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考前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3912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考前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考前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考前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考前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化生活考前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考前检测.docx

《文化生活考前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考前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考前检测.docx

文化生活考前检测

高二年级政治期末统考考前训练

一、单选题

1.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这体现了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②传统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至今仍为很多人所喜爱。

从《诗经》《离骚》到元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

①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②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③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④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近年,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

新媒体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以电视、报纸和户外为主体的文化传播格局,转向电视、互联网、报纸、户外并存的新格局。

这说明

A.文化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B.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C.新传媒出现是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最常见的手段

4.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于2013年4月18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这是继推出“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大型公益活动后,主流媒体再次展开对“美”的追寻与诠释,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大众媒体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风。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D.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6.“中国是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完全继承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

C.中国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现代文化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

7.2013年国庆期间,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阅读书籍,走进美术馆欣赏艺术品,走进博物馆参观历史文物。

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④文化决定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8.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9.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

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

这说明

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10.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这一观点()

A.割裂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B.认为“才”比“德”更重要

C.认为“德”比“才”更重要

D.认为“德”“才”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11.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国学经典《论语》,立足于“唯用”的角度,通过经典文学给现代人以宇宙观、人生观、处世之道、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启迪,受到中国国内大众的欢迎,这告诉我们()

A.电视文化比传统文化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大众喜欢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创新形式使传统文化更贴近群众

D.电视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2.随着市场经济和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外国影视作品流入中国市场。

一些青少年对外国影视的兴趣日渐深厚,并逐渐形成了一股追捧外国当代文化的热潮。

这反映出()

①我们青少年精神颓废、空虚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面临多种选择

③文化的多元化趋势阻碍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④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3.下列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不科学的文化

B.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C.腐朽文化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D.对落后文化要坚决取缔

14.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

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

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

由此可见,纳西古乐()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进,浙江“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警察”等“最美人物”不断涌现。

他们的出现,不仅影响全国、感动全社会,也为浙江构筑道德高地、建设精神家园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这表明

①弘扬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③先进模范人物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出路是传承传统美德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3年10月11~14日,澳门第十一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在澳门隆重举办。

据此回答题。

16.澳门的旅游文化资丰富:

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百年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

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7.应主办方邀请,湖南省政府将协助澳门举办了本届妈祖文化旅游节。

协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是弘扬“妈祖”同根文化、促进湖南与港澳台及海外合作交流、展示湖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和湖南人民精神风貌的难得契机。

上述材料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体现了是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

③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正能量”原为物理术语,经过网络、报纸等媒体的传播,现在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被广泛使用。

这一现象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9.“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

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20.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

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

这段优美的话语

A.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B.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C.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21.2013年8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向全国青少年推荐《青年邓小平》等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

这一做法是基于 ()

①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②优秀文化能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③培育“四有”公民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导向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2.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普通人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公益事业中,这种平民公益被称为“微公益”。

微公益行动虽小,但倡导的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美德却释放出无穷大的正能量。

这一活动有利于 ()

①杜绝落后文化对人侵蚀②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③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④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3.2013年2月23日,第三届世界美食图书博览会拉开帷幕,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舌尖上的中国》以食物的味道、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记忆的味道,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美味,引起了世界目光的广泛关注,并荣膺本年度“世界最好的美食图书大奖”称号。

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4.2013年9月26日,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国际专家,正式完成了对中国大运河全线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的现场评估。

这标志着中国大运河申遗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文化遗产 ()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B.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能动性作用

25.2013年6月27日—30日,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访华,并在清华大学发表了“韩中心信之旅,共创新20年”为主题的演讲。

在演讲的开场和结尾,朴槿惠总统都熟练地使用了中文,充分展现了其“中国通”的汉语实力,汉语成为了拉近两国关系的“秘密武器”。

这展现出 ()

A.语言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搏大精深的特征

C.文化的趋同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作为软实力会对政治生活产生影响

26.2013年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圆中国梦德耀中华》在央视播出,张丽莉等54名同志被授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他们虽没有豪言壮语,却用鲜活的道德行动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感动了全社会,温暖了全中国。

由此可见 ()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③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2013年7月12日,《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7.《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主要在于其引进了国外电视节目制作的创意、运营模式,同时也进行了本土化的再次包装和创作。

这说明文化创新必须

A.反对封闭主义和全盘西化论B.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C.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8.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不仅要有中国声音,更要有中国价值。

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④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9.南湖红船是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嘉兴积极打造“红船旁的道德讲堂”,以“红船精神”引领嘉兴精神文明建设,使嘉兴人的精神面貌悄然发生了改变。

嘉兴这样做有利于(  )

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 

②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 

③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鼓舞人,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消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1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农历三月十四)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0.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每一次的黄帝陵祭祀都在规模、礼仪、供品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经济、农业、政治、军事、生活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继承了崇拜圣哲的“礼治”文化传统,同时壮大了祭祀规模,每年的祭祀都有上万人参加,包括大陆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等。

这表明

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应加以发扬光大

④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31.黄帝陵祭祀具有丰富的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下列关于黄帝陵祭祀的文化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作为一种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我国社会发展方向

②对研究中华文化发展脉络有独特作用

③能增强各民族人民的自豪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④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2013年8月,甲骨片、后母戊鼎、贾伯壶、拓片……记述中国象形文字发展历程的《汉字》国际巡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意味着古老中国文字艺术展将开启它奇幻的世界之旅。

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②汉字是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3.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

“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

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

”这表明

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4.75岁的老革命孙征,用5年多时间、自费30多万元、行走5万千米,在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行了400多场爱国主义巡回宣讲活动。

孙征老人的上述做法

①源于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反映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体现出爱国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印证了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35.用小人物的善举唤起社会的道德感。

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动的生活状况、道德行为等,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到的感动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蕴含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

这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A.应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B.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C.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方向

D.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36.2013年2月2日,有世界臧学府之称的甘肃拉卜楞寺举行晒佛节,展晒的巨型文殊菩萨佛像唐卡吸引了海内外成千上万的僧众前瞻仰膜拜。

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画,是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如今已形成了热贡艺术、宗喀艺术、臧娘艺术等代表性作品。

尤令世界瞩目的是被誉为“火一样的安多唐卡”的热贡艺术,其造像、线条、色彩、构图、装饰等方面,在继承藏族传统绘画流派曼唐派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大胆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绘画风格。

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

 

37.2013年7月21日,韩国文化院携手韩国CJ集团、中国华润集团联合主办的“中韩文化交流节”在北京拉开序幕。

该文化节通过现场演绎经典韩国传统歌舞、《BIBAP》及拌饭秀等极具韩国特色的节目,让在场民众零距离体验了一次最具代表性的韩国文化及表演。

尤其是《阿里郎》,悠扬的曲风和高亢的演唱,更是让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CJ集团不仅在中国推进韩国文化,也在韩国大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第五届“中国电影节”也提前于6月在韩国多个城市举行。

电影节期间11部优秀的中国大片在韩国展映,让韩国观众领略中国电影的魅力。

中韩文化交流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38.在2013年l月28日,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14次提及“和平发展”。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价值观。

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睦近交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做到和平发展的。

 

39.2013年10月,中国领导人密集出访东南亚,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兴于唐朝,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达到高潮。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繁荣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东南亚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而且对东南亚地区文化生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移民的增加,中国、印度、阿拉伯文化都先后传入东南亚,把东南亚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赋予东南亚文化以新的生命,东南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简要说明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40.“正能量”是2012年网络流行语,它是指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与消极、颓废、不思进取的“负能量”思想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记者寻晓燕随手用微博记录下的长沙公交司机冯建湘停车扶盲人过马路的小善举,最终发酵为湖南省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正能量”新闻,让人不得不感叹真善美自在人心,也惊叹微博强大的传播力量。

“7·21”北京特大暴雨时,在微博的号召下,有近300辆私家车参与救援活动,接送被困人员500多人次。

“台风来袭,外卖的生意会大增,台风大雨中骑车送外卖很危险,请大家尽量少叫外卖。

”“台风天,请别叫外卖”等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共鸣……

材料二 对互联网依法实施管理,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做法。

为了遏制“负能量”的传播,中国根据具体国情和文化传统对互联网进行依法管理。

少数西方国家一方面加强对本国互联网的控制,另一方面却指责其他国家限制互联网信息自由流动,鼓吹互联网自由,并传播本国文化、价值观。

为达到目的,他们甚至不惜制造谣言、煽动仇恨,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负能量”的重要来源。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如何利用微博等现代媒体传播“正能量”。

(9分)

 

41.福建闽西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如龙岩采茶灯起源于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

龙岩采茶灯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将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龙岩新罗区组织万人表演了龙岩舞曲“采茶灯”,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瑰宝,推动了“采茶灯”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如何将古老而深厚的优秀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10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A

B

C

B

B

B

C

D

D

C

B

D

D

B

B

C

B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A

C

D

B

C

D

C

A

D

C

A

C

C

A

C

D

36.

(1)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分)唐卡作为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

(1分)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

(2分)唐卡丰富多彩的内容、精湛高深的工艺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

(1分)

(3)中华文化之所以远流长,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分)热贡艺术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分)

(4)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分)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1分)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画体现这一点。

(1分)

37.

(1)中韩文化交流的成功举办,既展示了本民族的文化,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充分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分)

(2)中韩文化交流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4分)

(3)中韩文化交流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分)

38.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崇尚“和而不同”,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分)

②积极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合作,增进理解,相互借鉴、融合。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3分)

③继承、弘扬“以和为贵”的优秀传统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睦邻交远;(3分)

④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接受有益的外来文化。

(3分)

39.

(1)①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

(4分)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4分)③文化的交流和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在传播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