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6、形形色色的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本课的生词。
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所传达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从题目入手,抓住中心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体会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对绿色生命的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植物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抄写下来。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新课是“形形色色的植物”,谁能告诉老师“形形色色”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些神奇有趣的植物。
(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使学生对”形形色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熟悉的字词和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
课文中写了哪些植物,各有什么特点?
用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
2、检查读文情况。
3、认读本课生字,交流自己对本课生词的理解。
4、指名回答思考题。
(每生答一点即可,给更多学生答题机会)
三、品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植物世界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文中哪些词语最能概括植物世界的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总结课文中的“庞大、复杂、奇趣无比、五光十色”很好的概括出了植物世界的特点。
5、品读1——3自然段。
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植物的庞大、复杂,运用了哪些方法?
1)从生活环境、高矮大小、寿命、生长速度四方面来写的。
2)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
5、品读4——5自然段。
1)思考:
课文在介绍植物世界“奇趣无比、五光十色”时运用了怎样的句式?
有何好处?
运用了一个排比句式,既强化了表达效果,又增强了说服力与感染力。
2)第五自然段的省略号使文章文尽意犹存,你能仿照“你也许以为……吧?
不是”的句式,对课文进行一个简短的续写吗?
(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
四、指导有感情地回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课外拓展。
课下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分小组整理成手抄报,在班上展出。
六、板书设计:
16形形色色的植物
庞大、复杂奇趣无比、五光十色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排比
17、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6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爬山虎叶、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生动、有序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爬山虎的坚持不懈。
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爬山虎实物,以便于课上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图片:
爬山虎爬满墙壁、爬山虎的脚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这段时间都观察了爬山虎,谁来说说自己眼中的爬山虎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思考: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爬山虎的哪些内容。
2、检查自读情况。
1)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检查朗读情况,指导认读本课生字。
2)对于思考题,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三、读中品,品中悟。
1、从题目入手,默读课文,引导质疑:
爬山虎是一种什么植物?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用处?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5、重难点诠释:
1)有关爬山虎的脚:
①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细心观察,
②读课文,画出描写爬山虎脚形状、位置、颜色的词语,读一读,说一说。
③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2)爬山虎怎样向上爬:
①充分读课文,画出段中的动词,为理解打基础。
②教师指导学生采用手指演示,结合课下观察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③齐读课文,教师适时板书爬山虎向上爬的简笔画,以加深印象。
3)师:
课文除了写爬山虎的脚,还写了它的叶子,在哪呢?
谁来读一下。
(指名朗读,不止一人。
出示图片)
师:
爬山虎的叶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
美。
师:
那我们就带着美的感觉再来读一读吧。
(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四、回读、总结课文,提升理解。
学生齐读课文,师生共同概括课文内容,然后通过“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这一句话,使学生知道,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源于平时细心的观察,借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五、课下小练笔。
留心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脚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美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爬:
变巴弯曲
18、门前的小树死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作者在调查时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学习从课文题目入手提出问题,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绿色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境的向往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了本课的题目“门前的小树死了”,你想到了什么?
想问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对没有深度的问题当场解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教师指导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目的。
4、交流对本课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3、思考交流: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明确:
现象、调查、分析、建议四方面。
三、放手自读自悟,交流感受。
1、默读课文,文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在读文过程中你体会到了小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在合适的地方写上三言两语。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圈点批注。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5、预设:
1)在“现象”中,你读出了小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高兴——伤心——奇怪
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变化呢?
指导朗读。
2)在“调查”中,小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调查方法?
其结果如何?
(学生读出相关语句即可,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调查方法)
3)在“分析”中体会小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观察的细致和分析的透彻,在学生朗读相关语句的基础上加以理解体会。
4)找出小作者向有关部门提出的建议以及向社会发出的呼吁。
(对于这些内容应用坚决的语气读出)
6、结合本课的写作方式,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调查报告。
四、带着自己的理解感受,再读课文,体会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五、总结,情感升华。
师:
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发呢?
(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拓展延伸。
每人课下选一篇调查报告,在课上交流,以加深对此种文体的熟悉理解。
七、课下小练笔。
留心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写一篇调查报告
八、板书设计:
门前的小树死了
现象调查分析建议
19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能联系上下理解“碾磨、启蒙、标本、觅食、
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咳“等词语的意思。
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五自然段,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句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场面描写展开想象,体会绿叶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传达情感的方法。
2、理解顿号、省略号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乐于像作者一样热爱生活,关爱自然。
课前准备:
用孩子们采集的树叶装饰教室,创设课文情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学生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都有什么玩具呢?
(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兴趣)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的童年是贫困的,“没有穿过一件合身的衣服,没有见过一件从商店里买来的玩具”。
但她的童年有是快乐而充实的,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她拥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找到了无穷无尽的乐趣,我们现在就一起走进这个小女孩的童年世界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带着你的美好回忆,欣赏朗读课文,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并想办法解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3、认读本课生字词。
4、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以及理解方法。
碾磨启蒙标本荒凉觅食
洋溢清热明目除痰止咳
三、品读课文,入情入境。
1、读与想结合。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试着读出感情来。
(教师巡视指导)
2、美美地阅读,细细地品味。
1)默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最能吸引你,让你有美和快乐的感受,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示出来,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然后带着感情美美地朗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加以指导。
5)预设:
①作者童年时的玩具与我们的玩具有什么不同?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下。
②你觉得作者的绿叶之梦是怎样的梦呢?
试着用以下句式表达出来
绿叶的梦是-------的梦,
因为----------------------。
③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用途?
除了书上写的,你还知道哪些?
④在学生读自己喜欢段落的时候,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体会大自然以及绿叶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并补充几处省略号的内容,体会顿号的用法(用在几个并列的词语和几个较短的词组之间)。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读课文。
4、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写得最美,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四、拓展延伸。
读作者的《翻跟头的小木偶》和《小淘气的决心》。
五、课下小练笔。
写一写自己童年时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六、板书设计:
绿叶的梦
绿叶的梦是--------的梦,
因为----------------------。
20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意思,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背诵文中描写榕树样子和鸟儿活动情景的段落。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和群鸟飞鸣的壮观场景,以及树、人、鸟和谐相处的优美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自然与生命的和谐,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怀。
课前准备:
“鸟的天堂”的课件(或图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是——鸟的天堂,谁能告诉我“天堂”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加以引导)对,天堂就是指一种舒适、快乐的生活坏境。
那“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呢?
——让我们随著名作家巴金一起走近“鸟的天堂”感受它的美与和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朗读时间,要求: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
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了什么样的不同景象?
为什么两次的所见所闻会不一样?
2、学生自由朗读。
3、检查读文情况,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shùshǔyìng
树干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jīnxīngdí
不禁兴奋的确
4、认读生字,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5、就思考题在班上交流。
参考答案:
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没有看到鸟,只看到了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却看到了群鸟飞鸣的热闹场面。
因为两次经过的时间不同,第一次是在傍晚,活动了一天的鸟儿倦了,都在巢中歇息,所以只见树不见鸟;第二次是在早晨,鸟儿们刚开始活动,所以看到了群鸟飞鸣的场面。
三、细读理解,加深印象。
1、指导学生默读,要求:
1)找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句段,作圈点批注。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2、学生默读质疑,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4、问题预设:
1)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
2)为什么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有的却没有?
3)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4)(出示课件,指导观察)读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内容,看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5)(出示课件,指导观察)读文中描写群鸟飞鸣的段落,总结出鸟儿们的特点。
6)谈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再次拿出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中词句的优美。
2、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检查背诵有关段落。
五、拓展训练。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鸟的天堂”。
六、积累本课的妙词佳句。
七、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第二次
傍晚早晨
只见树不见鸟群鸟飞鸣
榕树:
高大、茂盛、充满生机鸟: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自由快乐
令人赞美令人目不暇接
阅读链接——生命离不开的绿色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生字词问题。
3、锻炼学生口才,发展学生语言素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绿色、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前面课文,导入阅读链接。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欣赏了“形形色色的植物”世界,领略了“鸟的天堂”的独特魅力;跟随着叶圣陶爷爷观察了“爬山虎的脚”,与小作者步骄一起调查了门前小树死亡的原因;欣赏了葛翠琳精心编织的绿叶之梦,这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离不开绿色。
二、阅读文本,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本内容,读正确、读流利。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以及初读的感受。
3、学生自由发言。
4、师:
谁愿意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读一下课文内容?
5、指名朗读。
三、再回归文本,加深理解,升华情感。
1、让学生美美地读陶渊明的诗(包括自己课下收集的其他诗句)和朱自清的美文,美美地欣赏图片,引导感受“绿”带给人们的美的感受和熏陶。
2、阅读“绿色空间”部分,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知道绿色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阅读“绿色期盼”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大树的愿望,带着祖先的寄托和现代人的追求,明确“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4、同学们,在学完课本内容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呢?
5、小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绿色、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课下作业。
1、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绿色的魅力,知道了绿色的重要,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不尽人意的现象,让我们拿起自己手中的笔,向人们发出倡议,一起来关爱绿色、关爱生命。
(写一份倡议书)
2、带着自己对绿色的理解,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最美的画面。
综合学习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我的采蜜集”,增强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的意识和能力。
2、背诵“读读背背”,感受诗歌意蕴,体验诗人借物抒情的情怀。
3、口语交际方案合理、实用;表达清楚、有条理。
4、小练笔想象丰富,语句通顺,表意明了,感情真挚。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分类整理、积累词语。
2、掌握倾听技巧,学会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尊重,善于倾听。
2、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懂得习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
4、进一步增强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珍视绿色之情。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蜜集
1、师:
这一单元我们领略了植物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与植物有关的词语。
2、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交流理解。
3、分小组交流整理自己知道的其它与植物有关的词语。
4、全班交流,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抄写下来,加以记忆。
二、读读背背。
1、出示《题竹石》。
2、指名朗读(3—4人),而后齐读。
3、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教师作适当补充(诗人简介和重点词语意思),以帮助学生理解。
5、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交流:
这首诗写了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
以体会本诗情感和借物喻人的写法。
6、指导、检查背诵。
三、口语交际。
1、出示图片,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
师:
图上是新建成的新怡小区,小区内有一片空地,物业管理部门想利用这片空地为居民服务,于是向大家征集设计方案,现在我们都是小设计师,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好好利用一下这片空地为居民服务吧。
考虑要全面,设计要合理。
2、学生充分思考。
3、小组内交流,集几位同学之长,设计出最佳方案,画出草图。
4、全班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并作解释说明。
5、全班评议,推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四、我的小笔头。
1、回顾本单元内容,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绿色”,我们要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自己。
2、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画面,思考:
1)从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2)动物们是因为什么事情而聚集到一起的?
3)这里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动物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4)现在它们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5)画面上的人表情怎样?
正在做什么?
6)你还看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弄清图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
4、展开想象,独立创作。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用你手中的笔赶快写下来吧!
要求:
想象丰富奇特,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生动,表意准确,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评议习作。
小组内交流评议,注意捕捉他人作文的闪光点,取长补短,画出他人习作中的妙词、佳句、好段,并作适当批注。
6、佳作赏析。
小组推选出比较好的习作,师生共同欣赏、评议、修改,从中获得灵感和心得。
7、修改定稿。
在交流赏析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