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经济运行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1008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州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州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州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州经济运行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经济运行分析.docx

《广州经济运行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经济运行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经济运行分析.docx

广州经济运行分析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广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沉着应危机,坚定保增长,在经济发展中努力化挑战为机遇,积极寻求对策措施,紧紧围绕“三促进一保持”的中心任务,大力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稳民生的宏观调控政策。

在政策有力扶持、内需有效提升、信心显著增强等综合因素带动下,全市经济自二季度以来持续向好,如期实现全年目标。

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从总体来看,保增长政策措施有效,经济持续向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2009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到9112.7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累计分别提高3.5个、3.0个和1.0个百分点。

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72.55亿元、3394.65亿元和5545.56亿元,分别增长3.9%、8.8%和13.6%。

(二)从生产来看,着力巩固农业发展基础,增加工业生产力骨干项目建设,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

2009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95.66亿元,同比增长4.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与1—3季度累计持平。

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

2009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02.08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7.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5.9个百分点,比1—3季度累计提高2.4个百分点。

汽车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快速增长。

2009年,全市汽车制造业在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的拉动下,完成产值2280.60亿元,同比增长30.4%,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20.2个百分点。

电子制造业在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盛科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创维平面显示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带动下,完成产值1334.06亿元,同比增长32.1%,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21.9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工业和民营工业增势较好。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民营工业总产值分别为4103.85亿元和1866.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6.4%,分别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7.1个和6.2个百分点。

工业出口产品产值累计增速转降为升。

2009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产品产值2231.94亿元,同比增长3.1%,自1—11月转降为升后,增速进一步加快。

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产品产值月度增速自7月份开始由负转正,7、8、9、10、11、12月份分别增长2.3%、4.3%、13.9%、11.2%、18.1%和25.0%。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1—11月累计,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52.54亿元)居第五位,低于上海(21313.84亿元)、苏州(18258.75亿元)、深圳(13897.79亿元)和天津(11705.39亿元),高于佛山(10788.73亿元)。

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9.4%)低于佛山(16.0%),高于北京(0.3%)、深圳(0.5%)、上海(1.1%)、苏州(5.9%)和天津(6.8%)等市。

(三)从需求来看,以迎亚运为契机,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内部需求旺盛,外部需求有所好转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在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亚运城及亚运场馆、地铁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200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9.85亿元,同比增长22.3%。

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增势强劲,分别完成投资1290.26亿元和541.72亿元,分别增长27.7%和40.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17.34亿元,由1—3季度累计的下降4.9%变为增长7.1%。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1—11月累计,广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2%)低于天津(46.3%)、北京(43.0%)、重庆(34.6%)等市,高于苏州(13.5%)、上海(14.2%)、和深圳(15.9%)等市,低于全国平均增速(32.1%,城镇口径),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9.2%)。

消费市场需求日渐旺盛。

广州与佛山联手开展了“广佛春季欢乐购物节”和“广佛金秋欢乐购物节”活动。

广州还组织了“新春欢乐购物嘉年华”、“广州汽车南粤行”、广货北上、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

在一系列扩大消费需求措施的带动下,我市消费市场需求日渐旺盛。

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7.76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一季度提高7.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3.8个百分点,比1—3季度累计提高1.7个百分点。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3037.87亿元和609.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8.3%。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中西药品类、汽车类和日用品类零售额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9.4%、19.8%和16.6%。

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5173.59亿元,同比增长13.0%,增幅比1—3季度累计提高7.7个百分点。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1—11月累计,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7.65亿元)居第三位,低于北京(4793.71亿元)和上海(4711.35亿元)。

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7%)低于天津(21.4%)、重庆(18.5%)、苏州(18.4%),高于北京(15.2%)、深圳(14.6%)和上海(14.0%)等市,低于全省(16.2%)平均增速,高于全国(15.3%)平均增速。

进口转降为升,出口降幅逐步收窄。

2009年,全市实现商品进出口总值767.37亿美元,同比下降6.4%,降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累计收窄15.7个、11.7个和7.1个百分点。

其中,进口393.32亿美元,增长0.8%,扭转了前11个月持续下降的局面;出口374.05亿美元,下降13.0%,降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1—3季度累计收窄8.0个、8.0个和6.1个百分点。

在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分别下降16.4%和10.4%;机电产品出口下降11.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转降为升,增长1.7%。

2009年,我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7.73亿美元,同比增长4.2%。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1—11月累计,广州市商品出口总值(332.60亿美元)低于深圳(1427.64亿美元)、上海(1267.05亿美元)、苏州(1020.74亿美元)、北京(433.50亿美元)和宁波(345.71亿美元)等市。

广州市商品出口总值增速(-16.3%)高于天津(-30.9%)、上海(-19.3%)、北京(-17.9%)和苏州(-16.7%)等市,低于深圳(-13.6%)和宁波(-14.2%)等市,高于全国(-18.8%)平均增速,低于全省(-14.5%)平均增速。

(四)从结构来看,贯彻落实“三促进一保持”要求,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第三产业拉动作用增强。

2009年,我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04:

38.94:

59.02变为1.89:

37.25:

60.86,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1%,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

房地产业逆势而上,2009年,全市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和销售合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4.2%和37.5%。

金融业受益于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运行较为活跃。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23.7%和25.9%。

三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增强。

在汽车和电子制造业的带动下,三大支柱产业快速增长,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2009年,全市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43.09 亿元,同比增长20.3%,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10.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6.1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7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1.94%,比上年提高3.16个百分点。

工业高技术产值比重提高。

广州致力于改变主要依靠传统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路径,鼓励创新和技术驱动,努力提升城市竞争力。

2009年,广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值1678.56亿元,同比增长27.6%,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17.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43%,比上年提高2.19个百分点。

投资进一步向第三产业倾斜。

2009年,我市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0.08:

21.42:

78.50变为0.13:

20.50:

79.37,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87个百分点。

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加大。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居民家庭支出中的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速较快,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加大。

2009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8369元,同比增长9.7%,快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0.2个百分点;占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6.67%,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

其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4137元,同比增长17.5%。

(五)从经济运行质量来看,着力减轻企业负担,改善民生福利,国家、企业、个人全面增收,经济运行质量较大提升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2009年,全市实现一般预算财政收入702.58亿元,同比增长13.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0.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6.0个百分点,比1—3季度累计回落0.9个百分点。

其中,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为151.60亿元、137.51亿元和73.23亿元,合计占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的51.57%,营业税和增值税同比分别增长18.5%和6.8%,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3.2%。

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

1—11月累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26.70亿元,同比增长4.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56.83亿元,同比增长21.3%,自8月份转降为升后,增速逐步加快;亏损企业亏损额74.26亿元,同比下降39.9%。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2009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10元,同比增长9.1%,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067元,同比增长12.6%。

(六)从经济运行环境来看,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策支持持续有力,经济运行环境良好

财政对民生的支出较快增长。

2009年,我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790.26亿元,同比增长10.8%。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和“补充17条”措施,千方百计保障民生福利,财政对民生的支出明显增多。

2009年,广州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的支出分别为109.91亿元、102.05亿元、92.02亿元和47.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14.3%、13.5%和14.6%。

信贷投放力度较大。

由于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市信贷投放规模较大,有力地配合了“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实施。

12月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851.83亿元,本年新增贷款2847.64亿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5.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转降为升。

我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同比降幅自8月份以来逐月收窄,12月份转降为升,同比上升1.0%。

2009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比1—3季度累计收窄0.3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月度同比降幅自8月份以来逐月收窄,8、9、10、11月份分别下降4.7%、4.4%、4.1%和1.8%,12月份转降为升,同比上升0.0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月度同比降幅自9月份开始收窄,9、10、11月份分别下降10.2%、8.6%和4.9%,12月份转降为升,同比上升0.2%。

2009年,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5%和8.2%,降幅分别比1—3季度累计收窄0.5个和1.2个百分点。

1—11月累计,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为-2.8%,低于苏州(-0.4%)、上海(-0.5%)、天津(-1.2%)、深圳(-1.5%)和北京(-1.6)等市,也低于全国(-1.1%)和全省(-2.6%)平均水平。

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对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全球经济尚未真正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世界经济复苏的道路曲折漫长,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

一是外部需求仍然不足。

进出口形势虽有所好转,但仍有13.0%的降幅,表明外部需求仍然不足。

对香港、美国、欧盟的出口占我市出口的六成多,而目前对这三地的出口分别下降15.5%、2.7%和17.4%。

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仍居高不下,高消费低储蓄的模式正在变化,消费需求回升缓慢。

二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截至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显性的贸易保护外,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技术、气候、碳关税等实施隐性贸易保护的意图也更加明显,对我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三是我市利用外资后续力量不足。

2009年,我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金额同比下降36.1%。

(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加强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市经济之所以较快回升,且经济向好趋势逐步增强,主要是政府力量拉动的结果,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和全省“三促进一保持”各项工作,以迎亚运为契机,采取了强有力的保增长政策措施,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但我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

一是民营投资增长乏力。

2009年,我市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0.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90%;民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9.29%。

二是市场价格同比持续走低,从侧面反映了市场需求的不景气,表明消费者和企业对未来预期仍不确定。

三是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也低于天津、重庆、苏州等市,表明我市消费需求潜力仍有待挖掘。

不注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培育,仅仅依靠财政扩张和货币宽松,虽短期内能使经济走出困境,但难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我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应转向培育和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2010年经济形势展望

近期,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上调了经济增长预期,30个成员2010年的经济增长有望达到1.9%,2011年则预计增长2.5%。

具体到国家,美国经济2010年将增长2.5%,日本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1.8%和0.9%。

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学界对中国2010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乐观。

经合组织大幅提高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并认为中国在带动世界复苏。

该组织将中国2010年的预期增速调为10.2%,之前为9.3%。

在国内外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利的政策和乐观的预期下,预计2010年我市经济将延续目前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向好回暖,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对策建议

(一)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着力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增强辐射,不断提高现代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铸造品牌竞争力。

稳步推进“退二进三”、“腾龙换鸟”和“双转移”工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占地多、效益低的落后产能。

(二)促进消费需求

消费是三大需求中最稳定、最重要的部分,要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必须不断扩大消费需求。

汽车消费、耐用品消费、时尚消费、网络消费和服务性消费等是成长型和潜力型消费,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点。

应以促进成长型、潜力型消费为抓手,即通过刺激中高收入居民家庭对较高层次消费的需求来扩大消费。

要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应在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

一是不断增加居民收入。

建立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联动机制,适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财政支出中进一步加大对改善民生项目的投入和对居民转移支付的力度。

二是完善各类保障制度,改善居民支出预期。

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全社会尤其是农民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扩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减轻居民个人支付的负担,让居民敢于消费、乐于消费。

三是关注消费的生命周期,不断创造新型消费需求。

四是降低消费成本、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汽车消费、时尚消费等热点领域的发展。

五是稳定房价,加强保障,保护住房自住性需求。

(三)鼓励民间投资

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石油、电力、水利、新能源、金融保险等领域;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扩大特许经营范围,支持民营资本进入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领域。

着力解决民间资本融资难问题,扩大信贷融资规模,提高商业银行服务民间投资主体的能力。

稳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在数量上、规模上、质量上取得突破。

支持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四)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近日,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这意味着节能减排将被提到更重要的日程,发展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将是必然选择。

今后应大力扶持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及时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

(五)开拓外需市场,稳定外经贸发展

要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努力扩大外部需求,把出口重点放在非洲、南美洲、中东地区和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

要调整出口贸易结构,一是努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名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二是发展服务贸易,完善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机制。

同时积极扩大进口,鼓励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竞争优势强的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

努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力度,重点引进辐射面广、产业关联度大、能耗低的大型工业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