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0957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docx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较低等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分布。

特别重视这三种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在教材的编排中将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介绍原因是,一方面这三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把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放在一节里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得出它们是逐渐进化结果的结论。

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重点和难点

  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师1.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录像;一组展示不同类群绿色植物的图片,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图片;藻类、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其他有关资料。

)2.各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如衣藻模型、有孢子囊的铁线蕨或其他有孢子囊的蕨类植物标本等)、实物投影仪、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特征

3.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展示CA1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并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并对探究加以指

导。

观察CAI课件(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藻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

问题的答案。

1、我们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30多万种,根据他们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的差别可以分为几大类群?

分别是什么?

答:

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你能具体举一个例子吗?

答:

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地表。

3、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

举出一两个藻类植物的名称。

答: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些属于单细胞生物。

紫菜、海带、石花菜。

4、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

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答:

P80①在水中释放氧气;②可为水中的动物提供食物(做鱼类饵料);③可供人食用(紫菜、海带);④海带等藻类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可供药用(褐藻胶、琼脂)。

褐藻胶用于纺织、食品、造纸等工业。

目前,使用褐藻胶的食品有上百种。

制作面包时,加入适量的褐藻胶,面包不仅色泽佳,体积膨大,而且口味好,储存时间长。

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提供了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欲望。

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发表见解,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特征

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指导学生观看CAI课件、录像,展示学生要观察的实物,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

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观察CAI课件或录像(葫芦藓、苔藓植物及生活环境等有关资料及图片)。

观察后,对比藻类植物,发现问题、提出间题、实验探究、合作交流、逻辑推理,探讨自己发现的问题及书上的讨论题。

3、苔藓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答:

大多生活阴湿的地面上和背阴的墙壁、树干上。

2、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

答:

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疏导组织,具假根,植株一般矮小。

(葫芦藓)

2、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

答:

监测空气污染的程度,保持水土的作用。

(促使沼泽陆地化;促使土壤的形成)

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了铺垫。

增强了学生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2.形态结构

3.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CAI展示有关的图片、实物、标本,

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比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得出结论。

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情感。

方案一:

通过CAI课件观察并比较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及生活环境,质疑,制定探究计划,合作实践,进一步观察蕨类植物实物。

1、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答:

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2、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征?

举出一两个蕨类植物的名称。

答: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植株较大。

(肾蕨、江南星蕨)

3、蕨类植物通过什么结构来繁殖新的植物体?

答:

孢子(蕨类植物小叶的背面边缘常可见到一些褐色的隆起,甚至连接在一起,称为孢子囊群,孢子囊中有许多孢子,孢子是蕨类等植物的生殖细胞。

4、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有什么作用?

答:

提供能量(煤)。

(药用:

蕨有解热和利尿的药效,肾蕨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咳嗽、肠炎和腹泻)

提高了学生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资料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

知识回顾

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可采用列表等其他方式归纳总结。

连线

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疏导组织

苔藓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蕨类植物植株矮小,茎、叶内没有疏导组织

1、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内壁上就回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答:

鱼的排泄物和粪便使得鱼缸中养料增加,藻类植物繁殖旺盛。

2、某地修建了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

几年后,这里许多绿茸茸的苔藓植物都不见了,为什么?

答:

因为污染严重,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之受到威胁。

3、有些树的树干,背阴的一面常常生长着一些苔藓,而向阳的一面则不生长为什么?

答:

因为苔藓植物喜欢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没有疏导组织,叶需要吸收水分)

4、现在的蕨类植物不能形成大片森林吗?

为什么?

答:

因为蕨类植物没有种子受到干燥环境的限制,2亿年前适合高大蕨类植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已经不存在了。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运用调查、访谈等的方法与他人交流,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4.通过植株生长过程的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

   5.通过学生亲手培育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1.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

   3.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回忆种子萌发的过程

回忆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后形成幼苗,幼苗如何发育成为植物体的?

(图示:

种子萌发成植株)

种子的胚根长成根,根向下生长,而胚芽长成茎和叶,向上生长。

幼根的生长

幼苗的根如何向下生长呢?

回忆根尖的结构,介绍各部分的作用。

根冠:

保护分生区:

分裂新细胞

伸长区:

使细胞体积增大

成熟区: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所以根的生长与根尖的哪些结构有关?

播放动画:

根的生长,动态了解根的生长与分生区和伸长区有关

 

分生区使细胞增多,伸长区使细胞体积增大,主要是这两个区。

枝条是芽发育而成的

一棵植物向下生长的是根,向上生长的是茎和叶,茎和叶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看动画介绍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芽的各部分别发育成枝条的哪些部分?

芽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芽中也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植物缺无机盐的症状:

播放影片。

植物中主要的无机盐包括:

氮、磷、钾,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而植物的主要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巩固光合作用的概念。

介绍无土栽培

人们可以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这种方法就是无土栽培。

同学小组讨论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的不同点,说出它们之间的优缺点。

有人觉得无土栽培好,省人力物力,而且较易管理,有人觉得无土栽培成本高,不易普及…

练习:

1.根尖由四个部分组成,从顶端向上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生区细胞__________,有很强的__________,能够不断地分裂出__________。

它属于__________组织。

3.移栽植物的时候,最容易把纤细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折断。

这样会降低根的__________功能。

移栽植物时,应该在__________期,并且要尽量带__________。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沉闷,概念比较多,主要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抽象概念,学生很容易走神,所以这节课我把每个知识点都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让他们也学到了知识,印象较深刻,这样课堂不觉沉闷,而且时间在看动画、影片中很容易渡过了。

对于最后的科学技术社会介绍的无土栽培,这个知识点学生较感兴趣,因为他们对这个知识有点了解,但对于为什么无土也可以栽培不是很明白,对这个问题讲解完后可以就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让学生举行一次小小的辩论比赛,使他们更注意身边科学的变化。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花的结构、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传粉和受精。

3.花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及其结构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难点:

1.花结构的主要部分。

2.受精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说到花,大家有什么感受?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美丽多姿和芳香四溢的花,你们喜不喜欢花?

如果喜欢,请说说喜爱花的原因。

1、对植物本身来说,开花有什么意义?

2、花是怎样变成果实的呢?

观赏短片《绚丽多姿的花》

让学生说出刚才影片中花的结构:

(补充影片中的单性花,两性花的概念。

学生各抒其见,把大家带到花的课堂。

 

花柄、花托、花被、雄蕊、雌蕊

花的结构

让学生概述印象中花的结构,然后对比书本P102,让学生自学讨论各部分的作用。

然后通过动画,图表进行总结。

介绍完花的结构后,讨论以下问题:

1、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2、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

小组讨论:

对花的结构比较陌生,自己讨论花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花的雌蕊和雄蕊

子房

 

传粉与受精

大家都说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那由花到果实,那是怎样的过程呢?

先观看动画,让学生口述花的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一边看一边留意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尽量找出答案。

什么叫传粉?

传粉的方式?

柱头的特点?

介绍传粉的概念,开花的概念。

分析植物传粉的几种方式。

认真看动画。

看完后对各部分提出问题,并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昆虫传粉(虫媒花)

风传粉(风媒花)

人工授粉

是不是任何花粉都能

植物变成果实?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花的各部分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思考:

玉米的果穗缺粒、葵花子是空瘪的,花生里没有花生豆,这些现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

怎样可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

课堂小结

(1)你明白了吗?

花的主要结构;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你会描述吗?

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你认同了吗?

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护花的习惯

练习:

1、花的基本结构雄蕊包括_______、__________,雌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朵桃花的什么被虫吃掉,这朵花就结不出桃子()

A、花丝B、花瓣C、雄蕊D、雌蕊

3.雌蕊成熟以后,落到柱头上的花粉受到_____的刺激,开始萌发,生出的细管叫做____

4、花粉萌发到进入子房前,两个精子存在于()

A.珠被中B.花药中C.花粉管中D.子房壁中

5、受精完成以后,花中只有继续发育,最终发育为。

种子是由发育成的。

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的。

教学反思:

当介绍到花的结构时,觉得有些吃力,如果让学生到校园去,亲身体验花的结构,并让学生自己找出这节课所要讨论的答案,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而且生物课更应该是让学生亲近自然,到自然中去学习的课程。

但无奈,如果让学生让校园去,一方面,现在的季节比较少花朵,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又有多少学生是真正去观察一朵花的结构呢?

这节课尝试了上了半节课的理论课,下半节课让学生到校园中去观察花的结构,与我们书本介绍的有何不同,尝试了两个班的这种教学,其中有发现有些学生很爱思考问题,提出很多课堂上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懒散,到校园去并不主动去观察花朵。

对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那这种方式是不适合全体学生还是不适合个别学生呢?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教学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实验数据的尝试,学会数据的解读、坐标图形的识别甚至自己制作坐标图形。

情感目标

通过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依赖于环境,进而认识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大家园必须依靠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人类来共同呵护和建设,才会更美丽。

教学重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解读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书本P107并补充。

2、书本P108资料分析:

(1)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积的不毛之地?

沙漠中什么样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生长?

(2)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似,植被类型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3)除了水,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还有什么?

这些问题在书本上都有答案,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找出来,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

学生汇报讨论题答案

对于学生的因答给予评价,并适时让学生做笔记。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沙漠地区降雨量少,植物无法生长。

降雨量较多,地下水较多的地方植物生长。

2、长白山降雨量多,足够水供植物生长。

3、水不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还有温度,土壤的肥沃度…

分析数据

分析表格,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含水量有很大差异,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单纯说出来比较单调,让学生从表格中找出结论这样更深刻理解

学会根据数据绘制条型图

根据小麦的不同时期绘制条型图,让学生学会分析

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体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水分

B、植物体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

C、大多数的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分,但少数生物体内不含有水分

D、植物体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体吸收无机盐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少,本来打算合并到其他课上,但考虑到后面有绘制条型图和分析,这些问题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应给他们详细讲解,所以把这节课的重心放在后面的条型图分析和绘制上。

前面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生活经验也能得到,需要补充的是学生对生物圈中的水资源如何保护,水和植物,动物和人类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试着让学生自己谈谈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珍惜水资源。

后面的练习题很重要,把本课的知识和之间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学生也不会觉得难。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展示实验):

展示实验:

茎吸收染色液体后其叶片发生红色,而茎并不见红色。

引起学生兴趣。

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途径

通过实验中染色液体的流动过程及以往的知识基础,讨论

1、尝试说出植物体吸收水分的途径?

2、除了水,还有其他物质也是由这条通道进入植物体内吗?

为什么?

3、根有哪些特点适于吸水?

 

1、根—茎---叶---花

2、无机盐,无机盐只有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

3、根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提高了根的吸水面积。

茎的结构

 

茎对水分的运输

植物体中起吸收作用的茎的结构如何?

 

通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来探究茎对水分的运输。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方案

根据书本的茎的介绍,总结出茎中结构为:

1、导管(特点)

2、筛管

3、形成层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简单介绍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扦插技术…

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道理

植物体吸收水分后在生物圈的循环

那么,植物体吸收水分后,还能在生物圈中循环吗?

(播放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例子)。

小结:

1、根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

2、根部的水如何向上运输?

3、茎的结构

1、根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增加根吸收水的表面积。

2、根(根毛)→茎→叶

3、导管、筛管、形成层

练习:

1.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     D.花

2.判断题

①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   )

②植物茎中的筛管也具有输导水分的作用。

(  )

③茎中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可使茎不断长粗。

(   )

④一般说,植物的地上部分的扩展范围大于它的地下部分的扩展范围。

(   )

⑤植物灌溉量的多少应该根据植物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的生长期来决定。

(   )

教学反思:

用一棵染色的花而导入新课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课堂上,这节课我把重心放在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茎的哪些部分用于运输水分这方面,因为发觉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还不够掌握,而这个课题难度也适中,如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制定计划中去,相信很多学生也能想出很好的方案。

但是在个别班却有些学生并不能真正进入到讨论中去,而在1,2,4,9,10这四个班中,小组讨论得比较成功的是1班和4班,想出来的方案多,而且都较具有实践能力的,而像9班,我已经把实验要求讲解了两次,还是比较少同学讨论得出方案,我想如果再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可以指定几个学生充当小组长,记录员,这些学生起主导作用,这样课堂纪律较易控制,而且学生也会进入角色。

第三节观察叶片的结构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4、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5、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点为、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介绍叶片的结构

书本P115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说出叶片总的来说能分成几个部分?

1、表皮分为上下表皮,其中上表皮比下表皮的气孔少,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

2、叶肉是叶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含有叶绿体,还记得叶绿体是进行什么作用的场所吗?

3、叶脉里面含有导管和筛管,主要是起运输作用的组织。

表皮,叶肉,叶脉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的主要“门户”是气孔

气孔是表皮里比较特别的结构,它们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壁厚薄不均匀。

1、气孔与水的关系:

当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

当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

2、气孔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高,气孔打开,加快蒸腾作用

温度低,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与安放

2、对光

3、观察

使用显微镜时,物镜与目镜的选择:

先用10*的目镜和5*的物镜,为了找到物体的位置

复习显微镜的构造:

提问: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通光孔

观察叶片的结构和步骤

1、叶片放于木板上

2、两片刀片,迅速切割(找出最薄的一片,用毛笔粘上)

3、把最薄的一片做成临时装片。

(先在载玻片上滴水,再把叶放在水里,盖上盖玻片,如看不清楚,可用稀碘液染色)

4、找出叶脉,表皮,叶肉

5、收拾工具,清洁桌面

布置作业

报告册P34,第四大题拓展练习。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气孔的作用并不是很明白,如果能给他们一些具体的例子可能会更清楚,比如太阳照射时,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当下雨时,周围的湿度比较大,气孔也就不需要进行蒸腾作用,所以这时植物的气孔关闭。

关于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致被灼伤的问题,可以利用夏天洗澡的例子来说明。

夏天洗澡后,留在人体体表的水分蒸发时,会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从而使人感到凉爽。

由这类生活实例再引伸到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我觉得书本上第3个步骤可以省略,因为只要在切成的叶片中找出比较细小的就可以完成我们的实验了,而找出这个最细小的叶片并不一定在培养皿中才能找到,在木板上同样可以,找到后用毛笔取出就能观察了。

光合作用(两节合并为一节实验课)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