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9830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

2021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全册知识归纳梳理笔记(精华版)

必修一.政治史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1、分封的三个对象: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①王族:

燕、鲁、卫、晋、吴;②功臣:

齐;③古代帝王后代:

杞、宋、许、陈、楚)

2、分封的四个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诸侯的五项义务:

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4、分封制的作用:

(1)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3)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易考点:

1.分封制,中国古代称为“封建制”“封邦建国”(如柳宗元《封建论》),现今香港教材也称其为“封建制”;

2.分封制在今天的影子:

比如很多姓氏源于祖先受封之地,如陈、胡等

3.西周之后曾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有:

西汉、明朝

二、宗法制

1、目的:

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3、特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了大宗与小宗所构成的家族等级秩序。

4、作用:

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易考点:

1.宗法制在今天的影子:

宗族祠堂、家谱

三、复习与提升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二者互为表里

三、嫡长子继承制利弊

避免了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

继承人不一定是最贤能的

二.秦朝政治制度

一、统一

1、公元前221年

2、原因: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先后灭六国。

3、疆域:

北至长城,南到南海,东及东海,西达陇西。

二、三大制度

(一)、皇帝制

1.秦始皇首创

2.名号上突出秦始皇个人业绩和皇权独尊

3.权力上皇权至上

(二)、三公九卿制

1.哪三公: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注意“丞相”不要写作“臣相”)

2.三公职权:

丞相:

辅佐皇帝;御史大夫:

监察百官;太尉:

军务(联想今天的“中尉”“上尉”)

(三)、郡县制

1、内容:

①地方行政区划:

郡─县

②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

2、作用:

①实现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中央集权制确立

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三、复习提升

一、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分:

1.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叫“君主-专制”

2.地方没有独立权力,必须完全听命中央,叫“中央-集权”

3.与中央集权制相对的一般是中央-地方分权的联邦制,与专制相对的是民主;

4.今天中国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但是中央集权;

二、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作用:

政治上:

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促进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发展;

经济上:

有利于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经济活动,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消极作用:

君主专制、人治容易导致政治腐败、决策失误和官僚特权阶层庞大;

封建社会后期,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造成经济的停滞国家落后;

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阻碍科技进步。

三、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

三.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

一、西汉

A.中央集权

1.汉初,分封制郡县制

2.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

①推恩令②刺史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B.君主专制

汉武帝:

中朝(内朝)

二、唐

A.中央集权:

节度使,藩镇割据

B.君主专制

三省六部制:

1.中书起草,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工兵刑礼户吏

2.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互牵制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北宋

(一)措施:

A.中央集权

1.军事:

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入禁军

2.行政:

派文官任地方官,设通判监督

3.财政:

地方赋税除小部分开支外,其余由中央掌控

B.君主专制

1.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门下

2.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二)影响:

1.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2.在中国古代两对矛盾中,首先解决了“中央-地方”这对矛盾。

3.形成“三冗两积”局面

4.重文轻武政策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四、元

A.中央集权

1.行省制。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河北、山西、山东直辖

B.君主专制:

中书省,宰相权力过大

五、选官制度

(一)世官制

1.时间:

先秦

2.内容:

贵族世代为官

(二)察举制

1.时间:

2.内容:

地方官员举荐人才;需经中央考试;科目有孝廉和秀才;

3.问题:

名不副实

(三)九品中正制

1.时间:

魏晋南北朝

2.内容:

由“中正”(评委)按“九品”给人才评级,向中央推荐

3.问题:

被门阀士族操纵垄断

(四)科举制

1.简史:

隋朝创立,唐宋完善,1905年废止

2.评价:

①打破贵族垄断官职,加强中央集权

②扩大统治基础,维护了社会稳定

③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

④社会重学崇尚读书

⑤公平公正

⑥钳制思想扼杀创造意识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一、明朝内阁制

(1).过程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3.明成祖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2).特点

1.无法定地位,不是正式行政机构

2.内阁有票拟权,但需皇帝批红

3.受司礼监太监牵制

二、清朝军机处

(1).设立

设立者:

雍正

最初目的:

西北军务

特点:

有官无吏、品级不高、跪受笔录

(2).评价

1.提高了行政效率;

2.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三、总结提高

(1).明朝的内阁与英国近代内阁的本质区别:

1.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是为封建专制皇权提供服务的内侍机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产物。

2.近代英国的内阁逐渐成为法定的政治机构,是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和完善的产物。

(2).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17、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政治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趋势:

中国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欧洲却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民主政治。

原因: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是由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五.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一、形成条件

1.港湾众多,耕地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跃,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2.城邦面积狭小,人口少

二、发展过程

背景:

古希腊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君主制。

公元前8——前7世纪,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1)废除债务奴隶制;

(2)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

(3)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4)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5)设立陪审法庭;

2.克里斯提尼改革:

(1)陶片放逐法

(2)建立以地域为基础的十个地区部落,取代氏族部落

(3)建立“十将军委员会”

(4)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3.伯利克里改革:

发工资和“观剧津贴”。

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特点

雅典民主的特点: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1.主要机构: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民众法庭)

2.主要制度:

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PS:

易错点

1.希腊城邦的特点: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的特点: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公民大会没有体现轮番而治,但体现了人民主权

四、评价

1.民主制度使雅典在思想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只有男性公民才有民主,妇女、外邦人、奴隶没有。

 

五、复习与提升

1.地理环境是古希腊民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吗?

不是!

古希腊民主制的产生,是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自然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

古希腊民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古代雅典民主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

(1)古希腊民主是直接民主,今天西方是间接代议制民主;

(2)古希腊只有本邦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力,今天西方已经扩展到全体公民;

(3)前者是奴隶制民主,后者是资本主义民主;

(4)今天西方民主比古希腊民主更体系化、法制化

六.古罗马法律

十二铜表法

一、《十二铜表法》

1、原因: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2、时间:

公元前5世纪中期颁布

3、意义:

⑴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虽然内容上仍然偏向贵族,但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偏袒自己,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⑵保留了一些较野蛮的习惯法。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时间:

公元6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

2、组织者: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3、影响: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评价罗马法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2)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稳固罗马帝国的统治。

(3)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七.英国史

一、君主立宪制

1、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1701年《王位继承法》

2、内容:

①由终身、世袭君主担任国家元首;

②君主权力由宪法赋予,并受到宪法和议会监督;

易错点:

①《权利法案》不是宪法!

②并不是君主立宪制一确立,英国国王就没权了,直到内阁制形成前,国王还是有相当大行政权;

二、责任内阁制

1、形成:

1721年,沃尔波尔就任财政大臣,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

2、内容:

(1)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建,国家元首形式_上任命;

(2)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集体责任;

(3)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由内阁承担;

(4)议会如果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内阁或者集体辞职,或者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提前进行大选,选出的新议会对内阁仍不信任时,内阁必须辞职;

(5)内阁阁员必须是议会议员,如不是议会议员则必须通过一定程序补选为议员。

易错点:

1.很多人想当然以为1689年君主立宪制确立时,责任内阁制就也确立了,其实要晚30多年!

2.英国议会和内阁区分:

(1)议会是立法机构,内阁是行政机构;

(2)议会老大是议长,内阁老大是首相;

(3)议会议员是老百姓投票选出来;内阁是由议会中多数党主持组建,不需再要选民投票;(4)英国议会相当于中国的人大,英国内阁相当于中国的国务院;

三、议会改革(1832年选举制改革)

1.背景: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2.内容:

①取消“衰败选区”议会代表名额,将其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

②降低选举权财产资格限制

3.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

 

四、英国的政党制度

(1)光荣革命前,出现“辉格“托利”两派;

(2)19世纪演变为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

(3)20世纪20年代以后,工党崛起,与保守党成为议会两大主要政党;

复习与提升(不用抄)

1.英国近代民主政制的作用

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对工业革命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2、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使政治斗争有序化,对社会的稳定起着巨大作用

3、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其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4、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2.比较18世纪初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的区别

(1)性质不同:

英国内阁制属于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

(2)内阁权限不同:

英国内阁权限比中国内阁权限大。

(3)组成方式不同:

英国内阁是由选举产生,中国的内阁是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

(4)影响不同:

英国的内阁制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内阁制则是促使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逐步走向衰落,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3.新闻媒体喜欢以“白金汉宫”代称英国王室、女王,唐宁街(十号)代称英国首相,威斯敏斯特宫代称英国议会。

八.美国1787年宪法和政制

美国建立

1.1620年,第一-批欧洲人乘坐”五月花”号来到北美;

2.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北美宣布独立;

4.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北美实行邦联制;

1787年宪法

1.制订背景:

独立后的美国邦联,地方权力过大,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国家松散,社会动荡,阻碍经济发展。

2.过程:

1787费城麦迪逊

3.评价先进性:

(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主,防止了决策失误和贪污腐败。

(3)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联邦和州之间、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稳定发展和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局限性:

它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但后来通过修宪解决了这些问题)

政治制度

1.联邦制:

①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统领全国军队、对外宣战等权力;

②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

③但联邦政府只拥有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其余和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人民;

④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前提°下可以制订本州法律;

⑤各州自主选举产生本州议会、政府首长,联邦政府不得干涉;

⑥联邦与各州并非中央-地方或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关系;

⑦联邦议会(国会)必有一院(参议院)由各州选派代表组成体现本州意志;

2.总统共和制:

①总统由民众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②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③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选民负责;

3.三权分立:

⑦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总统执掌;

②三者独立平等,相互牵制制约

政党制度

1.联邦政府成立后,出现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前者主张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后者主张扩大州权;

2.1816联邦党解体

3.18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自由党;

4.1850年代,自由党分裂,部分加入民主党,部分与北方部分民主党联合创建共和党(1854)

5.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

6.19世纪后半页,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

思维拓展

一一完整理解美国“分权与制衡”

很多同学会把"分权制衡”与“三权分立”混为一谈,其实,美国的“分权制衡"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外,还包括其他(从数学上来说,“分权"除了“三权分立”外,还可以“二权分立”、“四权分立”、“五权分立....

我们来看一看美国“分权制衡”的完全涵义:

(1)总统、国会、法院三权分立

(2)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分权与制衡

(3)联邦与地方的分权与制衡

(4)军队国家化(军队中立):

军队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党或个人,只属于国家,如果你不再是总统也就不再是三军统帅;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争议中必须保持中立沉默,如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竞争,你不能跳出来说“我坚决拥护共和党XXX的领导”。

(5)文官集团与军队的分权与制衡:

如果你是四星.上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想做国务院的国务卿,那你就得先辞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军队里的所有职务;

(6)政党与政党的分权制衡:

真正能防止贪污腐败、贿选集权的只能是另一个政党(个人的力量太微弱了,很容易被国家机器弄死)

(7)媒体独立的分权制衡:

美国媒体是独立的,社长主编不是行政任命,刊发播放内容不用事前审查,即便有问题也只接受司法诉讼,不会被行政首长停刊。

(8)司法独立

复习与提升

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比较

 

九.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一、过程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

②1792年,法国建立共和国

③1870普法战争,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立

④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二、第三共和国宪法

(1)通过:

1875国民议会

(2)政体:

半总统共和制

(3)评价:

①沉重打击了保皇派势力,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②最终从法律_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标志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③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易错点:

①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②总统和内阁要向议会负责;

③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众议院。

三、补充

01

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

经济:

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政治:

君主专制/三级制度激化社会矛盾

思想:

启蒙思想的传播

导火线:

财政危机迫使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国际: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02

《人权宣言》

(1)背景

第一部分:

与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相同增加:

法国大革命爆发

(2)思想内容: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主权在民,民主自由法制平等

(3)评价

①宣告了自由平等,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君主专制,以法制保障人权;

②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件,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

③对亚洲和中国革命都产生影响

 

03

法国政体后续变化

1.1940年,德国侵占法国,第三共和国覆灭。

法国人民在戴高乐将军的领导下,继续战斗。

2.二战结束,第四共和国成立于1946年

3.1958年戴高乐当政,全民公投通过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国第16部宪法),成立了第五共和国。

十.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一、背景

1.封建割据四分五裂阻碍德国发展

2.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普鲁士等邦国的推动

二、过程

1.在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2.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宪法规定君主立宪政体和联邦制

三、评价

1.德国的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浓厚的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残余留下后患。

易错点:

①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②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思维提升

1.德国的政体具体来说是: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02后续发展:

①一战结束,德意志帝国战败,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因为宪法在魏玛这个地方制订,后世史学家称其为"魏玛共和国";

②1933年希特勒建立纳粹专政,共和制名存实亡;

③二战后德国分裂;

④1990年重新统一,今天的德国实行议会共和制;

03容克:

德语Junker的音译。

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起源于16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

十一鸦片战争

1.时间

1840-1842年

2.发生原因

(1)根本原因:

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对外扩张,寻求海外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导火线:

虎[门销烟等禁烟运动

3.失败原因

(1)从政治说,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英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2)从经济上说,中国是小农经济手工劳动,英国是工业革命后的机器生产;

(3)从军事上说,中国依然是木板帆船大刀长矛,英国是蒸汽机军舰,火枪大炮。

4.条约

·《南京条约》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

·《虎门条约》等:

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租赁土地居住

5.影响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如林则徐、魏源

PS:

掌握历史事件,首先抓住它的起止时间!

易考易错点!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不是为了鸦片走私(只是导火线而已);也不是为了与华对等商业贸易,所以说鸦片战争是“贸易战争’是不对的。

2.从“协定关税”,可以看出列强此时侧重于向中国倾销商品,即以商品输出为主;

3.领事裁判权:

在一-国家内,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的外国人在当地犯罪,可以不接受这个国家的法律审判,而这个审判的权力,归属于外国派来的领事官(外交官)。

这种特权在国际惯例上,仅交给外交官,一般人民不得享有;鸦片战争后列强要求中国给予所有在华外国公民领事裁判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

你给我最惠国待遇,意味着以后你给其他国家什么好处,就要给我同样的好处;“片面”指的是只是你给我,我不给你;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一直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直到中国加入世贸(就自然享有最惠国待遇了);

5.租赁土地居住:

列强后来把这条引申出为“租界”,不过清政府也蛮愿意这样,因为可以“避免华洋杂居”矛盾冲突不断;租界后来成为革命党人宣传反清共和思想的基地;

6.赔款2100万银元:

此处银元指西班牙元

7.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8.很多人以为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很穷很弱,其实不是这样的。

9.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军舰顺着中国东海岸线潇潇洒洒东上,中国军队不主动出击拦截,反映中国海权观念的缺乏。

(只要你不登陆我陆地,我就不管)

十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①扩大侵略权益,增加通商口岸

②换约被拒

③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

过程

①1856英法发动

②1858《天津条约》

③1860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

④1860《北京条约》

影响

①割地:

英国割占香港九龙司,俄国侵占中国北

方大片领土;

②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得到

列强支持;

③清政府设立总理衙,外交开始近代化

④冲击中国心理,辛酉政变,洋务运动开始

知识拓展

 

1.《南京条约》签订后,出口中国贸易额短暂提

高后下滑,列强认为是通商口岸开得不够多(其

实是中国自然经济)

2.中国分三次割让香港给英国:

第一次《南京条

约》割香港岛,第二次《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

方一区,第三次1898租新界

3.俄国是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英国等焚烧圆明园,他们说是为了惩罚中国皇

帝的失信毁约和中国虐待英国外交人员

十三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1851-1864

一、爆发原因

1.鸦片战争使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直接原因:

连年自然灾害

二、过程

1.1851金田起义

2.1853定都天京

3.185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1856经过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全盛

5.1856天京事变,由盛转衰

6.1859洪仁玕《资政新篇》

7.1864天京陷落,失败

三、《天朝田亩制度》

1、时间:

1853年

2、内容:

(1)分配原则:

土地——不论男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