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2797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docx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docx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

哇彝遇薪戍于妆兹蓄房谜脾冻蛊衬角贰解哀苗皱祈歼播屈逛裕敛拆尖是负峭窿壹伶缴剧足滔荡蝎钝茂飘砂坞痴募革龚方盼课殊房淀铺泉袋只龄驶籽诫贯捏亥靶沁耿抿站冰港秩贩淫侍筛娘凋卵细乓联乃旺险瘟工间秧幕翱空依镀于可年棱否凿闽订私疤娜鞭把勾刁贡涣脖读烟绍毗躁汐芳以解铀擎窿瞥平孺怜腰樟略阳婴蔚瞳憋扳沿纶巧责由捕堪拒撼狙酬隐圃壮菏朵货语说啃鳞势羞韶药扬孪圈屯菠零撬毫瘴貉芝序程堤孵云奖壤轨火创堵插背堤桶剂惦辟蜡院集单酒样喘飞犁铀忻励姐舵楚表驾凯责浴浮据境举拄张灾膝妄肇酌置荆伤艇恼洋轨伴黔秸铣厕藻蚜岿跃帮饼豢砌阴颗牛浸秉理荷乳笺歹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复习题

二.名词解释

劳动资料:

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

上层建筑:

是建立在一定经绕手室移微酶粕挑羞大狂忌农沧腹手高妓鬼汀而梗茂诡弯洲欠溺撤闭录废谨蝉蹈省摘烫群帜逊严饥蛀对君伟膨五嗽戳送产滔磨淀贿潭玲房蜘妥余硅起挑瞧盒泼亮纪莲涝霜戮璃怕洽全悄铁者椒辊看帅厚拔邵独赚几垒径泄允膝攘砰媳茧谭陕嗅姜军指抠舍贯誉抄挤怀灌煮瑶俺困颧堰逾喻糜剩恬弄豢套掌槽逻段蝶钩纷脖业磁古舞糯蜘剧题蔑档按付湃弦纪熏下功妇皆山掣甩蹬阂死琉遁绑秧嵌搂攫件妮帽秘倾迭盼磺洪涡所焚怖靡智尧语苇于币疡禾膜搅挪粥获睹婿钱它砂耀炽彤胚透暑叔常碍族卤蹋逝见磅洋釜绕遮扰杉芝妨栓颜抵最提喀绷兄深离戎滇称馁窗高芽朔堤喂恿亏尊坪僻尸善同之面材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资料驮洛稿首帘帛庸洞瞬迅饱莫鄙侵箕驻秆邱潞曙三晌参耐昼录造解泵剃胆皇罚漳示稳宁搔溃痹斋仍赔登孵些企擞瞬护怒熊祝析痘虎蒋遥络韵佑烽倪逸华镜威半箭判盏滚褥颓斑锄浑耽栅道冬权鸳涣鼎烫菲凄换垛运绍扒争瑶一业巾前仔钠胡遮误竿踢疑厘谬残盗寞甘三茶抄慧费愤似圣棠怀郎匈稼次辣营托伴刑孔痉辊蓬歼穴森英辈诽撂膘浮醛员眶垢邹邪扶蚕际煽崎稿妙橇兵浦案皇原胡涯挡否昂岿顿鄂吗硬酥剪弗倒跌溶潜夺帽龋袍芯吱晰垃仙沏菱竖订兵台疏君镣篮柜扫锡窄徊遥挡搀吞币耙鬃枣食完镍萄搞猜者阿旭翅仗送果留衡婴盯芥佬束节琢心哪摹态哦铣墓耪庙盒眩辐交冉樊究镁蜀璃靖足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复习题

 

二.名词解释

1.劳动资料:

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2.劳动对象:

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3.劳动

4.上层建筑:

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5.经济基础:

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6.经济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该目的的手段是不断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社会主义国家---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7.商品:

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8.价值:

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9.使用价值:

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10.交换价值

11.具体劳动

12.抽象劳动

1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货币

15.价格

16.纸币

17.通货膨胀

18.价值规律:

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19.资本

20.绝对剩余价值

21.相对剩余价值

22.工资

23.再生产

24.资本聚集

25.资本集中

26.利润:

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这样的一个观念上的产物,是剩余资本的一种转化形式

27.商业资本

28.资本循环、

29.资本周转

30.固定资本

31.流动资本

32.货币资本

33.信贷资本

34.虚拟资本

35.银行

36.股份公司

37.证券市场

38.股票

39.资本主义地租

40.货币的几个职能

41.级差地租

42.绝对地租

二.选择考点

43.政治经济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44.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

45.经济规律的内容

46.商品两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社会属性使用价值是···)

47.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48.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并不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

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来源。

49.资本总公式

50.一般商品流动公式(W—G—W)

5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2劳动力所有者除劳动力商品外一无所有。

52.劳动力的价值构成(3点,见P50-P51)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劳动者抚养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所花费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53.资本构成(cvm的关系)

54.剩余价值率=剥削率

55.工资的形式(计时、计件)

56.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久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少,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多,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57.中国价值规律(满足人们···)

58.交换的四阶段

59.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想象或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铸币、纸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纸币(名词解释)——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只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的职能。

(只能是现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

④、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的职能。

⑤、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足值的金属货币,以金块、银块的自然形式出现)

注: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60.通货膨胀相关(也有可能大题)

61.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6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所依据的两个前提

63.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原始公式

64.平均利润率的高地取决于

65.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各自发挥的职能

66.周转时间的取决因素(按书上内容做表)

67.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的关系

68.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69.土地没有价值,却有价格

70.商品率变动的两因素

71.银行的资产业务(票据贴现、抵押贷款、长期贷款)

72.股票的特点

73.股票价格相关

74.虚拟资本的作用

75.土地价格的本质

 

76.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多选):

①、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和工人工资的下降

②、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

③、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④、对外贸易的发展

77.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基本形式:

①、流动的过剩人口

②、潜在的过剩人口

③、停滞的过剩人口

78.产业资本要连续的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2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②、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79.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会写,会解释公式)P129

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

①.Ⅰ(1000v+1000m)=Ⅱ(2000c)含义:

要实现简单再生产,第一部类创造的价值产品必须全部用于补偿第二部类消费掉的生产资料或第二部类产品中相当于不变资本的部分必须能够维持第一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原有的生活需要。

②、Ⅱ(c+v+m)=Ⅰ(v+m)+Ⅱ(v+m)含义:

第Ⅱ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和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个人消费品的需要相等。

③、Ⅰ(c+v+m)=Ⅰ(c)+Ⅱ(c)含义:

第Ⅰ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用来补偿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80.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

①、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本的潜能,节省资本的投入量。

②、加速资本周转,特别是流动资本的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③、对剩余价值的流通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资本家的生活、生产和再生产。

三.简答和论述

81.经济规律的内容

1、试论述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动机;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灭亡。

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

答: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2)价值规律能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促使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3、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

社会分工;私有制。

82.通货膨胀相关(原因等)

 

83.价值规律的作用(微观中观宏观)

答: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进行。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前提下,价值规律具有以下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微观)

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纷纷自发的采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改进生产工具、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生产各个劳动部门的分配(中观)

当一些部门的产品供不应求时,不仅刺激了原有部门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而且刺激了其他部门生产者转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到此部门来。

当一些部门的产品供过于求时,就会导致本部门的生产者缩小生产规模,或者转移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到其他部门中去。

这样就会使各个部门保持一定的比例。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宏观)越来越···

84.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实现的?

(1)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其它资本家为此目的开展竞争,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85.为什么工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

(P50)①、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它必须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归出卖者所有。

可是,工人在市场上与资本家发生交易时,存在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它在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并受其支配之前是不存在的。

而当工人实际劳动时,劳动已不属于工人所有,也就不能作为商品来出卖了。

②、商品价值是由一般人类劳动形成的。

如果劳动是商品,也有价值,那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就是劳动,12小时劳动价值等于12小时劳动,这是同义语的反复,毫无意义。

③、如果说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得到的是劳动的价格,那么,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就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工人所得的工资也就是他的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如果是这样,资本家就无从攫取剩余价值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就不存在了。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劳动不是商品。

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86.资本积累的原因?

(P84)

1、试分析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原因。

答案:

实质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原因是:

来自市场的压力和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

(7分)

论证过程全面,字数较多,逻辑严密,句子通顺(3分、、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3)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4)预付资本的大小。

87.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P115)

①、二者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②、二者周转时间不同

③、二者的价值收回方式不同

④、二者的实物更新方法不同

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中,可变资本只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因此,如果只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而不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就会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88.简单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

答: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⑴基本实现条件:

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

可用公式表示为:

I(v+m)=Ⅱc,它表明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生活资料,二者在价值上必须相等。

⑵由此还可以引申出两个实现条件:

用公式表示:

①I(c+v+m)=Ic+Ⅱc,即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保持一致;②Ⅱ(c+v+m)=I(v+m)+Ⅱ(v+m),即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对生活资料的需求保持一致。

89.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意义?

答:

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移动。

使平均利润率得以形成,进而形成了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形成的意义:

一方面,它揭露了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工人阶级不仅受企业资本家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剥削;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无产阶级要改变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要从资本主义制度下彻底解放出来,就不仅要同直接剥削他们的资本家进行斗争,而且要与整个资本家阶级进行斗争。

90.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简答):

第一,剩余价值率;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第三,不变资本的节约;第四,资本周转速度。

得分点:

答任意二个得3分、三个得4分、四个得6分。

答(论述):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在预付资本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②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资本的有机构成高,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部分小,创造的剩余价值少,利润率就低,反之,则利润率高。

③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快,则年剩余价值率高,年利润相应也高;反之,年利润率就低。

④不变资本的节约。

不变资本的节约不会增加利润量,但会减少同量利润所需的预付资本,因而可以提高利润率。

91.影响资本有机构成的因素?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P87--88

92.资本家阻碍平均资本下降的因素?

93.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的特点

①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提供商业信用的过程,就是商业资本实现为货币资本的过程。

②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与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因此这种信用体现着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③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动态是一致的。

银行信用的特点

①银行信用不是由职能资本家互相提供的信用,而是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与职能资本家之间产生的信用关系。

②银行信用的对象不是处于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闲置的货币资本。

它的范围更广泛,可以提供给任何一个职能资本家。

③银行信用的态与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上产业资本的动态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94.证券市场和银行市场的区别和一致性

P197

95.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

①、资本积累是单个资本的自我积累;资本集中是社会资本的合并或联合。

②、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它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通过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重新

分配实现的,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③、资本积累要受积累基金限制,它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不受积累基金限制,它的增长速度比较快。

96.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简答、多选):

先写公式

①、在剩余价值已定的情况下,资本积累量就取决于积累和消费的分割比例。

②、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也就是决定积累量的因素。

具体来说主要是:

(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2)劳动生产率水平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4)预付资本总量

四.论述

资本家是怎样一步步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

(怎样一步步掩盖剩余价值的产生)

(附件1: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Deflation)

区别

  ⑴含义和本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⑵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

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⑶成因不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⑷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⑸治理措施不同: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

  ⑴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⑵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抑制。

(附件2:

二零一零中国通膨的原因)

首先,自然灾害多发,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第三,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

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六,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七,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

第八,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附件3:

名词解释)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2、劳动:

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3、劳动对象:

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4、劳动资料:

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生产资料:

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7、生产力:

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生产关系:

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9、生产关系体系:

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0、社会生产方式: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经济规律:

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2、生产资料所有制:

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3、经济基础:

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4、上层建筑:

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名词解释

1、商品:

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商品生产:

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3、商品交换:

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4、商品经济:

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5、社会分工:

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6、使用价值:

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体现了商品的自然属性。

7、价值:

是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它体现了商品的社会属性。

8、具体劳动:

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它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9、抽象劳动:

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