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167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版.docx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版.docx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整理版

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

第1章信用管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1、信用管理工作中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p1)

监管方面→法律法规要求

政府信用监管的要求

行业自律→行业从业人员自律

国内外行业组织对职业道德的要求

企业信用制度→基本精神与原则

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应具备职业道德

2、法律法规的要求(p1)

遵守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违规活动。

三、政府信用监管的要求(p1)

1.服从政府信用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

2.适当保存原始信息资料,以备政府信用监管部门查证。

四、从业人员行业自律的要求(p2)

1.同业之间要相互尊重;

2.同业之间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3.不得在两家及以上的信用服务机构执业;

4.不能采用恶性竞争的手段。

五、征信作业过程中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p2)

同四.

六、国内外行业组织的保密性要求(p3)

1.最高原则;2.不得泄露委托人名称;3.不得透漏资料来源。

七、国内外行业组织的客观性要求(p4)

1.最基本原则;2.提供真实信息;3.不做不当交易。

八、国内外行业组织的专业性要求(p4)

1.最本质原则;2.知识专业化、技能专业化、方法专业化。

9、执行企业信用制度的原则(p4)

1.最大可能促进企业产品销售;2.最合理控制信用风险。

10、客户服务中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p4)

1.恪守基本精神与原则;

2.接受所属机构管理;

3.主动出示执业证件,主动介绍信用管理产品与服务信息;

4.不得误导、诱导客户;

5.不影响客户的正常活动,主动避免利益冲突;

6.不得挪用、侵占各项费用,不得超越权限执业;

7.负有保密义务;

8.按照相应规定处理信用管理成果。

第二章社会信用体系

一、信用的要素(p6)

1.信用的要素包括:

授信人、受信人、付款期限、信用支付工具和风险。

2.信用的主要形式包括:

公共信用、商业信用和消费者个人信用。

2、信用交易的特点(p6)

信用交易是以信用为交易媒介的交易种类,其特征是在交易中使用信用方式或信用工具。

在市场上,最常见的信用交易方式是赊销、赊购和信贷。

3、信用经济时代的特征(p7)

当一国的交易形态从现金交易为主导转变为以信用交易为主导时也就是50%以上的交易是以信用交易方式达成的,这个国家的市场就进入了信用经济阶段,或被成为信用经济时代。

当一国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该国的经济就开始迈进信用经济阶段的门槛。

4、市场信用风险的种类(p7)

1.根据授信人的性质不同:

商业性信用风险、金融性信用风险。

2.按照受信人的行为特点:

道德性信用风险、非道德性信用风险。

道德性信用风险:

信用交易双方在签定合同时,受信方从一开始就打算违约的风险,或者对于是否违约问题毫不在乎,履约观念不强。

——道德范畴、伦理基础

非道德风险:

是指受信人不是出于主观愿望而恶意违约,而是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到期履行合约而给授信人造成损失的风险。

根据产生原因分为行业风险、政治风险、企业经营风险和经济周期风险。

5、市场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p8)

信用风险源于信用交易中信息的不对称。

在信用合同签订之前,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将导致信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而在信用合同签订之后,信息优势方可能会发生道德风险行为。

影响风险大小的因素包括政治因素、信息因素、商业因素、管理因素等。

6、市场信用风险的控制(p8)

基于研究信用风险的伦理基础、制度安排,形成了当代信用风险控制理论。

1.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改善信息不对称、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2.提高社会微观主体的信用管理水平:

完善信用管理部门的功能

可控风险严格执行帐龄分析

严格执行标准的内勤催收程序

不可控风险:

可以规避

7、社会信用体系的框架(p10)

1.信用管理行业:

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进展的硬指标。

(1)信用投放

(2)征信服务

传统:

调查和商帐追收

现代:

征信产品生产型→信用管理顾问服务型

(3)信用保障服务

2.信用监管体系:

分为对工商企业信用的监管和对征信机构的监管。

(1)行业监管部门

调节信用的总投放量、规范行业征信的发展

(2)中央银行

(3)民间机构:

美国的国际收账协会、全国信用管理协会。

3.信用法律体系

(1)建立和发展信用制度所需要的法律环境

特征:

具有普遍适用性;保护合法征信;设立失信惩戒;具有较高素质的法律从业人员。

(2)国外信用法律体系建设的经验

4.信用文化与教育

八、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功能(p15)

1.保证信用的投放:

规模合理、安全投放

2.减少政府管理成本

3.根治社会失信现象,重塑社会道德伦理

4.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5.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6.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九、失信惩戒机制的内涵(p18)

由信用市场各授信主题共同参与的,以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库为依据的,通过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的公开,来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约束社会各经济主体信用行为的社会机制,是信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失信惩戒机制的功能(p18)

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形成不良记录。

11、失信惩戒机制的执行机构(p18)

各种授信机构,法律或政府有关机构委托的民间机构。

12、失信惩戒机制运行的前提条件(p19)

信用信息对征信机构的开放;征信机构构筑数据库,并公开资信调查结果;建立社会联防,记录不良信息。

13、失信惩戒机制的工作原理(p19)

 

十四、失信惩戒机制作用的效果(p20)

将交易双方中失信方与授信方二者之间的矛盾,激化成为失信方与全社会的矛盾;在法律允许的处罚有效期内,让所有的政府监管部门、授信机构、雇主和公共事业单位参与对失信者的经济类惩罚。

十五、失信惩戒机制的操作方法(p20)

1.主动打击失信行为;2.社会全面渗透;3.对受信者奖励;4.民间市场运作

第3章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1、企业信用管理理论的内涵(不同学说)(p25)

企业信用指的是企业采用信用销售手段,以赊销商品或服务、预付货款或业务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狭义的企业信用特指生产制造类厂家对企业法人性质客户进行的赊销。

广义而论,企业信用还包括商业银行、财务机构、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以及使用即期汇款付款和预付款形式以外的外贸方式而产生的信用。

2、企业信用销售的概念(p25)

狭义的信用销售,指的是企业赊销,包括对企业和对消费者进行赊销,是一种企业对企业、商场对消费者、生产厂家对消费者的先提货后付款的销售方式。

广义的信用销售的定义是一切合法的授信形式。

本质是对客户的短期融资。

3、企业采用信用销售的条件(p26)

1.买方市场的存在;

2.赊销企业或授信人掌握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技术;

3.合理回报率下的商业银行或厂商的融资支持;

4.强制受信人履行赊销合同的社会机制和法律保障。

四、企业信用销售的类型(p26)

1.企业法人之间的信用销售(B2B),即赊销企业对客户企业的信用销售;

2.企业对消费者的信用销售,即企业法人对自然人的信用销售(B2C)。

五、企业信用风险的含义(p26)

指在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最主要的表现:

企业客户到期不付款或到期没有能力付款。

6、企业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p27)

道德性信用风险:

客户恶意拖欠、诈骗、逃债、恶意破产;非道德性信用风险:

无法如期或足额履行赊购合约,给授信企业带来损失。

1.客户拖欠的风险:

拖欠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坏帐造成的损失。

体现在机会成本的增加。

对策:

分清拖欠原因,非道德性风险,客户延期付款

一是带附加条件同意延长客户的付款期限

二是将客户送入催帐程序

2.客户赖帐的风险,恶意拖欠货款

客户赖帐是产生赊销坏帐的主要原因

对策:

事前防范,通过“供应商评价报告”历史付款记录,筛选出赖帐客户。

3.客户破产的风险

造成坏帐损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对策:

对客户定期跟踪,发现客户的破产前兆,参加客户的破产清算。

4.不同付款方式造成的信用风险。

七、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p28)

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外部信用法律法规不健全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企业缺乏诚信意识

内部企业经营理念落后

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薄弱

8、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p29)

广义:

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以筹资或投资为目的的管理活动都属于企业信用管理范畴。

狭义:

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收回的管理。

内容:

1、客户的档案管理

2、客户授信

3、应收账款管理传统的信用管理职能

4、商帐追收

5、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新功能

9、企业信用风险的控制机制(p30)

1.信用风险控制方法示意图

 

2.

 

10、企业信用管理应实现的目标(p31)

目标:

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

1.成功销售平衡等式

最大销售(包括大量的赊销)+及时付款+最小坏账=最大利润

2.一般销售的平衡等式

低销售+(快或慢)付款+零坏账=低利润

3.较差销售的平衡等式

低销售+慢付款+零坏账=负利润+现金流量的不足

4.最差销售的平衡等式

最大销售额+缓慢付款+较高坏账=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破产

11、企业信用管理的基本功能(p32)

1.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功能

以事前防范为主,包括:

资信调查、统一客户管理、客户档案的内部服务。

2.客户授信功能

客户信用申请、信用分析、授信额度确定、给客户答复、受理客户投诉。

3.应收账款管理功能

控制应收账款的总体和个体规模,对合同期内的应收账款做技术处理,转让债权。

4.商账追收功能

执行催帐程序、国内商帐追收、诉诸法律、逾期应收账款的转让、申报注销坏账。

5.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功能

开发新客户、挖掘旧客户的潜力。

12、消费者信用的分类(p34)

1.现金信用:

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的一种消费信用。

2.零售信用:

由非金融机构授予消费者的信用。

3.服务信用:

服务提供者给予消费者的信用。

4.房地产信用:

消费者以所购房地产为担保而获得的信用,类似我国的按揭贷款。

13、消费者信用管理的基本功能(p34)

1.消费者信用档案管理功能:

从征信局订购。

2.客户授信功能

3.账户控制功能:

一是防止消费者因过度使用信用工具进行消费,二是不断分析信用工具被使用的状况。

4.欠款催收功能

5.利用征信数据库开拓市场功能

6.投放信用工具功能:

分为三部分,一是设计信用工具,二是推销信用工具,三是大比例激活所发放的信用工具。

十四、企业信用制度的内容(p35)

1.建立企业守信制度

遵守法律法规、信守商业合同,企业守信应该制度化;解决企业对外信用形象类问题。

2.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将企业的信用管理目标、功能制度化强调流程化的管理和规章的制度化;解决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和转移问题。

3.企业信用管理的基本工作流程

起点:

客户的授信决策和前期的准备

终点:

货款收回或形成坏账。

15、信用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p38)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就是在信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做好赊销工作,规避由于使用赊销方式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及造成企业其他经济损失的可能。

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信用部门可以帮助企业扩大销售、加速现金周转、减少企业的贷款使用、将企业坏账损失降到最低、合理控制企业的库存水平等。

16、信用管理部门设置的原则(p39)

1.基本组织结构

(1)商情科:

征信数据库中的信息维护和使用、系统与网络的硬件维护、面对企业内部的客户和咨询服务;

(2)授信科:

做好客户授信工作:

资信评级、确定授信额度、信用审核、授信额度调整、授信通知、书信答复客户的申述;

(3)商账科:

内勤和外勤。

2.设置信用管理部门的目标

(1)市场目标:

最大的市场份额、销售利润最大化市场效果:

提供更优越的付款条件、信用申请的审批速度、客户信用申请核准率、结构合理的客户群。

(2)财务目标:

合理地调控或改善企业现金流量和降低企业赊销成本,提高企业信用资产的质量。

(应收账款的成本:

管理成本、收账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和短缺成本)

(3)信息服务目标:

向内部和外部提供信息服务。

第四章企业信用政策

一、制定企业信用政策的原则(p54)

1.稳定性原则:

即信用政策条款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2.灵活性原则:

即信用政策要有一定的可预见的伸缩空间,以确保执行时的适当灵活性。

在实际操作中,信用管理人员要随时将企业的最佳生产规模和合理库存记在心中,做到既能灵活运用企业信用政策,又不违反企业信用政策。

二、企业信用政策的主要内容(p55)

1.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指企业采用信用销售手段对客户进行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的最低标准,即为批准客户信用申请的门槛。

信用管理人员在确保企业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现有的支持信用销售的资金规模和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来设立信用标准,同时考虑预期的DSO和坏账损失率两项因素。

信用标准是用来衡量和筛选企业信用销售的对象,决定了企业客户群规模。

确定信用标准的因素:

竞争对手的情况、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用户的资信状况等。

信用标准的制定——权衡收入与成本。

2.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是在信用条件下企业授予客户的信用销售限额。

分为:

总体信用额度:

对整个客户群的总体授信额度;个体信用额度:

企业对单个客户的授信额度。

总体信用额度的确定依据:

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信用政策、最佳生产规模、库存量、外部竞争压力等。

企业信用销售产生的应收账款被认为是被客户占用的企业资金,企业不能持有超出自己实力水平的应收账款。

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资金、生产和库存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当前的最佳授信额度,确定企业应收账款的加持有度。

科学地确定信用额度,常用的逻辑是:

(1)根据收益和风险对等原则,

(2)根据客户企业营运资金净额的一定比例,(3)根据客户清算的一定比例。

3.信用条件

(1)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指企业允许客户从赊购到支付货款的最长的付款时间界限,并在合同中取得客户的正式承诺。

信用期限越长,企业背负的成本越大。

企业给予的信用期限越长,客户购买商品时所支付的价格就越低,产品就越有竞争力。

影响信用期限长短的因素:

1)买方拥有货物的时间,2)市场竞争激烈程度,3)行业惯例。

信用期限的确定:

边际分析法。

(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向客户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是在于吸引客户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

另一方面通过此招揽客户。

方式:

1)对给付现金的客户以价格上的折扣,以鼓励客户同企业进行现金交易;2)在信用销售方式下,对于在规定的短时间内付款的客户,给予发票金额的折扣,以鼓励客户及早付清货款。

途径:

1)折扣期限:

在多长时间内付清应付帐款便可取得折扣优惠;2)折扣率:

在折扣期限内给予客户多大的折扣。

单一期限的现金折扣:

5/10,N30,多期现金折扣:

5/10,2/20,N30,折扣率与折扣期限成反比。

4.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指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所采用的收账策略与措施,即企业采取何种合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收回被拖欠账款。

收帐政策指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控制、逾期应收账款的催收和坏账的处理而制定的政策。

包括:

对违约客户的处置办法、对商账追收活动范围和深度的限制、授权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如何处置失信违约客户。

Ø授信政策:

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现金折扣

Ø收账政策:

合同期内的应收账款管理、收账诊断、商账内勤催收、商账外勤催收、委托第三方商账追收、追账成本控制、采用法律手段

3、企业信用政策的类型(p61)

1.紧缩型政策

2.适度型政策

3.宽松型政策

四、企业授信管理的概念(p63)

企业授信管理是对确定授信计划、明确企业信用政策、客户选择、确定具体授信额度、授信收回的流程管理。

5、设定客户授信额度的依据(p64)

根据付款风险的高低与客户信用需求量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授信额度与付款风险成反比,与客户的信用需求量成正比关系,在不存在付款风险的情况下,授信额度的限额便是客户的信用需求量。

6、对企业新客户确认授信额度的方法(p65)

1.同业比较法

2.初次限额法

3.销售预测法:

信用限额=全年销售目标×货款回收期(月)/12(月)

七、应收账款管理的定义(p68)

广义:

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债权成立开始到应收账款到期日这段时间的管理,即合同期内的应收账款管理;第二阶段是应收账款到期日后的账款管理,即逾期账款的管理。

狭义:

仅包括第一阶段的应收账款管理,而把第二阶段的应收账款管理称为商账追收。

8、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p68)

1.足额收回账款

2.按期收回账款

九、应收账款预警机制的内容(p69)

1.合同期内的应收账款监控

2.预警期内的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3.应收账款余额管理

十、逾期应收账款的内涵(p70)

在赊销合同到期后,客户仍然没有还款,则应收账款变为逾期应收账款。

1.诊断:

1)合同存在漏洞;2)有关交易人员与客户勾结;3)客户经营出现暂时性困难;4)客户经营出现困难,行将破产;5)客户诈欺

2.逾期账款的延期付款处理:

一是带附加条件同意延长客户的付款期限,二是将客户送入催帐程序。

11、处理坏账的方法(p71)

1.坏账催收

送达催收证明:

现场催收、书面催收

2.实物清偿:

现金清偿优先原则

3.法律诉讼

十二、赊账合同文本的制定机制(p75)

1.制定和发布: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国务院的有关业务管理部门

2.修订:

原制定机关修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定

3.印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指定的印刷企业印制

4.发放:

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业务主管部门发放

5.其他规定:

允许自制的合同文本和手抄合同本

十三、赊账合同条款的内容(p75)

1.鉴于条款:

订约背景和订约原则

2.标的条款

1)标的种类:

有形物、无形物和行为

2)标的数量

3)标的质量保证条款—核心条款

3.信用条款:

信用期限、现金折扣

4.结算条款:

币种的选择、金额、支付条件和支付方式

5.履行条款:

在何时、何地双方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时间,2)地点,3)履行义务人,4)履行内容---核心内容

6.其他条款:

风险、违约责任、不可抗拒力、争议解决、合同效力

十四、合同履行的原则(p80)

1.完全履行;2.诚实信用

第五章客户管理

一、客户资信调查的概念(p82)

指对被调查方资质和信用状况的调查。

(收集被调查方各信用要素信息,客观反映被调查方信用特征的活动)

2、客户资信调查的特征(p82)

真实性、综合性、前瞻性、合作性、机密性、差别性

3、客户资信调查的时机(p84)

1.第一次接触时

2.定期调查

3.客户要求扩大交易额度或改变交易方式

4.出现订单异常时

5.客户状态异常时:

a)不良债权增加,b)企业改组、经营者易人,c)经营者健康欠佳。

四、客户资信调查的内容(p86)

1.企业基本信息

(1)成立时间

(2)经营范围和业务变迁(3)经营方针(4)注册资本及变迁(5)企业性质、名称及商标

2.人力资源

(1)股东和经营者情况

(2)员工情况(3)技术条件

3.物力资源信息

(1)自然条件

(2)能源供应条件(3)厂房、设备情况

4.关联企业

5.经营管理情况

(1)组织与制度建设:

企业的经营组织分为高层组织和基层组织;内部制度包括内部牵制、内部检查、预算统计三方面。

(2)营业状况:

生产状况和销售状况

6.银行记录调查

7.行业状况

五、客户资信调查的途径(p89)

1)直接向受信者索取;2)向行业协会等机构索取;3)向票据交换所查询;4)向工商管理部门查询;5)银行查询;6)政府机构查询;7)现客户的往来企业查询;8)公开发表资料:

官方公开资料、行业协会资料、新闻报纸杂志;9)直接购买或委托专业资信机构调查。

六、客户档案的分类(p92)

分为书面档案和电子档案

7、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的原则(p92)

集中管理、长期积累、动态管理、分类管理

8、标准客户信用档案模本的特征(p94)

满足信用信息的深度、广度和动态指标;检索点设计合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有英文译本;建立资信评级标准;版式有利于计算机化管理等。

9、客户评价的主体(p95)

专业资信评级机构、企业信用管理部门

10、客户评价的方法(p95)

1.传统评价方法:

也称专家打分制度,其核心是C学说。

2.现代评价方法:

以z模型为代表的建立在关键因素基础上的较为客观的信用评级模型。

十一、5C要素学说的内容(p97)

衡量客户信用的要素:

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环境状况(Condition)

12、建立企业资信评级体系的原理(p99)

将5C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计算公式,并将客户信用价值的评价结论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13、消费者信用评分的基本类型(p104)

1.基础信用评分:

采用排除法,对消费者个人以往的信用记录进行分析,以分析不良信用记录为主,排除信用不良申请人,保留信用优良申请人,预测的是消费者的违约率。

2.细分类型的信用评分:

对介于信用最好和最不好之间的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对其将来的违约风险进行预测,使用一种数字或字母系统来标书一个人信用评分的差异,进而区分违约的几率。

十四、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的类型(p108)

1.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客户前景,衡量客户破产的可能性):

Z计分模型、马萨利模型。

2.管理模型(偏重于均衡地解释客户信息,从而衡量客户实力):

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特征分析模型。

第六章企业信用风险转移

一、企业信用风险转移的方式(p117)

1.债券担保

2.保理

3.信用保险

二、债券担保的形式(p117)

定金;保证;抵押;质押;留置;特殊担保

3、担保机构的类型(p122)

1.商业性担保,即以盈利为目的的担保。

2.以执行政府政策、扶持弱势群体为目的的担保。

四、资产证券化的内涵(p125)

资产证券化,通常是指以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资产作为信用交易基础,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发行证券的融资方式。

资产证券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资产变现方式,交易者通过把资产(贷款或其他应收款等)转换为证券并将其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实现了资产的变现。

第七章征信工作原理与准则

一、征信的内涵(p131)

1.概念:

以了解企业资信和消费者信用为目的的调查。

在操作上,征信包括信用信息的采集、核实、处理、合法传播的全过程。

2.内容

(1)征信对象:

企业法人和自然人

(2)征信目的:

为了克服信用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和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3)征信数据:

包括原始调查数据和经过技术处理的数据。

(4)征信产品和服务:

报告、软件;评级、信用管理咨询、商账追收等。

(5)征信机构(图7-1):

企业征信机构、个人征信机构

(6)征信行业(图7-2)

(7)征信市场(表7-1)

2、征信市场的分析(p133)

指征信机构提供征信服务的目标市场。

范畴

服务

征信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