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5课清兵卫与葫芦课时达标效果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
《世纪金榜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5课清兵卫与葫芦课时达标效果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金榜最新版高中语文 第5课清兵卫与葫芦课时达标效果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纪金榜最新版高中语文第5课清兵卫与葫芦课时达标效果检测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2015最新版高中语文第5课清兵卫与葫芦课时达标效果检测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砸碎(suì) 绘画(huì) 隐瞒(mán) 葫芦(lú)
B.模样(mó) 纵使(zònɡ) 呵斥(hē) 摩擦(cā)
C.乖觉(jiào) 塞子(sāi) 哆嗦(duō) 槌子(chuí)
D.狭小(xiá) 热衷(zhōnɡ) 茶卤(lǔ) 檐廊(lánɡ)
【解析】选D。
A项,“芦”应读lu;B项,“模”应读mú;C项,“觉”应读jué。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干涉古董薪水店铺
B.络绳嘀咕炉箱名伶
C.恰巧罐子沉默历害
D.怨恨校役寄托喘气
【解析】选C。
C项中的“历”应为“厉”。
你能写出“店铺”的“铺”的形近字吗?
请你写几个吧,并分别组一下词:
_____
答案:
哺(哺育);浦(黄浦);脯(果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真真切切完完整整地面对瓷器。
你会感受到,它们既没有唠唠叨叨地倾诉自己多年流转的艰辛,也不曾得意扬扬地宣称自己身价几何,只是生机勃勃地立在那里。
B.春天一到,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整个世界看起来都是光彩奕奕的:
绽放的花朵、沾满露水的草叶、碧蓝的天空……
C.一些资源大省的领导提出,抓安全生产必须怀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
D.受网络媒体的冲击,不少纸质媒体优化版面编排,丰富版面元素,提升“可视化”程度,使版面郑重大气、清秀疏朗。
【解析】选D。
“郑重”指人说话做事时态度严肃认真,放在句中使用对象不对,宜用“庄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白桦派”是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是由于一批作家与美术家自己创办的文艺刊物《白桦》所决定的。
B.志贺直哉的小说很多都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虽然是用第三人称讲别人的故事,其实也是作者站在作品背后说话。
C.《清兵卫与葫芦》是志贺直哉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作者简练、活泼、自然的语言风格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D.在作品发表的1913年,在日本当时的军国主义和功利主义气氛中,作者本人对美和人道主义的追求,显得非常微不足道、落落寡合,正与清兵卫的处境相似。
【解析】选C。
A项,“由于……所决定的”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一批作家与美术家自己创办的文艺刊物《白桦》而得名”。
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可将“虽然”改为“即使”。
D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正与清兵卫的处境相似”前加“这”。
【拓展链接】
成分残缺之缺主语
主语残缺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主语套在介宾短语中,造成主语残缺
【例】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典型。
【分析】删去“在”“中”。
2.滥用使动句式,造成主语残缺
【例】看到老师们认真负责地工作,忘我地劳动,使我很受教育。
【分析】去掉“使”字。
3.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分析】前句主语是周文宾,后句主语是王老虎,应在“把”字前加“王老虎”。
二、语言表达
5.(2014·绵竹高二检测)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日前进行一项家教调查,讨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的问题。
结果为:
46%的人选择了母亲,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担”,11.4%的人选择了其他,仅有3%的人表示是父亲。
材料二:
有关资料表明:
我国家教中存在不少问题,尤以父教缺失为最。
其原因大致有:
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男性的职业压力更大,无暇顾及;观念形成的问题;整个社会不重视男性教育。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2)你对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答:
【点题妙笔】概括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整体的内容要点。
把握全文脉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找准内容要点是关键,材料一显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的问题,材料二主要介绍父教缺失的原因。
根据题干要求,概括两者内容,理清两者关系即可作答。
参考答案:
(1)我国家教中母教偏重、父教缺失的问题严峻。
(2)示例一:
在家教中,父教与母教同样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最早是从父亲身上观察和思考怎样做男人,从母亲身上观察和思考怎样做女人的,父母别无选择地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示例二:
在家教中,应纠正父教缺失的不良倾向。
父教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意识到父教在子女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为人之父要承担家长责任,严于律己,再忙也不能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要多跟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成长。
6.(2014·德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电影《爸爸去哪儿》火爆的原因,不超过45字。
春节期间,仅用5天拍摄完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十分火爆。
在这之前,同名称的综艺节目如飓风一般狂卷中国,在每个周五的晚上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
既然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凝聚力,那延伸到电影上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同时,中国人春节期间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过年方式和娱乐方式。
是不是标准电影,大多数观众都不会考虑;喜庆不喜庆,才是他们衡量春节时电影价值的标杆。
如果我们再深层次剖析一下,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亲情电影,它用真人秀的方式“讲述”爸爸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欢乐时光”,而这恰恰是一些所谓的大制作、大投入电影所没有涉及的。
答:
【解析】本段文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写电影火爆;第二层写同名称的综艺节目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第三层交代中国人春节的习俗;第四层强调电影“接地气”。
综合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
(1)同名综艺节目具有品牌凝聚力(或“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
(2)迎合国人春节期间看电影的心理;(3)亲情主题很“接地气”。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21段至最后,完成1~4题。
1.节选部分记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请加以概括。
答:
【解析】中心事件就是体现小说主旨的事件。
节选部分是围绕清兵卫最后买的葫芦展开的,而教员没收他的葫芦,是整个事件的高潮所在,也最能体现小说的主旨。
答案:
教员没收了清兵卫最钟爱的一个葫芦。
2.选文是怎样体现清兵卫对葫芦的钟爱及独到的眼光的?
答:
【解析】细读选文,筛选出小说中有关清兵卫看到葫芦后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的语句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
看到心爱的葫芦,清兵卫紧张得“心头发着跳”,“喘着气”叫老婆婆别卖给别人,“急匆匆地说完,就跑回家去。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一个天天到街上看葫芦的孩子,能够对某个葫芦发生浓厚的兴趣,这个葫芦就显得与众不同了。
“急匆匆”地“跑回家”“拿钱”表现他急于得到葫芦;“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表明他急于对葫芦进行一番改造。
3.小说详细地交代了教员没收的葫芦的去向,请从情节运行方式的角度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
【解析】小说情节的摇摆实际是情节发展的千折百回,在小说的发展中不是很流畅地发展下去,而是摇曳生姿。
结合这些知识与选文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小说交代了葫芦的去向是整个情节的一次摇摆。
正是清兵卫的独具慧眼和天才造就了儿童天性和禀赋在成人否定中的胜利。
这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暗示和讽刺,能引起读者的深层思索,也体现了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高超技巧。
4.清兵卫的“葫芦”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谈谈你对“葫芦”含义的理解。
答:
【解析】第一问主要从作品的结构线索和主旨表达两方面着手思考。
第二问要结合文章主旨透过“葫芦”的表象来深入分析阐述它的内涵。
答案:
(1)“葫芦”既是全文的主线,又是全文主旨的凝聚物,直接体现文章的主旨。
(2)“葫芦”是清兵卫的独特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具体形象,成为了“个性”和“创造”的代名词。
二、拓展阅读
(2014·濮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竹 叶
[日本]川端康成
秋子把水桶放在蜀葵旁,从梅树下的一棵矮竹上摘了几片叶子,然后把叶子放到水桶里。
“船,你喜欢吗?
”
小男孩出神地盯着水桶看。
他抬起头看看秋子,咧着嘴微笑着。
“秋子给你做了多好玩的船,”小男孩的妈妈说,“因为你是好孩子。
如果你听话,秋子就和你一起玩。
”
秋子所以要跑到屋外的小院子里来,是因为感到小男孩的妈妈想同她的爸爸单独聊聊。
这个孩子很淘气,就把他领了出来,他是她未婚夫最小的一个弟弟。
他搅着叶子。
“它们在打仗呢!
”他高兴得什么似的。
她把洗净的和服拧干,晾了起来。
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她的未婚夫还没有回来。
“打!
”小男孩一边使劲地搅着水,一边喊:
“狠狠地打!
”
“你把身体全搞湿了。
”
“要不然它们不动呀!
”
确实,他把手一拿出来,竹叶就静止不动了。
“把竹叶放到河里去,那样就不会停了。
”
小男孩把桶里的竹叶捞了起来,秋子把水浇到蜀葵上,然后把水桶拿回厨房。
她站在河边的一块石头上,把竹叶一片一片地扔进河里。
小男孩乐得直拍手。
“我的打赢了!
你看,你看!
”
他沿着河边,跟在竹叶后面跑。
秋子把最后的几片扔到河里,跟在小男孩的后面跑。
她费力地跑着,因为她的左脚有毛病。
她孩提时,得过小儿麻痹症,左脚跟着不了地。
这左脚狭小,柔软,脚面弯得拱了起来,她既不能跳绳,也不能走稍远一点的路,她放弃婚嫁的希望,但不久却订婚了。
毅力可以克服生理上的缺陷。
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卖力地锻炼使左脚跟能着地走路。
脚跟很快地起了泡。
但她坚持着。
不久,便失败了。
随着放弃了锻炼,打泡后的伤疤仍留在左脚跟上,就像烂冻疮似的。
这男孩是他未婚夫的弟弟,所以这是她第一次用脚跟走那么多的路。
面前是一条小溪,上面浮动着杂草。
两三竹叶被勾住了。
小男孩就在她面前约一步的地方看着竹叶,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她走过来。
更没有留神她走路的姿势。
小男孩颈子上的凹塘使她想起了她的未婚夫。
她很想把孩子抱在怀里。
小男孩的妈妈走了出来,对她说了声“再见”便挽着孩子走了。
“再见!
”小男孩平静地说。
不是她未婚夫死了,就是婚约被取消了。
大概是战争时的阴郁气氛才使他想同一个跛得厉害的姑娘订婚的。
她没有进屋去,而是走到隔壁看人家造房子,这房子大概是郡里最大的一间,大家都站在那里看。
战时,建筑中断,野草丛生;现在一下子都改观了,门口还有两棵苍劲的松树。
在秋子看来,这是一种坚固结实的房屋,但是,却有许多窗户,走廊好像全部包在玻璃里。
大家猜测着搬进去住的会是什么样的人,但谁也无法确切地知道。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秋子家屋外的小院子里,长着蜀葵、梅树和一棵矮竹,有可供晾晒衣服的绳子或杆子之类,还有可供汲水的井。
B.“如果你听话,秋子就和你一起玩。
”小男孩的妈妈说这句话,不仅鼓励小男孩听话,还暗含有让秋子就在院子里陪小男孩玩的意思。
C.小男孩喜欢竹叶互打,体现了他好战的心性,这一点使得秋子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因为秋子的未婚夫是一位参战的士兵。
D.这篇小说在情节上较为平淡,几乎没有起伏变化,既没有一般小说的开端、发展,甚至没有一般小说的情节上的高潮。
E.小说在表达上,虽然用语简淡洁静,较为客观冷静,但细细品味,仍能读出其中蕴含着一股深沉浓烈的情感。
【解析】选BE。
A项,“汲水的井”是没有的,其他的应该都有,按情理,秋子家的用水,可能源自院子外的那条河。
C项,想起未婚夫的原因应是“小男孩颈子上的凹塘”。
D项,说此篇小说的情节没有变化甚至没有高潮是错误的。
此篇小说情节平淡是对的,但却极为完整,只不过或隐或显而已。
秋子想抱小男孩的时候就是高潮部分。
6.小说多次写到竹叶,竹叶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竹叶”作为小说的题目,在文章中出现,其作用应该结合人物、情节的发展及小说的主题来分析。
作为题目,可以从线索、主题等方面考虑;其所处位置从水桶中到河流中,其含义也是不同的。
答案:
竹叶在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题目中,第二次是水桶中,第三次是河流中。
第一次,作者以“竹叶”为题,有象征人物命运,暗示作品主题的作用。
第二次,小说开头部分,竹叶出现在水桶中,起展开情节的作用。
秋子把竹叶放在水桶中,给小男孩当船玩,目的是为了留住小男孩在院子里,好让他妈妈谈事情。
第三次,小说中间部分,竹叶出现在河流中,起发展情节转换情节的作用。
也起暗示人物命运陡转直下的变化。
7.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可以抓住几个情节加以分析,比如患小儿麻痹症,坚持锻炼以致脚跟起了泡,婚事取消等。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她备受命运的煎熬,苦难深重但是坚忍并努力改变等性格特征。
答案:
秋子是一位备受命运打击、苦难深重而想改变的普通女子。
命运多舛。
小时得小儿麻痹症,左脚不能正常走路;战争结束了,婚事取消了。
抱有希望。
订婚后,非常卖力地锻炼走路,以至于脚跟都起了泡。
坚毅忍受。
长大时,放弃婚嫁的希望;为了未婚夫的弟弟,忍痛走了极远的路;婚事取消后,没有哭闹,只无奈地看别人家造房子。
8.这篇小说在结尾处没有明确地写出结果。
秋子的婚事,到底是未婚夫死了还是婚约被取消了,没有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交代;连同那个房子,搬进去的是什么样的人,也都无法确切地知道。
对于这样的安排,有人认为这是匠心独运的妙法,也有人认为这是小说的局限或弊端。
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
【解析】秋子的婚事结束了;那个房子搬进去的是什么样的人,也都无法确切地知道。
这种悲剧性的结尾,恰是小说主题所在,体现作者在战后的悲观情绪。
答案:
示例一:
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的结果,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表现。
秋子的婚事,虽然没有明确交代未婚夫的死活,也没有交代婚事的取消与否,但秋子的婚事肯定结束了。
这个悲剧性的结局是肯定的、明确的。
作者正是通过这个没有明确结果的方式,表达秋子的无法排遣的郁闷和愁苦,表明秋子的悲愁无法了结,只能承受着。
示例二:
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的结果,这是作者思想局限的体现。
作者借秋子的命运,表达的其实是自己悲观消沉的心理情绪。
秋子的婚事,不管是未婚夫战死了,还是秋子被退婚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秋子的婚事结束了,悲苦的结局是肯定的;当秋子与小男孩及其妈妈分别后,内心的悲伤无法排遣,只好看邻居家造房子,看房子也没有结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命运的无限深沉的绝望。
从而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浓郁的悲观情绪。
【强化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古九谷瓷瓶
[日]井上靖
桑木大二郎在能登半岛W镇看到一只古九谷小瓷瓶(指日本石川县南部九谷产的古瓷器——译者),还附有鉴定标志,证明是宽文年代的珍品。
这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大二郎结婚还只有两三年光景,现在大女儿已经上中学了。
他是因公司里的事,出差到W镇的。
这是个渔镇,全镇弥漫着鱼腥味儿。
他在一家古董商店不太整洁的橱窗里发现这只红花小瓷瓶时,异常惊奇,心想要是能亲手托着欣赏一下,那该有多美呀!
一问价钱,回答是500元。
“500元!
”
对于月薪只有70元的他来说,价钱实在太高了。
“要是200元么,倒还可以……”
“别开玩笑。
在古九谷瓷器中,它也算是最古老的了,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啊!
”
一眼可以看出,这位四十开外的商人脾气执拗,即使让他减一分钱也不会答应的。
说起来兴许有些夸张吧。
实际上,桑木大二郎自从在能登半岛W镇上见到古九谷瓷瓶到如今,十年中简直是被迷住了心窍。
他曾先后五次借口有公事跑到W镇,欣赏这个古瓷瓶。
他越看越想买,然而对于工资微薄的他来说,那瓷瓶真不啻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朵鲜花。
最近一次,即第五次看到那只古瓶,是在前年夏天。
不管时代怎样变迁,唯有那只瓷瓶依旧装饰在临海的不太干净的橱窗里,只是十年前500元的价钱涨到了7万元。
据物主说,十年中间,这里遭到过一次海啸袭击,近处失火一次,即便在这种时候,最先被抢出屋子的总是这个瓷瓶。
在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他还专门修了一座水泥防空洞收藏它呢。
从前年夏天至今的整整两年中,桑木大二郎在生活上节衣缩食,连旁人都觉得他实在可怜。
这是由于大二郎已下定决心,说什么也得从本来就够拮据的开支中挤出7万元钱来。
为了能登半岛上的这只瓷瓶,他的妻子连尼龙围裙都舍不得买一条。
大女儿竟连郊游也都不能去了。
有时,大二郎也想过,这样做,大人孩子真可怜。
可他自己也戒了烟酒,和同事的交际应酬之类的一切都给免掉了,为瓷瓶他什么都不惜牺牲。
这样,他好不容易凑齐了7万元钱,摆在那家古董店脏乱程度与当年无二的柜台上。
“其实,我也是最近才听说的,这东西是假的呀。
前些日子,家父去世13周年那天,母亲告诉我,父亲在世时说过,那是假的,于是,我拿到金泽市,请大学里的先生鉴定,果真是假的啊!
”
十年前满头蓬松的乌发如今一根不剩的店主,仿佛有些过意不去似的说完后,脸上泛起一丝苦笑。
大二郎一听说那是假的,顿时觉得瓷瓶黯然失色。
但是,一想起这十年来的执着,这二年的苦日子,他还是想弄到手。
然而,物主却执意不肯脱手,尽管得知它不是真品,对它有些漫不经心,却似乎依然对它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爱。
结果,大二郎出2000元成交。
这价格,比真货便宜,但比赝品要贵。
当夜,他和店主把瓷瓶放在中间,一起对饮。
不知为什么,两人只是默默无言地举杯,直至皎月临窗。
1.下列各项对文本解读最正确的两项是 ( )
A.店主是个吝啬的人,在最初交易时不肯减一分钱。
他对这件瓷瓶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爱,即使他得知瓷瓶是赝品,仍然不肯轻易脱手。
B.这个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它告诉我们任何国家的文物都有赝品,收藏文物一定要谨慎。
C.小说三次写到“古瓷瓶”被摆放在脏乱的橱窗里,其作用是说明店主生活一直不富裕,尽管如此仍旧不肯贱卖古瓷瓶,表现出店主对“传家宝”的重视和固执的性格。
D.作者借写大二郎为了获得古九谷瓷瓶节衣缩食甚至节省了全家人的开支,批评了他的自私。
E.大二郎听说瓷瓶是赝品时,尽管瓷瓶在他心目中已黯然失色,但因为他自己十年来一直执着于这件事,他还是以比真货便宜,比赝品贵的价格买下了瓷瓶。
【解析】选CE。
A项,文中没有体现店主的吝啬;B项,“告诉我们任何国家的文物都有赝品,收藏文物一定要谨慎”,这是对小说主旨的错误理解;D项,“批评了他的自私”错,主要是为了表现大二郎对古瓷瓶的喜爱。
2.“十年前满头蓬松的乌发如今一根不剩的店主,仿佛有些过意不去似的说完后,脸上泛起一丝苦笑”一段中,“苦笑”有什么含意?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是对大二郎的抱歉;是对自己视为传家宝的古瓷瓶却是赝品的解嘲;是对毫无改善的现实生活的无奈。
3.小说中哪些情节反映了大二郎对古瓷瓶的喜爱?
请概括说明。
答:
答案:
一见钟情,想亲手托着欣赏;十年中五次去看古瓷瓶;为买古瓷瓶节衣缩食。
4.为什么店主的母亲直到丈夫去世13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才告诉他瓷瓶是假的?
请大胆想象,从情节上或情理上做出两种推断。
答:
答案:
①没有及时告诉店主真相,是有让瓷瓶升值的侥幸心理,以便卖个好价钱。
但一直未能脱手,所以才告诉他真相。
②店主的母亲也不太确认瓷瓶是不是赝品,又寄希望于是真品,想让专家做出权威的鉴定。
③店主一直把瓷瓶当作传家宝,瓷瓶也成为店主一家人对辞世的父亲的追念,因此,母亲不忍告诉他真相,如果始终不告诉他真相,一旦日后店主以真品的价格将瓷瓶出售,就违背了诚信经商的原则。
④店主的母亲年事已高,如果有生之年错过告诉他真相的机会,母亲的灵魂会不安的。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