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101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docx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docx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1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

1、“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苏武牧羊B、文姬归汉C、楚汉相争D、岳飞抗金

2、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谁的文章?

A、文天祥B、辛弃疾C、范仲淹D、苏轼

3、成语“半斤八两”中的“斤”和“两”是古代重量单位,其中一斤合现在的多少两?

A、六两B、八两C、十两D、十六两

4、典故“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谁?

A、中榜人的名字B、落榜人的名字C、大山的名字D、主考官的名字

5、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是下列哪座城市?

A、山东济南B、山东曲阜C、山东泰安D、江苏徐州

6、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其中“逝者”指的是什么?

A、失去的人B、消逝的时光C、流淌的水D、消逝的友情

7、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与“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有关?

A、韩信B、项羽C、赵高D、刘邦

8、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其中“黄”指的是什么?

A、黄河B、黄土C、黄山D、黄帝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诗的作者是谁?

A、杜牧B、李商隐C、李清照D、王安石

10、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11、《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A、神话故事B、地理著作C、人物传记D、文人随笔

1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谁的词句?

A、岳飞B、辛弃疾C、陆游D、李商隐

13、下列地支与其生肖配对正确的是哪一项?

A、子——兔B、巳——蛇C、酉——猴D、申——鸡

14、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系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的词作。

请问这位词人是谁?

A、辛弃疾B、李煜C、宴殊D、李清照

1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

A、智者B、廉者C、仁者D、学者

1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B、苏轼对王维C、欧阳修对李白D、王国维对苏轼

17、成语“差强人意”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A、差的让人不能接受B、勉勉强强还说得过去C、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18、成语“趋之若鹜”中的“鹜”是指哪一种动物?

A、马B、乌鸦C、野鸭D、老鹰

19、“满江红”被用作词牌名,它在自然界中是什么东西?

A、水生蕨类植物B、浮游动物C、乔木D、菌类植物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写的是什么景色?

A、春色B、梨花C、雪景D、雨景

2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谁之口?

A、荀子B、老子C、孙子D、孟子

22、下列哪一部典籍不属于“四书五经”?

A、《中庸》B、《尚书》C、《春秋》D、《左传》

23、“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B、贺知章、杜甫C、贾岛、杜甫D、孟郊、陆游

24、我国第一部新诗集是下列哪一部?

A、郭沫若的《女神》B、胡适的《尝试集》

C、徐志摩的《志摩的诗》D、艾青的《大堰河》

25、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A、知天命B、耳顺C、不惑D、耄耋

26、与下列成语相关的人物配对错误的是哪一项?

A、举案齐眉——孟光B、囊萤映雪——孙敬

C、击楫中流——祖逖D、枕戈待旦——刘琨

27、“黔驴技穷”这一寓言故事的作者是谁?

A、庄子B、柳宗元C、韩愈D、荀子

28、“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

”这幅对联描写的历史人物是谁?

A、岳飞B、辛弃疾C、范仲淹D、陆游

29、下列作者与作品配对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契诃夫——《套中人》B、卡夫卡——《变形记》

C、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D、莫泊桑——《死亡与罗盘》

30、“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D、华山

31、李白诗作《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广陵”是现在的哪里?

A、广州B、扬州C、福州D、南京

32、唐人诗句“千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的作者和句中人物分别是谁?

A、白居易、杨贵妃B、李商隐、武则天C、李贺、嫦娥D、杜甫、王昭君

33、鲁迅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哪一部?

A、《阿Q正传》B、《狂人日记》C、《孔乙己》D、《药》

34、“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中的“杜郎”是指谁?

A、杜甫B、杜牧C、杜荀鹤D、李白

35、“落花流水”一词的本意是形容什么季节的景象?

A、深秋B、寒冬C、残春D、盛夏

36、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下列哪一部?

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尔雅》D、《新华字典》

37、“五四”初期的白话文中,男人、女人、物品都称“他”,后来谁创造了“她”和“它”?

A、鲁迅B、钱玄同C、刘半农D、郁达夫

38、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

A、山B、土C、静D、海

39、“丑小鸭”这个形象来自于下列哪部童话集?

A、格林童话B、伊索寓言C、安徒生童话D、郑渊洁童话

40、在“网开一面”的典故中,“网”是用来做什么的?

A、捕鸟B、捕鱼C、捕兽D、捕虫

4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句语出自谁?

A、托尔斯泰B、培根C、高尔基D、莎士比亚

42、下面哪一句作为“梨花院落溶溶月”的对句最好?

A、柳树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4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周敦颐称赞什么的名句?

A、牡丹   B、菊花   C、莲花   D、梅花

4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句诗的作者是谁?

A、李白B、龚自珍C、关汉卿D、歌德

45、曾使“洛阳纸贵”的是下列哪一部作品?

A、司马相如《子虚赋》B、曹植《洛神赋》

C、左思《三都赋》D、张衡《归田赋》

46、“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句语出自谁?

A、魏征B、陆游C、顾炎武D、魏源

47、欧洲文学史上有一个人物叫于连,请问他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A、《雾都孤儿》B、《悲惨世界》C、《红与黑》D、《百年孤独》

48、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是谁?

A、达芬奇B、但丁C、歌德D、莎士比亚

49、张君瑞和崔莺莺是下列哪部戏曲中的主要人物?

A、《西厢记》B、《望江亭》C、《红楼梦》D、《窦娥冤》

50、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分别是:

波兰哥白尼、意大利但丁、英国()和中国()。

A、雪莱鲁迅B、雪莱屈原

C、莎士比亚鲁迅D、莎士比亚屈原

51、“投笔从戎”的故事发生在谁的身上?

A、秋瑾    B、陆游    C、班超    D、项羽

52、古代的“会稽”在今天什么省?

A、浙江    B、江苏    C、山东    D、安徽

53、成语“无稽之谈”中的“稽”解释为什么?

A、准备    B、计划    C、价值    D、查考

5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中“二十四桥”在今天的哪里?

A、镇江    B、扬州    C、杭州    D、苏州

55、“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解释为什么?

A、空闲    B、等待    C、轻易   D、无所谓

56、“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对哪位诗人的最好评价?

A、范仲淹B、辛弃疾C、陆游D、杜甫

57、“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请问这副对联说的是谁?

A、孔子B、司马相如C、屈原D、鲁迅

58、“叹为观止”本意是赞美什么尽善尽美,无以复加?

A、文章B、风景C、音乐与舞蹈D、建筑物

59、中国古代的书籍叫“简册”,其中“简”是用于书写的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简册”。

简册是怎样书写的?

A、用毛笔写B、用刀刻字C、先用毛笔写再用刀刻D、用火烤字

60、“高屋建瓴”一词中的“瓴”是指什么?

A、瓦B、屋檐C、坛子D、瓶子

61、下列“堵塞、确凿、阐述”的三组注音中正确的是哪一组?

A、dǔsèquèzuòchǎnshùB、dǔsāiquèzáoshànshù

C、dǔsèquèzáochǎnshùD、dǔsāiquèzuòchǎnshù

62、下列三个字中笔画数说得正确的是哪一项?

A、“像”字14画B、“婢”字12画C、“嚓”字17画

63、下列词语中,“雀”字用错的是哪一项?

A、雀巢鸠占B、欢呼雀跃C、鸦雀无声

64、下列各组中,数字使用正确的是哪一项?

A、白发三干丈、二十挂零、公元前八世纪

B、48岁、550名、八月十五中秋节

C、十月革命、一二·九运动、10几天

65、有一首词的上阙是这样写: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请判断这首词的词牌是哪一项?

A、声声慢B、苏幕遮C、江城子D、念奴娇

66.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

6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

6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

6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70.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1.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A、50元B、100元C、200元

72.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A、早上B、中午C、傍晚

7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74、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

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

75、“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76、“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象形字B、表意字

77、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A、文章B、画作C、乐曲

78、“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79、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80、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81、“美”字最初的含义是:

A、羊大即为美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远方茂盛的森林

8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

8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孔子、孟子、老子

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84、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

85、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

86、“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

A、酒窝B、眼睛C、嘴角D、腮帮

87、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

88、“杏林”指代的是:

A、教育界B、医学界

89、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

A、天空B、大海C、草原D、高山

90、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91、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

A、长度B、面积C、体积D、重量

92、“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93、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4、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

宁可食无肉,不可:

A、居无松B、居无竹C、居无梅D、居无菊

95、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

A、司马相如B、崔莺莺C、白居易D、杜甫

96、“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C、凌晨1点至3点

97、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

A、狮子B、金钱豹C、河马D、长颈鹿

98、古代有很多姓氏都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什么?

A、农耕B、军政C、养马D、水利

9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

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

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

夺、除、免、去、废等。

D.“卒”:

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

崩、薨等。

100、“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

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

10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0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10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10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10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

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106、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面对“唐诗”理解正确的是:

()

A、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分为绝句、律诗两种,有“歌”、“行”、“吟”等三种载体。

B、“初唐四杰”是指唐初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陈子昂、骆宾王的合称。

C、唐代边塞诗派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以高适、岑参、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

D、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

107、王国维是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提出做学问“三境界”归纳正确的是:

()

A、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辛弃疾《蝶恋花》。

B、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

C、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晏殊《青玉案•元夕》。

D、第一境界: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宋•秦观《满庭芳》

108、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左迁:

一般指升官。

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陟(zhì):

处罚官员。

D、举孝廉不行,连辟pì公府不就。

(《张衡传》)——举:

由皇帝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109、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征:

由地方官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再转复夫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转:

提拔新官员任职。

C、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封:

指帝王降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D、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示录〉后序》)——兼:

开始任官职。

110、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放:

暂代,代理。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陈情表》)——擢:

放逐,贬谪。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就:

就职,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本纪》)——假:

晋升,升任。

111、下列文化知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加上变徵、变宫为“七声”。

B、西周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君,如“晋侯、秦伯”。

C、战国“四公子”,指“齐有孟尝君,赵有武安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即田文、赵胜、黄歇、魏无忌。

D、中国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徽州。

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

112、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

()

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

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

113、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

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114、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

115、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古代的“及笄j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

A、15岁、20岁、30岁、40岁、60岁

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70岁

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60岁

D、13岁、20岁、30岁、50岁、60岁

116、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

C、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D、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117、生肖文化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时间文化,是用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与十二地支相配的一种计时系统。

将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依次分配于十二地支,形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作为十二个时辰计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比如:

从晚上11时开始计时,晚上11时到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

下面用生肖计时正确的是:

()

A、狗:

晚上7-9时(即“戌时”)B、牛:

下午1-3时(即“丑时”)

C、猴:

凌晨3-5时(即“申时”)D、羊:

凌晨1-3时(即“未时”)

118、时节纪月法,是中国古代一种记录月份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四季(古称四时)或者节气物候的特点来给月份命名或代称月份。

如“气和端月灯笼伴,位正元阳爆竹嘶”是利用“端月”指一年的开始为“正”之意,“菊月”就是用当月有代表性的植物“菊”代称九月。

下面对代表性的植物指称纪月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三月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八月

C、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六月

D、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三月

119、传说在上古时期,中国大地上生活着许多部族,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