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0756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分析.docx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分析.docx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分析

高考复习之常见典故集锦

  元日花雪: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2)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因事下殿,积雪满衣冠,回殿奏陈,武帝以为祥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

花雪,即霰,亦即雪前先降下的雪珠,《诗经》中“有先集维霰”之句,《韩诗》解“霰”为“英”,英即花瓣。

沈约据以解作“花雪”。

宋明帝《帝图颂》“甘露降和,花雪表年”,梁简文帝《谢东宫赐裘启》“地卷朔风,庭留花雪”,均用此典。

(典见《宋书·符瑞志下》)

  立雪程门:

禅宗二祖慧可初次参见菩提达摩(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夜间适逢雨雪交加。

但他从师心切,不为所动,恭候不懈。

至天明,积雪已没及膝盖。

菩提达摩见其求道诚笃,终于收他为弟子,授予《楞伽经》四卷。

唐方干《赠江南僧》所云“继后传衣者,还需立雪中”,即咏此事。

我国古代崇儒,佛家故事流传不广,另有儒者立雪故事,则为世所广传,即宋代学者杨时事。

杨时被尊为龟山先生,通经史,能诗文。

早年中进士后调官不赴,远从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为师。

一日往谒程颐,程颐方暝目而坐,杨时与同学游酢侍立一旁。

及至程觉醒,二人鹄立多时,门外积雪已一尺。

谢应芳《杨龟山祠》诗,有“卓彼文靖(杨时死后谥“文靖”)公,早立程门雪”句,正指此。

后遂以“立雪程门”喻尊师重道之诚。

(典见《景德传灯录》、《宋史·杨时传》)

  一字诗:

古代文人重视诗文语句的锤炼,常常为了一句一字而反复琢磨,一再推敲。

杜甫诗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所谓“呤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均极能表明诗人在语言上所下的功夫。

晚唐诗僧齐己作《早梅》诗,前四句云:

“万木冻欲折,孤根暧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诗成后,自觉尚不满意,就求教于郑谷,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后人因称改一字而使全篇生辉者为一字师。

(典见《五代史补》

  笔扫千军:

唐天宝十四载(755)春,杜甫曾作古风《醉歌行》,安慰落第归来的从侄杜勤“暂蹶霜蹄未为失”,并赞赏其文章和书法: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意言其文势浩翰,章法雄浑。

后因以“笔扫千军”喻书法卓绝或诗文雄键刚劲。

如元无名氏杂剧《苏子瞻醉写赤壁赋》中说:

“韩吏部,李翰林,他两个文施翰墨,笔扫千军。

”(典见《杜工部集》

  才高八斗: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以善于刻画自然景物著称,是山水诗派的创始者。

曾言: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生前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

他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推重。

所以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又对曹植作了高度的评价。

后人因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如唐李商隐《可叹》: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又唐徐夤《献内翰杨侍郎》:

“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

”(典见《南史·谢灵运传》,《释常谈》)

  夺锦才:

武则天曾游洛阳龙门,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

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以锦袍赐之。

未几,宋之问诗亦成,武则天吟赏不止,以为宋之问诗高于东方虬,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赏与宋之问。

后人因以“夺锦才”喻指才识超群之士。

明高启《谢赐衣》中“惭无夺锦才”句,用典本此。

(典见《隋唐嘉话》、《新唐书·宋之问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倚马可待:

东晋时桓温率部北征,参军袁虎随行。

袁虎因故失去桓温信任,被免去参军职。

时军中需发布紧急文书,一时无人拟草,桓温宣袁虎前来,令他倚在马前立刻写出。

袁虎手不辍笔,顷刻立就,共写了七张纸,洋洋洒洒,观者无不惊叹其才,连桓温也频频点头称赏。

后因以“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

如李白《与韩荆州书》:

“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七步成诗:

三国时杰出诗人曹植,自幼富于才华,曾深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

同母兄曹丕称帝后,挟嫌猜忌,时加迫害。

曹丕曾命他于七步中作诗,不成则行大法,曹植应声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中以“煮豆燃萁”为喻,指责曹丕手足相残。

曹丕听后深为惭愧。

后因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逼,又以“七步成诗”称人的文思敏捷。

(典见《世说新语·文学》)汉语

  八叉成诗:

晚唐诗人温庭筠,词藻艳丽,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

唐代科举重视诗赋律对,温庭筠每入试作赋,只须叉手(两手相拱)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韵,故而人称“温八叉”。

另说温庭筠应试时,从不起草,往往双手笼袖凭几,一吟即成一韵,故称为“温八吟”。

后人即以“八叉”喻才思敏捷。

明解缙《赠虞生》诗“文章倚马待,诗句八叉成”,即用此典。

(典见《北梦琐言》、《唐摭言》、《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击钵催诗: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虽为皇室亲贵,却礼才好士,常在夜间邀集才人学士欢聚,饮酒赋诗,刻腊烛限时成篇,规定烛燃一寸,诗成四韵。

时萧文琰、丘令楷、江洪等人在座。

萧文琰以为烧寸烛吟四韵并非难事,就与丘、江二人改为击铜钵催诗。

钵声一止,诗即吟成。

后因以“击钵催诗”喻诗思敏捷。

宋陈师道有“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句,即用此典。

(典见《南史·王僧儒传》

  长安居大不易:

白居易是唐代卓越的大诗人,他年青时期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为了找名人揄扬、引荐,曾经携诗卷,拜谒前辈诗人顾况。

顾况见名刺,上书“白居易”,蹙眉作谐语道:

“长安百物昂贵,居大不易。

”旋展读诗卷,其第一首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起四句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句质而不俚,形象鲜明,富于哲理。

顾况不禁大为赞许,笑道:

“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从此大为推荐延誉,白居易因之声名大振,不久考取了进士。

(典见《幽闲鼓吹》、《唐摭言》、《唐才子传》)

  探骊得珠:

骊珠,古代传说长于骊龙颔下,而骊龙又遨游于九重深渊之下,甚难获得,故价值连城。

唐代中叶,元稹、刘禹锡、韦楚客等到诗人白居易家聚会,约定各赋《金陵怀古》一首。

刘禹锡先成,于是白居易说:

“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

”于是三人均弃笔罢作。

后遂以“探骊得珠”比喻吟诗作文能得命题精蕴。

罗隐《谢郑长官启》“镂笔才清,探骊介重”,即用此典。

(典见《庄子·列御寇》、《鉴戒录》、《古今诗话》)

  压倒元白:

唐宝历间,宰相杨嗣复在第宅大宴宾客,文士毕集,诗人元稹、白居易也被邀出席。

席间,宾主赋诗唱和。

众宾客诗均已成,惟杨汝士苦苦构思,完篇最迟。

其诗曰“隔坐应须赐御屏,尽将仙翰入高冥。

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

再岁生徒陈贺宴,一时良史尽传馨。

当年疏傅虽云盛,讵有兹筵醉醁醽!

”元、白览后大为叹服。

杨汝士宴罢归家,向家人大声曰:

“我今日压倒元、白。

”后人因称作品超过当时名家为“压倒元白”。

宋人笔记载:

范仲淹与章岷同赋诗,章诗先成,范仲淹览后叹曰:

“此诗真可压倒元白矣。

”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中有“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句,亦用此典。

(典见《唐摭言》)

  马迟枚速:

西汉著名文学家枚乘之子枚皋,曾侍梁恭王为郎。

后到长安,为汉武帝文学侍臣,枚皋不通经书,诙谐调笑,甚得武帝宠幸。

常从武帝东,猎射嬉游之际,帝每有所感,即命其作赋。

枚皋才思敏捷,受诏即成,所赋甚多。

同时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佳于枚皋。

梁代张率奉命作《待语赋》,梁武帝读后赞道:

“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

卿可谓兼二子于金马矣!

”金马,汉宫门名。

后因以“马迟枚速”、“马工枚速”或“马迟枚疾”,喻文人才性各异。

  锦囊贮诗:

中唐诗人李贺,为人纤瘦,但作诗异常刻苦,常清晨骑弱马,一小奚奴背破囊相随,边行边吟,每得佳句,即写下投于囊中。

日暮归家后,取出诗句,构成全篇,除有重大事故外,日日如此。

其母使婢女检讨锦囊,见所书诗句甚多,即怒:

是儿要呕出心乃耳。

后人称好诗为锦囊佳句者本此。

锦囊又称奚囊。

元杨维桢《感怀》“尽取江山锦绣句,呕心沥血入奚囊”,即用此典。

(典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唐书·李贺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擅场:

后汉张衡曾作《东京赋》,赋云:

“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

”以斗鸡场喻嬴秦以强胜弱,并吞六国,专拒一场。

“擅场”一语,后遂引申为技艺才干高超出众,压倒全场之意。

如杜甫《冬月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

”言吴道子之绘画造诣出众超群。

唐驸马郭暧,曾邀集文士聚宴,大历十才子中之李端、钱起均在座。

李端最先成,众人称妙,推为最工。

时唯钱起不服,疑为预先有准备,要求李端以其姓“钱”字节为韵,即席再赋一首,李端援笔立成,较前所赋更工。

郭暧遂奉名马、金帛等为酬,时人皆称是李端擅场。

以后诗文评中,擅场一语,尤为习见。

(典见《文选·二京赋》,《唐国史补》)

  腹稿:

初唐诗人王勃,少年时即有才名,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诗风清新,为文也沉雄博丽,冠绝一时,著名的《滕王阁序》就是他的脍炙人口之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更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传说他写文章,先把墨磨好,再以被子覆面卧床,然后起而疾书,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时人谓之腹稿。

后常称下笔前的构思为“腹稿”。

清赵翼《不寐》诗:

“老来无寐夜景清,聊营腹稿待天明”,即用此典。

(典见《唐语林》《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胸有成竹:

北宋大作家苏轼不仅诗词文赋与书法各臻绝境,其绘画亦卓尔成家。

苏轼之作画,师法于其表兄湖州画派开山人文同。

文同字与可,以绘墨竹名世。

苏轼既师法文同,故深悉其画竹之真谛,曾评绘竹之法,“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后遂以“胸有成竹”喻下笔或作事之前心中先须有完整概念,成为常用口头语。

清沈德潜《说诗照会语》云:

写竹者必有成竹在胸,谓意在笔先,然后着墨也。

即论此事。

(典见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A;Y2jiQ8

  口吻生花:

唐著名诗人张祜,以擅作宫词为世所称。

其《题金陵渡》绝句“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颇为时人倾赏。

张祜平素作诗专心致志,耳目不旁鹜。

当其苦吟觅句时,妻子家人进言全不答应。

妻子责怪,张祜答道:

“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

”后因以“口吻生花”喻吟诗得意,灵感方来。

(典见《云仙杂记》卷五所引《白氏金锁》)

  目送手挥:

魏晋之际著名文学家嵇康所作《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四中,句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送归鸿”,指眼睛追随天空中的飞鸟;“手挥五弦”,指挥动手指弹琴。

后因以“目送手挥”比喻写作诗文书画时的从容尽意,得心应手,妙意双关。

清人王士稹评作诗云“手拨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语即出此。

(典见《嵇康集》)

  掷地有声:

东晋文学家孙绰以文才著称,曾作《游天台山赋》,辞致精工,写成后示友人范荣期,自诩:

“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范荣期初犹不信,开卷披览,每念至佳处,就赞叹说:

“应是我辈语!

”后因以形容辞章优美。

如唐李峤《赋》诗: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

”又以掷地称人的才华之高,如宋王禹偁《重修山庙碑》:

“惭非掷地之才,有玷他山之石。

”(典见《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汉语在

  良金美玉:

唐人张说与徐坚论文,尝谓:

“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用“良金美玉”比喻文辞的精美,也有比喻人品出众的。

如唐徐夤《避世金马门赋》:

“岂异严霜降处,难伤夫翠竹青松;烈火焚时,不损其良金璞玉。

”又如,《宋史·黄治传》述宋孝宗语云:

“卿如良金美玉,浑厚无瑕。

”或作“精金美玉”,如宋代文豪苏轼《答谢民师书》“欧阳文忠公常言:

‘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均用此典。

(典见《旧唐书·杨炯传》、《新唐书·王勃传》)P

  洛阳纸贵:

西晋作家左思,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初不为时人赏识。

后来左思携此拜见当时的名士皇甫谧,皇甫谧阅后大为称赏,亲自为之作序,张载、刘逵也为《三都赋》作注,张华把左思誉为东汉著名辞赋家班固、张衡一流人物。

班、张诸人均是当时文坛领袖,左思因此声名大振,他的《三都赋》也为豪门富家争相传抄,京都洛阳一时为之纸贵。

后人因常以“洛阳纸贵”形容文章的广泛传播或被人推重。

元稹《和观放榜诗》中的“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一联的上句,即用此典。

(典见《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左思传》

  一字千金:

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秉政,有家僮万人、食客三千。

他命门客各著其所闻,汇集为《吕氏春秋》一书。

书成,吕不韦令公布于咸阳城门,同时悬千金于其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千金。

西汉时,淮南王刘安撰《淮南子》,亦仿效此法,悬千金以征求意见。

后代遂以“一字千金”喻文学作品或书法的造诣深湛。

如梁朝诗歌理论家钟嵘的《诗品》,称赞《古诗十九首》: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典见《史记·吕不韦列传》)

  自出机杼:

北魏车骑大将军祖莹,聪明好学,八岁便能诵读《诗》、《书》。

祖莹读书每每夜以继日,父母亲怕他积劳成疾,禁止他夜读。

古代燃火不易,祖莹每藏火于炉灰之中,遣走僮仆,俟父母安寝后,独自点灯烛夜读,乃至通宵达旦。

祖莹后以才名拜官太学博士,与名士袁翻齐名。

当时人称:

“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

”祖莹为文重独创,反对模拟剽窃,常谓:

“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机杼,即织布用的梭子,是“织造”的代语。

后因以“自出机杼”比喻诗文不依傍他人,能别开生面、匠心独运。

(典见《魏书·祖莹传》)

  黄绢幼妇:

东汉邯郸淳作《曹娥碑》,蔡邕读之,大加赞赏,因在碑侧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曹操不解此语之意。

因问记室杨修是否理解。

杨修答道:

“解。

”曹操命杨修且不解释,容他自作揣测。

约行三十里后始解悟,乃命杨修记于别纸,修解说:

“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

幼妇,少女也,于字‘妙’。

外孙,女子也,于字‘好’。

齑臼,受辛也,于字‘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

”曹操所记亦同。

叹说: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因“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是“绝妙好辞”的隐语,后人以省文,单取“黄绢幼妇”喻指文辞优美。

唐黄滔《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紫微今日句,黄绢昔年碑”,用典本此。

(典见《世说新语·捷悟》)

  本色当行:

宋代诗人陈师道曾云:

“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

”意为苏轼作词,亦如韩愈作诗,虽好而不是词的本味,惟有秦观、黄庭坚之词,方是作词正道。

同时的晁无咎却说:

“苏词虽稍不谐律吕,盖横放杰出,曲子中缚不住者;而黄山谷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和诗耳。

”南宋诗论家严羽要求作诗“须是本色,须是当行”,即本陈、晁两家之说。

本色即诗文体裁的本味;当行,犹言内行。

后来诗文评论中常用“本色当行”形容恪守体裁而能致精妙之作家作品。

(典见《后山诗话》、《滹南诗语》、《沧浪诗话》)

  雕龙:

战国时齐人驺衍善谈天地自然之事,雄辩恢奇,颇动人心,梁惠王待以上宾,平原君拂席为敬,燕昭王拥帚扫除而迎,均极为礼敬。

稍后有驺奭,采驺衍之术以纪文,甚得齐王嘉赏,命为列大夫,专营高门大屋为居处,以示尊重,以博能致天下贤士之名。

国人因颂为“谈天衍,雕龙爽”。

后因以“雕龙”比喻善于文辞。

如《后汉书·崔骃传赞》说:

“崔为文宗,世禅雕龙。

”崔骃一家祖孙父子数代为文坛宗主,均以文辞名世。

梁刘勰名作《文心雕龙》,亦取此意而命名。

明蔡汝楠《寄华鸿山学士》诗:

“才迈雕龙客,心齐失马翁”,也用此典。

(典见《史记·孟子荀卿传》)www

  雕虫篆刻:

西汉扬雄长干辞赋,曾献《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于成帝。

至晚年,悔其少作。

他在《法言》一文中称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劣作。

雕虫篆刻,指“秦书”八体中的虫书、刻符二体,为童子初学所习课目,故扬雄称为“童子”之业,用以比喻雕章琢句是小技末道。

后人贬斥辞赋,或表示自谦,亦常用“雕虫小技”一词。

如李白《与韩荆州书》中,即有“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语。

(典见《法言·吾子》

  屋下架屋:

东晋庾阐字仲初,作《扬都赋》,呈给当时掌政的庾亮。

庾亮因与庾阐是亲族,为了抬高这篇赋的身价,就说它可与汉代张衡的《两京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妣美。

经他一推崇,人人竞写,京都为之纸贵。

文学贵在创新,而《扬都赋》不过是摸仿之作,并无新意。

因此谢安讥笑说:

“此是屋下架屋耳。

”同时人王隐也以“屋下架屋”评扬雄《太玄经》,讥其摸仿《易经》。

故后人常以“屋下架屋”比喻事物的摸仿或重复。

如《颜氏家训序》:

“魏晋以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傍人门户:

宋代文学家苏轼喜戏谑,曾述一寓言云:

桃符与艾人争执,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

“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

”艾人俯而应说:

“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尔?

”桃符怒,纷然不已。

门神解之说:

“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桃符为古代悬于门上避邪的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四字,为后世春联的前身,每年元旦更换。

艾人为端阳节避邪之物,以艾草作成。

端阳为五月,一年已将过半,故艾人讥桃符“已半截入土”。

门神为门上驱邪之物,三者均着于门户,故说“傍人门户”。

世指学问文章无独立见解,诗文无独创风格,追随他人,不能自成一家者为“傍人门户”,诗文评论中常用之。

(典见《东坡志林》)

  依样画葫芦:

陶彀博学强记,善文词。

在后晋时,已任知制,草拟诏令文书;历后汉、后周,均居显职。

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中禅位,仓促间未有禅文,陶彀在旁,探怀出禅文进呈,说:

“已成矣”。

太祖以此甚薄其人。

入宋,官翰林学士,有人在太祖面前推荐,言陶彀效力甚多,应提拔。

太祖笑道:

“颇闻翰林草制,皆捡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陶彀知后,乃在翰林院壁上题诗说:

“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后人因以“依样画葫芦”

  比喻模仿套用,因袭他人。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中说:

“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依门傍户,依样画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典见《东轩笔录》、《续湘山野录》、《孔氏谈苑》)

  取青妃白:

唐代古文学家柳宗元主张为文须博采众长而自铸伟词,反对盲目崇古和模拟剽窃,曾针对当时文章流弊言:

“世之模拟窜窃,取青妃白,肥皮厚肉,柔筋脆骨,而以为辞者之读之也,其大笑固宜。

”妃音配,与配同意;取青妃白,指取青色配白色,比喻东剽西窃,以卖弄文学技巧为能事。

清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

“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

”也作“抽青妃白”,如金元好问《送诗人秦略简夫归苏坟别业》诗:

“昨朝见君临水句,乃知抽青妃白非诗人。

”(典见《柳先生集·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覆瓿:

西汉扬雄仿《易经》和《论语》,作《太玄》、《法言》两书。

刘歆见之,谓曰:

“空自苦!

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

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意即说:

“此等作品实为白费精神,如今士人有官禄者,《易经》尚且不能通晓,谁去读《太玄》?

此等书将来只好被人盖酱罐罢了。

”晋代诗人陆机在洛阳,闻左思作《三都赋》,致其弟弟陆云函,讥笑说:

“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覆瓿”与“覆酒瓮”,本用以讥笑别人的文章,后常用来自谦作品的不登大雅,无甚价值。

(见《汉书·扬雄传》)

  藏拙:

南朝诗人徐陵,为当时宫体诗的重要作者,在文坛上与庾信齐名。

北齐史家魏收曾收录所作诗文,编成一集求教,意在借徐陵重名,请其将诗集刊刻传播。

徐陵却竟将魏收诗集投入江中。

旁人问其故,徐陵答道:

“吾为魏公藏拙。

”意为魏收诗不佳,一旦传布,适足自形其拙劣。

藏拙即隐藏短处,不以示人。

后人常用为自谦之辞。

唐罗隐《自贻》:

“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典见《隋唐嘉话》)

  颊上添毫:

东晋画家顾恺之曾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毛。

人问其故,答曰:

“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

”观者经细品,更觉添此三毫神采较为未添时格外生色。

后人因以“颊上添毫”喻文章一经润饰而更为得神,或形容文笔描摹生动传神。

(典见《晋书·顾恺之传》、《世说新语·巧艺》)

  点睛:

晋代大画家顾恺之作人物像,或数年不点眼睛。

人问其故,答曰:

“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阿堵,犹今吴语“这个”。

意思是人体其他部份画得美一点或丑一点无关紧要,不是画的灵魂,传神逼真之处,正在这一点(眼睛)上。

他曾在瓦官寺北殿画维摩洁像,画终将欲点眼时,对寺僧预言,“此画一点睛,不出三日,观赏者毕至,可得百万钱布施。

”画像揭幕后,所得布施钱果然大大超过此数。

又相传南朝梁时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龙四条,均不点睛,谓如点睛,龙即飞去。

寺人不信,再三恳求。

张僧繇点睛后,果然雷电破壁,两条点睛的龙腾云飞去。

后常以“点睛”比喻行文中神情飞动的警句或文中要旨。

(典见《世说新语》、《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

  郑家诗婢:

东汉儒学大师郑玄以笺注儒家经典著名,如历代作为正统的《诗经》读本“毛诗郑笺”,即是他的解经之作。

他家中的奴婢也耳濡目染,知书识礼。

郑玄曾使唤一婢,因不称意,准备责打。

后者刚要申辩,郑玄大怒,命人将她推倒在泥地中。

另有一婢见之,问道:

“胡为乎泥中?

”(《诗·鄘风·式微》中句)该婢答道:

“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诗·郑风·柏舟》中句)两婢的一问一答,都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后因以“郑家诗婢”形容一门风雅,婢仆知书。

(典见《世说新语·文学》)

  酒脯祭诗:

中唐诗人贾岛,一生仕途失意,穷愁潦倒。

其为诗以苦吟闻名,致力于锤炼而归于“平淡”,盖意在矫正当时浮艳的诗风。

贾岛对平生所作异常珍惜,每年除夕,必将一年所作诗,置于几案之上,以酒肉为祭,焚香再拜,口中念词祝祷。

祭毕痛饮,长歌而度岁。

宋代诗人戴复古《壬寅除夜》诗有句云:

“社陵分岁了,贾岛祭诗忙。

”(典见《云仙杂记》引《金门岁节》、《唐才子传》)

  光风霁月:

宋代理学大儒周敦颐品行高洁,为世人所称道。

黄庭坚《濂溪诗序》中说:

“春陵周茂叔(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以天朗气清时的煦风与雨过天晴后的明月比喻他的品格气度。

亦有用以比喻政治清明或太平盛世。

如《宣和遗事·元集》:

“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

”(典见《豫章集》)

  止(只)谈风月:

南朝梁时,徐勉官至左仆射中书令,为梁武帝掌书记,参与朝章仪制及中枢机要的议策,又善属文,著述极丰。

他曾与人夜集,有虞某者亦参与其间,谈话中,虞某以谋官事相求,徐勉立即收敛笑容,正色说:

“今夕止(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当时人都佩服他的清正无私。

“止谈风月”意即只宜谈自然风光及无关紧要之事。

后来用作制止别人谈当时不宜议论的话题的词语。

(典见《梁书·徐勉传》)k9z

  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拥资巨万,富埒王侯。

在洛阳西北郊外金谷涧中筑园,与达官贵戚游乐于其中,以豪侈相尚。

金谷夜宴之时,往往赋诗述怀,凡不能诗者,按例罚酒三斗。

后便以“金谷酒数”作为宴席上罚酒三杯的代称。

李白《春夜宴从北桃李园序》中,有“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语,即本于此。

(典见《世说新语》)0l

  《汉书》下酒:

宋代诗人苏舜钦嗜酒,寄居岳丈杜衍家,夜读时每需饮一斗,亦不需下酒菜肴。

杜衍遣人暗中伺察,当晚苏舜钦读《汉书》,读至张良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时,拍案叹惜道:

“惜哉,此击之不中也!

”言讫,满饮一大杯。

继读至张良投奔刘邦,言“此天以臣授陛下”一节时,舜钦又拍案叹道:

“噫,君臣相遇,何其难也!

”说罢,又满饮一大杯。

杜衍闻后大笑道:

“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

”后因以“《汉书》下酒”喻文人豪爽及倾心读书之佳语。

清孔尚任《桃花扇·借戏》“且把抄书赐教,权当《汉书》下酒吧”即用此典。

(典见《中吴纪闻》)

  人日鸟:

南唐王建封,粗鄙无文,而喜附庸风雅。

其族子自他人处得《动植疏》一篇,文中讲述经营花草鸟之事。

王建封见而喜之,请人抄录一份。

文中有涉及养鸽一段文字,因抄手誊写错误,将“鸽”字分拆成三,讹作“人”、“日”、“

  鸟”。

王建封不辨正误,以为”人日鸟”即鸽之称。

古来风俗,正月初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