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诗歌欣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2038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诗歌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10诗歌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10诗歌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10诗歌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10诗歌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诗歌欣赏.docx

《10诗歌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诗歌欣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诗歌欣赏.docx

10诗歌欣赏

中考复习之诗歌欣赏(10)

一、近五年诗歌欣赏题目

2017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5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分)

答:

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7.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3分)

答: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第三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尾联“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016年: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8题。

(5分)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3分)

答:

(3分)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1分),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1分);“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愁别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1分)。

8.“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2分)

答:

(2分)“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1分);“理还乱”写出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1分)。

2015年: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7题。

(6分)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

距离很近。

比喻春天的短暂。

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5.这是一首咏物诗。

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分)

6.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3分)

答:

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

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

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

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

(答到三点即可)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2分)

答:

示例:

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意近即可)

2014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

(6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

诗人。

②上林:

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

(3分)

答:

5.(3分)要点:

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

(抓住特征2分,语句通顺1分。

6.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3分)

答:

(3分)①反衬。

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②虚实结合。

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③对比。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答出任意一种表现手法即可。

答出手法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2013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3分)

答:

(3分)“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乌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1分)。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1分);“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1分)。

7.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

为什么?

(3分)

答:

(3分)

(1)不矛盾(1分)。

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

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1分)。

(观点1分,表现手法1分,分析1分;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得分;若答矛盾,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感悟:

答题要细致全面,体现细节,体现答题步骤。

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围绕分值考虑;要有技巧意识,运用某种修辞或某种表现手法,务必要围绕它进行分析。

二、诗歌欣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抒发感情类

1.什么叫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就是情感,“象”就是事物。

2.常见意象:

月怀人、思乡

夕阳时光流逝、世事沧桑

梅高洁、坚贞

兰高洁、隐士

莲洁身自好、超凡脱俗

松坚贞不屈

鹧鸪离愁别绪

雁思乡

武器战争

阑干思念、寂寞、离愁

竹正直、虚心、气节

菊隐逸、清高

梧桐凄凉、悲伤

杜鹃凄凉哀伤、思乡

寒蝉思乡、离愁别绪

以后看到这些事物必然联系到后面相对应想情感。

3常见感情:

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忧国忧民

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

厌倦世俗、向往自然、热爱自然

孤寂愁苦

(二)修辞手法类

1.掌握修辞方法(比喻、用典、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

2.答题步骤:

步骤一:

(用什么手法)步骤二:

(写什么内容)步骤三:

(有什么作用)步骤四:

(抒什么情感)

3.举例: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现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三)表现手法类

1.常见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

虚实相间

联想想象

情景交融

对比衬托

借景抒情

以小见大

2.答题步骤:

步骤一:

(用什么手法)步骤二:

(写什么内容)步骤三:

(有什么作用)步骤四:

(抒什么情感)

3.举例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虚实结合。

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1)借景抒情。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四)品味炼字类

 1.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或含义?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或妙),你觉得呢?

  (3)“某”字(或词)能改为“某”字(或词)吗?

请简述理由。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

请简述理由。

 2.应对策略

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答题要点:

解释字词的含义﹢分析字词所表达的内容﹢表达的情感﹢表达效果。

3.举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分)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3分)

答:

(3分)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1分),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1分);“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愁别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1分)。

(五)名句赏析类

  1.[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应对策略]

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

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3.[答题要点]

类型答题要点

写景句赏析角度﹢描写之景﹢表达情感

哲理句理解句意﹢提示哲理﹢给人启示

抒情句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发感情

(六)想象描述类

  1.[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中……一句的优美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几乎略等于翻译。

3.答题要点:

找全意象,理解大意→在意象前加修饰语→展开联想想象→生动描述。

4.[题型示例]

  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示例: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三、初中阶段诗歌欣赏诵读材料

建议:

1.近七八年内考过的古诗赏析(下面逐一做了标注)只需看看考的是什么题型,具体赏析就不需要再背诵了,仅可当作名句去学习。

2.从诗歌的赏析方法角度去归纳记忆古诗赏析诵读材料,切忌死记硬背。

七上诗歌欣赏诵读材料

1.

次北固山下(王湾)(2017年已考过)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

漂泊他乡的游子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乘坐的舟船正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

请说出理由。

“阔”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悬”字相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悬”用得好,“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4)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颈联:

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

淡淡的乡思愁绪。

2.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3.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同意。

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

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

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2)词的上阕,通过写雨中的兰芽、沙路和子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

作者描写了兰芽溪水、沙路无泥和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塑造了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

(3)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苏词和白诗都写道“唱黄鸡”,两者表达的感情一致吗?

请简要分析。

不一致。

(1分)白居易《醉歌》诗中“唱黄鸡”是“嗟老叹衰之词”,感叹人生苦短,表现了“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

苏轼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奇妙的遐想:

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他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贬谪期间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意思答对即可酌情给分)

(4)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句意:

(就是下阕的翻译)哲理:

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作者的情感:

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

(意思相同也可)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3)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一联。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

“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2)说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妙处。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也透露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

(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乌云骤起,月光消逝,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

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心里是何等高兴呀!

6.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两个突出特点。

①对比鲜明,在对比中显现作者的态度。

②虚实结合,由虚入实,“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的“鹤”的?

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

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3)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属主观题,可从虽遭遇人生坎坷,仍要不屈不饶,具备奋斗精神这个角度阐述。

(4)“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7.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地白,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树栖鸦。

(2)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示例一:

“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示例二:

“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3)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分)

这首诗写了地、树、鸦、露、桂花、月等事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将离别思聚,对月怀人的情怀表现的委婉动人。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感离恨伤的气氛。

(3)“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4)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沉的牵挂和思念。

七下诗歌欣赏诵读材料

《采莲曲》  {唐}王昌龄(2012年已考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这首七言绝句在艺术构思上有什么特色?

 

答: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的少女们。

但诗人却自始自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用权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思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独具匠心的。

 2.“乱入池中看不见”中的“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

写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3.“闻歌始觉有人来”中的“始”即才的意思。

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

这是从听觉角度写的。

 4.从上面分析可知这首诗的艺术构思特点是始终不让采莲少女露面,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让读者遐想无穷。

 

5.试说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这一联的写作特色。

 

答:

这两句巧妙地将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借莲来写人,罗裙与荷叶融为一体,脸庞与鲜艳的荷花相互映照,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

★★★★《莲叶》  {唐}郑  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1.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

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写了莲叶的高尚品质。

 2.郑谷的《莲叶》写鸳鸯戏水,荷叶遮雨,浣纱女不折荷叶,意在“雨中留得盖鸳鸯”,婉转表达她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3.试说说“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是从几个角度描写荷叶的。

 

答:

从视觉角度写莲叶的形象和色彩,从嗅觉角度写了莲叶的香味。

此外还写出了莲叶的动态美。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这首诗歌选取花与叶的关系这个独特角度,来赞美荷花荷叶“长相映”。

“任天真”,歌颂了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和同荣、同衰坚贞不渝的品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

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

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人信任,没有人可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

这首诗歌颂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3.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1)说说“惟有”两字的作用。

答:

“惟有”写出了荷花与别的花不同,点出了荷的脱俗超群。

 

(2)有人说这两句诗是用拟人的手法写荷,也有人说是借荷写人,你是怎样看的?

这两句赞扬的是荷的什么品格?

答:

借荷写人,赞美了荷花高洁脱俗、不媚世、不虚伪、“任天真”的美德。

 

★★★★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1.这首小诗借咏白莲,全意着力于白莲的精神之美,咏赞白莲的淡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

 2.这首诗是怎样刻画白莲形象的?

 

答:

诗中写白莲,并不具体刻画她的色彩形态,而是用“月晓风清”的幽静清新的环境气氛来衬托她清逸绝俗的意志,使人如见她在秋天早晨露冷香消、默默附落的怨恨,从而表现了白莲独具的个性气质。

 3.《白莲》这首诗中寄寓了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

描写了白莲含着怨恨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谢落,暗喻洁身自好的人。

表现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心理。

 

4.陆龟蒙的《白莲》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他把白莲比作君子,品格高尚;而把“别艳”(其他的花)比作趋炎附势的不具,君子受到了小人的“欺负”,从而抒发了诗人幽恨无穷的心情。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代诗人)(2013年已考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1.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衬静来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诗眼”分别是“悦”“空”。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3.赏析名句“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这句诗主要运用了以声写静(以声衬静)的手法。

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

4.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或隐喻了人的品性高洁,情趣高雅,心志淡泊。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二、《登岳阳楼》杜甫(唐代大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