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3950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复习资料.docx

动物学复习资料

动物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头索动物:

脊索和神经管纵横于全身的背部并终身保留,又称无头类

2原索动物:

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的类群,总称为原索动物

3脊索:

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帮状结构介于消化管和神经管之间

4逆行变态:

海鞘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形似蝌蚪,成体尾部连同脊索消失,神经管退化,开始营固着生活。

这种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结构简单的、个体发育由复杂变态到简单变态的现象

5无头类:

脊索动物中脑和感觉器官没有分化出来,无明显的头部的类群

有头类:

有明显头部的脊索动物,包括所有脊椎动物。

6頜口类:

有頜的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7有頜类:

鱼纲和其他高等四足类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

无頜类:

无頜的脊椎动物,圆口纲

羊膜类:

胚胎发育中有羊膜的脊椎动物。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8咽腮裂:

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腮裂。

9头索:

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并终生保留。

10尾索:

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11双循环:

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具左右动脉弓,心房与心室完全隔开),即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径。

一条叫体循环—富氧血自左心室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一条叫肺循环—缺氧血由右心房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又流回左心房。

(鸟类哺乳类)

12单循环:

心脏内的血液完全是缺氧血,由心室压出的缺氧血流至鳃处,血液与外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后,多氧血不再流回心脏,而是直接由背大动脉流到全身各部,在身体各部组织间进行气体交换后,缺氧血又流回心脏。

(圆口鱼类)

13不完全双循环:

除了体循环外,心脏与肺之间出现了一个小的循环途径,但仅仅心房有隔而心室一个,心脏中多氧血与缺氧血不能完全分开。

(两栖爬行)

14闭鳔类:

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如鲈形目

15腮耙:

着生在腮弓的内缘,为滤食器官。

16盾鳞:

软骨鱼类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由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17硬鳞:

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8骨鳞:

是鱼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真皮层的产物,仅见于硬骨鱼类。

呈覆瓦状排列,包括圆鳞和栉鳞(顶区边缘有齿突)。

21韦伯氏器:

鱼类的前三块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间插骨、闩骨、舟骨。

三角骨的后端和鳔壁相融

22侧线器官:

鱼和水生的两栖动物接受外界水流压力、低频振动、温度变化等刺激的感受装置。

鱼的侧线器官最发达,一般位于身体两侧,从头部开始沿着整个身体长轴随着水平肌隔的走向分布,直达尾部呈线状排列,因此又叫侧线感觉器官。

23鳞式:

被侧线管分支穿透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通常以鳞式表示(侧线鳞——侧线上鳞/侧线下鳞)

24齿式:

表示一侧牙齿的数目的式子。

例如猪为:

3.1.4.3/3.1.4.3

29咽式呼吸:

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并由口腔黏膜进行气体交换。

154、降河洄游:

(产于我国)的鳗鲡和松江鲈鱼是从淡水游向海洋去繁殖这种方式称为降河洄游。

25生殖洄游:

从越冬或索饵场向产卵地的迁移,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的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的路线寻找产卵场所。

26卵生;雌雄成体经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卵在体外发育成幼虫。

27卵胎生:

某些鱼类和爬行类,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发育,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 幼体时才产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

28胎生:

哺乳类的胎儿借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过程,成为幼儿时才从母体产出的生殖方式。

30次生腭:

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 用是使内鼻孔后移,将鼻腔和口腔分开。

婚垫:

繁殖季节蛙类雄性前肢内侧第一、第二指基部隆起成婚垫上富有粘液腺或角质制可加固抱对作用。

33胸廓:

由胸椎、肋骨、胸骨围成的骨框,保护心、肺并有呼吸运动作用

34愈合荐骨:

鸟类特有的结构有少数的胸椎、

35开放式骨盆:

鸟类的趾骨退化而且与左右坐骨不在腹中线重合,而是一起向侧后方伸展,便于产大型硬壳卵,这种形式的骨盆角“开放式骨盆”。

36封闭式骨盆:

髂骨和荐椎连接,左、右耻骨和坐骨联合,共同构成封闭式骨盆。

爬行动物:

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37早成鸟:

雏鸟浮出来既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咽已张开,腿脚有力,在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大多数的栖鸟类和游禽属于这种类型。

38晚成鸟:

雏鸟浮出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小绒,眼睛不能睁开,需由亲鸟衔食饲喂,继续在巢内完成后期发育,才能逐渐独立生活(雀形目,攀禽及一部分游禽类)。

39候鸟:

随季节的不同而有规律变更栖息地的鸟类。

40留鸟:

终年留居在其出生地和繁殖地,已完全适应当地的气候变化的鸟类。

41迁徙:

一些鸟类会随季节的不同而有规律变更栖息地,这种规律性迁飞的习性称为迁徙。

44尾综骨:

鸟类和两栖类的无尾目在脊柱的末端,由数块尾椎愈合生成的骨。

在鸟类成侧扁形(锄形)上着尾羽,无尾目的尾端骨呈柱状。

45龙骨突:

绝大多数鸟类的胸骨腹侧正中具有1块纵突起,因像船底的龙骨,故称为龙骨突。

常见于善飞的鸟类

46胎盘:

后兽类和真兽类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47蜕膜胎盘:

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因而胎儿产生是需将子宫壁内膜一起撕下产出,造成大量流血。

包括环状胎盘和盘状胎盘

48无蜕膜胎盘:

无脱膜胎盘:

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胎儿出生时就像手与手套的关系一起易于脱离,不使子宫壁大岀血。

包括散布状胎盘和叶状胎盘。

50洞角:

真皮的骨质心和表皮角质鞘组成,无分叉,终生不脱换,雌雄均有

51实角:

真皮骨质角,分叉,多为雄性有,每年脱换一次。

52双重呼吸:

鸟翼上举时,气囊扩大,空气在肺中交换,一部分气体直接沿中支气管进入后腔;翼下降时空气从前气囊中排出,后气囊中新鲜空气进入肺中再次交换,此种呼气和吸气时均可进行气体交换的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53同型齿:

颌骨上的所有牙齿具相同样式,与异型齿相对。

通常见于低等的脊椎动物中,哺乳动物的海豚也具有同型齿。

54异型齿:

哺乳动物牙齿由于在切咬咀嚼上的分工,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等。

172、幼态成熟:

有些鲵螈在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时还保留着幼体时期的某些特征的现象。

新脑皮:

大脑表层的锥体细胞聚集成神经细胞层。

在爬行动物中首次出现,并在哺乳动物中高度完善。

原脑皮:

原始脑皮出现于鱼类,主要由嗅神经细胞组成,专门起嗅觉作用,白质(神经纤维)在半球的表面,灰质(神经细胞的胞体)在深层

适应辐射:

普通种通常能够在广阔的栖息地中生存。

群体中的成员可能扩散到它们预先适应的生态环境,形成新的群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些群体逐渐紧密地适应新的生态环境时,它们就会出现独特的特征,形成亚种,最后形成新的物种。

新物种的这种增殖方式称为适应辐射

泄殖腔:

动物的消化管、输尿管和生殖管最末端汇合处的空腔,有排粪、尿和生殖等功能。

1单孔类哺乳动物、蛔虫、轮虫、蛙、软骨鱼及两栖类、鸟类和爬行类都具有这种器官,其中,这种器官的开口叫泄殖腔口。

泄殖孔:

而圆口类、全头类(银鲛)、硬骨鱼和有胎盘哺乳类则是肠管单独以肛门开口于外,排泄与生殖管道汇入泄殖窦(urogenitalsinus),以泄殖孔开口体外

二、填空题

3、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尾索、头索和脊椎三个亚门。

4、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门是脊索动物,它的三个主要特征是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皮肤肌最早出现于爬行类哺乳类有特殊的隔肌

5、鱼类的基本特征有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和棍棒型四种。

6、鳞是鱼类所特有的皮肤衍生物,根据形状和发生的不同,可分为圆鳞、栉鳞和硬鳞三种类型鳞。

7、鱼类的尾鳍分为原尾型、正尾型和歪尾型三种基本尾型。

鱼的肾脏有排泄调节渗透压的作用

鱼的一个躯干椎由椎体、椎弓、髓棘、椎体横突构成。

8、四大家鱼是指青、草、鲢和鳙,他们的分类地位为内鼻孔亚纲鲤形目。

10、鱼类的生殖方式有三种,即卵生、卵胎生和(假)胎生(软骨鱼)。

11、由侧线到背鳍起点基部的鳞列数称为侧线上鳞,由侧线到腹鳍起点基部的鳞列数称为侧线下鳞。

1脊椎动物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有:

自接式\舌接式\高颅式

2无羊膜动物的脑神经10对,成体肾脏为中肾羊膜动物的脑神经一般为12对,肾脏为后肾

12、两栖类的脊柱分化为领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四部分,其中荐椎、领椎是两栖类开始适应陆地生活的产物。

两栖类的枕蜾2枚鸟类的枕猓为1枚

15、现存爬行类分属于四个目龟鳖目、蜥蜴目、蛇目和鳄目。

17、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是两栖动物,真正陆生脊椎动物是从爬行动物开始的。

18、爬行动物牙齿按照着生方式可分为成侧生齿、端生齿和槽生齿三种类型。

蛇毒按作用部位和原理不同分为:

前沟牙毒管牙毒

20、哺乳动物特有的肌肉为膈肌和咀嚼肌。

21、反刍动物的胃一般由4室组成,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22、鸟类的羽毛类型有正羽、绒羽和纤羽。

鸟类起源假说主要有:

树栖起源奔跑起源

23、鸟类皮肤干燥,缺少腺体,其唯一的皮肤腺为尾脂腺,有保护羽毛不变和防水的作用。

25、鸟类表皮的四周衍生物为羽毛、角质喙、爪和鳞片。

26、突胸总目的鸟类可分为6大生态类群,分别为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陆禽和鸣禽。

27、鸟胃分为腺胃(前胃)和肌胃(砂囊)两部分。

28、鸟类的愈合荐骨由四部分脊椎愈合而成,他们分别为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鸟类的繁殖过程:

占巢造巢孵卵育雏

29、哺乳类口腔中有三对唾液腺,即耳下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30、哺乳类的皮肤腺主要有皮脂腺、汗腺、乳腺和味腺(嗅腺)四种类型。

31、哺乳类的子宫有双体子宫(啮齿类)、分隔子宫(猪)、双角子宫(有蹄类\食肉类)和单子宫(灵长目\蝙蝠)四种类型。

32、典型的陆栖脊椎动物的腰带由髂骨、耻骨和坐骨三对骨构成。

33、典型的陆栖脊椎动物的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三对骨构成。

34、哺乳类肌肉系统有三个特点,分别是具有特殊的膈肌、皮肤肌发达、咀嚼肌强大。

●35、丹顶鹤隶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鸟纲、突胸总目、鹤形目、鹤科

36、利用蟾蜍的耳后腺可制成名贵的中药,其名叫蟾酥。

10、鱼类的洄游类型:

1生殖洄游2索而洄游3越冬洄游

11两栖类分及各目代表:

蚓螈目(无足目)蚓螈。

蝾螈目(有尾目)蝾螈。

蛙形目(无尾目)蛙蟾

三、判断题

4、软骨鱼的内骨骼都是软骨,硬骨鱼成体的骨骼大多数都是硬骨。

5、侧线器官不是鱼类所特有的器官。

6、娃娃鱼属于两栖纲,而鲸鱼属于哺乳纲。

8、鲤鱼的肝脏和胰脏混合在一起,合称为肝胰脏。

9、青蛙对周围一切物体都非常敏锐。

(×)

11、鱼和青蛙的皮肤都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

13、两栖动物(首次登陆)是指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

15、龟(陆栖性)鳖(水陆两栖爬行类)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16、凡是用爬行方式运动的动物都是爬行动物。

(×)

17、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都是变温动物。

18、家鸽无膀胱,尿液是同粪便由泄殖腔经肛门一起排出体外的。

19、鸟类的直肠短,不能储存粪便,所以其粪便随时排出体外。

20、鸟类的孵卵通常只有雌鸟来担任。

21、一个鸡蛋实际上就是一个卵细胞。

(×)

22、袋鼠的生殖方式为胎生,但是没有胎盘。

23、家兔的肺是由无数的肺泡组成的,每个肺泡壁就是一层很薄的细胞壁。

(×)

24、马、骡和骆驼都是奇蹄目动物。

(×)

25、猫、虎和大熊猫都属于食肉目猫科动物。

(×)

●26、猪和牛都属于偶蹄目动物,但猪的胃是单室,不反刍。

()

27、袋鼠和刺猬斗属于有胎盘类。

(×)

28、扬子鳄和白鹤在呼吸时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

29、家鸽排频繁时因为直肠短,不能贮藏粪便

31、扬子鳄、乌龟和丹顶鹤都是恒温动物。

(×)

32、青蛙、蟒蛇和蜥蜴都无胸廓。

(×)

33、盲肠是从爬行类动物开始出现的。

(×)

34、非洲鸵是现存最大的鸟类,且具二趾。

36、企鹅的龙骨突不发达。

(×)

37、长颈鹿属于偶蹄目动物。

38、七腮鳗为没有脊椎骨的脊椎动物。

(×)

39、蛙的输尿管既能输尿又能输精。

40、硬骨鱼具有动脉圆锥,软骨鱼具有动脉球。

(×)

42、两栖类五胸廓。

43、七腮鳗属于原口动物。

44、鱼螈不是羊膜卵动物。

46、著名的“蛤士蟆油”来源于中国林蛙秋季的脂肪。

48、蛙蟾冬眠时不吃不喝也不呼吸。

(×)

49、企鹅的龙骨突发达。

51、文昌鱼是没有明显的头部。

体左右侧扁,两端较尖的鱼,又有双尖鱼之称。

四、问答题

1、脊索动物门都具有哪些主要特征,指出脊索动物与无脊索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答:

主要的特征:

1,具脊索2,具中空的背神经管3具咽鳃裂(次要)4脊索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5极大多数脊椎动物于肛门后方有肛后尾6大多数具有红细胞7大多有起源于中胚层的内骨骼8胚胎发育早期有三个胚层9两侧对称及躯体和某些器官具有全部或部分分节现象

区别:

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仅身体表面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2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腹面3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气管等。

4无脊椎动物的心脏及主动脉在消化道的背面,循环系统大多为开管式5无脊椎动物的肛孔常开在躯干部的末端。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化学成分上,脊椎动物具有肌酸不具精氨酸

联系:

脊索动物有一些性状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例如三胚层,后口,存在次级体腔,两侧对称的体制,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等。

这些共同点表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

2、脊索动物分为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代表动物?

及其主要特征。

答:

尾索动物亚门,代表动物:

海鞘,住囊虫。

主要特征:

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头索动物亚门,代表动物:

文昌鱼。

主要特征:

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

脊椎动物亚门,分为圆口纲(七鳃鳗,盲鳗),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主要特征: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3、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1,神经系统发达,神经管前端分化为脑,有明显的头部.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有力支柱并保护脊髓3水生脊椎动物用鳃呼吸,次生的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类只在胚胎期间出现鳃裂,成体则用肺呼吸。

4具有能动的上下颌(除圆口纲)又称有颌类5具有成对的附肢(除圆口纲外)作为运动器官6出现结构复杂的肾脏,代替了分节排列的肾管7完善的循环系统出现了能收缩的心脏

5、圆口纲的原始特征是什么?

答:

1.缺乏能动的上、下颌。

2.无成对的偶鳍,;尾鳍为原尾型。

3.终生保留脊索,外围脊索鞘,用于支持体轴。

4.脑颅不完整;支持鳃囊的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侧,不分节;鳃笼末端构成保护心脏的围心软骨。

5.肌肉原始,肌节是w形6.胃未分化7.开始出现有静脉窦、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的心脏。

8.脑的各部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无任何脑曲。

9.雌雄异体,内耳两个(七鳃鳗)或同体,内耳一个(盲鳗),生殖腺单个(发育初期成对),无生殖导管;排泄系统与生殖系统无任何联系。

6、试述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答:

1体形,鱼类由于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的不同,分化为各种不同的体型,如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鳗形。

2皮肤主要用于保护身体,但有些尚有辅助呼吸的功能等等,其上的单细胞腺分泌的粘液能润滑鱼的体表,减少游泳时与水的摩擦。

3拥有侧线,感知水压。

4鳃是鱼类能在水中生活的重要呼吸器官。

4有鳔,能控制鱼在水中的沉浮。

7、鱼鳔的分类和功能。

答:

鳔位于体腔背侧,呈囊状,囊内充满气体。

它是在胚胎期由消化管突起分离出来的辅助呼吸器官。

在多鳍鱼、肺鱼,鳔起肺的作用。

对大多数鱼类而言,鳔使鱼体悬浮在限定的水层中,以减少鳍的运动而降低能量消耗,还有辅助听觉呼吸的作用。

8、鱼类侧线器官的功能是什么?

答:

感觉器官(低等水生脊椎动物特有),对于鱼类取食、避敌和求偶具重要的作用。

能感知水流、压力、低频振动等。

侧线神经与内耳来的听神经一起进入延脑的听觉侧线区。

11、举例说明软骨鱼系的特征

答:

1:

内骨骼完全由软骨构成,有些部分钙化后也有一定的硬度,但不同于经过骨化形成的硬骨组织。

2:

体表被盾鳞,在发生上是由外胚层(表皮)和中胚层(真皮)共同形成,盾鳞和牙齿是同源结构。

3:

口的位置不在吻端而位于腹面(口下位),口开在吻的下部,上颌长于下颌,如密鲴。

4:

胃的分不明显,有独立的胰脏和发达的肝脏。

5:

脑发达,比硬骨鱼类还要发达,大脑体积大,大脑顶部出现神经物质。

6:

鳃隔发达,鳃裂一般五对,无鳔。

7:

体内受精,雄体有鳍角(腹鳍特化为指状分叉的结构,称之为交换器如食蚊鱼),卵生或卵胎生,或假胎生。

体外发育或体内发育。

产卵量小,但成活率高。

软骨鱼类包括两个亚纲:

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板鳃亚纲包括鲨目和鳐目。

8:

心脏具动脉圆锥。

12、举例说明硬骨鱼系的特征

1:

成体的骨骼大多是硬骨2:

大多数硬骨鱼类的体表被圆鳞(鲤形目)或栉鳞(鲈)二者皆是中胚层形成的骨质鳞,少数被硬鳞。

3:

口端位,偶鳍呈垂直位,尾鳍大多为正尾。

4:

胃的分化不明显,无独立的胰脏,肝和胰合在一起,称肝胰脏。

5:

大多数种类具鳔。

6:

不具动脉圆锥。

而有动脉球。

7:

雄鱼一般无交接器,卵生,大多数是体外受精,少数种类发育有变态。

8:

生殖管道不借用中肾管,而是生殖腺壁本身延续成管,这在脊椎动物中是唯一的情况,泄殖孔与肛门分别开口于体表。

9:

脑比软骨鱼原始,大脑体积小,大脑两半球尚未完全分开,大脑顶部只是上皮组织,还没有神经物质。

13、举例说明鱼鳞有哪些类型,其在排列上有何不同

答:

鳞片分为骨鳞(圆鳞和滞鳞),盾鳞和硬鳞。

骨鳞仅见于硬骨鱼类,呈覆瓦状排列,顶区露出部分的边缘因呈现圆滑或带有齿突而被称为圆鳞及栉鳞;。

盾鳞:

为软骨鱼类所特有包括基板和鳞棘两部分。

由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

硬鳞:

只存在于少数硬骨鱼中,即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15、鱼纲和圆口纲有何异同。

答:

相同点:

都是脊椎动物,都有明显的头部,都具有都具有肌质的心脏和日益发达的肾脏。

不同点:

鱼纲具有上下颌又称有颌类,圆口纲没有。

鱼纲具有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16动物登陆要解决哪些矛盾

1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2呼吸问题、3繁殖过程中对水的依赖。

18、试述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

20、简述羊膜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出现的意义

答:

特点:

1.卵外包有一层石灰质的硬壳或不透水的纤维质卵膜,防水蒸发、机械损伤和细菌感染。

2.卵壳仍能透气,保证胚胎发育正常的气体代谢.

3.卵内有一大的卵黄囊,储存大量养分,保证胚胎不经变态直接发育的可能性.

4.在胚胎发育期间,胚胎本身还发生一系列保证能在陆地完成发育的适应.即产生三种胚膜:

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

意义:

爬行动物获得产羊膜卵的特性后,就不需到水中繁殖,适于在陆地上繁殖。

为爬行动物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

21、为什么说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从水栖过度到陆栖生活,在生存斗争中必须要解决陆上存活和种族延续这两个基本问题,两栖纲初步解决了一些与路上存活有关的矛盾,但是还必须回到水中繁殖。

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水的束缚。

因而自此以后,能不能在陆上繁殖就成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

动物在与环境的长期斗争中,到了古代石炭纪末期,终于从古两栖类中演化出一支具有羊膜卵的动物,从而获得了在陆地繁殖的能力,而且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及在陆地运动等方面,均达到并超出了两栖类的水平。

22、简述鸟类双重呼吸的全过程。

答:

双重呼吸:

鸟类无论是在吸气还是在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双重呼吸。

A.吸气时,大部分空气经中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未经气体交换)还有一部分空气进入次级支气管,再进入副支气管,在此处的微支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

B.吸气时,前气囊也扩张,但不接受吸进来的气体,而是接受从肺来的气体。

C.呼气时,后气囊中的气体(含氧丰富)排入肺内,经次级支气管入副支气管,在微支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交换后的气体人前气囊。

D.呼气时,前气囊中的气体排出,经次级支气管人中支气管排出体外。

23、鸟类气囊的种类及功能。

❆答:

气囊9个颈气囊(1对)

锁骨间气囊(1个)

前胸气囊(1对)后胸气囊(1对)

腹气囊(1对)减小身体比重;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保证在飞翔时供给足够的氧气;靠呼出的大量的气体散发热量

24、鸟类进步性特征表现为那些方面?

答: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助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器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能更好的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4、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保证了后代成活率。

27、鸟类对飞行生活的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后肢适于弹跳及握枝体形为纺锤型,体表被羽前肢特化为翼发达的气囊系

{统与肺气管相通,具特殊的“双重呼吸”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并有特殊的运动装置

28鸟类的主要特征:

答:

身体流线型,颈长;具角质喙,无齿;体表被羽,皮肤薄而干,缺少腺体;前肢变为翼;气质骨,有发达的龙骨突和胸肌;肺呼吸,具气囊,为双重呼吸;血液完全双循环;左体动脉弓和肾门静脉退化;恒温;体内受精,产大型羊膜卵;大脑纹状体发达,有复杂的生殖行为;尿酸为主要排泄产物。

28、举例说明鸟类的生态类型。

答:

走禽类:

鸵形目、几维目、共鸟形目、美洲鸵目和鹤鸵目;游禽类:

潜鸟目、鸊鷉目、鸌形目、企鹅目、鹈形目、雁形目、鸥形目;涉禽类:

鹳形目、鹤形目、鸻形目;鸠鸽类:

鸽形目;鹑鸡类:

鸡形目;猛禽类:

隼形目、鸮形目;攀禽类:

鹃形目、夜鹰目、雨燕目、鹦形目、咬鹃目、佛法僧目、鴷形目、鼠鸟目;鸣禽类:

雀形目

29、哺乳纲有哪些进步性特征?

答:

(1)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25℃~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4)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30、哺乳动物皮肤结构特点及有哪些皮肤衍生物?

答:

哺乳类皮肤的特点:

1.表皮和真皮均加厚。

表皮:

角质层发达(硬皮动物)。

真皮、黑色素细胞、蜂窝组织2.被毛。

毛为表皮角质化的产物:

与爬行类的鳞片和鸟类的羽毛同源;毛干、毛根(末端膨大部分为毛球)、毛囊、毛乳突(真皮,供应毛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皮脂腺、竖毛肌;皮肤的少毛区域。

3.皮肤腺特别发达。

皮肤腺的类型:

a.皮脂腺b.汗腺c.乳腺d.味腺(臭腺)4.鳞片5.爪6.角

32、恒温和胎生哺乳对于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

答:

恒温是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胎生方式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它为发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