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846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docx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docx

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

2016年深圳教师招聘考试内部资料主观题5

 

2016深圳教师招聘考试

考前辅导内部资料

 

班别:

主观题专项班

科目:

教综主观题

 

第六模块德育

一、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①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②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③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德育过程是德育和儿童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关键在于儿童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的过程。

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二、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

(一)导向性原则

1、定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1、定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定义: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定义: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定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六)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知行统一原则

1、基本涵义

该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努力组织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

2、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3、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八)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要正确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

2、树立先进典型,用正面榜样教育引导学生。

3、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4、要进行必要的纪律约束。

(九)长善救失/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3、要根据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三、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我国中小学德育方法主要有:

(一)说服法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二)榜样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③引导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三)锻炼法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

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坚持严格要求

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四)陶冶法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五)品德评价法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良好品德形成发展和预防、克服不良品德滋长的方法。

品德评价的方式有表扬与奖励、批评与处分、评比竞赛和操行评定。

(六)指导修养法

指导修养法师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使品德不断完善的德育方法。

品德修养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自己提出任务,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并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严格按照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不断发展自身品德。

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努力提高他们的修养能力。

品德修养包括:

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和慎独(慎独是指一个在单独活动、无人监督、也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即使有许多不良诱因,仍能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坚持道德行为。

这是锻炼自我督促、自我调控能力极为有效的方法,也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指导学生自我修养要注意以下要求:

1.激发学生自我修养的愿望

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品德评价

4.引导学生参加实践

四、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一)有效地说服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

1.呈现证据注意点

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当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教师应只呈现正面观点,不宜提出反面观点,当学生原本就有反面观点时,教师应该主动呈现两方面观点。

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当说服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时,应提出正反两方面的材料。

2.说服注意点

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这样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

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

教师应该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

(三)利用群体约定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是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

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四)价值辨析

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了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地。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一)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1、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与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

2、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

(三)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四)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