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B.增加550亿元

C.减少550亿元D.增加650亿元

()16.认为市场机制可以确保充分就业实现的观点是哪一种学派的观点?

A.凯恩斯经济学派B.GDP缺口分析理论

C.古典经济学派D.总支出模型

()17.根据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当总支出不足时

A.会引起价格、工资和利率下降,从而增加支出和实现充分就业

B.会使消费曲线向下移,将经济推向充分就业水平

C.会提高利率并减少较高水平的投资

D.会导致总产出和就业的增加

()18.在总支出模型中,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银行信贷规模B.收入水平

C.利率水平D.价格水平

()19.如果某人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由1,200元增加到1,700元,而储蓄由-100元增加到100元,由此可知

A.其边际储蓄倾向为0.6B.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5

C.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6D.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167

()20.下列表达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APS+MPS=1B.APC+APS=1

C.APC+MPS=1D.APC+MPC=1

()2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的是

A.收入超过消费的数量B.储蓄的变化与由此引致的消费变化之间的关系

C.消费占总收入的比重D.消费占收入变化量的比重

()22.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可支配收入为200元,则

A.根据已知条件无法确定消费和储蓄的数量B.储蓄为20元

C.个人消费支出为160元D.储蓄为50元

()23.边际消费倾向

A.就是储蓄曲线的斜率B.就是消费曲线的斜率

C.就是消费曲线的斜率的倒数D.就是储蓄曲线的斜率的倒数

()24.如果消费函数为C=20+0.8Y,其中C和Y分别为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那么当Y为多少时平均消费倾向为1?

A.80元B.100元C.160元D.200元

()25.如果名义GDP增加,则

A.价格水平肯定上升了B.实际GDP必然减少

C.实际GDP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D.实际GDP也必然增加

()26.认为市场机制可以确保充分就业实现的观点是哪一种学派的观点?

A.凯恩斯经济学派B.GDP缺口分析理论

C.古典经济学派D.总支出模型

()27.边际消费倾向

A.就是储蓄曲线的斜率B.就是消费曲线的斜率

C.就是消费曲线的斜率的倒数D.就是储蓄曲线的斜率的倒数

()28.下列表达式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APS+MPS=1B.APC+APS=1

C.APC+MPS=1D.APC+MPC=1

()29.个人所得税增加会使

A.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都向下移B.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都向上移

C.消费曲线向上移,储蓄曲线向下移D.消费曲线向下移,储蓄曲线向上移

()30.在封闭性经济中,在只考虑企业与家庭的条件下,总支出的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

A.消费者和企业的投资支出B.储蓄曲线与45°线相交

C.MPC与MPS相等D.储蓄曲线与消费曲线相交

()31.如果某人的个人可支配收入由1,200元增加到1,700元,而储蓄由-100元增加到100元,由此可知

A.其边际储蓄倾向为0.6B.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5

C.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6D.其边际消费倾向为0.167

()32.如果消费函数为C=20+0.8Y,其中C和Y分别为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那么当Y为多少时平均消费倾向为1?

A.80元B.100元C.160元D.200元

()33.假定在封闭经济中,在只考虑家庭与企业的条件下,当国内总产出水平为2,800亿元时的消费和投资分别为2,400亿元和500亿元,由此可知

A.储蓄为100亿元B.非计划投资将为-100亿元

C.MPC为0.8D.非计划投资将为100亿元

()34如果MPS为0.25,并且经济中存在50亿元的衰退缺口,则表明

A.事实上的GDP比充分就业水平的GDP低50亿元

B.事实上的GDP比充分就业水平的GDP低200亿元

C.事实上的GDP比充分就业水平的GDP高50亿元

D.总支出比充分就业水平的GDP高50亿元

()35.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36.国内利率上升,将促使外资

A.流出B.流入C.不确定D.无法判定

()37.总需求曲线

A.在充分就业时为垂直的直线

B.如果经济中存在较高的失业,则为水平的直线

C.由于利息率效应、财富效应和进出口效应的作用而具有负斜率

D.由于生产成本随着实际总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所以具有负斜率

()38.其他条件不变,生产可能性线向外移动将会使:

A.总供给曲线向右移B.总供给曲线向左移

C.总需求曲线向左移D.价格水平提高

()39.如果在当前价格水平上总需求量超过总供给量,则

A.总需求曲线将会向左移B.总需求曲线将会向右移

C.会出现通货膨胀D.棘轮效应会发生作用

()40.一般来说,某个大学生毕业后若未能立即找到工作,属于

A.磨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自愿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

1.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G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有影响?

为什么?

社会保险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保险金,他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

社会保险税是由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2.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关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

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愿意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等于企业想要得投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共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的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3.说明国民收入核算中,GDP与GNP的关系和五个总量的关系

二者的差异来自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

GDP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是指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GNP以领土为统计标准,只要实是在本国领土上不管谁生产的,因此其关系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是在国外的本国公民获得收入和在本国的外国公民获得收入之差。

国内生产净(NDP)和国民生产净值(NNP),从GDP和GNP中扣除折旧就是NDP和NNP。

国民收入(NI)=国民(或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政府津贴=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津贴。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税+公司和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险费)+(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工资和薪金+企业主收入+个人租金收入+个人利息收入+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公司和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险费。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收入-(个人税+非税支付)=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

4.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的影响最大?

依据哪种消费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响最大?

依据哪种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

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的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的影响最大。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c=c(y),减税使得收入增加进而使得消费相应增加,其他的消费理论,如果减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收入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都是较小的。

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消费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

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

5.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私人部门的变动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私人经济中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是国民收入累计增加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

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经济支出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

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控制稳定量越大。

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乘数公式1/[1-b(1-t)]中得出,当t越大时,该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越大。

2.由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有限,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这就是斟酌使用的或权衡的财政政策。

 

6.什么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是指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审时度势而主动采取的一些货币措施,即变动货币供给水平以稳定通货,同时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以及总需求,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7.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按历史发展阶段主要分两种:

(1)年度平衡预算要求实现每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

(2)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即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政策,有意安排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补衰退时的赤字,实现整个周期盈余的与赤字相抵。

功能财政思想则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可根据反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可见,功能财政思想是对平衡预算财政思想的否定。

两者区别在于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以追求政府收支平衡为目标,而功能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才是最终目标。

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那些?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种:

(1)变动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存款中所占的比例。

(2)调整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想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

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货币供给量增加,改变再贴现率一项被动的政策,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配合。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务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当需要放松银根刺激经济时,央行可买进政府债券以增加货币供给;当需要遏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时,可进行反向操作。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具有主动灵活的优点。

9.什么是公开市场操作?

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那些优点?

公开市场操作即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府行为,是目前央行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有明显的优越行:

(1)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

(2)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正常行、连续行的操作;(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象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4)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10.论述财政政策的内容和运用,谈谈你的认识。

(1)国家财政有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两个方面组成,其中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则包括含税收和公债两个方面。

①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

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

因此,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水平是政府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②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虽然它所做的仅仅是通过政府将收入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但它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总需求有很大的调节作用,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也是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

③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他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固定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因此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正因为如此,税收也是政府财政的有力手段之一。

④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政府公债的发行,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重要作用,影响货币的供给,从而调节社会的总需求。

因此公债也是政府的重要财政手段。

(2)财政政策的运用:

①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提高购买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刺激经济回升;反之,通货膨胀时,政府应缩小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购买水平,抑制经济膨胀。

②改变转移支付水平。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要增加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刺激经济上升;反之,通货膨胀时,政府要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以抑制经济膨胀。

③改变税率。

在财政收入中主要是税收,所得税占税收比重最大,改变税率主要是改变所得税率。

衰退是减税,可增加总支出,是反经济衰退的办法。

通货膨胀时增税,可减少总开支,是反通货膨胀的办法。

④公债的发行。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发行公债,增加财政赤字,增加政府财政支出,通过政府支出来拉动衰退的总需求,以刺激经济回升;在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时,政府发行公债,使银行和其它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减少,从而减少货币供给,以抑制通货膨胀,这也是货币政策中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货币供给以影响经济的一种操作形式。

11.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中央银行在金融以及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如何?

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以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和银行体系为主要职能的公共机构。

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都是靠中央银行来实施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的货币政策实施如下:

(1)公开市场业务:

又称公开市场活动,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

实施方法: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

这样,一方面出卖债券的企业和家庭得到货币,把它存入商业银行,增加银行存款,通过货币创造乘数作用使存款货币成倍增加,引起利息率降低;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还会导致债券价格提高,引起利息率下降。

利息率下降会引起投资量增加,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上升。

反之,在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相反做法会抑制与取消通货膨胀。

(2)调整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

具体做法:

在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采用降低贴现率措施,可促使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贴现,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刺激投资需求,反之,在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要提高贴现率,限制或收缩给商业银行借款,使商业银行减少贷款,于是货币供给减少,利息率提高,抑制投资以及总需求,消除通货膨胀。

(3)调整法定准备率:

法定准备率是由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

具体做法:

在经济衰退时,降低法定准备率,使银行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的扩大。

收入、就业和价格都提高。

在通货膨胀时期,提高法定准备率,使银行减少可创造的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压缩总需求,使得收入、就业和价格都降低。

(4)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货币政策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如道义上的劝告:

中央银行用口头或书面的谈话或声明,对商业银行在放款、投资等方面采取的办法和行为,给予知道与劝说,希望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同中央银行互相配合,没有行政强制性和法律约束。

12.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的理论依据与内容,对分析与解决我国改革中出现的“下岗”问题有何参考价值?

(1)西方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了滞胀局面,原来的需求管理和控制对此已不能奏效,为治理滞胀,就必须运用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①收入政策是限制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增长率,使之与劳动生产率相适应,从而限制物价上涨的政策。

又称工资与物价管制政策。

理论基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理论。

该理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以不完全竞争为特点的,工会和垄断企业一样,都能操纵工资和物价,在经济衰退时也能提高工资和物价。

政策内容:

收入政策主要是从工人工资方面进行控制,认为在成本推进中,工人收入增长过快,即工资收入的增长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因此,只要能限制工资(也有其他收入)增长率,就可抑制成本提高,从而制止物价上涨,消除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的各项措施也是据此制定的。

具体措施有:

(a)实行工会物价管制;(b)工资物价指导线;(c)企业和工会签订工资—物价协议;(d)税收控制物价和工资。

②人力政策也叫劳工市场政策,是针对“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解决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矛盾,增加就业机会的政策。

理论基础: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性失业。

该理论认为,劳动力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造成了一大部分的结构性失业。

政策内容:

根据其理论基础,采取措施消除劳动力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来消除失业中的结构性失业。

人力政策的措施就是据此制定的。

(2)人力政策的措施给我国出现的大量“下岗”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因为在过程中出现的“下岗”很大一部分是结构性失业(或由于劳动力本身结构,或由于经济机构变化,或由于在寻职成本过高等造成的),可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可借鉴的人力措施如下:

①劳动力的再培训。

为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要对失业进行再培训,使非熟练劳动者能适合劳动需求的条件,使技术过时的劳动者能够掌握新技术。

②发展职业介绍事业。

提供劳动市场的信息,使企业和失业者及时了解准确情况,使企业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人,工人比较容易找到合适的企业。

③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

帮助劳动者和企业进行地区迁移,解决劳动力在地区间流动的困难。

④发展劳动密集部门和企业。

在一定投资水平上,劳动密集部门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例如,服务行业和公共服务行业,为劳动者创造者更多的就业岗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