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干部配班子 发扬民主激活力 改革创新促发展.docx
《选好干部配班子 发扬民主激活力 改革创新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好干部配班子 发扬民主激活力 改革创新促发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好干部配班子发扬民主激活力改革创新促发展
选好干部配班子发扬民主激活力改革创新促发展
全省乡镇换届圆满结束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全省乡镇换届工作于去年11月份开始准备,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6月份先行试点,7月、8月全面展开。
截止8月31日,全省1228个乡镇全面完成了换届工作。
这次乡镇换届工作进展顺利,平稳有序,效果良好。
换届后的乡镇领导班子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年龄有所下降。
全省乡镇领导干部9766人,其中新提名5294人。
换届后,乡镇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为37岁,比上届下降了1岁;30岁以下的领导干部占到23.4%,比上届提高2.3%;乡镇党政正职平均年龄39岁,比上届下降1.1岁,其中35岁以下的占到20.8%,比上届提高6.7%;乡镇人大主席45岁以下的占到72.9%,比上届提高20%。
二是学历有所提高。
乡镇领导干部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86.7%,比上届提高12%;乡镇党政正职大专以上学历占到99.3%,比上届提高17.8%;乡镇人大主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87.6%,比上届提高22%。
三是女干部所占比例有所提升。
乡镇领导干部中女干部占到16.2%,比上届提高1.8%;党政正职中女干部占到7.8%,比上届提高1.3%。
四是有一线工作经历的干部有所增加。
乡镇领导干部中具有乡镇、街道工作经历的占95%,比上届提高了10.9%。
同时,打破身份界限,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有219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62名大学生村官和822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
五是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乡镇领导干部中涉农专业、经济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的干部占到63.2%,比上届提高了12.6%。
我省乡镇换届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领导重视,准备工作充分。
省委常委会高度重视乡镇换届工作,成立以陆浩书记为组长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省人大成立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和省人大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省委组织部成立乡镇换届工作小组,配备专门工作力量。
今年4月份,部务会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县乡村,广泛开展了"集中调研月"活动。
5月上旬,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省委组织部先后7次召开换届工作小组会议、6次召开换届分片推进会、工作通报会,并适时下发5个政策性文件,加强指导,推进工作;先后3次举办换届工作培训班,对14个市州和86个县市区组织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专题培训,陆书记出席了5月26日的培训会并作重要讲话;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视频课堂,对市县乡村7.7万多名党员干部进行了乡镇党委换届业务培训。
各级党委以及组织部门普遍建立了换届工作联系点制度,省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每人联系指导2个市州的换届工作,先后两次深入各自联系点进行调研指导。
同时,在全省组织系统广泛开展了"百名组织部长进千乡"活动,坚持深入下去,帮助解决换届中的具体问题。
建立换届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省财政为全省各乡镇补贴1万元,市县财政为每个乡镇各配套1万元的专项经费。
8月份,乡镇人大换届开始后,省人大马尚英同志、崔玉琴同志分别带领人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7个市州的11个县市区调研指导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二是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开展换届试点工作。
今年6月份,省委组织部与省人大商定,在全省84个县市区选择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104个乡镇,同步开展了党委换届、人大、政府换届的"百乡试点"工作,着力在提高党员群众参会率、参选率和提高党委、政府工作报告质量、解决换届经费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乡镇换届工作"三句话"的总要求、"九步走"的工作步骤和换届全过程的文书范例,用通俗易懂、简便易记的文字编印成《甘肃省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实务必读》,下发全省乡镇指导换届工作。
三是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努力提高工作报告质量。
省委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对起草报告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地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普遍采取"六征求两审核"的方式,着力提高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报告的质量。
在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时,各乡镇至少安排1天时间讨论审议党委工作报告,使报告的起草和讨论过程成为研究谋划工作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过程,成为倾听民声、形成共识、凝聚力量的过程。
有不少市、县委书记有重点地调阅了部分乡镇党委工作报告,有的还专门召开会议,对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点评,使报告既能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又能立足实际,规划未来,做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四是积极探索代表产生方式,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坚持把发扬民主贯穿于乡镇换届全过程,重点抓住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推选这个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全省乡镇党委换届党员参与面平均达到95%,比上届提高3个百分点,其参与面在全国属较高省份。
召开党代表大会换届的乡镇党代表平均为120人;召开党员大会换届的乡镇参会党员平均为240人。
对党代表的产生积极改革传统方式,全面采取"两推一选"办法,注重从具有较强议事能力和联系党员群众能力、带头创先争优的党员中产生代表。
在党代表构成中,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平均达到77.3%,比上届提高18.1个百分点;妇女代表、少数民族代表、农民代表和高中以上学历代表的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2.4、0.5、3.8、6.9个百分点。
在人大代表构成中,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比例达到40%以上,妇女代表比例达到30%,均比上届有所提高,代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坚持从选举委员会组建、选区划分、选民登记、县乡人大代表同步选举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同时,在选配干部上,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注重基层、注重实绩,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
广泛收集基层推进改革的成功做法,分15个专题、选择44条措施,向基层印发了《甘肃省乡镇换届改革创新经验材料精选》。
近日,中组部出版的《乡镇党委换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00例》对我省完善考察考核办法、选好配强党政正职、推进干部交流、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实行廉政报告制度等5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采用率在全国省(区、市)位列第二。
五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着力提高换届工作科学化水平。
注重统筹党委换届与人大、政府的换届工作,通盘谋划,合理安排,严格程序,规范操作,衔接紧密。
严格按照80多个环节规范运行,做到一个环节不漏,一个步骤不减;在人事安排上,坚持县乡统筹,上下联动,做到工作安排压茬进行,人事安排超前考虑。
目前,全省有1123个乡镇同步选举了出席县(市、区)党代会的代表,占91.4%;有1222个乡镇同步选举了出席县(市、区)人代会的代表,占99.5%。
同时,注重处理换届与当前工作的关系,做到了换届与中心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六是严肃纪律,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今年6月份,省委组织部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换届政策"宣传月"活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主动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举办了换届纪律实物展,及时组织市县组织部长观摩学习;制作了严肃换届纪律动漫宣传片,在甘肃电视台和陇原先锋网滚动播放;在甘肃组工网、甘肃组工信息平台开辟换届工作专栏,及时公布换届政策规定、程序方法等内容,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知晓率。
8月份,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组成6个督导组,对乡镇换届风气进行巡回督查,保证了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风清气正好扬帆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全省乡镇换届已经圆满完成。
通过换届,一大批认真干事、踏实工作、群众公认的干部选进乡镇领导班子。
如今,他们正以崭新的面貌、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身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
基层安,则天下安。
乡镇是直接面对群众的一级政权组织,是最重要的基层单位,肩负着组织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任。
乡镇换届,从时间顺序上讲最早,覆盖面最广,参与党员群众数量最多,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最为紧密。
搞好乡镇换届,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可喜的是,在这次乡镇换届中,全省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了换届工作平稳、健康、有序开展。
实践证明,通过换届,选出了坚强有力的乡镇领导班子,换出了跨越发展的新干劲,换出了干事创业的新活力。
这种科学公正的用人导向和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不仅如此,乡镇换届具有开局起步的作用。
乡镇换届圆满完成,为县以上地方换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乡镇换届中,全省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积极探索实践,在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下一步,随着县以上地方换届工作的全面展开,各级党委要认真总结和借鉴乡镇换届的成功经验,继续巩固心齐气顺、风清气正的良好势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选好人、用好人。
从根本上说,搞好换届就是要为甘肃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打下牢固的组织基础。
当前,我省乡镇换届工作虽已圆满结束,但巩固和扩大换届工作成果,促进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新一届乡镇党委要不辱使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徽县注重“五个交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
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徽县突出选好干部、配强班子,不断探索和完善干部交流方式,制定了《徽县干部交流工作暂行办法》,通过注重“五个交流”,进一步优化了乡镇领导班子结构,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是注重轮岗性交流。
严格贯彻落实《干部交流办法》,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任现职10年以上的予以交流,对任现职5年以上的有计划进行交流。
加大干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交流力度,在乡镇之间、乡镇与县直单位之间进行干部交流,形成动态管理、多向流动的干部交流新机制。
二是注重结构性交流。
坚持以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实现优化组合为目标,重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知识、性格、气质、阅历、特长等方面的优化配置。
对部分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层次偏低、实绩不突出、工作活力不足的班子,通过选优配强主要领导、交流其中个别成员,形成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的梯次配备、性格气质和工作能力的完美组合,切实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目前,15乡镇领导班子全部配备了1名女干部、1名30岁以下干部,乡镇党政正职中配备了4名女干部。
三是注重培养性交流。
对一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有发展潜力但长期在县直单位工作、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相对欠缺的优秀干部,有计划地交流到工作难度大、条件艰苦的乡镇任职或挂职锻炼,进行多层次、多岗位的培养,增长知识才干,开阔工作视野,丰富领导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后把3名县直单位优秀领导干部交流到乡镇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把16名35岁以下的优秀乡镇副职交流到其他乡镇重点培养,把5名35岁以下和8名30岁以下的县直单位优秀干部提拔到乡镇进行锻炼,其中30岁以下女干部7名,把2名优秀大学生村官选配到乡镇领导班子。
四是注重专业性交流。
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针对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学历特点,注重干部所学专业和特长,综合分析不同学历层次的专业类别,突出“学以致用”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学历的合理搭配,确保各类人才均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是注重关怀性交流。
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干部”的原则,充分考虑干部的实际情况和合理要求,对因家庭、身体状况等个人原因申请职务调整的,根据干部的现实表现、工作业绩和任职经历予以妥善安排,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关于组织领导干部进行2011年健康体检的通知
市直机关各部门、各事业单位:
为了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干部健康档案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市干部身体健康状况,促使干部提高健康水平,经研究决定,从4月6日开始进行2011年市直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县级以上干部健康体检。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体检范围。
在职的地级领导和市直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县处级干部。
二、体检时间、地点。
2011年4月6日至5月4日。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
00-12:
00,在酒泉市医院进行体检(各单位县处级干部体检时间见附表,地级领导体检时间由所在单位办公室与市医院体检办联系确定)。
三、体检费用。
由市财政统一拨付。
四、体检项目。
内科、外科、妇女(含乳腺)、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心电图、胸部透视、肺功能测定、B超;血、尿常规、血糖、肝功、肾功能、血脂等项目。
五、有关要求
1.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体检工作的认识。
要指定专人负责,统一组织,及时联系,按时体检,确保体检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2.原则上副县级以上在职干部都必须体检,对因事因病不能按时参加体检的,单位要及时告知市医院体检办公室,另行安排时间体检,他人不得顶替。
3.健康体检负责承担规定项目费用,体检中需进一步做其它检查诊断的,费用自理。
4.体检结束一周后,请各部门、单位统一到市医院健康体检办公室领取体检结果。
如有不明事宜,请及时与市委组织部、市医院健康体检办公室联系。
联系电话:
市委组织部党政干部科2614810
市医院健康体检办公室6982244
附:
《酒泉市县处级干部体检安排表》
中共酒泉市委组织部酒泉市卫生局
2011年3月24日
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与中办天水挂职干部座谈(图)
9月2日,市委书记马世忠看望了中央办公厅来我市挂职的10位干部,与他们座谈交流,倾听他们的感受、意见和建议。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继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蒋晓强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办挂职干部、市委副秘书长张彤就中办挂职干部自挂职以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
马世忠在座谈会上说,中央办公厅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要求的具体措施。
中办和省委连续两年安排中办系统的同志到天水挂职,这是对天水的信任、关心和支持。
中办机关年轻干部到天水挂职锻炼,一方面为中办机关培养德才兼备、了解基层、熟悉民情的优秀干部,另一方面为天水的跨越式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马世忠希望中办天水挂职干部把自己作为天水的“主人”,为天水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积极创新,大胆工作,在服务天水发展中提升自身素质,磨练意志品质,通过挂职锻炼,提升工作能力;要按照挂职要求,沉下去、蹲得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积极推介天水、宣传天水,为天水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牵线搭桥。
马世忠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挂职干部的跟踪服务,积极为挂职干部充分施展才华搭建平台。
要对挂职干部工作上多支持,充分信任挂职干部,充分发挥每一位挂职干部的特长,让他们放开手脚、放开胆子、放下心来工作,切实把挂职干部安排好、使用好、锻炼好;要继续定期组织挂职干部开展考察调研活动,使他们多掌握基层情况,多接触群众,多积累工作经验。
要对挂职干部在生活上多加关心,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解决好后顾之忧,使挂职的干部思想上安心、生活上舒心,集中精力干好工作。
东城区坚持“五个更重”选优配强街道“80”后副职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总体部署,东城区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干部队伍建设需求,坚持“五个更重”原则,为每个街道配备1名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副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注入了更多生机活力。
一、重才学更重品德,明确选拔导向。
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让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一是摸清底数,把握需求。
深入调查全区现有“80后”干部的基本情况,对符合选拔条件的干部进行重点观察,全面了解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认真分析每个街道领导班子的结构特点和空缺状况,为科学配备“80”后副职提供依据。
二是广开渠道,引才聚贤。
在市委组织部集中推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功能核心区人才集聚优势,借助与上级机关、高等院校建立的友好关系,多种途径挖掘优秀人才资源,特别注重吸引符合“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
三是明确导向,严格政策。
既看重干部的学历、业绩等条件,更注重选拔那些政治立场坚定,经受住重大事件考验,经历过重大活动锻炼的高素质干部。
对要求自己不严格,公众形象和群众口碑不佳的干部,坚决不纳入选拔视野。
二、重实力更重潜力,突出用人标准。
结合街道副职的岗位特点,着眼于区域工作需要和干部长远发展,通过差额面试、个别访谈、走访调查等方式,努力选拔一批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年轻干部。
一是识成长经历。
结合自我介绍了解干部的工作环境、兴趣爱好、管理经验等情况,分析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是看精神状态。
通过言行举止了解干部的性格特征、形象面貌等情况,分析领导气质和工作作风。
三是察应变处理。
根据语言表达和交流提问观察干部的逻辑思维、心理抗压、临场反应等情况,分析宏观视野和岗位匹配度。
四是析综合素质。
根据观察分析判断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培养潜质,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适”,除了看现阶段工作业绩之外,还要考虑将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干部选拔出来。
三、重观察更重考察,严格任用程序。
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章制度,认真组织实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访谈等环节,确保选拔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一是严格把握任职资格条件。
按照“现任副处级或正科级满三年”的基本要求,对照档案逐一审核确认干部“三龄一历”、任现职级时间等情况,对任职年限不足或档案材料存在疑问的干部一律不予使用。
二是全面考察德才表现。
实行差额考察,到干部所在单位考察了解工作表现和群众评价,认真访谈干部的领导同事和服务对象,深入挖掘其优势特点,主动查找短板不足,便于今后有针对性地督促改正。
三是综合分析提出任用意向。
根据面试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情况进行研究讨论,综合考虑街道班子结构特点和干部自身的专业特长、工作经历、交通便利等因素,提出任用意向职位并经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四是积极扩大公示监督渠道。
在干部所在单位进行考察公示的基础上,利用《新东城报》、东城组织工作手机报等推行“媒体公示”,将干部的照片和基本经历“晒”在大众媒体上,全方位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重使用更重培养,提高履职能力。
加大干部任前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实践内容,帮助干部全面熟悉区情民情,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一是集体谈话树信心。
区委组织部主要领导亲自与新任职街道“80后”副职开展集体谈话,明确工作要求,提出期许希望,鼓励年轻干部在基层大熔炉里锤炼自我、奋发成才。
二是立体培训增本领。
实施“脱产封闭式”培训,既设置诸如“东城总体战略规划与实施”、“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等符合区域特点和街道工作实际的理论课程,又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街道党政正职、社区书记和优秀基层干部“现身说法”讲授街道工作的心得体会;既加强干部们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又组织大家到街道社区参观考察,深入了解基层工作状态和百姓民生,切实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三是实践锻炼察民情。
安排干部正式履职前到相关社区开展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协助社区干部开展工作,并撰写调研报告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年轻干部尽快熟悉工作领域,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有效提高工作能力。
五、重管理更重关爱,加强跟踪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对“80后”副职严格管理和关心爱护的有机结合,避免出现“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引导年轻干部健康快速成长。
一是落实培养工作责任制。
明确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一名党政班子成员与“80后”副职结成帮带对子,及时释疑解惑、指导工作,促进年轻干部尽快进入角色、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实行动态化管理。
建立“80”后副职工作报告制度,要求干部每半年将学习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书面向区委组织部报告一次;健全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建立干部交流微博群、QQ群,多渠道了解干部个人想法、工作现状及单位主要领导意见,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加大“80后”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
加强对区内尚未达到任职年限“80后”干部的跟踪培养,通过集中调训、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方式丰富年轻干部阅历;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注重将竞争中表现优秀,作风扎实、政绩突出、群众信任、廉洁奉公的“80后”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大胆使用,切实形成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良好工作氛围。
东城区实施五种干部交流方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自区划调整以来,东城区坚持“保持稳定、突出重点、科学合理、有序流动”原则,在稳步推进干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领导班子和干部自身特点,通过“培养型”、“换岗型”等五种交流方式,交流轮岗91名处级干部,进一步优化了全区干部队伍结构,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一是“培养型”交流,强化干部的能力锻炼。
在干部交流工作中,坚持把培养型交流作为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开展机关和街道双向交流任职。
将基本素质好、发展潜力大但任职经历单一、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充实到基层单位,将在基层同一职位任职时间较长、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但缺乏在机关部门工作实践的干部交流到区直综合机关,帮助其丰富工作阅历、缩断成长周期,为培养一支懂基层、善管理的复合型干部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互补型”交流,改善班子的整体结构。
全面分析各单位领导班子结构和领导干部特点,按照梯次合理、专业配套、能力互补、气质相容的班子结构目标,通盘考虑、统筹推进,通过交流增强领导班子的发展活力和整体功能。
同时注重原东城和原崇文区干部的交叉任职,让交流人员带去原单位的经验,学习新单位的优势,实现“南北融合、优势互补”,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深度融合。
三是“重组型”交流,加强班子的优化组合。
深度分析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和年度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存在不民主、不团结等问题的部分处级领导班子。
对总体评价中具有短板项的班子,有针对性交流此项能力突出的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对班子不团结,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不和影响工作开展的,调整主要负责人,减少班子内部磨擦;对于能力较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交流进重点部门领导班子中;对于个人能力一般、群众认可度较低的干部,进行从关键岗位向非关键岗位领导班子的交流。
四是“专业型”交流,促进干部队伍的合理配置。
为充分发挥人才的个体效能,在交流中注重干部所学专业和特长,突出“学以致用”。
将年龄相对较大具有环保、财经、文教经历的领导干部交流到人大、政协部门任职,以发挥其专业特长;对从事财务、审计、统计等类型相近部门干部进行横向交流;将综合部门中具有专业特长的干部交流到专业部门任职,实现了“平调一个人、带活一班人、走活一盘棋”的目的。
五是“换岗型”交流,激发干部队伍的内在活力。
为避免干部在同一岗位上任职时间太长而导致工作上易受人情风、关系风束缚的现象,从党风廉政建设上着手,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特别是管人、管钱、管物的领导干部的交流力度。
同时,对不适应现任职岗位的干部,分析个人专业特长和能力特点,结合个人意愿,将其交流到合适岗位。
加大对业绩突出、工作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的干部的交流力度。
开展党务和行政岗位的双向交流,通过换岗锻炼提升干部能力,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
创造更多机会公平公正选人
----东城区委组织部积极探索竞争性选拔干部新途径
针对行政区划调整后领导干部多、职务职数少的情况,东城区委组织部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先后两批提供26个岗位进行公开竞争上岗,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一、紧紧围绕“竞”字,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定期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配备进行分析,把竞争性选拔干部作为干部选拔的一项重要制度固定下来,在年初制定的组织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新提拔任职的处级副职,凡是适合的要通过竞争上岗产生。
”年后开展两次竞争上岗工作,逐步扩大不同类型岗位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