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中考复习 归纳八.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2870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中考复习 归纳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长春版中考复习 归纳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长春版中考复习 归纳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长春版中考复习 归纳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长春版中考复习 归纳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版中考复习 归纳八.docx

《长春版中考复习 归纳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中考复习 归纳八.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春版中考复习 归纳八.docx

长春版中考复习归纳八

长春版中考复习归纳八

马说

课内文段

2004绍兴市

  (三)(9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或:

食:

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

(3分)

    17.有时(或许)喂养(或通“饲”)等同(或“—样”)

  18.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1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评分标准:

第17题每格1分,共3分;第18题3分,得分点为:

“安”、“求”正确解释各1分,疑问句句式特点1分;第19题3分,每一方面1分,意思接近即可。

2004朱周市

[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请由(丙)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

(1分)

答:

1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丙)段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

(2分)

答:

1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3分)

答:

11只要答出“其真不知马也”即可得分(标准同4)

12①风吹草低见牛羊②路转溪头忽见(标准同4)

13要点:

人才不应屈服现实,甘被埋没,应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寻求机会,展示才华。

评分说明:

与原文观点一致不得分,能换角度谈l分,分析深刻有创新l分,表述1

2004年福州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2题。

(20分)

  

(一)阅读《马说》,完成6—10题。

(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是马也()②食马者()

  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虽有千里之能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环而攻之而不胜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4分)

  10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3分)

  

(一)6.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7.①这②同“饲”,喂养③鞭打(驱使)④有时8.C9.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10.略。

2004铜仁地区

(二)阅读《马说》一文,按要求回答1-6题。

(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骈:

策: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

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

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

4、将“其真不知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分)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自己比作“”。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4分)

6、这篇文章里有的句子已成为广为淬的格言,请你把它写出来。

格言:

(2分)

04河北省课改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1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2分)

①才美不外见外见: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像,对于“千里马”在“槽枥之间”的心理加以描写。

(不少于30个字)(3分)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①外见:

表现在外面。

②等:

等同,一样。

6.①千里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食料)。

②喂马的人不知道是千里马而去喂它。

7.略

05桂林

(一)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

①“食”通“饲”,,意义:

通喂养(1分)②“见”通“现”,意义:

表现(1分)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译文: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策、道、食、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3分)

答: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食马者的无知(1分)。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

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答:

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05广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石。

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5.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3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3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是马也(这)②食马者(同“饲”,喂养)

③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④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3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3分)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袛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39.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否则,酌情扣分)

05莆田市(课改区)

(二)阅读《马说》,完成8-10题。

(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

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3分)

答:

(二)(10分)

8.(3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9.(4分)

(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每句各2分。

大意对即可,如第

(2)句译为“真的没有马吗?

是不知道马啊”就应给2分。

10.(3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 

06云南(课改区)

(一)(10~13小题,共12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

“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

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

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

何,为什么。

④理:

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

(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10.

(1)名马:

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

(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相:

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大意如此即可)

12.答:

《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

《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

(大意如此即可)

13.参考

(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

或:

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06温州(课改区)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

(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2分)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4分)

 19、

(1)有时

(2)通“饲”,喂(3)用鞭子打(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

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

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06舟山

(一)(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

22.示例一:

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

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

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2006北京市(大纲卷)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如临大敌B、临阵磨枪C、身临其境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或:

(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译文:

(2)其真无马邪?

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答:

11、A

12、

(1)有时

(2)喂

13、

(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4、

(1)伯乐不常有;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柳州、北海市(课)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共4小题,每小题2分)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 策之不以其道

(2)之 虽有千里之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11、把第Ⅰ卷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D 8.A 9.C 10.A

11.

(1)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

(3分,译对"等""安"各得1分,语意通顺给1分)

(2)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分,译对"食""通"各给1分,语意通顺1分)

2006广西钦州市(课)

(二)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不效则治臣之罪

B、

(1)乡为身死而不受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

(1)马之千里者

(2)渔人甚异之

D、

(1)策之不以其道

(2)以中有足乐者

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食之不能尽其材。

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3分)

8、

(1)用脚践踏(或:

践踏、脚踏)

(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

(4)鞭打、驱使

9、A

10、

(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3分)

(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

(或:

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分)

11、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

赞成或不赞成1分,能联系事例1分,言之有理、语句顺畅1分。

2006泰州(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