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905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docx

《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docx

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

高考语文文言名句默写板块检测

(时间:

40分钟满分100分)

1、默写(每空1分,共25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诗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4、《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5、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6、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8、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9、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10、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看到

“        ,        ”的景色,思及自己多年来的辛劳以及丈夫的负心,不由得悲从中来。

 

11、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看到他人的长处,就会主动向那人看齐;看到他人的不足,就会如《论语》中所说的“     ”那样认真反思自己。

 

12、在《赤壁赋》中,苏子以“        ,        ”两句,告诉我们获得快乐其实很简单:

把自然美景当作无穷无尽的资源,与朋友一同享用。

13、《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后,又以

“        ,  ”两句高度概括了琵琶女美好年华的悄然而逝。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5题,共75分)

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3、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其意是年事已高,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好让一把老骨头能葬在故乡。

4、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

太学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忧,又称丁忧。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

C.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5、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

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

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

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

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6、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娶帝王之女为妻,多用来指高攀的婚姻,妻、归、嫁、娶等级用法与此有所不同。

B、禅,是指古代君主主动把帝位让给贤才的王位继承制度。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周朝后官吏和百姓禁止使用。

D、有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也可用来泛指官吏。

7、下列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戎是古代我国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所以也被称作西戎。

此外,我国历史上还有东夷、南蛮、北胡之说。

B、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是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

C、上封事是向皇帝进谏上带有机密性的文书。

古代臣民上疏为分“上书”、“上疏”和“上封事”等三类。

D、“使君子之道长,以副道君皇帝传付托之意”,一句中“副”有相称、符合之意,所以“副”也可以写成“符”,该句子意思并没有发生改变。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中国古代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B、“便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帝王也常在便殿接见臣子,询问对策。

C、“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大臣主持,只考策问。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人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用作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有时也指贬谪,放逐。

B、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宣德”“咸丰”“康熙”和“太宗”“英宗”这些都是年号。

C、“都督佥事”中的“佥事”实际上是协助都督工作的助理职务。

D、官印是古时官方权力的象征,官员品级的高低可通过官印的尺寸、质料来区别。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唐玄宗年号。

古代的纪年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王公年次纪年、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

B、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

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C、羽林军,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边防军,羽林是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

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职能权力和地位都不一样。

D、大赦,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

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在中国古代常指幼年丧父,也可以指父母双亡。

B、丁忧,指古时父亲或母亲死后,子女必须在家中按礼持丧一年的制度。

C、工部,是古时六部之一,为常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所职之事包括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

D、“节”代表皇帝身份,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可行使相应的权力。

11、C、针对的是君主而非朝廷大臣。

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指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茂才”,即秀才。

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C、“谏官”又称“谏臣”,汉代谏议大夫的职责是“直言极谏”,主要针对朝廷大臣的不当言行,向君主提出相关建议。

D、“印绶”,指官员的印信和系印的丝带。

铸印材料和绶带颜色可以区分官阶,如丞相太尉用金印紫绶,而二百石的官员只能和铜印黄绶。

1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嫡长子。

D、“伯”,是古代的爵位名称,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

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

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

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

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

在原官职上提拔;出:

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B、有司: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司”即“主管、管理”。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兴起于秦,完善于汉,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1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1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

主持、管理的意思。

如“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

B、中官:

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

C、典试:

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

D、星变:

星象的异常变化,古时谓将有凶灾。

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变化,也是“星变”。

1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B、诰敕,亦作“诰勅”,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

诰是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敕是帝王的诏书、命令。

 

C、廷议,即廷臣会议,具体方式多为按部门以商讨问题的形式进行,结果须上奏皇帝,意见不一致时,应摘要奏闻皇帝作裁决。

 

D、太庙泛指古人祭祀祖先的宗庙,也包括皇帝的宗庙。

祔庙指将神牌(牌位)放入供奉祖先牌位的庙中。

1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B、“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C、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D、“出”与“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2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是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国风》指《诗经》中的民歌,《诗经》中还有《雅》和《颂》,《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C.便殿指正殿以外的其他宫殿,是古时皇帝宴饮休息的地方,也称为“别殿”、“别宫”。

 

D.赠,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2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太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D、榷酒,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证券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

2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

B、荫是恩荫之意。

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这里指赵师旦因赵稹的恩荫而得以任官。

C、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判复核案件的官署名。

因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

为了使刑狱汇总,始置大理寺,作为复审机关。

 

D、赠本义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

后来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也叫赠,文中就是此义。

2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

黔,黑色;黎,古通“黧”,黑色。

黑中带黄色。

《李斯列传》中“面目黧黑”中“黧”即时此意。

 

B.搢绅,插笏于绅。

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

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一般都称之为缙绅,有时也可作为官宦或搢者的代称。

C.齿发,文中指牙齿和头发。

《旧唐书•白居易传》中“既壮而服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的“齿发”就是此意。

D.秘器,指棺材。

《汉书·孔光传》中“上素服临吊者再,至赐东园秘器,钱帛”的“秘器”就是此意,“东园”是专造丧葬器物的机关。

2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进士第指科举考中。

B、解褐:

解去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易上官服。

指人仕。

 

C、知制诰:

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宋代为清要之职。

 

D、御史台:

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主要负责监察事务。

2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

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C、“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

“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

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答题区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默写题(每空1分,共2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选项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文言文板块阶段检测答案

1、默写

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4、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5、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8、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9、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0、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1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食)

13、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二、选择题

1、答案:

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2、答案:

A。

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3、答案:

C。

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

4、答案:

A。

古代太学博士是学校的主持和讲授者,不是一种学位。

5、答案:

C。

践政、践莅:

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

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

蹈袭,沿用之意

6、B。

禅让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

7、B。

监国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不专指太子。

8、C。

不是“大臣”主持,而是由“皇帝”主持。

9、B。

“太宗”“英宗”不是年号,是庙号。

10、C。

羽林军,不是边防军,是保卫皇城的皇帝禁军。

11、B。

丁忧是指古时父亲或母亲死后,子女必须在家中按礼持丧三年的制度。

12、C。

针对的是君主而非朝廷大臣。

13、A。

“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14、A。

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有误,只有男子到了二十岁才行“加冠之礼”。

15、D 。

刺史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

16、A。

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17、C。

 弄混了“殿试”与“典试”, 典试,主持考试。

 

18、D。

太庙指皇帝的宗庙。

19、D。

“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

20、B。

《雅》为朝廷之音,《颂》为宗庙之音。

21、B。

“朔”还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22、C。

“大理寺是古代负责审判复核案件的官署名”。

大理寺仅是“复审机关”,审判是刑部之责。

23、C  。

齿发:

年龄、年纪。

24、A。

进士第:

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25、C。

“秩满”,任职期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