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4313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0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拓展训练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docx

拓展训练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一

拓展训练2020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一)

1、选择题

1.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氧(支持燃烧)

B.金属铜(制电线)

C.活性炭(做防毒面具的吸附剂)

D.不锈钢(做水壶)

2.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生铁、黄金、金刚石——合金

B.纯碱、烧碱、熟石灰——碱

C.氮气、红磷、铝——单质

D.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

3.在四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放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

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因发生物理变化而增加的是()

A.浓硫酸B.生石灰

C.浓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称量B.溶液C.过滤D.蒸发

5.现有NH₄NO₃和CO(NH₂)₂两种化肥的混合物,测得其含氮量为40%,则混合物中硝酸铵与尿素的质量比()

A.4:

3B.4:

7C.8:

27D.8:

35

6.CO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和CO₂,要得到纯净、干燥的CO,可将该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A.灼热的CuO、浓H₂SO₄B.浓H₂SO₄、灼热的CuO

C.浓H₂SO₄、NaOH溶液D.NaOH溶液、浓H₂SO₄

7.化学试验中有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D.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烧碱溶液中,滴加盐酸直至过量,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最后呈蓝色

8.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H₂,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A.23.4gB.29.25gC.30.5gD.26.25g

9.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作供氧剂B.碳酸钙作补钙剂

C.活性炭作吸附剂D.小苏打作发酵剂

10.(双选)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双选)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图1

A.①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B.②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④表示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12.某同学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图2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观察不到的是()

图2

A.装置I、Ⅱ中的铁钉锈蚀了

B.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锈蚀

C.装置I中的铁钉左侧的液面上升

D.装置Ⅱ中左侧液面比装置I中左侧液面高

1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B.向pH=2的盐酸中加水

C.向稀硫酸中加镁粉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稀硫酸

A.

B.

C.

D.

14.向一定质量AgNO₃和Cu(NO₃)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4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像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₃)₂溶液反应

C.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D.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²⁺、CU²⁺,金属单质有Zn、Cu、Ag

图4

二、填空题

15.有下列四种物质:

a.盐酸b.熟石灰c.纯碱,请选择合适的标号填空。

(1)常用于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

(2)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________;

(3)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________。

16.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

主要步骤如图5所示:

图5

(1)为了使MgCl₂转化为Mg(OH)₂,试剂①可选用______________。

(2)试剂②可以选用________。

(3)无水MgCl₂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Cl₂,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

17.在学校科技节上,小魔术师丽丽同学拿着一瓶无色的A溶液在手舞足蹈地表演:

“白花变红花,清水变牛奶,液体变汽水,问君能知否?

①“白花变红花”:

在白的纸花上,先喷上无色的B溶液,再喷上无色的A溶液,白花立即变成了红花。

②“清水”变“牛奶”:

在无色液体C中,倒入无色液体A,立即产生“牛奶”般的白色沉淀。

③“液体变汽水”:

在无色液体D中,倒入无色液体A,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丽丽同学提示:

A为常见的钠盐,请揭秘:

A为_____________溶液:

A和C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写出A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18.取少量碳酸氢钠(NaHCO₃)粉末,用图6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加热后发现:

大试管中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完全反应后,取残留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往该溶液中滴加CaCl₂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图6

(1)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有____(填化学式)生成。

(2)通过上述实验,下列归纳出的碳酸氢钠性质或推理正确的有_________(填编号)。

A.NaHCO₃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B.NaHCO₃受热易分解:

2NaHCO₃

Na₂CO₃+CO₂↑+H₂O

C.加热时NaHCO₃比Na₂CO₃易分解

D.无法比较NaHCO₃与Na₂CO₃受热分解的难易程度

19.硫酸氢钠(NaHSO₄)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请预测其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限选试剂是:

NaHSO₄溶液、BaCl₂溶液、FeSO₄溶液、Na₂CO₃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镁条、碳粉、氧化铜。

20.重庆是座美丽的城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火锅是重庆的旅游名片,下列火锅菜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A.土豆片B.莴笋尖

C.鹌鹑蛋D.苕粉条

(2)某些景点的观光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作为燃料,可以减少尾气污染。

写出乙醇(C₂H₅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3)乘船游览江景是重庆旅游的一大特色。

游船上使用的下列物品中,用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铝合金护栏B.塑料救生衣

C.真皮椅套D.钢制甲板

三、实验探究题

21.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如图7所示的杠杆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

(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____发生了反应。

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

A.NaClB.NaOHC.Ca0

(2)实验2中,通人CO₂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____(填“上升”或“下降”)。

再往集气瓶中滴人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2.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

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

Cu₂O+H₂SO₄=CuSO₄+Cu+H₂O。

【进行实验】

实验1:

取质量比为1:

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

(2)实验1-2中,证明产生了CO₂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

(4)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

14的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₂O,所需试剂是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3.某盐酸中混有少量的MgCl₂,小明为了测定该盐酸混合液中HCl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8所示的实验:

请结合图9的实验数据,完成以下计算:

(1)HCl中氢、氯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坐标中a的数值为_____;

(3)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4)该盐酸混合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4.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质量都为50克的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表中的x值为_____________。

(2)在三次反应前后,溶液中微粒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A.钠离子B.氢氧根离子

C.碳酸根离子D.水分子

(3)计算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5.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₄(其他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

(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₂SO₄=FeSO₄+H₂↑这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

(2)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批废液,其中含4吨CuSO₄,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一)

一、选择题

1.AA项,液氧支持燃烧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B项,铜制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导电性和延展性均属于物理性质:

C项,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良好的吸附性,可做防毒面具的吸附剂,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D项,不锈钢做水壶利用了它的导热性,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

2.C黄金、金刚石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合金,A项错误。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它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烧碱的学名为氢氧化钠,属于碱:

熟石灰的学名为氢氧化钙,属于碱,B项错误。

氮气、红磷、铝都是南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C项正确。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称为氧化物,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D项错误。

3.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在空气中会吸水,质量增加,属于物理性质。

生石灰放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属于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在空气中质量减少,属于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A。

4.B用天平称量,应该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即A操作规范;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用作溶解的仪器,即B操作不规范;过滤时,倾倒液体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即C操作规范;蒸发水分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即D操作规范,故选B。

5.A设混合物中NH₄NO₃和CO(NH₂)₂两种化肥的质量分别为ag和bg,根据混合物质中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可列式得:

,可解得a:

b=4:

3。

故选A。

6.D除去少量水蒸气要用浓H₂SO₄,除去少量CO₂用NaOH溶液.C项和D项相比,仅仅是药品的顺序不同,若先干燥后除去CO₂,则当气体通过NaOH溶液时又会引入水蒸气,所以气体除杂时应最后除去水蒸气。

7.D铁钉放人硫酸铜溶液,会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一开始为CU²⁺的溶液,为蓝色,而置换后生成Fe²⁺的溶液,为浅绿色。

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遇碱变红。

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

石蕊试液遇碱变蓝,再滴盐酸,酸碱中和,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恰好中和烧碱溶液时呈紫色,再滴加盐酸,溶液呈酸性,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最后呈红色。

8.A由Mg+2HCI=MgCl₂+H₂↑,Zn+2HCl=ZnCl₂+2Cl~H₂↑可知,2CI~H₂↑,设氯离子质量为x

2Cl~H₂↑

712

X0.4g

x=14.2g

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14.2g÷

=23.4g。

9.C氧气作供氧剂,是冈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碳酸钙作补钙剂,是因为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活性炭作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小苏打作发酵剂,是因为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10.AD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A正确;先加足量水溶解,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故B错误:

硫酸钾能与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故C错误;锌粉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

11.A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粒时,反应生成氢气,当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气体,故A正确:

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盐酸与化钡都会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则图像应从原点开始,故B不正确: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反应进行.pH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加入稀硫酸pH小于7,故C正确;将等质量的粉末状、块状大理石分别与足量的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时,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但粉末状大理石比块状大理石反应速率快,因此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完所用时间较短,故D不正确.

12.D铁钉生锈的条件:

氧气和水,装置I、Ⅱ都满足条件,并且酸溶液能加快铁的生锈速率,而装置Ⅲ中,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使铁不能与水充分接触,故不容易生锈。

装置I中铁生锈需要消耗氧气,从而使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使得左侧液面上升。

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会使得压强增大,所以应当是装置Ⅱ中左侧液面比装置I中左侧液面低。

13.D氯化铝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沉淀,所以一加入AgNO₃立即有沉淀生成。

向盐酸巾加水只能使pH无限接近于7,而不能大于7。

向稀硫酸中加入镁粉,会有气体生成,但同时会生成硫酸镁,所以溶液质量应增加。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稀硫酸,会有沉淀生成,但南于氢氧化钡的量有限,所以沉淀的量最后不再增加。

14.BZn粉过量,说明AgNO₃和Cu(NO₃)₂都反应完全,且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Zn>Cu>Ag,所以先置换出Ag,后置换mCu.所以在a点溶液里仍有Ag+,滴加稀盐酸,会有白色沉淀生成:

一开始溶液质量减少,是因为Zn置换出Ag,而后溶液质量增加,是因为Zn置换出Cu。

c点和d点表示反应已全部完成,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溶质种类相同,金属单质种类也应相同,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²⁺、Ca²⁺,金属单质有Zn、Ag。

二、填空题

15.答案

(1)b

(2)c(3)a

解析

(1)降低酸性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所以应加入碱性物质,b、c.都为碱性物质,但纯碱为弱碱盐,其水溶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酸性土壤,但会引入新的污染物Na⁺,故选用熟石灰。

(2)做馒头时发酵生成的酸多为有机酸,这时需加入纯碱进行调和,其与酸中和生成CO₂使馒头松软。

(3)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为盐酸。

16.答案

(1)NaOH

(2)HCl(3)MgCI₂

Mg+Cl₂↑

解析

(1)题干中的隐含条件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为了使MgCI₂转化为Mg(OH)₂,要使Cl¯转化为OH¯,而不引入新的杂质,只能加Na⁺,选用的试剂应为NaOH。

(2)试剂②能把OH¯转化为CI¯,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则应加H⁺.所以应选用HCI。

(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反应条件为通电,注意配平和化学式的正确书写,同时注意气体符号。

17.答案Na₂CO₃复分解反应Na₂CO₃+2HCl=2NaCl+H₂O+CO₂↑(或Na₂CO₃+H₂SO₄=Na₂SO₄+H₂O+CO₂↑)(合理即可)

解析①“白花变红花”: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为常见的钠盐,无色的B溶液遇无色的A溶液变红,很容易联想到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因此B溶液应为酚酞,遇酚酞变红的常见的钠盐为纯碱(Na₂CO₃)溶液。

②“清水”变“牛奶”:

碳酸钠溶液与无色液体C混合后,生成沉淀,为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③“液体变汽水”:

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a₂CO₃,加入一种液体,能产生气泡,可判断是Na₂CO₃与酸发生反应,任意酸都可以。

18.答案

(1)CO₂

(2)BC

解析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生成了二氧化碳。

(2)大试管中管口有水珠出现,说明碳酸氢钠受热生成了水:

取残留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往该溶液中滴加CaCl₂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碳酸氢钠受热生成了碳酸钠。

结合

(1)问知,碳酸氢钠加热生成了碳酸钠、水、二氧化碳。

由于碳酸氢钠加热生成了碳酸钠,所以加热时NaHCO₃比Na₂CO₃易分解。

通过该实验无法判断NaHCO₃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19.答案

解析由于硫酸氢钠在水中能电离出硫酸根,故可以和钡离子反应;由于硫酸氢钠在水中能电离出氯离子,故具有酸的通性,可与碱、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可使指示剂变色,还可以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0.答案

(1)c

(2)C₂H₅OH+3O₂

2CO₂+3H₂O(3)B

解析

(1)土豆片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

莴笋尖中富含维生素;鹌鹑蛋中富含蛋白质;苕粉条中富含糖类。

(2)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₂H₅OH+3O₂

2CO₂+3H₂O,书写时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3)铝合金、钢属于金属材料: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真皮属于天然材料。

三、实验探究题

21.答案

(1)氧气、水蒸气BC

(2)下降CO₂+2NaOH=Na₂CO₃+H₂O

解析

(1)铁与氧气、水蒸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质量增加,故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

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生石灰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者都会使杠杆向左偏转;氯化钠不与空气中的任何物质发生反应,质量不会发生改变,杠杆不会发生偏转。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通入CO₂,左边小球所受浮力增加,因此,实验2中,通入CO₂一段时间,左边的乒乓球上升,右边乒乓球下降。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₂+2NaOH=Na₂CO₃+H₂O。

22.答案

(1)221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探究氧化铜与木炭混合物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4)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

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

12(5)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

13时,氧化铜已过量(6)稀硫酸

解析

(1)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₂↑,因此三个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2、1;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CO₂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实验1-1中混合物的受热面积大于实验1-2中混合物的受热面积,因此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与木炭混合物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4)由实验2提供的数据以及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

12时恰好完全反应,闲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

12;(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

14的实验,是因为当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

13时,氧化铜已过量;(6)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故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₂O,所需试剂是稀硫酸。

四、计算题

23.答案

(1)2:

71

(2)2.9(3)10%

(4)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0g,设混合液中HCI的质量分数为y。

HCl+NaOH—NaCl+H₂O

36.540

100gy160gx10%

y=14.6%

答:

该盐酸混合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1)HCI中氢、氯元素质量比为1:

35.5=2:

71

(2)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故a=100+200-297.1=2.9。

(3)根据题图可以看出,与氯化镁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0g-160g=40g,设所加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则有:

2NaOH+MgCI₂=Mg(OH)₂↓+2NaCl

8058

40gx2.9g

x=10%

(4)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氢氧化钠的质量可以计算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盐酸混合液中HCI的质量分数。

24.答案

(1)152.9

(2)A(3)33.750/0

解析

(1)根据题表中数据可知,8g样品减少的质量为150g+8g-155.8g=2.2g,12g样品减少的质量为150g+12g-158.7g=3.3g,样品减少的量成比例,所以4g样品减少的质量为1.1g,则x的数值为150+4-1.1=152.9。

(3)解:

设实验二中Na₂CO₃的质量为m,

Na₂CO₃+2HCl=2NaCl+H₂O+CO₂↑

10644

m150g+8g-155.8g=2.2g

m=5.3g

则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为(8g-5.3g)/8g×100%=33.75%。

25.答案

(1)置换反应

(2)加热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新物质CuO,导致回收到的铜不纯

(3)设理论上能回收到的金属铜的质量为x.

Fe+CuSO₄=FeSO₄+Cu

16064

4吨x

x=1.6吨

答:

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金属铜1.6吨。

解析

(1)n+H₂SO₄=FeSO₄+H₂↑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洗涤后的滤渣为金属铜,加热时,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会导致回收到的铜不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