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新能源产业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4589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新能源产业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新能源产业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新能源产业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新能源产业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新能源产业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新能源产业研究.docx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新能源产业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新能源产业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新能源产业研究.docx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新能源产业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系列之十八

本期主题

新能源产业研究

本期主题新能源产业研究

第一章新能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1.1新能源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位置

在2010年10月18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国务院提出的七大新兴产业包括: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决定》给出了七大子行业的定位,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三大先导产业。

新能源产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之一,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1.1.1新能源规模持续壮大,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替代能源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应用水平大幅提高。

2009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2627.63万千瓦,同比增幅98.4%;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27万千瓦,同比增幅92.8%。

2009年,新能源(除了水电)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约1.5%左右,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替代能源。

1.1.2国内新能源产业规模增速快,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均保持高位增长。

2006到2009年间,在国外市场强劲拉动下,中国光伏产业规模从438MW增长到3460M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4%,自2007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第一大生产国。

2007年,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1.1.3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能力强,极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新能源产业链包括原材料加工、装备制造、产品应用、运营服务等环节,产业链条长,区域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极大带动当地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产业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如保定地区,从2006年就开始培育光电、风电、生物质发电、节电、储电、输变电六大产业,依托保定国家级高新区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础,打造新能源聚集区“保定·中国电谷”。

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拉动下,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产值达110亿元,2009年达318亿元。

江苏省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2009年,江苏省新能源产值达1800亿元,并确定了2011年要达到4500亿元的目标,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1.2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意义

1.2.1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新能源属于洁净能源,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具有资源可再生、节能减排等特点。

以风力发电为例,一个700MW的风电场,按照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为2500h计算,与2×350MW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分别减排CO2、SO2和NOx约156万吨、1930吨和2731吨,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

同时,发展新能源,可以改善我国一次能源长期依赖煤炭的局面,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实现国内能源可持续发展。

1.2.2新能源是推进经济结构升级,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新能源产业以创新为驱动力,形成了全球和中国融合发展的态势,中国和全球新能源产业实现同步发展,中国新能源成为全球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应用市场。

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体现了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1.2.3发展新能源是我国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实现对国际低碳技术市场的控制权并推进国内节能减排的加速器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主要国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其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和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驱动。

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引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为确定在新能源的领先地位,占领制高点,英、法、美、德、日等国都确定了各自的新能源计划。

以美国为例,2010年,奥巴马政府提出了能源法草案,提出资助清洁能源研发领域的关键投资,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高级汽车技术及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我国抓住此轮全球经济变革、占领国际制高点、实现国内节能减排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2.1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思路

2.1.15个层次

新能源产业不仅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传统能源之外的新型能源形式,还包括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能源技术,如智能电网技术等。

新能源产业涵盖的领域较多,产业发展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提升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体系建设是新能源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竞争环境和来自国内外大型企业的严峻挑战,区域新能源产业必须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才能吸引更多、更优质的企业进驻本地落地结网,才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扩大集聚效应。

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重点实施好“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三位一体的创新理念,形成由分布创新逐步走向协同创新的复合创新系统。

新能源产业目前仍然是技术壁垒相对比较高的产业,需要大批专业的技术研发人才、生产制造人才、管理人才支撑产业发展。

区域新能源产业的人才保障与当地的经济、教育文化密不可分。

在人才建设和培养方面,需要加大专业人才吸引力度,通过“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高学历人才保障计划”和“人才后勤保障计划”完善人才吸引体系。

通过政、企、高校三方联合,实施新能源产业人才培养。

通过外部吸收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坚持基地建设,实现新能源产业集聚

新能源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的引导应该偏重普惠性的基础实施建设方面,逐步促成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建议重点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平台、培训平台、人才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等全部或部分公共服务平台。

只有打造好这些平台,才可能实现新能源产业的集聚效应。

产业集聚可以发挥产业细化分工优势,大幅降低产品成本;使各地新能源产业实现网络协同和创新,从而可以显著提升区域新能源产业竞争力,使区域新能源更快的融入到国际新能源产业分工体系中。

——坚持完善产业链,提高新能源产业价值水平

纵向来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研发、设备制造和利用。

政府的政策引导应该理顺新能源的产业链关系,促进结构优化和协调发展。

研发投入具有较长的周期,企业往往容易急功近利,政府需要在这个环节多给予政策扶持。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我国忽视了第一个环节而偏重了第二、三个环节,结果造成“新能源产能过剩”的假象。

实际上,这是由于目前很多国内的新能源企业依靠进口国外的技术或者是用国外零部件进行组装,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而导致的“结构性过剩”或者“阶段性过剩”。

——坚持产业体系建设,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机制

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和配套能力建设将是中国未来几年新能源产业建设重点内容。

不管是处于稳定推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区域,还是新能源产业新建地区,未来需要以发展专业化为突破口,强化产业关联度,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实力。

产业体系建设,涵盖了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产品制造、项目融资、项目管理、项目运维、产业配套各方面。

强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从强化新能源产业总体规划能力着手,细分新能源产业链发展需求,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能力,培育特色产业,完善产业环境。

——坚持两个市场驱动,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是推动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我国的可再生资源大多分布在农村,且农村已经成为新能源利用的主要市场,尤其农村市场目前仍然是太阳能行业的主战场,对太阳能行业的贡献最大。

城市市场在推动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集聚起着关键作用。

城市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新能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1.22个阶段

——新能源技术创新,产业提升发展阶段

目前,虽然我国部分企业在新能源的某些领域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和话语权,但总体来讲,我国新能源技术基础还比较落后。

例如太阳能电池核心材料多晶硅仍需要大量进口,国内多晶硅大多还是粗放型生产,并且其能耗和尾气回收利用达不到理想水平;风电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也比较低。

自主技术路线迟迟不能成熟,行业发展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

另外,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统一的新能源技术标准体系,不利于产业内的整合集聚和形成规模效应,严重制约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鉴于此,“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战略应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致2011—2012年,大力推进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新能源产业。

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项基金加大新能源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投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新能源技术标准体系等。

——产业体系建设,市场稳步推进阶段

由于新能源产业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产业体系建设还不完善。

第二阶段,大致2013—2015年,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

产业体系建设,涵盖了新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产品制造、项目融资、项目管理、项目运维、产业配套各方面。

强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从强化新能源产业总体规划能力着手,细分新能源产业链发展需求,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能力,培育特色产业,完善产业环境。

2.1.3重点方向前瞻

“十二五”期间,太阳能、风电、核电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都将得到不同程度发展。

发展重点集中在终端应用领域,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等发电技术。

同时,支撑新能源应用的新能源技术,如智能电网技术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其中,光伏发电技术将重点支持新型、高效、产业化能力强的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及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风力发电领域,将朝大容量装机、质量轻型化方向发展;核电技术将逐步朝三代技术转变;生物质能产业则根据地区资源特点,重点发展大型沼气、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液体燃料。

2.2新能源产业之太阳能

2.2.1“十二五”发展预测

——规模预测

“十二五”期间,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带动下,预计我国光伏产业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如果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保持目前的增长态势,则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有望在2010年前保持8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在2010-2012年预计增长率50%以上。

2012年以后,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阶段,增长率在30%左右。

图1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预测

数据来源:

赛迪顾问2010,12

2009年,光伏产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相应的配套政策不断出台。

根据《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光伏产业规划有可能超过上千万千瓦。

而国内目前累计装机规模仅280万千瓦。

今后10年,国内光伏市场将保持1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技术趋势预测

未来五年,国内光伏产业将逐步进入发展成熟阶段。

第三代电池技术将成为投资重点,并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带动下,国内光伏配套产业发展迅速,各种光伏原材料90%以上将实现本土化供给。

在光伏应用方面,将促进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光伏光热(PV/T)综合利用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是聚光集热装置及反射镜传动和跟踪系统,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企业掌握相关技术及设备制造能力。

“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政策上支持太阳能光热发电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

2.2.2应用领域分析

在中国,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

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

目前太阳能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等。

——太阳能热水器

中国多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应用国。

“十一五”期间,中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一直保持20%左右的稳定增长。

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广泛使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后将在集中使用生活热水的学校、企业、医院以及宾馆大力推广。

同时,太阳能热水器与房地产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理念逐步被建筑行业所普遍接受。

——光伏发电

“十一五”是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期。

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第一大国。

之后几年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的位置。

“十二五”内,中国光伏发电应用主要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1)以发展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和小型光伏发电站为主,解决中国偏远地区无电村和无电用户的供电问题。

2)在经济发达、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中国大中城市,在公益性建筑物和其它建筑物以及道路、公园、车站等设施使用光伏电源。

3)发展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示范项目等。

——光热发电

目前国内太阳能光热发电还没有形成市场,项目处在示范阶段,预计“十二五”期间仍然难以实现产业化。

不过,太阳能光热发电一旦进入电网,其用途跟水电、火电一样广泛,其优势光伏发电无法比拟。

2.2.3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业链涵盖了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等环节,生产环节又涉及印刷包装、设备制造、配件生产以及物流等行业,开拓了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的门路。

以江苏海宁为例,太阳能产业带动的就业岗位平均每年在2万个以上。

而作为广东首个太阳能基地——中建材太阳能广东基地到2015年的总投资规模为200亿,5年内有望带动600亿的GDP,这个数字约等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一年的GDP。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的快速普及,还带动了整个太阳能产业及相关制造服务业的发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产业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估算,如果中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的10%用太阳能光伏或光热发电来提供,就将形成1.5-2万亿的新增产业规模。

据估计,每投资100万美元的太阳能电池板项目,可以带动包括相关行业在内的3000个就业岗位;光热发电方面,例如北京市延庆县的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投资1.2亿人民币,可以为当地带来1000余个就业岗位。

在这个由传统能源发电向太阳能光伏发电转移的产业替代过程中,新产业的发展必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制造机会和建设机会,必然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3新能源产业之核能

2.3.1十二五发展预测

——规模预测

截至到2010年6月,全国已经核准11个核电项目共30台机组,总核准规模3270万千瓦,已经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为23台,在建规模2540万千瓦,占世界的40%,已经成为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按目前核电建设速度,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可接近5000万千瓦。

图22010-2015年中国核电累计装机容量预测(MW)

数据来源:

赛迪顾问2010,12

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进入核电建设高峰,之后我国核电建设将保持较平稳的节奏,每年大约建设6-8台机组,对应的装机容量接近800万千瓦。

按照核电站单位造价15000元/千瓦,设备用度占项目总投资的60%计算,每年仅核电设备投资就高达720亿元,相关企业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产业布局方面,“十二五”核电发展将推动内陆核电项目,形成东中部核电带,一是要采用成熟、先进的核电技术,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区加快发展核电;二是稳步推进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中部省份内陆核电项目,形成“东中部核电带”。

——技术趋势预测

第三代压水堆机组目前正处在设计阶段,无商业运行的业绩,尚有不少不确定因素,即使引进技术并建设成功,也需要较长时间的试验和示范运行之后才能批量商业化建设运营,因此,“十二五”期间建设的核电站的主流将为改进型的第二代核电机组。

自2007年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以来,经过三年建设,我国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专业化管理、自主化建设的三代核电建设新路线。

目前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55%,关键技术包括主管道、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等已经全部获得突破。

我国已有40多家设备商达到国际标准可以为AP1000核电技术供应设备,我国后期AP1000的建设将主要由国内设备商供货,如二重、中船重工等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实现了主管道的国产化。

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方面,2010年7月,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达到首次临界。

中国实验快堆设备自主化率达到了70%以上,并实现了堆容器内构件、旋塞、转运机、转换桶、气闸、换料监控系统、全厂监控系统、钠火消防设备等关键设备的自主化。

快中子反应堆是世界上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首选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发展方向。

预计第四代核能系统在2020年完成示范项目,2030年完成商业化项目。

2.3.2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核电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核电投资建设期的拉动作用;二是核电生产运营期的拉动作用。

核电项目每装机1000瓦,约需要投入1.5万元,以新增装机3000万千瓦计算,意味着累计总投资约4500多亿元。

按照项目直接投资带动系数4倍估计,能带动相关产业1.8万亿元的规模。

在核电投资建设期,每1元核电建设投资可以带动GDP增长1.03元,总产出增长3.04元。

核电生产运行期,每生产1元的核电(也就是全社会增加1元的核电消耗),拉动的GDP增长为1.18元,总产出增长为2.22元。

从核电生产运营来看,按照现有规划,4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为2859亿千瓦时,以目前的上网电价计,4000万千瓦核电装机生产运营产出(销售收入)为1227亿元,拉动的总产出为2722亿元,GDP为1447亿元。

72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年产出为2207亿元,拉动总产出为4901亿元,GDP为2605亿元。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1亿元核电运营产出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为71人,带动总的就业机会为1922人,其中包括887人的农业就业。

核电生产运营也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强的拉动,1元的核电产出将拉动主要行业的产出增长为: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业0.11元,农业0.10元,化学工业0.08元,金融保险业0.08元。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赛迪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