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八九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2667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八九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八九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八九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八九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八九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八九测试题.docx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八九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八九测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八九测试题.docx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课件专题八九测试题

专题八、九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芜湖市试题)“三井家在江户有三座大店铺,雇用着一千多名伙计。

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二千两以上,才算好生意。

黄金二千两,也就是白米五千袋。

五千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五千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米收入每年多达黄金二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日本重农抑商     B.资本主义萌芽

C.日本商业发展D.封建统治动摇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数据能够清楚看出日本商业发展的面貌。

故选C项。

2.(2019·西安一中试题)下图是“黑船事件”之后西方商船把大量商品运进横滨港的场景。

这反映了有关日本的哪些历史发展概况(  )

①日本主动顺应历史潮流,由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

②影响了日本的近代化的进程

③冲击了日本自然经济

④日本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日本港口,1854年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因此日本的开国不是主动顺应历史潮流,而是被迫的。

故排除含①的选项,B项符合题意。

3.(2019·三门峡市试题)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

“长州进京,还不好吗?

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

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  )

A.日本门户打开了B.改革时代到来了

C.民主政治建立了D.扩张战争开始了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长州进京”“响起了黎明的钟声”及所学知识可知,长州、萨摩是倒幕运动时期倒幕派的大本营。

因此这首歌应出现在明治维新初期,故答案为B项。

C、D两项发生在明治维新后期,A项发生在1853年,明治维新之前。

4.(2019·日照市试题)明治维新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的主要措施是(  )

A.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

B.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C.“废藩置县”

D.将大名迁居京都

答案 C

解析 “废藩置县”使日本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也为日本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A、B、D三项是“废藩置县”的表现。

故选C项。

5.(2019·宜昌市试题)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做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

分析时要理解西化而不同化,是日本明治维新政策的主要特征。

再从材料阐明的明治维新时期西方文化与日本文化同时存在的表述,综合辨析可得出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C项。

6.(2019·邯郸一中试题)日本明治维新与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相似之处是(  )

A.领导力量的构成B.改革前的国际、国内背景

C.改革的直接目的D.改革的结果和影响

答案 D

解析 俄国改革由农奴主阶级领导,旨在巩固其统治,改革前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战争的失败使其国际地位下降,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明治维新则是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在天皇的名义下领导进行的,其目的是改变日本现状,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富国强兵。

改革前日本遭到西方列强侵略,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出现了严重危机。

虽然两国的改革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都使两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D项。

7.(2019·威海市试题)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重心是(  )

A.派遣留学生B.翻译西方著作

C.改革教育D.社会生活习俗“西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明开化”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文明开化”的关键是培养人才及教育近代化。

故选C项。

8.(2019·扬州中学试题)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答案 B

解析 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走上对外侵略扩张和军国主义的道路,这也注定了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二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

故选B项。

9.(2019·临川一中试题)近代竹枝词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陆家宅辟轧花场,土法泽机迭改良。

人力终输蒸汽力,天然淘汰慨乡庄。

”该竹枝词记载的史实最早应出现于(  )

A.19世纪二三十年代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八九十年代D.20世纪初期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土法泽机迭改良。

人力终输蒸汽力”表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正确。

10.(2019·合肥168中学试题)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

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C.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D.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

答案 A

解析 清政府同列强的贷款主要用于甲午战争赔偿;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仅是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自由劳动力和市场,而列强的经济侵略,特别是廉价商品的倾销,使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从而造成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故选A项。

11.(2019·大连市试题)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较应该从背景、领导者、参加者、措施的实施等方面入手分析,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D项。

12.(2019·日照市试题)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

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

A.设立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

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

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

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入仕之路。

故选B项。

13.(2019·长沙市试题)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说:

“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大乱四起。

”其基本用意是(  )

A.减少变法的阻力B.竭力拉拢维新派

C.捍卫专制制度D.投机变法运动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民权之说一倡……大乱四起”可以看出,张之洞反对兴民权,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政体。

故选C项。

14.(2019·雅礼中学试题)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

“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答案 B

解析 B项没有揭示出问题的实质,而且也没能反映光绪帝对变法的真正态度。

故选B项。

15.(2019·绍兴一中试题)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D.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

答案 C

解析 A、B两项在中国行不通;C、D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历史经验”之意的是C项。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扬州中学试题)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

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

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

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

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

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明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2)归纳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4)概述这三次改革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各自结果。

答案 

(1)矛盾:

梭伦要解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亚历山大要解决贵族地主和农奴的矛盾。

(2)观点:

政府应当鼓励工业发展。

体现:

殖产兴业;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3)问题:

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

态度:

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结果:

梭伦改革为雅典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近代化的亚洲强国(或促进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7.(2019·恩施市模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后朝野上下求变思潮推动下发生的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教育、新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实际上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环节。

——郭汉民《放开眼界看“戊戌”》

材料二 我认为今后对维新派与维新运动的深入研究,应充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特别是要坚持正确的评价标准。

对于包括维新派与维新运动在内的一切历史事件与人物,既要弄清楚其起因和思想动机,又绝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深入、具体地考察其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

而且,对于社会效果的考察,也应当着重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发展变化上,而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所谓的“斗争精神”云云。

——赵春晨《坚持实践第一,重在

社会效果的评价标准》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近代化的继续和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指出作者关于维新变法的评价标准,请你依据作者的评价标准对维新变法作简要评价?

答案 

(1)政治:

洋务运动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戊戌变法推行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政治民主化。

经济:

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继续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有利于经济工业化。

军事:

洋务运动主张创办军事企业,发展海军,戊戌变法推动编练新式陆海军,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

教育: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新式学堂和支持留学运动,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

(2)评价标准:

社会实践的效果。

评价:

进步性:

政治上,兴民权,裁汰冗官,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打击封建官僚;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措施,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改革科举,设立京师大学堂,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局限性:

操之过急,脱离民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改革措施并没有付诸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