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与提升途径研究.docx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与提升途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与提升途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与提升途径研究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与提升途径研究
谭军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
鼓励大学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渠道。
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调查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创业胜任力分析,构建出创业胜任力八大主要特征模型。
并提出了通过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完善创业课程培训改革、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倡导政府创业政策扶持等途径及措施,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关键字: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7.38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10
作者简介:
谭军华(1978-),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学等。
收稿日期:
2015-04-16
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以来,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
为了缓解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以及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努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然而,当前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但对创业理解还不够透彻,缺乏创业所必备的创新精神、市场知识、企业运营等核心能力。
据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在1%左右,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为10%。
究其原因,创业胜任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
因此,完善和深化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1国内外创业胜任力的研究综述
1.1国外创业胜任力的研究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7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发表的文章中,他把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力,此后学术界对胜任力理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由于胜任力的理念和方法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成为前沿的科学管理理念。
在胜任力研究基础之上,1993年Chandler和Hanks将胜任力引入创业研究中,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概念,他们将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定义为创业胜任力,并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核心竞争能力。
此后很多学者对创业胜任力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Bird认为创业胜任力是一系列行为和可观察的特征,它受创业者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
Murray将创新史、创业经验、商业经验、挫折应对能力、社会地位、与风投的接触经验等特征界定为创业胜任力特征。
Pary在1998年提出胜任力是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最主要因素,它可以用标准来衡量,根据衡量标准可以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提高胜任力。
Thomas等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者为成功完成角色任务而必须具备的技能、知识以及能力的总和。
他所提出的六维创业者胜任力特征结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
Priyanto等对247位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创业学习可以使管理者的创业胜任力得到提高。
1.2国内创业胜任力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创业胜任力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刘帮成等于2003年从个人及组织两个层面对创业胜任力进行界定,并基于仿真技术提出了创业胜任力模型。
张炜等在Thomas等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12家中小型企业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构建了八个维度的创业胜任力模型。
王红军等探讨了科技企业家的创业胜任力及其与绩效的关系,发现科技企业家的创业胜任力主要包括8个维度。
木志荣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提出不同阶段、环境、任务下,不同的创业者群体应具备的创业胜任力是不完全相同的。
王沛等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创业者做了调查,发现大学生胜任力包括创业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商业洞察力等六个方面的特征。
蒲清平等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进行了研究。
李明章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创业胜任力与学校的创业教育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
笔者通过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创业胜任力”为关键词,搜索到2005~2013年国内有关创业胜任力方面的学术论文共39篇,可见,目前国内对创业胜任力方面的研究较少;此外,还以“大学生创业”为关键字,核心期刊为限制搜索到若干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学术论文,经过筛选,最后保留涉及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的学术论文128篇。
以这些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文献,经过数据统计,这些文献中一共提到93种与创业胜任力有关的素质特征,主要涉及大学生的一般能力,专业技能,创业基础知识、个性品质及创业动机等方面。
其中词频出现较高的10种特征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创业意愿、乐观进取精神、机遇把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冒险敢为精神、诚实守信、责任心。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参照了陈子彤、李娟研究时所用的《胜任特征核检表》以及封伟令、梁迎春采用的《当代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调查问卷》,编制了《创业胜任力特征核检表》,经过初步筛选,选取了58项创业胜任力特征。
在进行胜任力调查前,首先对4所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做了关于“是否有意愿进行自主创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一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大一总人数的38.50%,大二、大三、大四有意愿自主创业人数占各年级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5.54%,36.26%和31.44%;在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人数中,大一学生占27.5%的比例,大二占18.2%的比例,大三、大四分别比例分别为28.4%和25.9%。
针对有意愿创业的学生,对其发放编制好的《创业胜任力特征核检表》,共发放2400份,有效回收2076份,有效回收率为86.50%,其中大一517份,大二542份,大三523份,大四494份。
将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
创意和创新力(83.4%);专业技能(81.5%);人际沟通能力(77.4%);团队建设能力(74.2%);管理技能(71.5%);市场洞察力和营销能力(67.3%);资源整合能力(65.4%)。
此外,心理素质、个人性格、学习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决策能力、责任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身体素质等特征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在对32位成功的青年创业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得知,他们认为创业胜任力的特征按照重要性排序如下:
社会阅历,创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市场洞察力,团队管理能力,企业营运能力,抗压能力,执着精神。
最后,邀请了从事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的部分高校专家,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总结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对照,根据专家们提出的建议,删除了部分次重要特征,保留了最重要的几项创业胜任力特征,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见图1)。
3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途径与措施
3.1大学生注重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
(1)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目前,很多大学生受到传统就业观点的影响,对于创业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创业对自身发展及实现自我的价值。
对此作为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传统的就业观点。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困境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一切,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对创业持消极态度。
大学生要学会总结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立场坚定、思维独立、情操高尚、智能结构健全的品质,通过参加校内外举办的科研活动、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获取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2)丰富自身知识结构。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基础是学习能力,创业需要具备企业管理、市场营运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为创业夯实理论基础。
大学生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各门课程,还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水平,从而完善自身的创业知识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创业环境。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假期实践等活动,在实际锻炼中增强抗压能力,提高交际能力,磨练意志品质,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各类人群接触,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从而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拓宽获取信息渠道,建立起交际网络,为以后创业储备社交资源。
此外,大学生要参加创业交流,创业讲座,创业模拟竞赛等与创业有关的专题活动,时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创业警觉性和商业敏感性,从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中发掘和捕捉创业机遇。
3.2高校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营造创业文化的氛围
(1)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在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等课程的改革与完善同时,还要重视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常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高校应从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胜任力方面入手,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首先要科学的设置创业课程,课程模块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必修课,让所有学生了解创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对于有创业兴趣和热情的同学,可开设选修课进行重点培养,要加强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向学生传递国内外最前沿的信息,启发学生思考,普及如创业基础、创业学、大学生KAB创业、SYB创业培训等已经成熟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课程。
其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在引进创业师资力量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年轻教师,组建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胜任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师资团队。
最后还应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创业教育评价指标,对创业教育体系进行评价,对创业教育进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创业教育。
(2)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方式。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仅仅通过传统课堂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向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观转变。
采用“研讨式、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学内容,从而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胜任力。
(3)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一方面,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创业基金,为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
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竞赛活动,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让他们在竞赛中亲身体验创业情境,在锻炼中提高创业胜任力;另一方面高校要拓宽大学生创业资源渠道,首先高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联合开展创业教育,如理工科院校可以与财经类院校开展合作,根据各自优势构建知识互补体系,共同为学生创业创造条件。
此外,高校要与政府及企业加强合作,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基地进行创业实践,使他们对企业运营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创业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创业技能。
3.3政府加大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1)健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地方政府部门要根据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并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出台操作性强的相关政策,尽量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资金、租赁用地、税收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支持和帮助。
政府部门还要制定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创业走上法制化道路。
此外,政府要搭建起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充分调动其他社会力量,如金融服务机构、保险公司等,构建覆盖大学生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与服务。
(2)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舆论氛围。
目前,大学生创业在大学生个人、家长以及社会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偏见。
因此需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和谐氛围。
一方面媒体要客观宣传,通过报道一些杰出创业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使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舞大学生创业,激励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对于大学生创业失败,应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尊重大学生的创业选择,增强大学生创业勇气,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宣传优惠政策方针,鼓励大学生创业,营造健康和谐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DC.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M].AmericanPsychologist,1973
2ChandlerG.N,HanksS.H..FounderCompetence,theEnvironment,andVenturePerformance[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94(3)
3BirdJ.B.Timeand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95(2)
4ParryS.B..JustWhatisaCompetency[J].Training,1998(6)
5SonyHeruPriyanto,ImanSandjojo.RelationshipbetweenEntrepreneurialLearning,EntrepreneurialCompetenciesandVentureSuccess:
EmpiricalStudyonSM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trepreneurshipandInnovationManagement,2005(6)
6JoséCSánchez.UniversityTrainingforEntrepreneurialCompetencies:
ItsImpactonIntentionofVentureCreation[J].InternationalEntrepreneurshipandManagement,2011(2)
7刘帮成,唐宁玉,陶祁.基于仿真的公司创业胜任力评估技术模型[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3)
8张炜,王重鸣.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者组合模式与胜任特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3)
9冯华,杜红.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2005(6)
10王红军,陈劲.科技企业家创业胜任力及其与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1)
11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2王沛,杨景峰.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模型建构及其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2011(3)
13蒲清平,吕鹏.基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5)
(责任编辑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