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x
《最新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
(时间:
40分钟 满分: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
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
材料说明楚国( )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解析:
A 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率先废除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曾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
2.(2017·安徽蚌埠二模)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
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解析:
B 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科举制标准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更加客观公正,故A项错误;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权贵依靠特权入仕的人数减少,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皇帝主持的“殿试”削弱六部职权,故C项错误;隋朝科举制创立,皇帝已经开始掌握选官主动权,故D项错误。
3.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
“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
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
C 材料重点强调政事堂的职能,不能体现三省体制日益完备,故A项错误;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可知政事堂与尚书省职能不同,故B项错误;题干“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体现出唐朝政事堂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政事堂的职能,不能表明行政效率提高,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政事堂:
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
唐初始设于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
宰相们平时在政事堂讨论军国大事,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关。
唐玄宗时改名为“中书门下”,堂后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理众事,掌握了一部分行政权力。
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
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是最高行政机构。
4.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
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
材料说明( )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解析:
B 清朝的满族人具有政治特权,汉人与满人权力不会实现平衡,A项错误;从军机大臣及章京中较多的汉人人数可知汉人可以进入中央政府核心,B项正确;军机处的建立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但材料体现的是军机大臣的构成,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5.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
“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解析:
C 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体现在雇佣关系方面,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其余或换钱易粟”,表明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故C项正确;本题易错选D项,农民“或纳税完官”,未涉及农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故D项错误。
【新知生成】封闭性是自然经济的最基本特征,但是自然经济不等于其本身完全是封闭的,封闭的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开放性的史实存在,比如家庭手工业剩余产品投入市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等史实。
6.(2017·福建福州一模)两宋时,凤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
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
这表明两宋时( )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C.抑商政策略有松弛D.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解析:
D 材料反映了两宋造纸业的发达,既包括北方(陕西),也包括南方(江西、浙江),不能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故A项错误;“直接纳纸代赋”说明实物税仍存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工商业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造纸业的发达,甚至出现了“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用纸代役”,体现了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7.(2018·安徽合肥摸底)下面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析:
A 根据题图可知,当地工场工人占到约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中能体现租佃关系,但租佃关系开始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人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是无法判断他们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
8.福建的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年)说:
“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
这表明谭纶的主张是( )
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B.开放海禁政策
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D.采取富民政策
解析:
B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福建人靠海洋获利生存,禁海导致民贫变为盗贼。
基于他的这种认识,可知他的主张是开海禁,从根源上清除闽人为盗,故答案为B项。
9.(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孟子称:
“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
“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 )
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
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
解析:
B 材料信息的意思是:
孔子在编写《春秋》时,虽不直接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但却从儒家道德伦理出发,以是否合乎礼法为标准,对历史事件含蓄地进行道德评判,以达到劝戒的目的,故孟子、朱熹的话都是在强调孔子在《春秋》中的“暗含褒贬”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
10.(2017·山西大同月考)“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
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解析:
B 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三纲五常”等观点。
题干中“以孝治国”“夫为妻纲”反映出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A、C两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
11.(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
C.宋明理学的影响D.民间书院的兴盛
解析:
C 汉代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地位不高;宋代理学家朱熹将《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孟子》、《大学》、《中庸》集为“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孔子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项正确。
A项是汉代的因素;B项与此并无直接关系;孔子地位的变化是官方行为,D项错误。
12.(2018·湖南衡阳期末)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极其重视祭祖,族人参加祭祀时,要诵读族谱,击鼓讲唱: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
……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这表明郑氏家规( )
A.强调尊卑等级关系B.弱化族人社会责任
C.巩固宗法血缘制度D.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解析:
D 材料“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毋纵奢以干天刑”强调的是遵循儒家的纲常伦理、安分守己、遵规守纪,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出“尊卑等级关系”,排除A项;郑氏家规注重族人的社会责任,B项错误;材料强调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及社会责任,并未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且C项表述与事实不符。
【新知生成】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
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
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
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
“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
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
”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
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
富人阶层普遍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
而“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
当时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一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
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
亚当·斯密分析中国明朝经济发展情况时说,当时的“财富已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极限”。
为改变困局,尤其为了改善朝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
但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无法触及类似“供给侧”这样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无法回应新经济急需政策“松绑”的诉求。
——弗兰克《白银资本》
(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因素。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13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传统礼制、社会阶层变化、消费观方面归结;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等角度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第
(2)问,首先依据材料二政府对外政策变化及影响、“重本抑末”政策带来的问题、财政税收改革的影响等方面归纳措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分析说明。
答案:
(1)现象:
传统礼制被打破;知识分子、商人阶层崛起;消费观由朴素变为追求享受。
经济因素: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世界经济变革影响。
(12分)
(2)措施:
修改“海禁”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固守“重本抑末”政策;实行财政税收改革。
分析:
对外开放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进出口贸易失衡,导致白银数量激增;由于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商人经商所得的利润既没有进入生产领域,以扩大再投资,致使需求端长期乏力,又没有进入消费领域,促进消费,导致通货紧缩;经济改革推动明朝经济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财税领域,无法解决深层次经济问题。
(13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对于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定。
正式归入律法,是从唐代开始,“七出”指的是:
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特别要说明的是以下几点:
无子,是就妻子过了五十岁以后来说;多言,指拨弄是非、离间亲属;妒,更多是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妒有害于家族的延续;恶疾是指耳、眼、腿等残疾的严重疾病,丈夫可以根据七条中的理由之一休弃妻子。
三不去包括:
一、“有所娶无所归”:
指妻子无娘家可归;二、“与更三年丧”:
指妻子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的;三、“前贫贱后富贵”:
指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
“三不去”是作为“七出”规定的补充规范,但指出“恶疾及奸者不在此列”,也就是说,妻子若符合“七出”中的“有恶疾”及“淫”两项,则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围之内。
依据材料指出上述规定的任意两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合理解释。
(要求:
明确指出特点,史论结合)(12分)
解析:
“特点”的归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特点”的归纳应考虑“解释”是否易答。
“解释”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需要涉及“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等,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涉及三个模块的知识,需要拓宽答案的范围。
答案:
(12分)
特点
解释
以家庭利益为核心(强调夫权族权)
宗法制影响;儒家伦理;规定的表现;影响等方面
男尊女卑
小农经济;儒家伦理;规定的表现;影响等方面
以礼入法(体现儒家伦理)
儒家思想影响;规定的表现;影响等方面
(答题分为两组,每组有特点、解释两部分构成;解释任意两个即可)
END
问并回答活动2中的段落。
1)大明的祖父母喜欢什么?
2)大明的母亲喜欢什么?
贝蒂的表妹喜欢什么?
第二步:
听写
让学生在单元2中写出单词和短语,并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要点的用法。
Step3:
Practice
1.进行阅读竞赛。
让两个学生阅读活动2中的短文,看看谁读得更好。
2.让学生阅读框中的单词和活动3中的短文。
选择,音乐会,昂贵,火柴,
钱,丝绸,花,周末
大明的母亲
(一)___ncle喜欢在(6)___上看电视上的足球,但从不去看足球(7)___
3.让他们用方框中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文章。
4.让三个学生展示他们的答案,然后检查答案。
钥匙:
(1)花费
(2)钱(3)丝绸(4)昂贵(5)音乐会(6)周末(7)火柴
(8)choose
5、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Step4:
Writing
1.让学生阅读活动4中的句子。
大明的祖父母有时穿T恤衫。
贝蒂的表妹喜欢去看电影。
托尼的姐姐经常买她最喜欢的歌曲的CD。
玲的阿姨和叔叔不去看足球比赛,他们看电视。
(5)大明的母亲不买巧克力。
2.看这些句子。
3.Nowunderlineapostrophes(')
4.检查答案。
Keys:
(1)Daming's
(2)Betty's(3)Tony's
(4)Lingling's(5)Daming's
5.看看活动1,选择给你的家人和朋友的生日礼物。
英译汉写一篇关于为你的家人和朋友挑选生日礼物的文章。
我妈妈喜欢…她总是去…我通常给她买…
确保正确使用撇号(‘)。
Step5:
Homework
1.完成写作任务。
2.完成工作簿。
板书设计
她经常去听音乐会。
(活动3-活动6)
1.Daming'sgrandparentssometimeswearT-shirts.
贝蒂的表妹喜欢去看电影。
托尼的姐姐经常买她最喜欢的歌曲的CD。
4.玲的姨妈和叔叔不去看足球比赛,他们看电视。
5.大明的妈妈不买巧克力。
Step1:
Review
复习现在的连续时态。
Step2:
Practice
1.与整个类一起阅读活动4中的表达式。
开车起来
躺在阳光下睡觉
在公共汽车上打篮球
学习历史拍照
看电视写明信片
2、Mime为你的伴侣猜一个动作。
3.阅读与全班的示例对话。
A:
You'rerunningforabus!
B:
No!
A:
You'replayingbasketball!
B:
Yes!
4.使用这些短语来帮助你。
5.Workinpairs.
第三步:
学习
当你复习你的词汇时,选择对你有用的单词,然后把它们写成句子。
明信片:
度假时,我通常会给朋友寄四五张明信片。
第四步:
环游世界
timezones
在美国,从纽约到夏威夷,有好几个时区。
这是纽约的正午,人们正在吃午饭。
洛杉矶上午9点,孩子们开始上学。
在夏威夷,现在是早上7点。
大多数人都站起来了。
1.让学生看这幅画,讨论他们能看到的东西。
2.让学生阅读这张通行证。
在阅读之前,先教关键的单词和短语。
3.让几个学生读一读,最后翻译成中文。
4.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5.让他们一起读这篇文章。
Step5:
Moduletask:
做广播报道
1.三人或四人一组地工作.计划一份无线电报告
谈论你想报道的新闻。
列出要报告的活动。
对这个消息做了笔记。
写你要说的话。
2.向全班同学展示你的报告。
3.选择最好的报告。
Step6:
Homework
1.Finishthewriting.
2.修改整个模块。
小学语文学习必须了解的59个通假字,你的孩子都知道吗?
1、说(yuè):
通“悦”,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2、女:
通“汝”,你。
知:
通“智”,聪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十则》)
3、还:
通“旋”,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4、齐:
通“剂”。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5、止:
通“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6、亡:
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亡:
通“无”。
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
7、屏:
通“摒”。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
8、帖:
通“贴”。
火:
通“伙”。
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9、尔:
通“耳”,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
10、争:
通“怎”。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
11、见,通“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
见:
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
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口技》)坐:
通“座”。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3、扳:
通“攀”,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4、反:
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15、惠:
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16、厝:
通“措”,放置。
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17、那:
通“哪”,怎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
18、阙:
通“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19、强:
通“僵”,僵硬。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
20、道:
通“导”,引导。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
21、曷:
通“何”。
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故事两篇》)
22、熙:
通“嬉”,开玩笑。
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
23、辑:
通“缉”,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
24、遽:
通“讵”,岂。
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
25、距:
通“拒”,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26、诎:
通“屈”,折服。
公输盘诎,而曰……(《公输》)
27、有:
通“又”。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8、衡:
通“横”。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衡:
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9、甫:
通“父”。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30、简:
通“拣”,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31、错:
通“措”。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32、仓:
通“苍”。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
33、裁:
通“才”,仅仅。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
34、適:
通“谪”。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35、唱:
通“倡”,倡导。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
36、以:
通“已”。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37、被:
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被:
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9、材:
通“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40、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41、僇:
通“戮”,遭到贬谪。
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
42、暴:
通“曝”。
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
43、畔:
通“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4、曾:
通“增”。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5、拂:
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6、具:
通“俱”,全,皆。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7、属:
通“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8、赀:
通“资”,资财,钱财。
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
49、不:
通“否”。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50、直:
通“值”。
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
51、辟:
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52、辩:
通“辨”,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53、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
通“欤”,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54、乡:
通“向”,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55、信:
通“伸”。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57、徧:
通“遍”,遍及,普及。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58、支:
通“肢”。
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59、埘: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
第二章 餐饮服务人员
一、填空题
1、一名优秀的服务员,除了热爱服务工作,具有娴熟的_______、及___________外,还应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