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3870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docx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docx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美丽的夏牧场人音版五线谱北京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念是集“美”于一身的理念,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审美挖掘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音乐作品中的理念之美。

本课设计根据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将歌词朗诵与歌曲演唱很好的融合,利用朗读歌词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强弱、速度的变化,朗读好歌词的同时更准确地演唱好歌曲,体验歌曲表达的丰富情感。

(二)理论依据

歌曲演唱是将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表达手法,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化艺术,而朗诵艺术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它赋予了歌唱语言丰富的色彩,朗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运用歌声琴声语言动作等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教学的首位,以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演唱歌曲。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核心内容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优美、抒情,具有哈萨克民族的风格的歌曲。

4/4拍,一段体。

歌词描述了哈萨克美丽的夏牧场景色,以及哈萨克牧民美好的生活,唤起人们对夏牧场的热爱与向往。

歌曲为e自然小调,第三乐句开始具有明亮的大调色彩。

歌曲共12小节,5-8小节是1-4小节的重复,11-12小节是3-4小节的变化重复,因此,这首歌曲曲谱的实际学习长度只有6小节。

(二)学生情况分析:

1.调研目的

了解学生已具备的读乐谱能力和歌曲演唱能力,为后面的用竖笛吹奏歌曲朗读歌词并进行歌曲演唱奠定基础。

2.调研内容与方式

(1)调研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

 

我们心连心真快乐!

①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每个学生问卷,了解学生课下学习竖笛的情况。

现场吹奏:

学生按照之前教师出示的旋律进行竖笛现场吹奏。

(2)调研学生有感情朗读、演唱歌词情况

现场演唱:

竖笛吹奏之后每个学生现场朗读并演唱歌词

3.调研结果与分析

调研结果1:

竖笛吹奏统计情况(全班共30人)

吹奏内容:

手型、节奏、音准准确18人(60%),手型、节奏、音准基本准确10人(30%);手型、节奏、音准不准确2人(10%)

调研结果2:

先歌词朗读再演唱统计情况(30人)

有感情地朗读并演唱24人(80%),有感情地朗读感情稍欠缺演唱6人(20%)

调研结果3:

直接进行歌词演唱统计情况(30)人

有感情地演唱歌词8人(26%),无感情地演唱歌词22人(74%)

通过以上对学生视唱统计情况可以看出:

学生识谱能力较好,多数学生能够快速的正确识谱并用竖笛正确吹奏;在演唱环节中,先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再演唱的学生比直接进行演唱的学生,都有气息支撑长,情感表达较充沛的优点。

从而得出:

学生识谱能力较强,竖笛吹奏能力强,朗诵能力加强后有助于更好地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感。

(三)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中将朗读歌词与教材紧密结合,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结构,做到读中有唱、以颂助唱。

积极尝试以聆听、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

利用课件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灵活使用教材实现知识、能力的掌握与拓展。

主要运用体验性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比较感受法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四)技术准备

1.用打谱软件对《美丽的夏牧场》进行谱例编辑。

2.搜集关于草原的图片并制作幻灯片。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本首歌曲对于五1班学生来讲难度较小,只是在一字多音处、乐句的处理、歌曲情绪的把握上有些难度。

问题一:

识谱吹竖笛教学环节,每个乐句较长,学生换气较随意。

对策:

提示学生吸足一口气,吹奏时慢慢放气坚持到乐句最后一个音处再进行呼吸。

问题二:

一字多音处演唱不准确

对策:

教师手指歌片,提示演唱时词谱对照着看,慢速练习。

问题三:

歌曲情绪的把握、处理不到位

对策: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学生进行对比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诵并演唱。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歌曲中描绘的美丽夏牧场的意境,体会牧区人民对牧场的喜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乐器演奏、聆听、视唱完成歌曲的学唱;用赏析教师有表情地范唱、学生有表情地朗诵演唱体会歌曲的情绪。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一音多字的演唱,体会哈萨克民歌风格,完整准确的深情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二)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的把握;气息的支撑与情感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拉近距离

阶段目标:

学生能够精神饱满、自信地与教师进行问好,感受和谐地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入音乐课堂。

教师弹琴,学生听琴与教师进行问好。

【设计意图】本课师生问好进入,让学生感受和谐快乐的音乐氛围。

(二)打击节奏走近音乐

阶段目标:

学生能够精神饱满、自信地与教师一起进行打节奏游戏,感受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入主题音乐。

1、教师出示冬不拉进行讲解。

2、学生模仿教师弹奏冬不拉的演奏姿势

3、教师用冬不拉分句弹奏《美丽的夏牧场》主题音乐,学生用手模仿拍击节奏

【设计意图】冬不拉的实物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弹奏学生拍击节奏的练习,使学生在自由平等友善的学习氛围中进一步熟悉歌曲。

(三)主体参与学习歌曲

阶段目标:

通过曲谱的视唱、竖笛的吹奏,解决前十六后十六的节奏,感受文明友善的学习氛围;通过聆听、律动、多媒体图片展示,整体感知歌曲的音乐形象,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通过完整充分的聆听音乐,加深对歌曲整体的印象,充分感受自由民主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1、竖笛吹奏歌曲旋律

(1)集体学习:

出示旋律一:

说说第一个音唱作什么,识谱后直接用竖笛进行吹奏练习。

谁练习好举手示意老师。

③先举手的同学吹奏一遍

④教师提示竖笛吹奏中怎样正确呼吸(长音处呼吸)

⑤再找一生按照正确的呼吸方法进行吹奏

(2)分层教学

出示2、3两条旋律,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竖笛吹奏练习:

如果认为自己都能吹奏就练习两条,不能都吹奏就练习第2条

跟着教师的琴连接吹奏1、2、3条旋律。

2、完整聆听、感受歌曲

过渡语:

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外地的同学,提起自己的家,想必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美好的词语去描绘,远在新疆的小朋友也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哈萨克族小朋友生活的地方《美丽的夏牧场》。

(1)出示课题,聆听内容

放歌曲录音,学生打指挥图示感受歌曲情绪

再放录音,学生手点歌词,跟着录音轻声演唱,把歌词装进谱子中去(教师说明这就是刚刚用竖笛吹奏的乐曲)

(2)解决难点一字多音,一段演唱

与学生一起手点大屏幕第一段词,轻声把歌词装进歌谱。

(录音较快,慢一点装词第一段)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第一段歌词

师生互动练唱,提示学生增加音量进行演唱。

④教师弹琴,学生加大音量演唱

⑤教师讲解呼吸方法:

深深地打哈欠,双手叉腰,感觉到气息顶自己的手,大声用“啊”字高位置唱出来,状态:

提眉睁眼抬笑肌,就像打哈欠)

⑥看歌片,按照正确的呼吸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配合演奏旋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相互合作的意识,感受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在器乐演奏中提高节奏感和识读乐谱的能力,逐步加深学生对旋律的熟悉程度;通过呼吸方法的练习,学生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到呼吸的技巧。

(四)歌曲处理加深记忆 

阶段目标: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处理歌曲的能力,在和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更好的表现歌曲,深切理解富强民主爱国爱乡的深层含义。

1、教师范唱全曲

过渡语:

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吴老师也有了歌唱的欲望,我也想来唱唱自己心中美丽的夏牧场,你们想听吗?

教师活弹琴有表情的范唱全曲

2、歌曲处理

提问:

老师唱的夏牧场美吗?

为什么?

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找一生模仿教师演唱的第一段词“啊”的地方,总结出这个地方演唱的稍强。

教师边分析第一段歌词边播放牧场的图片,与学生进行接龙读词(教师读描写景色的词,学生接读三四句歌词,读出自豪感)

③听琴稍强力度演唱第一段词“啊”的地方

④教师再次演唱第二段词结尾处,学生模仿

⑤教师边分析第二段歌词边播放牧场的图片,与学生进行接龙读词(教师读前边,学生接读“啊”处歌词,读出依依不舍之情)

⑥听琴学生有表情演唱第二段词的“啊”处

⑦听琴有感情地全曲演唱(教师提示气息的支撑,演唱方法准确:

提眉睁眼抬笑肌,就像打哈气)

3、深情演唱

观看视频,了解哈萨克民族。

(哈萨克是游牧民族,走到哪里住在哪里唱在哪里,自由奔放不拘小节)

看动态大屏幕播放歌词,与教师一起加动作自由放声歌唱《美丽的夏牧场》,感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找出与自己演唱不同的地方,并进行有趣的朗诵助唱的师生互动练习,充分感受到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并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很好地把握住歌曲的演唱技巧与形式,把爱国爱乡的情感演绎的淋漓尽致。

(五)模仿阿肯即兴弹唱

阶段目标:

创造性的音乐学习,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充满创造性的愉悦,培养学生兴趣、增强能力、发展个性。

1、教师出示即兴创作的歌词

2、师生弹奏冬不拉,围坐在一起,按照《美丽的夏牧场》旋律即兴弹唱。

【设计意图】即兴创作在小学中高年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作词学生唱曲,体现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体验到即兴创作表演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渗透情感

阶段目标: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通过之前生动的音乐形象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把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深藏内心。

教师讲解“扫奥勒”的意思:

是哈萨克族语言再见的意思,一节课的时间很短,又到了再见的时候,有些场景总是很难忘,比如美丽的夏牧场,比如美好的童年,比如美好的的现在!

老师希望大家能多多走进生活,亲近自然,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充满激情又有才能的好孩子!

最后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吧。

学生活动:

随音乐走出教室。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升华情感,寓教于乐,爱国爱乡!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评安排在分组演奏、演唱之中。

(二)评价量规

优秀:

能积极参与竖笛吹奏、歌词朗诵、歌曲演唱,并在吹奏朗诵演唱准确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表达音乐情感。

良好:

能积极参与竖笛吹奏、歌词朗诵与歌曲演唱,并能够吹奏、演唱准确。

一般:

能够参与竖笛吹奏、歌词朗诵与歌曲演唱,吹奏、演唱准确。

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一)多种方法激发情趣

本课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把歌词朗诵与教材紧密结合,再配合竖笛辅助教学,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结构,做到唱中有奏、奏中有颂,以颂助唱。

本课让学生运用竖笛学奏歌曲旋律,通过听、唱、奏、颂等多种方式体验感受歌曲的音乐要素。

在探究实践中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设计的歌曲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体验中,一改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潜能。

(二)朗诵与教材紧密结合

歌曲处理时,先让学生倾听教师有感情地弹琴范唱,在教师声情并茂演唱的引导下,学生听出哪些地方要唱的强一些,哪些地方唱的弱一些,哪些地方做了渐慢渐弱的处理,并通过歌词讲解与有感情地诵读,深刻了解到为何这样演唱。

朗诵歌词的重要目的,就是理解歌词的含义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只有理解了歌词的含义,才能在演唱中更好地把握歌曲,这对学生来说,降低了歌唱的学习难度,有利于激发音乐的学习兴趣;而对教师来说,则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的展示歌曲环节,更是借助ppt所展现的优美的滚动画面,把优美的舞姿融入到表现歌曲当中去,真正做到了唱、演合一,流淌的旋律,生动的演唱,动人的表演,学生用自己最美的音色唱出了对祖国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打动着自己,陶醉在自己的歌声中,陶醉在自己的舞蹈里。

八、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在本课教学中,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以情感人,以颂助唱,提高课堂效率”。

本课把朗读歌词与歌曲内容紧密结合,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结构,做到唱中有颂、以颂助唱。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地范唱,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了解到歌曲怎样演唱更能表达情感,并通过教师朗诵、学生朗诵、师生接龙朗诵等多种形式,体验感受歌曲强弱快慢的变化,并在探究实践中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体验中,一改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潜能。

学生是动态的,课堂是生成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最具有生命力。

本课能够关注到更多的学生,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展示交流,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效果非常好。

歌曲最后的展示环节再充分一些效果会更完美!

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教学环节目标设计的更明确、更简单有效,让学生们在40分钟内有最大的收获将是我不断努力提高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