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1962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9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docx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docx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胡小林

本论文是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校内考试的理论和操作体系研究”

理论研究部分书稿中的一个章节

书稿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内考试的设计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胡小林

素质教育考试是在已有的考试基础之上改革、发展、完善起来的,是一套全新的校内考试操作体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之前必须进行总体设计。

考前设计是在素质教育考试的理论及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的指导下,依据素质教育考试的目的或目标,对考试内容与操作程序进行规划的一门技术,与之配套的是相应的校内考试设计理论和规范的操作体系。

素质教育考试必须“准确、客观、可靠、有效”,这八个字要求改变考试的随意性、无目的性,实现科学的设计,从科学评价方面保证素质教育目的的实现。

在学科考试中,命题设计举足轻重,涉及认知、思想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是基础,占主导地位。

目前,国内外对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法的研究较为成熟,因此,我们所说的考试设计主要是认知领域的命题设计。

认知领域的命题设计方法主要包括:

考试目标模型的构建,知识点目标的确定,命题方案的设计三个环节。

从理论上讲,学科测验内容应代表或反映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然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科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科书的知识。

由于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技能训练、品德培养、情感智商等方面,教科书很难全部涵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萌发主观能动性,均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又不囿于教科书。

可见,教学内容具有超越教科书知识点的特征,单纯从学生掌握教科书知识点的水平去衡量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显然有局限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在设计考试目标的层次和类别时,指导思想模糊,随意性大,常常以为教学目标是一回事,考试目标是另一回事,不能将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因此,强调广大教师掌握素质教育考试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很必要。

本章侧重从宏观上对考试的设计进行概要论述,各学科考试的具体设计可参见各分册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考试的设计原则

原则类似法律,素质教育考试设计原则的提出不仅是严肃的,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确立相应的原则并认真遵循,将为根本改变校内考试的状况提供保证。

一、设计原则的成因

实施素质教育考试犹如轮船在大海上航行,要想到达彼岸必须在风浪中把握好航向,素质教育考试要想坚持正确的方向,也必须排除种种干扰。

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原则正是针对各种可能的干扰提出来的,充分认识设计原则的起因,可以增强坚持原则的自觉性。

(一)“分数第一”的流毒影响甚广。

很长时间以来,“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在师生中流传。

“一切为了高分数”成为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追求目标。

教学目的是为了分数、考试目的也是为了分数,分数指导教学过程、统帅学校的一切,学校的作用和形象严重扭曲,素质教育遇到严重障碍。

大家都看得到,每一次考试从组织设计到命题制卷、实施考试、批阅评分、反馈矫正,所耗费的精力和物力是巨大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分数,无疑是莫大的浪费。

考试是具有多方面功能的教育测量手段,素质教育考试决不能降低为仅仅为了区分成绩优劣的分数考试。

一旦考试的功能被“简单化”,那么必然导致考试方向的偏离。

所以我们必须研究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二)传统主观随意的考试设计比比皆是

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主观经验性的考试设计,传统主观经验性的考试设计的弊病是:

1、命题的随意性。

传统考试的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命题过程无科学程序,试题完全产生于命题人的个人经验、主观判断,对于同一个内容的考查,不同的命题人可能产生内容倾向完全不同的试卷,而内容倾向又是与命题人的认识、好恶、思维习惯密不可分的;主观经验命题所选定的知识内容往往没有代表性,还由于题量少,只能考查到少量的知识点,试卷凭命题人员的主观想象、喜好而拼凑,内容的多少、试卷的质量完全由命题人员经验的多少、水平的高低决定,或者由命题人员主观想象决定;更重要的是这类试卷的命题人员对于“教学目标”与考试之间的关系研究少,甚至不研究,试题的少数或多数“落点”常常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不能反映应该测试内容的整体要求;传统考试凭命题人的经验估计考试结果,谈不上对误差进行控制。

可见,这样的考试是无法客观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情况的。

这样的考试诱发一种以多做题来“碰”考题的投机心理,是造成危害性极大的“题海战术”的原因之一。

2、阅卷的随意性。

评分误差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主观经验性考试的另一个弊端就是评分随意和误差大。

主观经验性考试的试题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答案,只有参考标准,而这样的参考标准往往很难把握,必然造成阅卷的随意性,评分教师的知识水平、个性倾向、工作态度等多种因素都将影响最终客观评分;阅卷打分时常常由于学生得分过低或过高而任凭教师随意增删试题、或修改评定标准,或由阅卷教师的喜好随意赋分;另一方面由于试题意义含混不清,有的考生故意以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叙述掩盖知识的缺陷,也给评分带来困难。

3、原始分数无可比性。

主观经验性考试往往孤立、片面地看待学生的分数,不对分数进行科学、合理的转换,因而对分数的解释往往不准确。

测量统计学告诉我们,不同学科的原始分数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因此,在主观经验性考试中,简单地判断学科分数的高低是片面的、不合理的、不科学的。

传统考试的种种弊端迄今还没能完全革除,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确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原则,约束并引导校内考试为素质教育服务。

二、设计原则的意义

原则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准则。

素质教育考试的设计原则是素质教育考试的依据、法则或准绳,是指导素质教育考试的一般原理,又是对素质教育考试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

考试活动只有在正确的考试原则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克服主观随意性,使考试沿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客观规律是制定原则的根本依据。

素质教育考试的设计原则是根据素质教育考试的客观规律提出来的,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因而能对正确实施素质教育考试进行有效的指导。

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原则是必须遵循的法则,设计考试只有以此为指导,才能使考试目标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彻底改变现今校内考试设计普遍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考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考试的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以设计原则为指导,才能很好把握考试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做出判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素质教育考试的实施。

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原则也是选择考试方法的依据。

考试的对象是复杂的,考试的方法是多样的,这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选择什么方法,不选择什么方法,都需要有个原则,否则,考试方法的选择将无所遵循。

任何一种考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实行某种原则。

在复杂的事物面前,如果不讲究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原则,而凭个人感觉、个人感情用事,靠经验行事,一定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设计原则的特点

权威性。

既然是实施素质教育考试的法则或准则,就必须严格遵守,并以此规范考试行为。

指导性。

考试的对象是复杂的,考试的方法是多样的,为规范考试行为,就必须用设计原则来作指导。

现阶段很多学校考试效果不理想,原因有多方面,但偏离了素质教育考试的设计原则指导是重要原因。

级差性。

由于设计原则外延的大小不一,所制约的范围宽窄也不同,因而就有范围大小、层次高低的级差。

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原则既有高层次的标准,又照顾到较低层次的需求。

四、七项设计原则

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原则是在素质教育评价观的指导下,依据教育法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而确立的。

(一)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并研究有关创新发明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协调全面发展,为学生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

简而言之,就是强调在全面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同时,侧重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

中小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场所,实际是为造就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打基础,因为其教育的对象的年龄与文化知识的拥有量,还没有达到较高创新、有所创造的层次。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有所创造发明的基础,对常识、常规的推陈出新,是最基本的创新教育和素质培养,所以,在学校提出创新教育,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既重要又实际,特别是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强调中小学生打好创新的基础就显得更加急迫。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即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

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

使学生不仅学到真实的创新本领,又服务于社会。

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动手创造的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因此要放在突出位置予以强调。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考试过程(包括确定指标体系、编制评价方案和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应符合科学要求。

这项原则应该体现在:

①考试要力求合理、客观和实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科学的评价结论;②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试指标体系,设计出符合素质教育考试目标要求的实施蓝图;③考试内容要符合学科的科学性,要符合教育的科学性,考试形式要规范;④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数量评价和质量评价统一起来,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⑤端正考试态度,要严肃认真对待考试的每一个环节。

上述诸条均要求认真学习研究考试理论、探索考试规律,能正确熟练掌握科学的考试方法、手段和技术,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麻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四)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是指考试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的基本看法统一,做到教学要求统一、考试标准统一、考试手段统一。

考试要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对同类学生的考试必须用统一标准,不可此一标准,彼一标准;对同类学生的考试标准应保持一致性,不可此时一标准,彼时一标准。

考试的指标、标准、分值的确定要统一,评分要统一。

(五)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是针对现在学校考试的不规范现象而说的。

所谓规范就是符合素质教育考试的设计要求。

考试目标规范,考试要求规范,考试形式规范,命题规范,试题规范。

校内考试规范了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考试的目标要求应在教学活动之前就让学生知道,这样,学生才会朝着目标要求的方向努力。

不少教师临到考试前才制定考纲,这就失去了考试促进教学发展的作用。

根据规范性的原则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然后根据目标进行考试。

考试形式规范,要求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内容采取相应的考试形式,并确保按有利于提高学生相应素质的方式进行考试。

命题规范是指命题要符合设计原则,命题过程要符合设计程序。

试题规范尤其指试题要具有客观性,能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

(六)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考试的教育意义和作用。

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要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评价、总结等功能作用,为学生学习的各阶段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

把考试的功能退化为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分等鉴定,把考试的功能缩减到只为一个分数,学校、家长、学生只看一个分数,这是对考试的曲解。

考试的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性贯穿唯物主义、辩证观点、爱国主义、道德修养、受挫心理等教育。

(七)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考试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必须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

素质教育考试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必须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必须符合学校科学管理的要求。

素质教育考试设计必须针对不同教学阶段的要求。

第二节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依据

考试设计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取决于其理论和实际的依据。

素质教育的考试设计强调以国家的教育法规、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特别是以素质教育考试的目标体系为总纲,注意从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总结吸收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规律和经验,为素质教育考试的实施奠定基础。

一、理论依据

现代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国家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治教。

为了加强教育事业的法制建设,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普通中小学校督导工作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使我国的教育管理步入了依法治教的轨道。

只有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才能从根本上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中小学的校内考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必须严格遵循教育法律法规的约束。

为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平稳健康的发展,国家曾发布了一系列文件: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与2010年发展规划》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这些文件为素质教育提出了纲领性要求,规划了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当然应是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依据。

素质教育考试的设计要依据素质教育考试的目标体系,该体系是依照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评价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等而制定的。

二、实践依据

由于素质教育考试的实践性很强,给素质教育考试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的广阔空间。

素质教育考试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的,同样需要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发展并逐渐完善。

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在校内考试改革的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很好的经验,出现了一批很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为我们科学设计素质教育的考试提供了很好的实践依据。

因为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地域、生源、师资、教学设备等都不相同,所以考试的设计者应根据本校的实际作出规划。

只有符合自己学生和学校实际的考试设计才能有效促进自己学生素质的提高。

第三节素质教育考试的试卷设计

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渠道是学科的教学活动,为及时准确了解素质教育的情况及学科的教学情况,必须进行学科知识的检测考试。

尽管学科考试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书面笔试是采用最多的方式,所以本节主要谈笔试的设计。

一、试卷设计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考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应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标准制定命题计划,进而列出符合素质教育考试目标的双向细目表,否则考试的初衷是无法保证的。

(一)命题的基本要求

在正式命题之前,首先是制定命题计划,命题计划主要是落实考试目标和大纲的各项规定。

在拟定命题计划时,要求贯彻覆盖面尽量全面的原则,要具体地定出试卷所包含的内容范围、内容项目、各项内容的比重以及题型题量的要求等,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各项考试内容的题量及分数分配;

●能力考查的重点及各能力层次的分布;

●课本内、课本外题量的比例;

●试题难度及各类难度比例;

●各种题型的题量及分数分配;

●考试时间分配。

最后,根据命题计划,列成一份简要的命题双向细目表,作为命题的直接依据。

优秀的试卷编制是考试科学化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稍有疏忽就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份好的试卷,不论它由什么题型构成,除了每一试题都要设计得科学、合理外,尤其要注意试卷整体的最佳效果,为此,对上述内容可补充说明如下:

1、试卷的知识覆盖面要广,考查点的分布密度要符合考试目标和大纲的要求,考查内容对整个考试内容要有足够的代表性,考查各部分知识和各层次能力的试题数量要符合双向细目表的规定。

2、试卷中试题的难度比例、考查深度要符合考试目标和大纲的要求。

对水平考试尤其要掌握好合格标准线,力求使水平合格的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合格分数线。

3、试卷中各道试题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任何一道试题的表述及正确答案都不要构成对其他试题正确答案的提示,任何一道试题的正确答案不能以其他某一试题的正确答案为前提。

4、试卷中的试题排列组合要合理,同种类型试题之前应该扼要说明该类试题的解答要求,使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答案以什么形式表述等,避免因要求含糊不清造成学生歧义解答。

(二)双向细目表

命题的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

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体现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考试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和分量,提高命题的效度和质量。

命题的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的表格,较常见的双向细目表有:

(1)反映考试内容与考试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见表4.1)

(2)反映题型与难度、考试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见表4.2)

表4.1:

反映考试内容与考试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考试内容

考试目标

合计

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综合

创造

合计

表4.2:

反映题型与难度、考试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

说明题

名词

解释题

简答题

论述题

合计

题数

15

20

5

4

4

2

 

50

分数

每小题1分共15分

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3分共12分

每小题5分共20分

每小题9分共18分

每小题分共分

每小题分共

每小题分共

每小题分共

 

100

 

难易度

A

8

6

3

3

 

20

B

7

7

3

3

10

 

30

C

5

9

6

10

 

30

d

18

 

20

8AⅠ

7BⅠ

=15

5AⅠ=5

 

20

1AⅡ

7BⅡ

1CⅡ

=9

1AⅡ

1BⅡ

1CⅡ

=9

1AⅡ

1BⅡ

2CⅡ

=12

 

30

4CⅢ

=4

2CⅢ

=6

2BⅢ

2CⅢ

=20

 

30

2DⅣ

=2

2DⅣ

=18

 

20

注:

难易度:

A:

较易;B:

中等难易;C:

较难;D:

难度较大。

认知度:

Ⅰ:

识记;Ⅱ:

理解;Ⅲ:

简单应用;Ⅳ:

综合运用

命题设计者

命题组长签名

表4.2虽然明晰标示出试题难易度和认知度的分布,但未能反映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因而无法分析试卷的内容效度。

下面表4.3是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一份考试双向细目表,不仅弥补了上述缺陷,还表现出一些新思考、新做法。

表4.3____________学科试卷命题结构细目表(缩简表)

年级__________命题人__________命题难度__________命题时间__________审阅人__________

能力层次

 

范知

围识

知识

题型

理解

题型

分析

题型

简单应用

题型

综合应用

题型

创见

题型

累计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总分

说明:

①表中难易度为预计难易度:

A、易;B、较易;C、较难;D、难。

请将分值填写在难易度对应的栏目中。

②知识一般为10%;理解、分析、简单运用一般为75%;综合运用一般为10%;创见一般不超5%。

③A难度题一般为10%;B难度题一般为62%-65%;C难度题一般为20%;D难度题一般为5%-8%。

配合“学科试卷命题结构细目表”,学校在命题内容与知识点、知识能力层次、试题题型、命题的难易度等方面还要作出进一步说明。

以往传统的考试蓝图不包括相应的思想品德、学习方法等素质教育考试的要素,我们在制订双向细目表时应结合教材实际补充上述内容,但不要生贴硬挂,还应尽量具体说明,便于监考和阅卷老师掌握标准和尺度。

二、试题的编制

试题的编制是素质教育考试设计的重点,体现素质要求的试题是素质教育考试的基础。

(一)试题的一般类型

试题的编制是在确定考试目标、选定考试题型、分析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试题型的确定是试题编制的重要环节。

题型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封闭式,一类是开放式。

封闭式题型的答案是固定的、明确的,评分客观、可靠。

封闭式又可分为选择型和提供型,选择型的要求略低于提供型,前者只要求再认,后者则要求再现。

选择型又包括:

是非题、配对题、选择题等,选择题又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又有正误式和比较式之分。

提供型包括:

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

对于封闭式试题的设计要求,人们比较熟悉,不少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书中也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提起注意的是,由于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两种,所以在使用封闭型试题时要注意程序性知识的考查。

因为封闭性试题不是只能测查陈述性知识,由于问题对答案的要求并非是简单的填空补缺,设计得恰当,仍然可以考查学生认知策略、智慧技能等较高的素质内容。

虽然封闭式试题和部分开放型试题的题型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但并不是说不能创新。

我们还应开拓思路,“旧瓶装新酒”,使试题的内容有所创新,经常保持鲜活生动,仍然可以为素质教育考试服务。

就以选择题来说,这种题型适合测试的内容较广,组题方式灵活多变,可从不同角度设计,例如,辨识选择、阅读选择、最佳选择、图解选择、归类选择、承接选择、排序选择、填空选择等。

命题教师应该根据双向细目表的要求,认真选择和设计每一道试题,使每一题都能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好教材,引导激发学生好学上进。

开放式题型包括:

计算题、论述题、写作题、设计题、翻译题等。

开放性试题设计的自由度较大,设计者创新的空间也大,在素质教育考试的设计中,应充分发挥这种题型的特殊作用,为考查学生的相应素质创造条件。

开放式题型的答案可以是固定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