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3626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1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北京市八中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生物

一、单选题(1-15每题2分,共30分)

1.用含32P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物质或结构不会出现放射性的是()

A.脱氧核糖B.DNAC.细胞膜D.线粒体基质

2.下列物质与其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A.RNA聚合酶:

催化转录过程B.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能源物质

C.抗利尿激素:

促进水的重吸收D.胰岛素:

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3.核糖体失活蛋白是一类存在于某些植物体内的毒蛋白,该蛋白能够进入昆虫等动物的细胞内,通过去除核糖体RNA(rRNA)中一个或多个腺嘌呤,从而破坏核糖体的结构。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r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该蛋白导致核糖体失去翻译功能

C.该蛋白能够断开rRNA的磷酸二酯键

D.推测转入该蛋白基因的植物抗虫性增强

4.生长在低寒地带(气温5℃以下)的沼泽植物臭菘,其花序在成熟时温度可达30℃。

研究发现,臭菘花序细胞耗氧速率是其它细胞的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它细胞的40%下列关于花序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生成ATPB.O2在有氧呼吸

第三阶段被消耗

C.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远少于其它细胞D.推测该现象有利于花序的发育

5.Na+-K+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乌本苷是Na+-K+泵的抑制剂,其本身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K+泵兼有载体和酶的功能

B.Na+和K+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C.乌本苷处理可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

D.Na+和K+的运输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6.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DNA复制期)和G2期,科研人员利用Hela细胞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实验分组

融合细胞

实验结果

第1组

G1期的细胞+S期的细胞

融合细胞中,G1期的DNA复制被激活

第2组

G2期的细胞+S期的细胞

融合细胞中,G2期的DNA复制不能起始

A.细胞融合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可利用聚乙二醇诱导不同时期的细胞融合

C.S期细胞中的物质不能激活G2期DNA复制

D.G2期细胞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

7.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细胞的每次分裂都会使端粒长度缩短,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端粒酶能延伸端粒DNA,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端粒酶的RNA作为新合成端粒DNA的模板

B.端粒酶的蛋白质可能具有逆转录酶活性

C.端粒酶能够延长的重复序列为TTAGGG

D.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的活性被抑制

8.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以蜂王浆为食的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而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则发育成工蜂,幼虫发育成蜂王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蜂王和工蜂都不是单倍体生物

B.DNA甲基化水平是发育成蜂王的关键要素

C.推测花粉、花蜜中的物质会抑制Dmmt3的活性

D.食物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表现型的改变

9.果蝇大脑中的饱觉感受器能够快速探测到血淋巴管中升高的D-葡萄糖,该信息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激活胰岛素生成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抑制果蝇进一步进食,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细胞的Ca2+通道依次打开

B.神经递质TK释放量减少对果蝇进食的抑制作用增强

C.兴奋由D神经元单向传递至T神经元

D.抑制饱腹果绳的D神经元活性能模拟饥饿果蝇的表现型

10.血清中含有多种白蛋白和球蛋白,为确定血清中何种成分是抗体,实验将同一动物的正常血清和免疫后的血清进行蛋白质分离并测定含量,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参与抗体的加工

B.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C.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

D.结果说明抗体主要成分是α、β球蛋白

11.已知小鼠的腹肌是由卫星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年轻小鼠的腹肌重量高于年老小鼠。

利用“异种共生”实验手段可制成并体结合小鼠(A、B),两只小鼠可共享血液循环(图1),手术4周后取出小鼠B的腹肌,比较卫星细胞的数目,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选择两只免疫排斥小或无的小鼠进行异种共生实验

B.实验需检测小鼠A和B是否实现血液共享

C.推測年老B鼠血液中的物质可调控年轻A鼠卫星细胞分裂

D.推测可以利用“异种共生”实验手段研究某种激素的作用

12.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待测样液中蛋白质时,先加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NaOH溶液

B.测定发酵过程中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时,需要与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色

C.制作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需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D.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滤纸条上会出现四条清晰的色素带

13.将3种食性相同且只存在竞争关系的原生动物Ⅹ、Y、Z置于相同大小的容器中进行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会持续每天喂等量食物,实验开始时不同原生动物的个体数比例为1: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和②分别代表Z和Y

B.X、Y共同培养时,X在竞争中占优势

C.X、Z共同培养时环境容纳量降低可能与空间限制有关

D.将X放在更大容器中单独培养将呈现J型增长

14.某国家公园中一个开阔地带,被多种多样的草本植物和小灌木覆,而薮羚这种需要借助密林来隐藏自己的植食性动物则不敢前来觅食。

后来自于肉食性动物的消失,薮羚才开始在这一地带进行觅食。

下列叙述正确()

A.薮羚和草本植物之间不存在信息交流

B.薮羚和肉食性动物存在时可能加快物质循环

C.肉食性动物的消失将导致能量的传递效率增大

D.肉食性动物的消失不会影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

15.科学家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A、B,在缺乏A、B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组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均需灭菌处理

B.菌株A、B混合后能在上述培养基上生长

C.U型管实验证明菌株A、B释放的代谢产物形成了互补

D.推测菌株A、B通过接触发生了遗传物质重新组合

二、非选题(共70分)

16.为了对重金属镉(Cd)污染的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湿地植物作为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可吸收污水中的_____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镉等有害物质。

(2)科研人员选择水芹菜、灯芯草和水葫芦三种湿地植物设置了4种配植方式,利用水培法模拟被镉污染的人工湿地,检测植物配植对模拟人工湿地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①配植方式依次是:

(A)水芹菜3株+水葫芦3株、(B)水芹菜3株+灯芯草3丛、(C)_____、(D)_____+灯芯草2丛。

②据图1可知,4种配植方式的人工湿地中Cd的去除率大小顺序在第3天和第7天时分别为_____和_____。

说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人工湿地中配植种类更多样的植物会促进系统对Cd的去除。

③图2结果表明_____;综合图1、2结果可知,实验结束时人工湿地中

溶解氧含量与Cd的去除率呈_____。

(3)根系泌氧是指水生植物通过通气组织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运输到根部,并释放到根际土壤或水体的过程。

这种现象是长期水体缺氧环境对植物进行_____的结果。

研究证实水生植物根系泌氧有助于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请将下列选项排序_____,对此进行解释。

A.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增多

B.微生物产生酶分解根系周围大分子

C.好氧微生物在植物根系表面聚集繁殖

D.植物生长更加旺盛,提高污水净化效率

E.提高水体溶解氧改善根系周围的微环境

17.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干旱会影响其产量,科研人员对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相关研究。

(1)水在光反应阶段被分解产生_____,后者用于C3的还原。

(2)已知干旱会使植物体内脱落酸(ABA)含量上升,科研人员推测小麦ABA受体过表达会增强其抗早能力。

为验证此推测,实验利用ABA受体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麦L8品系开展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

由结果可知,在_____条件下,L8品系的_____均优于野生型。

以上结果_____(能/不能)说明此时L8品系的产量高于野生型,理由是_____。

(3)实验进一步探究L8品系抗干旱的原因,结果如图2和3所示。

已知水分利用率=净光合速率/蒸騰速率,请依据上图结果解释,L8品系能够抗干旱的可能原因是_____。

(4)有人推测“干旱条件下气孔开放度减小是由ABA直接引起的”。

若验证该推测,可利用_____(植株类型)材料开展实验,并置于_____条件下观察气孔开放度的变化,若结果为_____,则说明推合理。

(5)在长期进化和适应的过程中,有些植物采取白天关闭气孔,晚上开放气孔的特殊方式以适应干旱环境,请分析气孔这一特点利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原因。

_____。

18.高脂饮食(HFD)会诱导心肌损伤。

Mst1是一种蛋白激酶,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与Mst1基因的持续激活有关。

为探讨Mst1参与高脂饮食诱导心肌损伤的机制,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1)心肌损伤可由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发。

线粒体是细胞_____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中,丙酮酸分解为_____和_____,后者进一步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2)研究人员按以下分组情况开展实验:

正常饮食,正常小鼠(ND+WT组);正常饮食,Mst1基因敲除小鼠(ND+Mst1-/-组);高脂饮食,正常小鼠(HFD+WT组);高脂饮食,Mst1基因敲除小鼠(HFD+Mst1-/-组)。

连续喂养16周后,进行相关检测。

①取新鲜心脏组织块,制成切片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果如下。

(放大6000倍,图中深灰色长圆形、圆形结构为线粒体)

如图所示,与ND+WT组相比,HFD+WT组小鼠心肌线粒体形态破坏,单位平方微米内线粒体数量_____;与HFD+WT组相比,HFD+Mst1-/-组线粒体形状较规则,单个线粒体平均面积明显_____。

②分别检测心肌柠檬酸合成酶(与有机物氧化分解相关)活性和ATP含量,结果如下图。

检测结果说明:

高脂饮食会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而Mst1基因敲除可以_____这种损伤。

③Drp1和Mfn2分别是促线粒体分裂蛋白和促线粒体融合蛋白。

研究人员对其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

由图可知,与ND+WT组相比,HFD+WT组Drp1的表达量_____,Mfn2的表达量减少;HFD+Mst1-/-组较HFD+WT组Drp1表达量减少,Mfn2表达量_____。

蛋白β-actin作为参照物质,是由于该蛋白_________。

(3)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Mst1基因敲除可通过_____,从而减轻高脂对心肌的损害。

(4)请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________。

1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纤维素酶的分子改造

纤维素酶的分子改造先后经历了以下3个阶役:

以定点突变为基础的“定点理性设计”;以易错PCR等技术主导的“定向迹化”;以数据驱动设计或结构生物信息学指导的“构理性设计”。

20世纪80年代,随着定点突变枝术的快速发展,纤维素酶理性改变策略应运而生。

该技术的基本思路是:

先研究分析纤维素酶的三维结构信息,再基于对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选定特定的氨基酸进行改造,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国)。

常用的定点突变技术是重叠延伸PCR(过程如图1),可对目的基因特定碱基进行定点替提、缺失或者插入,实现对目的蛋白的改造。

然而,目前仅获得了纤维素酶家族的少数成员三维结构,通过定点突变为代的理性设计进行纤维素酶分子的改造在短期内仍难以获得广泛的成效。

因此,采用“非理性”设计就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所谓“非理性”设计,即定向进化,就是在对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及催化机制不是很清楚的条件下,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利用易错PCR等技术对基因进行随机突变,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和基因突变的多样性,并与定向筛选策略结合,最终获得具有某些优良特性的酶分子(过程如国2)。

尽管定向进化技术在对纤维素酶进行改造时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有益收获”,但由于对要改造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信息并不清楚,因此操作起来具有明显的“盲目性”。

近十年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大幅提升以及先进算法不断涌现,计算机辅助蛋白质设计改造得到了较大的重视和发展,形成了“构理性设计”的新策略。

这一策略借助蛋白质保守位点及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分析,通过非随机的方式选取若干个氨基酸位点作为改造点,并结合有效密码子的理性选用。

构建“小而精”的突变体文库。

与定向进化相比,“结构理性设计”可提供明确的改造方案,大幅降低建立、筛选突变体文库所需的工搾量,增大理性设计成功的概率。

(1)纤维素酶的分子改造过程属于_____工程。

(2)根据图1所示的叠延伸PCR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PCR扩增DNA的过程中,引物a、b、c、d中,PCR1应选择引物_____,PCR2应选择引物_____,重叠延伸时应选择引物_____。

②重叠延伸PCR通过_____实现定点突变,引物b和c上的突变位点的碱基应_____。

PCR1和PCR2需要分别进行的原因是_____。

(3)请据图2写出用定向进化策略改造纤维素酶的操作过程:

_____。

(4)用定向进化策略改造纤维素酶,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_____

A.定向进化策略可以使纤维素酶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进化

B.定向进化策略获得的纤维素酶的基因序列在筛选前是已知的

C.定向进化策略的实质是达尔文进化论在分子水平上的延伸和应用

D.与定点诱变相比,定向进化策略不需解析酶的结构和功能,更接近自然进化过程

E.基因工程技术是定向进化策略改造纤维素的基础

(5)有人认为,以数据驱动设计或结构生物信息学指导的“结构理性设计”必将成为纤维素酶的分子改造的主流方向,该说法是否正确,请结合本文作出判断,并撰写一段文字,向公众进行科学解释。

_____。

20.患有白血病合并艾滋病的一位“柏林病人”,在接受具有CCR5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仅能治愈白血病,同时也治愈了艾滋病。

(1)HIV表面蛋白在与T细胞表面CD4受体结合后,在CCR5受体的帮助下,侵染人体T细胞(图1),导致对_____免疫造成严重影响。

(2)科研人员推测CCR5基因突变能赋予细胞抵抗HIV感染的能力,为此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①选用能无限增殖且具有CCR5受体的胶质瘤细胞,同时还需要导入_____基因的表达载体以模拟T细胞。

②将上述胶质瘤细胞分成两组,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将CCR5基因全部突变。

获得实验组细胞用到了图2所示的PCR技术,其中A、B、C为CCR5基因的三个片段。

I设计的引物中,R1的部分序列与B片段的部分序列互补、F2的部分序列与A片段的部分序列互补,利用FI和RI进行多次扩增,得到的产物中有CCR5基因的_____。

A.A+CB.B+CC.A+部分BD.B+部分A

II科研人员用同样方法,利用F2和R2作为引物进行扩增,然后将上述两对引物所得到的扩增产物混合,经变性和退火处理,形成部分碱基互补配对的杂交链,最终以_____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_____片段缺失的CCR5突变基因。

③用HV攻击上述两组细胞后,收集上清液中HIV的P24抗原,通过检测P24抗原来衡量HIV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量,结果如图3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

_____。

(3)已知“柏林病人”所患的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疾病,请解释“柏林病人”被治愈的具体原因是:

______。

21.水稻是自花传粉的植物,水稻胚芽鞘上具有紫线性状,该性状可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的筛选。

(1)为探明紫线性状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利用纯种水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图1)。

①控制胚芽鞘有无紫线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D和d)位于_____(同源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籼稻1和粳稻2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

②籼稻2和粳稻1杂交后的F2代紫线个体中纯合子比例是_____。

(2)已知胚芽鞘具有紫线是因为有花青素,进一步研究发现B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调控蛋白基因,D基因是花青素合成所需的酶基因,对转录的模板DNA链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2分析产生b基因、d基因

机制,并解释bd的水稻胚芽无紫线的原因_____。

(3)已知胚芽鞘中花青素的合成与光照有关,科研人员为探明光对Bb、Dd基因的影响,及Bb、Dd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据图3分析,光能够_____Bb基因的表达量,结合图4实验结果,推测Bb、Dd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为:

首先光激活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种子外的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是由相同基因控制。

已知种子外的壳尖是由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胚芽鞘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科研人员根据表现型能够快速把籼稻(BBdd)和粳稻(bbDD)杂交后的种子与自交种子、人为混杂的假种子(种子外壳尖紫色,胚芽鞘紫线)区分开来,请分析鉴定不同种子的依据_____。

北京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15每题2分,共30分)

1.【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吸收的磷酸盐用于合成含有P的物质或结构,因此用含32P的磷酸盐的营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含有P的物质或结构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详解】A、脱氧核糖属于糖类,元素组成为C、H、O,不含有P元素,因此不可能含有放射性,A符合题意;

B、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含有P元素,因此可能会出现放射性,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有蛋白质和磷脂,磷脂中含有P,因此可能会出现放射性,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基质中含有DNA、RNA、ATP、ADP等含有P元素的化合物,因此线粒体基质中可能会出现放射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解析】

【分析】

不同的物质其功能不同,酶起到催化的作用,纤维素构成植物的细胞壁,抗利尿激素和胰岛素是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详解】A、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A正确;

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不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

C、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正确;

D、胰岛素是一种信息分子,起到调节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rRNA由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详解】A、r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正确;

B、该蛋白破坏核糖体的结构,导致核糖体失去翻译功能,B正确;

C、该蛋白去除核糖体RNA(rRNA)中一个或多个腺嘌呤,破坏的不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

D、转入该蛋白基因的植物,由于该蛋白能够进入昆虫等动物的细胞内,通过去除核糖体RNA(rRNA)中一个或多个腺嘌呤,从而破坏核糖体的结构,所以抗虫性增强,D正确。

故选C。

【点睛】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抗氰呼吸:

当植物体内存在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的阴离子(如氰化物、叠氮化物)时,仍能继续进行的呼吸,即不受氰化物抑制的呼吸。

许多植物组织可以进行,一些真菌和绿藻、少数细菌和动物也可进行,但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进行。

它在呼吸链(电子传递链)上,从泛醌分叉,电子不经过细胞色素系统,即不经过磷酸化部位Ⅱ及Ⅲ,直接通过另一种末端氧化酶--交替氧化酶传递到分子氧,故形成的ATP少。

要得到与呼吸链的主链产生同样多的ATP,就需消耗较多的底物,这样呼吸作用加速,放出的热能也多。

对其生理功能,了解甚少。

已发现某些植物的花序或花中有这种产热能力,如生长在低寒地带的沼泽植物臭菘,其花序能通过抗氰呼吸产生热,温度可达30℃(当时气温5℃以下),促使挥发物质挥发,吸引昆虫传粉。

【详解】A、根据题意:

臭菘花序细胞耗氧速率是其它细胞的100倍以上,由此可知,臭菘花序细胞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生成ATP,A正确;

B、O2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被消耗,与[H]结合生成水,B正确;

C、根据题意:

臭菘花序细胞耗氧速率是其它细胞的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它细胞的40%,由此可知,臭菘花序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它细胞,C错误;

D、推测该现象(生长在气温5℃以下的低寒地带的沼泽植物臭菘,其花序能通过抗氰呼吸产生热,温度可达30℃)能促使挥发物质挥发,吸引昆虫传粉,有利于花序的发育,D正确。

故选C。

【点睛】

5.【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分析题图:

图示为Na+-K+泵结构图解,Na+-K+泵为跨膜蛋白质,具有ATP结合位点,将2个K+泵入膜内,3个Na+泵出膜外,需要消耗ATP。

【详解】A、Na+-K+泵上具有ATP的结合位点,ATP与之结合后能转变为ADP和Pi,说明Na+-K+泵自身具有ATP水解酶的作用,同时Na+-K+泵是运输Na+和K+的载体蛋白,故Na+-K+泵兼有载体和酶的功能,A正确;

B、由图可知,Na+和K+运输过程中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故为主动运输,B错误;

C、乌本苷本身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忽略不计,故乌本苷处理不会导致红细胞失水皱缩,C错误;

D、由图可知,该过程能选择性地吸收K+,排出Na+,故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

6.【答案】D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等;

2.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详解】A、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融合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特点,A正确;

B、可利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诱导不同时期的细胞融合,B正确;

C、第二组实验中,G2期的细胞+S期的细胞进行细胞融合,融合细胞中,G2期的DNA复制不能起始,由此可得知S期细胞中的物质不能激活G2期DNA复制,C正确;

D、M期(分裂期)时间相对较长的细胞更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D错误。

故选D。

【点睛】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是位于染色体两端名为端粒的结构,它会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而癌细胞中有延长端粒的端粒酶,由此可见,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根本原因是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导致体细胞缺少端粒酶,不能延长端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