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11500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3173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11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11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11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11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11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11500字.docx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11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11500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11500字.docx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11500字

三一文库(XX)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11500字〕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区域内,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种服务的所有组织或机构的总和,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都把其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目前科技服务业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是推进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对于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长春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科技服务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孵化、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活动。

按行业划分可分为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包括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社会人文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包括气象服务、地震服务、海洋服务、测绘服务、技术检测、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包括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和其他科技服务。

  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不仅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具有独立的产业特性,为社会创造经济财富(一般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约占其GDP的5%左右),而且是典型的外延性较高的产业。

一般认为,科技服务每创造一个单位的收益,能为服务对象增加5个单位以上的收益。

  长春市科技服务业起步于八十年代,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现已初具规模。

20xx年,长春市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达31016人,比上年增加5%;生产总值为

  23.8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4%,占服务业GDP的比重为3.3%,),比上年增长26.2%。

从总体上看,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呈现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类型齐全,骨干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迅速

  全市现有国有独立科研机构95所,市级以上专业气象台(站)4个,市级以上专业地震台(站)5个,测绘、测量机构8家,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8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国家级资质检测机构实验室27个,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设计院6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生产力促进中心4家(其中国家级1家),专利服务机构9家,科技评估机构2家,其他主营与兼营技术交易、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500多户。

目前,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风险投资公司、科技顾问管理公司等一批新兴骨干科技中介机构不断壮大,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

  

(二)研发项目和研发经费支出逐年增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十五”期间,长春市累计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000多项,政府投入科技经费7亿元以上,在政府科技计划的引导下,企业委托课题和自选课题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与国内外高校合作、与国内外独立研究机构合作、与国内企业等多种课题合作形式,科技项目(课题)数和项目(课题)经费支出逐年增加。

据统计,长春市开展科技项目(课题)数,由20xx年的3594项,增加到20xx年的7705项,年递增21%;项目(课题)经费支出由20xx年的8.83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27.08亿元,年递增32.3%。

项目(课题)的实施,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比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科技专项计划,到目前为止,有131户企业实施了政府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计划,政府无偿资助资金2100万元,带动企业资金投入过亿元,涉及了CAD、CA、CAPP、PDM、RP、OA、电子商务等领

  域,覆盖了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光电子、生物医药、纺织、印刷等多个行业,辐射带动650余家企业。

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46.7%,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4%以上;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存货流动资金占用由34.17%降为25.18%;国产化软件应用率达到52%以上。

企业效益明显提升,据20xx年对86户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统计,销售收入由示范前的5196万元增加到8414万元,增长62%;净利润由示范前的431万元增加到713万元,增长65%。

  (三)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推动相关公益事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长春市注重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

20xx年组建了长春市气象局,20xx年发布了《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全市气象工作进行了规划,确定了“十一五”发展目标,使气象监测、气象预警和气象预报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气象整体实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基本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地震监测预报速报方面,长春市注意加强基础建设。

“十五”期间投入近13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了地震速测速报中心台网,改造了双阳和榆树两个地震台。

现拥有测震、地电、深水井动态、地形变和大地电场等13个观测台项,初步实现了技术系统现代化,形成了由地震信息系统和分析系统组成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并初步建立了长春市地震监测预报、震灾综合防御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其观测技术装备及成果质量部分达到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防震减灾工作整体水平排在全国中心城市及全省的前列。

  在质量技术监督方面,全市20xx年定期监督检验产品共记2255批次,其中定期监督检验小麦粉、食用油等产品1302批次,监督抽查化肥、建材产品191批次,受理委托检验8766批次。

在国家和省监督抽查活动中,产品质量平均合格率分别达到78.3%和76.3%。

  “十五”期间,我市的环境监测也取得新的进展。

20xx年正式开始了空气质量预报工作,长春市第二松花江松花江村断面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使用;20xx年在外五县(市)全部建成大气监测点位自动监测系统;实验室的装备水平有所提高,新购置了气相—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和原子荧光等一批大型监测仪器,极大地提升了仪器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十五”期间,上报的文字型、数据型报告共计逾万份,上报的各类监测数据共计20余万个,为环境管理、污染控制、信访纠纷、政府决策、污染仲裁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十五”末期,我市的环保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污染治理得到加强,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我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烟尘排放达标率在90%以上,工业污染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在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5%,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连续5年达到340天以上,优良率在93%以上,在东北三省省会城市始终保持第一位。

  (四)分层次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服务产业化初具规模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目前长春市已基本形成了以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为主的技术转移和创业服务机构,以及风险投资公司、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科技顾问管理公司等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机构和创新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构成了分层次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长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吉大科技园、海外学人创业园等孵化器发展迅速。

长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目前拥有创业孵化场地21.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81户,毕业企业160户,孵化企业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1.6亿元,利税5亿元;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国家级),吸引海外归国创业人员222人,其中博士115人,创办留学人员企业168户,孵化项目1200余项。

  长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中国(长春)计算机通信产品博览会已经成为东北乃至全国影响较大的特色品牌展会。

  在投融资服务业发展方面,先后成立了长春高新区、经开区和长春市科技发展中心等三家风险投资机构,注册总资本为1.9亿元,实现投资和担保项目54项,投资担保总金额1.7亿元,吸引各方投资10.4亿元,实现联动投资放大6.3倍。

  在技术产权交易服务业发展方面,我市已组建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从事技术产权交易业务,为各类资本进入和退出高新技术产业是其经营业务之一。

  科技顾问管理公司作为体现第三者公正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对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专利的评估等服务,为科技成果进入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流通领域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长春市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12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6个、星火科技专家大院25个,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31户。

  在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中,围绕科技资源共享服务,长春市重点发展了科技创新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包括:

长春市科技成果共享平台、长春市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和长春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库和企业创新需求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启动长春市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现对市域内各高校院所、实验室现有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的整合、优化;加大对科技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建立科技经纪人制度,推动技术产权交易,活化技术市场;积极落实东北技术转移联盟协议和与上海市技术交易所签订的技术转移联盟协议,20xx年11月,上海-长春技术转移基地在长春正式揭牌;建立省级长春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层次不断提高,促进利用国际资源为科技服务

  “十五”期间,长春市以中俄暨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为重点,共实施市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03项,投入科技经费2855万元。

派出出访团组78个,派出人员480人次,接待来访团组29个,接待人员182人次,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德国、匈牙利等欧盟国家,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香港、澳门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为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展科技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科技部批准建设的中俄暨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基地坐落在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于20xx年正式挂牌。

目前,建立在基地内的长春中俄科技园,规划面积7万平方米,截至20xx年底,已完成1.4万平方米综合孵化大厦和激光技术加工基地建设主体框架工程,将于20xx年8月投入使用。

近日,俄罗斯、白俄罗斯驻中俄科技合作园代表处已正式开始工作。

目前已有6户企业入驻并承担9项中国和俄罗斯、白俄罗斯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我市与德国在光电领域特别是激光技术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长春理工大学与联邦德国汉诺威激光技术中心共建的“长春市激光加工工程中心”,将成为激光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和技术交流的平台。

  (六)科技服务产出水平逐年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十五”期间,长春市发表科技论文数量逐年增长,每年都超过1万篇(见表1);出版科技著作(文献)数量在20xx年和20xx年连续两年出现高峰年,年出版科技著作(文献)数都超过1千种,显示出长春市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实力及水平。

  表12001~20xx年长春市论文发表及出版科技著作情况

  

  

  长春市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长,原始创新水平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专利申请量(见表2)累计达10150件,比“九五”期间增长了116%,专利授权量累计达4425件。

20xx年,长春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680件,其中发明专利805件,占专利申请

  表22001~20xx年长春市专利申请与授权概况表

  

  总量的3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达到130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15件,占专利授权总量的24%,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位。

  我市技术市场发展较快,技术合同成交额逐年增长。

20xx年,全市共签订技术合同3652项,成交技术合同总金额13.294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6位,比上年增长32%。

其中,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4.247亿元,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0.032亿元,技术咨询合同成交额5.138亿元,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3.8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1%、-98.6%、136.0%,63.3%。

从结构上看,除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比上年大幅度下降外,其他均大幅度增长,其中技术咨询合同成交额增长幅度最大,其次是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和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

  表32001~20xx年长春市技术市场情况

  

  “十五”以来,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406亿元,高新技术产值由20xx年的274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1141亿元,年递增33%;产品销售收入由20xx年的284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1018亿元,年递增29%;出口创汇额也出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20xx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29户,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发展到77户,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户,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光电信息、软件开发、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等六大主导产业,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群,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日益显现。

  表42001~20xx年长春市高新技术企业情况

  

  二、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长春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政策环境不够完善

  我市科技服务机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对科技服务业的统筹管理机制,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和政策,针对提供社会化科技服务、非营利性质的科技服务机构其优惠政策有待完善,已有的相关政策法规有些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比如,在技术交易和无形资产交易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9]273号文件)中已规定,对于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得收入,免征营业税,但在执行中有时落实的还不尽人意,增加了科技服务业机构的运营成本。

  

(二)缺乏骨干科技服务机构

  长春市缺乏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具有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业机构,尤其是科技中介机构规模普遍偏小,专业化程度低,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品牌特色和竞争力。

据统计,我市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数,多数不足15人,缺乏规模效应,有的仅几个人,业务范围小,服务方式和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不高。

例如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技术产权交易方面的服务业务基本没有开展。

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骨干性科技服务机构是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建设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三)专业与复合型人才匮乏

  我市科技服务业机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与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从科技咨询服务业看,将科技服务业务作为副业的现象较为普遍,专业化程度普遍偏低,从市场上难以寻觅到满意的从业人才;另一方面,许多科技服务机构规模小,人员老化,经营能力差,对高素质服务人才缺乏吸引力。

此外,科技服务机构急需具有企业家素质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专业素质的咨询服务执业专家,对咨询服务执业专家队伍建设,现在还没有建立培训制度及相应的能力认定制度。

  (四)市场化程度普遍偏低

  据20xx年统计,我市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31016人,其中国有机构从业人员25252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1%,国有成分与20xx年的89%有所下降,但仍然占较大比例。

说明我市科技服务业机构国有成分较大,科技服务在较大程度上被视作公益性事业。

目前,我市科技服务业机构大部分是根据各级政府文件精神建立的,官办和半官办色彩较浓,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市场化程度较低。

  (五)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弱

  截至20xx年,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10971人、专业技术服务业人员

  18610人、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人员为1435人,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5.4%、60%和4.6%,体现出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对外开放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

具体表现为一是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直接推向市场而进行的相关技术活动,以及技术推广和转让活动力量薄弱;二是为科技活动提供社会化服务开展的信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科技评估和科技鉴证等能力较弱。

  三、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20xx年长春市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先后出台了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和《长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战略选择。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完善我市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的运行效率和效益为根本出发点,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科技服务机构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鼓励多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推动社会力量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使之成为我市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成为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为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政府推动必须着眼于市场需求,注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科技服务活动实行与其规律和特点相适应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科技服务机构的全面发展。

  坚持科技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力量,整合我市资源,紧紧围绕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科技服务产业。

  坚持发展与规范相结合的原则,要把规范化运行作为促进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大力发展基础上逐步规范。

  坚持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的原则,在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通过网络化协作提升科技服务机构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

  坚持加强合作、交流与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服务资源的原则,增强对外开放意识,拓展涉外服务业务,加速实现与国际接轨,提高科技服务意识和科技服务能力。

  (三)发展目标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并与我市科技服务业特点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体制合理、机制灵活、竞争有序、诚信经营,有利于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一批具有较大业务规模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骨干机构;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专业素质的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完善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初步形成符合我市创新体系建设要求,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需求。

至20xx年,长春市科技服务业生产总值达到55亿元,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万人。

  四、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制定有利于我市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和配套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长春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科技服务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营造公平、公正、规范的良好环境。

  加强科技服务业的宏观调控,全面规划与制定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行业发展规划。

对于公益性、非营利型、和营利型的科技服务业机构,实行分类指导,建立规范化的现代管理制度。

公益性科技服务业机构,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其服务水平;非营利型机构,加强引导、市场运作;营利型机构,以市场驱动为主,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合伙制企业的运行机制。

  加大对科技服务业在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设立科技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引导多元化资金投入,扶持风险投资机构及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培育长春市风险投资体系;建立科技孵化种子资金,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对具备条件的民营科技服务机构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成立的科技服务企业在用地、营业税和所得税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如经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企业,实行免征所得税2年。

  放宽对科技服务企业注册的限制,如在注册资本到位、无形资产入股、人力资源入股等方面放宽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商在长春市投资设立科技服务业机构。

  完善科技服务市场的监管与保护。

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政府各有关执法部门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案件,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业机制

  深化计划管理等方面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立项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申报公开、招标公正、评审透明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加快建立评审专家信誉评价制度,建立项目承担单位实力与信誉评价机制,健全科技经费投入使用的监督制度,提高科技计划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组织并推动高校院所面向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支持高校院所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活动,支持科研院所创建服务于长春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技术设计中心;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鼓励和支持转制科研院所和工程设计院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推进以聘用、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性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专业技术服务型业务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形成满足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人才梯队,增强长春市公共事业发展的后劲。

  深化科技中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吸引国内外优秀专业人才进入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上给予必要的保障,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激励,使其能够充分施展才华,带动科技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鼓励高层次的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高素质人才到长春创办和领办各类科技服务业机构,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国际间、地区间的合作交流。

  在科技服务业行业实行人才战略,制定科技服务人员待遇方面的倾斜政策,增强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加大对科技服务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岗位职业培训,资助科技服务业机构,选派优秀的从业人员参加国内高校和境外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科技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科技咨询师、项目管理师、质量认证师、技术经纪人、技术市场经营管理人员等职业培训和资格认定工作。

专职科技服务的人员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方可上岗,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实施政府科技计划,促进科技企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根据《长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组织实施政府科技计划,市本级科技财政投入归口管理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逐年增加。

研究6个技术领域前沿技术,发展10个重点领域,各类科技发展计划向支柱和主导产业集聚,优先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项目,优先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申报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科技计划管理,通过选好、管好和落实好项目,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促进我市产业做大做强。

  启动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的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