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八年级期中质量调研(语文)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加下划线字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我仰望危楼,俯察巷()陌,深感词人英魂不去,长在人间。
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期间,还写了一篇《打马赋》。
“打马”本是当时的一种赌博游戏,李却借tí( )发挥在文中大量引用历史上名臣良将的典故,状写金戈铁马,挥师jiāng()场的气势,qiăn( )责宋室的无能。
文末直抒自已烈士暮( )年的壮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
但愿相将过淮水!
”
【答案】xiàng;题;疆;谴;m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
疆。
2.下列关于《骆驼祥子》、《水浒传》的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车子,却冒险地牵回了三匹骆驼。
B.“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
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
天蓬恶煞下云梯。
”以上描写的是《水浒传》中的英雄武松。
C.虎妞让祥子买车“吃分子”、做小买卖生意,他不屑一顾。
祥子最后的命运是要饭。
D.《水浒传》从最初占领水泊梁山,到梁山豪杰聚齐一百零八位,直到被朝廷招抚,梁山前后共有三位寨主,第二位寨主是王伦。
E.《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挑酒上冈的是白日鼠白胜。
【答案】BD
...
3.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
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
(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写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①我国国民数宇化阅读使用率逐年增长。
②数字媒介阅读时长超过纸质媒介阅读时长。
③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最快。
(2).
(2)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与电子产品的普及,数字媒体比纸质媒体更方便携带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你用规定符号(不一定全用)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
“品质新消费,智慧新生活”高峰论坛在常州召开。
①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石高平副巡视员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网络市场监管与消费维权的主管部门,省工商部门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顺“互联网+”之势而为,强监管、推改革、重维权,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②本次省互联网协会和天宁区联合主办园区活动,目的就是更好的为政府和企业塑造沟通合作的桥粱,使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更好的融合发展。
③希望未来各方继续整合优质资源,促进产业融合,为全省人民实现品质新消费、智慧新生活贡献力量。
【答案】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②强监管、推改革、重维权,顺序调整为:
推改革、强监督、重维权③“塑造”桥粱改为“搭建”桥梁,④“桥粱”的改为“桥梁”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①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一句的语病是成分残缺,应在后面加上“的理念”。
②强监管、推改革、重维权一句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该为“推改革、强监督、重维权”。
③塑造沟通合作的桥粱一句的语病是搭配不当,应改为“搭建桥梁”。
④“桥粱”的改为“桥梁”。
点睛: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默写
(1)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2)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
(4)羌管悠悠霜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淫慢则不能励精
(2).
(2)会挽雕弓如满月(3).(3)燕然未勒归无计(4).(4)人不寐(5).将军白发征夫泪(6).(5)酒酣胸胆尚开张(7).(6)似曾相识燕归来(8).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雕,酣。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
“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
②宽容是一种爱。
③在激烈的竞争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
但是,我还是要说:
宽容是一种爱。
④十八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九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
最后的结果,是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
但他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
他真诚的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
“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把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
”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⑤这就是宽容。
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
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
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⑥宽容是一种爱,要相信,斤斤计较的人、工于心计的人、心胸狭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时会占得许多便宜,或阴谋得逞,或飞黄腾达,或春光占尽,或独占鳌头……但不要对宽容的力量丧失信心。
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回报,也许来自你的朋友,也许来自你的对手,也许来自你的上司,也许更来自时间的检验。
⑦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6.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7.理解⑦段划线句子语意含蓄而深刻,请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8.结合本文内容,请谈谈如何做到宽容。
【答案】6.举例论证,列举定比定律的发现者普鲁斯特将一半功劳归于贝所勒的例子,表现了普鲁斯特虚怀若谷、谦虚、宽容的品质。
7.“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写宽容他人的同时,我们面前的世界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也多一些宽慰;“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是写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8.示例:
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温润一些。
【解析】
6.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的掌握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理解并记忆常用的几种论证方法及其特点、作用,并结合具体的题目准确分析。
结合④段内容可知:
本段通过列举定比定律的发现者普鲁斯特将一半功劳归于贝所勒的例子,表现了普鲁斯特虚怀若谷、谦虚、宽容的品质,属于举例论证。
点睛:
举例论证的作用:
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
道理论证的作用:
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对比论证的作用:
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比喻论证的作用:
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7.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写宽容他人的同时,我们面前的世界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也多一些宽慰。
“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是写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以谈论主观感受为主,一般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
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温润一些。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
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
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
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
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
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
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
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
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
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
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
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
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
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
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
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
我赶紧去扶她。
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
“你能不能不走?
”声音有点颤抖。
我的鼻子一下酸了。
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
“肚子饿了吧?
”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
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
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
“饿了吧。
我马上去下面。
”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
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
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
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
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
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
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
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
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
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
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
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物抒情,以母亲石为叙事线索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B.“肚子饿了吧?
”“饿了吧。
我马上去下面。
”抓住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是人物描写的重要方法。
C.“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
”刻画出母亲对儿子的不舍和对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
D.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但它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普通的石头被赋予了迷信的色彩。
10.文章围绕写了“我”的母亲的哪些事情?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
11.试着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2.作者回忆自己的母亲后,为什么又写到朋友的母亲,用意何在?
13.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9.D10.作者回想了有关“母亲”的母亲在我奉调进京前,专程到我的住处,问我是否能不去北京工作;母亲在我第一次离开家时,久望窗子,忘了洗脚;朋友的母亲到机场为儿子送别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之情。
11.第③段中划线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的形状和银针的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
12.写朋友的母亲到机场为儿子送行,一方面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远远超过儿女对父母的关怀;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大爱,与儿女对父母的愧疚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13.第⑤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内容,明确本文的主旨,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
此题中,ABC三项正确。
D项有误,母亲石又寄寓了新教派创始人宗喀巴母亲的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不是迷信色彩,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及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要在通读文本、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找到关键的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按照“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什么事物怎么样”进行概括。
作者回想了有关“母亲”的母亲在我奉调进京前,专程到我的住处,问我是否能不去北京工作;母亲在我第一次离开家时,久望窗子,忘了洗脚;朋友的母亲到机场为儿子送别几件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自责之情。
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句的能力。
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表达方式、句式、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通常的格式是:
“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
第③段中划线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的形状和银针的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
1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
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
写朋友的母亲到机场为儿子送行,一方面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远远超过儿女对父母的关怀;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大爱,与儿女对父母的愧疚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1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
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的位置,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上考虑:
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或兼而有之;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3.暗示主题,强化情感。
第⑤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
——《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传》
【注释】耽:
极爱好。
斗储:
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
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
讥笑。
14.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1)有仙则名
(2)无案牍之劳形
(3)苔痕上阶绿(4)其妻患之
(5)虽家无斗储
15.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6.文中写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17.【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答案】14.①出名②使……劳累③上到,蔓到,蔓上④担心,担忧⑤即使
15.
(1)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16.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与“陋室”作类比,写出了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有一样的志趣和抱负,暗示了陋室不陋。
17.【甲】文是我们学过的文章,也是课内讲读的重点课文,学生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都能找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表现在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而【乙】文中,从“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这些句子可以看出王欢的甘守贫困,专心治学,最后有所成,正好和课文中王欢的安贫乐道相吻合。
【解析】甲文选自:
《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年代:
唐
乙文选自:
《晋书》作者:
房玄龄等年代:
唐
甲文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文译文:
王欢,字君厚,是乐陵县人。
他安于贫困,乐守圣贤之道,专心研究,沉迷于学问。
不去经营房、地、货等财产,经常是边讨饭边朗读《诗经》,虽然家里存粮不多,但他的心境却始终保持和顺愉悦。
他的妻子对此感到优虑,有一次就焚毁他的书籍,并要求离异改嫁,王欢却笑着对妻子说:
“你没听说过朱买臣妻子的事吗?
”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讥笑他。
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此题中,要注意
(1)
(2)(3)都属于词类活用现象,(5)是古今异义词,在释义时容易出错。
1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此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的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在此题中,要注意“惟、德馨、弥”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点睛: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意,结合作者传达的思想进行全面理解即可。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
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与“陋室”作类比,写出了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有一样的志趣和抱负,暗示了陋室不陋。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的基本能力。
解决此类题目要全面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作者传达的思想进行全面理解即可。
甲文是我们学过的文章,也是课内讲读的重点课文,学生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都能找出刘禹锡的安贫乐道表现在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而乙文中,从“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这些句子可以看出王欢的甘守贫困,专心治学,最后有所成,正好和课文中王欢的安贫乐道相吻合。
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生命最丰富的色彩,也许是获得胜利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中心明确,结构清晰;
(2)立意积极;(3)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4)字数600字左右。
【答案】那一刻,我流泪了
早晨醒来,微风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不免有丝寒意,把头探出窗外,一位老爷爷正在清扫着马路,我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那件令我记忆犹心的事。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而在北京的气温却只有零下几度,一位八十几岁的高龄老人正在一丝不苟的打扫着一座被称为“连心桥”的大桥,当他正要去够某一个东西时,一不小心从高高的大桥上跌落下来,那时的老人脸色煞白,但面容安详,似乎是睡着了,可他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据相关报道介绍,这位老人名叫窦珍,是居住在“连心桥”附近的居民。
自二零零二年这座大桥落成后,他就十一年如一日地在这座大桥上做起了清洁工作,老人把这座大桥看作自己的亲生子女,每天从天亮开始就拿着自制的工具来到大桥上,帮她‘梳头洗脸’,使她容光焕发,老人每天要打扫四五次桥,每一次都要走一百就是六个台阶,照这样算来,老人每天差不多要走八百个台阶,可他从来不嫌苦,不嫌累,总是默默无闻的为大家做贡献。
有的居民劝他说︰“窦老爷子,您这么老了,也该在家享享清福啦,这些工作就交给年轻人来做嘛。
”可他去总是乐呵呵地说:
“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到这里来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服务大众,这不是一举两得吗﹖这么好的事上哪去找啊!
”就这样,他就连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留给了这座桥,这座陪伴了他十一年的桥。
就在这一刻,我不禁泪如泉涌。
这位平凡的老人,放着丰衣足食的晚年生活不过,而是顶着风,冒着雨去守护一座跟他互不相干的大桥,这时,我想明白了许多:
不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这个社会建设的更加美好吗﹖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哪怕得不到任何好处,哪怕只是平平凡凡的度过了短暂一生,哪怕不被人记得……
不知为何,在不知不觉间,泪水从我眼角滑落,淌在唇边,滴进心里。
那一刻,我流泪了。
【解析】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我”是对人称作了交代,而“流泪”更是对事情的性质作了必要的要求。
显然这个文题适合写成一篇记叙文,且要把这件让“我”感触流泪的事交代清楚,把记叙和后面的点睛式的抒情议论有机结合起来才行。
文章应该控制好流泪的场合,最好在文章最后随着情感的高潮而自然流淌为宜。
尽量在人类情感汪洋的“敏感”区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方面选材,尽量在人生转折的关键点上选材。
写作时要努力通过景物描写、事件叙述来寄托自己的喜怒哀乐,要努力运用细节描写和渲染等艺术手法,这样才能让人回味无穷。
点睛: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
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