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217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 正强化(斯金纳):

施加积极的刺激,增加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

2、 负强化(斯金纳):

撤消消极的刺激,增加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

3、 惩罚(斯金纳):

实施惩罚(即施加消极刺激或撤消积极刺激),减少对某事件的反应概率

4、 认知地图(托尔曼):

形成认知地图是学习的结果,即形成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认知地图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不仅包括事件的简单顺序,而且包括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的信息,是情境整体的领悟,在头脑中产生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它使有机体在环境中的活动不受一系列身体运动的约束

5、 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学习资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

6、 发现学习(布鲁纳):

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7、 合作学习:

8、 观察学习(班杜拉):

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

也称为替代学习。

9、 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

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随机通达教学(建构主义者):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10、   遗传决定论(高尔顿、霍尔、格塞尔):

强调遗传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先前遗传素质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是生理成熟的结果,外界环境和教育所起的作用甚微。

11、   环境决定论(华生、洛克、斯金纳):

强调教育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影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遗传素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

12、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

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13、   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

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指的是教师在心里对学生抱有的期待与形象会影响对这个学生的教育结果。

(启示: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14、   祖母法则(普雷马克原理):

先让孩子完成不太喜欢的活动,再进行喜欢的活动

15、   

(1)学习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2)认知迁移:

将习得的编码系统应用于新事例。

(3)正迁移:

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

(4)负迁移:

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

(5)近迁移:

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

(5)远迁移:

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有很大不一致的情景中,

16、   上位学习(自下而上学习)(奥苏贝尔):

先学习低级概念,再学习高级概念。

17、   下位学习(自上而下学习)(奥苏贝尔):

先学习高级概念,再学习低级概念。

18、   并列结合学习(奥苏贝尔):

当新学习的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不产生上、下位关系,而存在某些本质区别,但彼此有着共同的关键特征,这时的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19、   陈述性知识(安德森):

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20、   程序性知识:

是个人无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

简单地说,即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操作的知识。

 

二、      单选

1、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其中的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依次是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

2、 斯金纳认为所有行为都可以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3、 有意义学习,是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4、 迁移的概括理论是贾德提出的。

5、 心理学鼻祖是桑代克。

 

三、      简答题

1、发现学习是什么,有什么优缺点?

答:

发现学习指的是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优点:

(1)能提高学生的智慧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3)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4)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缺点:

(1)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合适发现学习

(2)有些学生不适合发现学习(3)发现法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

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2、有意义学习是什么?

有什么优缺点?

答:

有意义学习指的是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优点:

缺点:

3、接受学习是什么?

有什么优缺点?

答:

接受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优点:

(1)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人们经过漫长岁月发现和积累起来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随着社会日益发展,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终身不断地从书本中获取知识。

要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必须具有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即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接受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主要地是通过接受活动形成的。

(3)接受学习是从书本中获取间接经验、现成的知识,不重复知识的发现、创造过程,因而在多数情况下接受学习对教育设备、设施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低,因而经济易行。

当然,接受学习在利用现代化设备、设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得更为有效,并且这是一个发展趋向。

 缺点:

(1)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因此接受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只在一定范围内可行。

   

(2)对于在认知发展上已达到形式阶段的学生来说,当他们刚刚开始学习一新的学科或一个新的领域时,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自己的具体经验为依据,因此,仅靠接受学习是不够的。

   (3)接受学习虽然具有使学生高效地、系统地掌握现成知识的功能,但是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造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方面的作用明显不如发现学习。

4、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是什么?

有什么因素影响?

如何提高?

答: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

(1)行为的成败经验

(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和生理状态

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1)成功的经验

(2)与自己相当的示范者成功时,会提高自我效能感(3)通过说服或自我指导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4)积极和稳定的情绪和生理状态

5、 教师有哪些角色期待?

(1)    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3)心理辅导员(4)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5)教育科研人员

6、什么是强化理论?

其现实应用有哪些?

尤其是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

斯金纳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

现实应用:

如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

在教学中的应用:

(1)强化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

正确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行为反馈信息,能让学生反省自己,重新评估自己,进一步巩固发展良好的学习行为,修正或改变不良习惯。

 

(2)强化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

不同的强化总是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一般而言,奖励、表扬、微笑等肯定性评价能引起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而惩罚、批评、严厉等否定性评价引起学生紧张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另外,教育者本身的人格力量也在强化中发生着作用。

教育者真挚的爱、良好的期待、认真的治学方式、顽强的意志都为学生树立起典范,他们的人格影响渗透在具体强化中传递给学生,更增加了强化的可信程度和影响力。

   

 (3)强化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我强化。

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强化时,也将该行为的评价标准传递给学生,学生逐渐掌握对行为的评价体系,并内化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自我肯定或否定,进行自我激励,形成真正的内部动力。

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探索学习规律和条件时逐渐形成的,因此,强化理论渗透在学习理论之中。

7、影响迁移的因素?

促进迁移的方法?

如果是认知迁移。

因素:

观念的可利用性、观念的可辨别性和观念的稳定性与清晰性。

方法:

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可提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从而促进迁移的实现。

如果是学习迁移。

客体因素:

(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教师的指导;主体因素:

(1)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学习者的迁移心向 (3)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方法:

(1)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

(2)选择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 (3)材料体系的合理安排 (4)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自己看书部分:

1、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和塞尔曼的角色承担、观点采择P353-359     

 2、皮亚杰的自律和他律道德P351

 3、联结派和认知派各代表人物认为的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他们所做的代表性实验分别是什么?

 

联结派与认知派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

一、理论要点: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2、强化起重要作用;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

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②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③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

(理解)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

(理解)

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定义理解)

2、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定义理解)

3、程序教学与教学机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理论要点

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流

控制结构:

期望事项(学习动机)

执行控制(认知策略)

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认知学习理论

一、理论要点:

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3、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二、代表学说: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一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二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

1、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2、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定试误的作用,是片面的。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

1、布鲁纳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理解)

3、教师应如何做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习分类: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1)意义学习的实质:

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实质性的联系即指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内在联系而非任意的联想或联系。

(2)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和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

①客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

②主观条件:

a、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b、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3、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

(1)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接受学习的心理过程:

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从而清晰的区别新旧概念,并在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3)影响因素:

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关于"先行组织者"技术

①定义: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②目的:

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③评价:

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组织者"技术对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很有价值,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这一技术。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2、基本观点:

※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经验类化说(贾德)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1、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主张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

安德森:

认为产生式是认知的基本成分,由一个或多个条件--动作配对构成。

加特纳、吉克:

认为前后两种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本质特性是关键。

2、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3、迁移的实质

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整合是新旧经验的一体化现象,即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

整合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来实现。

 

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