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9937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docx

《高考语文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docx

高考语文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

2017高考语文轻松考过140分速成演练之提高篇20

1.(2017·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解析:

题中A、B、C三项围绕儒家思想的“择善”“改过”两点来说,在选文中都有依据,D项中“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的说法与文段内容相悖,文段中写舜的一句有“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的内容,即“抛弃自身的缺点,学人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之意。

答案:

D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

学+科+网Z+X+X+K]

解析: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取于人”“为善”的含义,本题有三个得分点,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理解(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

);能够结合文本(接受别人的批评,学习别人的优点。

);谈自己看法,言之成理(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或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

误区警示:

本题失分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到位,二是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生成自己的认识,并且言之成理。

多数考生的失误往往是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同时语言表述也不容忽视。

答案:

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

“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

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

②孟子说:

“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

禹,听到善言,就拜谢。

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好品德愿和别人共有,抛弃缺点,学人长处,乐于吸取别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来源:

Zxxk.Com]

2.(2017·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

“里①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

②子曰:

“德②不孤,必有邻③。

”(《里仁》)

【注】①里:

居。

②德:

有德之人。

③邻:

亲近。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影响,要谨慎选择。

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

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

[来源:

学,科,网]

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

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

解析:

本题主要从“环境”和“效果”角度考查对“仁德和人关系”的理解:

人应居住在有仁德的环境里;有仁德的人不孤单,人缘好。

C选项对选段①的理解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在“选择与仁德为邻”,这里应为“选择与有仁德的人为邻”,第二处错在“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这是对“焉得知?

”一句的曲解,应理解为“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答案:

C

 

(2)孔子说:

“无友者不如己者。

”(《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查对孔子“择友”与“择处”思想的理解。

孔子交友思想,是建立在其“仁”的思想基础之上的。

作答时,要先答出选段与选句之间的关系,即要指出“择友”与“择处”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及与“仁德养成”之间的关系。

其次要阐述孔子“择友”观的内涵,即指出孔子为什么会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孔子此句话从正面说是:

要和比自己水平高、素养高的人交朋友。

误区警示:

不管是考查对选段意思的理解还是对思想内容的分析,都要抓住重点词语来解题。

如第

(1)题把“知”被译成“知道”,且不说这种翻译不能与前面的“里仁”匹配,“知”通“智”对稍有点文言积累的学生而言,几近常识,只要抓住这一点,此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题在评卷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无友者不如己者”理解不准确,答成“没有比自己低的朋友”,是抓不准重点词语“无”“友”二字的缘故。

答案:

示例:

“择友”和“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

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

(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

“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来源:

Z§xx§k.Com]

②孔子说: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一、(2017·泉州质检)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5分)

孟子曰: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①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②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尽心下》)

【注】①施:

给予。

②不下带:

带,腰带。

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

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题目 根据文意,说说如何避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这一现象的产生。

【学生答案】在孟子看来,要避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这一现象的产生,就要在修身方面做到“自任者”重而“求于人者”轻,严格要求自己,不苛求他人。

【失分原因】得3分,该答案针对性很强。

首先能从“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一句逆向思维,作出“严格要求自己,不苛求他人”的回答,得2分。

其次,它能针对上文所表述的内容,指出这是从修身方面来说的。

【参考答案】文中“其田”指的是“修其身”,“芸人之田”指要求别人修身(“求于人”)。

要避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就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并且从自身做起,不舍近求远。

【增分技巧】答题之前要先全面疏通文意,再针对题目要求联系上下文综合考虑。

对于文中带有隐喻的词语(“田”)要懂得挖掘出它的内涵。

二、(2017·宁德质检)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

子曰: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来源:

学科网]

材料二: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材料三: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材料四: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题目 根据上述选段内容,请回答:

①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乐在其中”?

②从上述四则可以看出儒家提倡的思想是什么?

【学生答案】①孔子所说的“乐在其中”是指践行仁义,不慕富贵。

②儒家提倡的思想是崇尚仁义,不为了追求富贵和享受而害仁害义。

【失分原因】得4分。

第①题有两个要点,一是“乐道”,即行仁义;一是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概括所得的“安贫”,该考生答题具备这两个要点,得2分。

第②题的答案要有一、二、三则材料中的“仁”和第四则材料中的“义”,二者兼具得2分。

【参考答案】①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即使贫贱,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②儒家提倡的思想是重仁、尚义、崇德。

【增分技巧】该题评卷采用“采点得分”的方法。

所有的要点都在文段中,要细心查找,准确归纳。

◆《论语》针对性训练◆

一、(2017·福州三中卷)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

“敢问其次。

”曰: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

“敢问其次。

”曰: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

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

“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

“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注】①硁硁(kēng):

浅薄固执的样子。

②斗筲之人:

指器量狭小的人。

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

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

真正的“士”,是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王使命的人。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层次的。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

解析:

A项对“行己有耻”的理解欠妥,应该是“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

答案:

A

 

(2)孔子还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

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矛盾。

孔子的“信”即守信、讲信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

但他并不是片面无条件地推崇“信”,而是说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参考译文】

子贡问道:

“怎样才可以叫做士?

”孔子说:

“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

“请问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

“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

“请问再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

“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

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

“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

”孔子说:

“唉!

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二、(2017·厦门外国语学校模拟卷)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孔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庸也》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财富可以获得,即使是做低贱的职业,孔子也愿意。

如果不可以获得,不如顺从自己的精神爱好。

B.孔子认为,即使是每天吃着粗糙的食物,喝着白开水,枕着胳膊睡大觉,也很快乐。

那些通过不义手段获得的财富与地位,对他来说轻如浮云。

C.贤德的颜回,即使是生活在别人无法忍受的艰苦环境下,也能够保持住自己的精神追求。

D.孔子认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物质条件看得轻如鸿毛,对于艰苦的生活环境能够泰然处之,是不需要追求物质财富的。

解析:

D选项“君子不需要追求物质财富”不符合选项A的意思,君子虽然能够忍受艰苦的环境,但是对于那些能够通过正当手段可以获得的财富还是努力追求的。

答案:

D

 

(2)请结合上文谈谈孔子对财富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于物质财富,只要是能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即使是做低贱的职业,还是应该积极争取的。

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那些不义之财,是不可以随便占有的。

如果暂时没有获得财富的渠道,孔子主张要能够受得住贫穷的考验,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译文】

孔子说:

“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孔子说:

“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

干不义的事、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没意义。

孔子说:

“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

三、(2017·福州八中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

B.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思”严格要求自己。

C.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

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

孔子这么说,主要是为没能做到而自责。

解析:

D项“主要是为没能做到而自责”错。

孔子这么说,一是自责,二为勉人。

答案:

D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2)结合上面《论语》选段,简述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和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

君子内存仁德,心胸宽广,明白大义,知礼谦恭,不忧不惑不惧,不贪小利,不同流合污。

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两个标准:

一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并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向;二要有坚持这种志向的气节操守。

【参考译文】

(1)孔子说:

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君子注重的是规范,小人担心的是利益。

孔子说:

“君子看重于义气,而小人只通晓于利益。

孔子说:

“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孔子说:

“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

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

“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孔子说:

“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

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2)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

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居无事,天下就没有冲突。

孟子说:

“这怎能算是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礼吗?

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亲自送到门口,告以顺从是为人妻的道理。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

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

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四、(改编题)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①乎?

”子曰:

“有恶。

恶称人之恶②者;恶居下流而讪上③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

“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④者;恶不孙⑤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⑥者。

”(《论语·阳货》)

【注】①恶(wù),厌恶。

②称人之恶,播扬人的过错。

恶(è),过错。

③居下流而讪上,在下位而诽谤在上级者。

下流,下位,与今语“卑鄙下流”的意义不同。

讪(shàn),谤毁。

④徼,抄袭。

知,通“智”。

⑤孙,通“逊”。

⑥讦以为直,把攻击别人的隐私当作正直。

(1)下面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和子贡分别列举了几种令人讨厌的人,这也正是儒家所倡导的所谓“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B.从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厌恶的人是把恶德、失德显现在外的人,子贡厌恶的是把恶德当作是善德的人。

C.“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君子判断是非善恶,要有客观而公正的标准,选段中孔子与子贡对恶人的评判是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独立判断精神的最高典范。

D.子贡所批判的恶人与孔子所批判的恶人相比更具隐蔽性,不容易被人觉察。

解析:

所谓“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是指君主要与民众同好恶,与本选段内容无关。

答案:

A

 

(2)孔子强调君子也会有讨厌人的时候,这和君子“量大能容”的德行是否相冲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冲突。

君子追求仁义,善善恶恶,是是非非,所以君子也有讨厌的人。

量大能容,包容朋友的缺点是善德,而纵容、包庇恶人则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灾难。

【参考译文】

子贡说:

“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

”孔子说:

“有。

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厌恶居下位毁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

”孔子说:

“赐啊,你也有厌恶的事吗?

”子贡说:

“我厌恶剽窃却把它当作聪明的人;厌恶不谦逊却把它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把它当作直率的人。

五、(2017·福建师大附中卷)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

“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篇》)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颜渊能够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颇为欣赏。

B.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不认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行为。

C.虽与欣赏颜渊有异,但孔子也肯定了子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优点。

D.孔子认为,“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能够参与统帅三军极为重要的条件。

解析:

C项中孔子委婉地批评了子路的好勇却不善谋。

答案:

C

 

(2)“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内容,请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孔子所说的“勇”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孔子看来,“勇”绝不是不计后果的蛮干,“勇”只有与善于谋划、谨慎行事相结合,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合乎“勇”的规定。

【参考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

“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子路问孔子说:

“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

”孔子说:

“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

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六、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

“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注】①质,本质,指内在。

②文,文采,指外表。

③野,鄙陋粗俗。

④彬彬,此指文质兼备。

(1)下面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的内在和外表都很重要。

内在等于选文讲的“质”,指本性、学问、道德等;外表等于选文讲的“文”,指口才、仪态等。

B.选文的主旨在于说明一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即内容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念,而形式指文笔或书法,必须二者兼美,才是君子所作的好文章。

C.假如一个人学问很好,却拙于言词,不会表达;或者说品德很好,却仪容不整,不够雅观,给人呆板、粗野的印象,这就是“质胜文”。

D.假如一个人的言词非常流利,却没有内容;或者说相貌堂堂,威仪过人,却品德低下,给人浮夸、虚假的印象,这就是“文胜质”。

解析:

选文主旨在于阐述成就君子之道。

答案:

B

 

(2)一个人的朴实是不是会妨碍文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朴实和文雅是君子修为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是相得益彰的关系,朴实并不代表粗鲁,文雅并不代表虚伪。

【参考译文】

孔子说: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七、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

“衣敝缊袍①,与衣狐貉②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③’”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

“是道也,何足以臧?

”(《论语·子罕》)

【注】①衣敝缊袍,穿着破旧的絮袍。

衣(yì),穿。

敝,破败。

缊(yùn)。

②狐貉,以狐狸或貉的皮毛所制成的裘衣。

貉(hé),形似狐狸,锐头尖鼻。

③语见《诗经·邶风·雄雉》。

忮(zhì),嫉妒。

用,为、做。

臧(zāng),善。

[来源:

学&科&网]

(1)下面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身穿缊袍,与穿着狐貉大衣的人并立,毫无羞惭自卑之态,其心中坚毅自信的气质,正显现出刚者的姿态。

B.子路受到老师这样的赞美,不免沾沾自喜,经常念诵在口。

然而“不忮不求”并非道德之全,亦非众善之宗,若一味以此自足,或将画地自限,无以精进于道。

C.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