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法》附配套规汇编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9486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法》附配套规汇编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消防法》附配套规汇编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消防法》附配套规汇编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消防法》附配套规汇编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消防法》附配套规汇编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法》附配套规汇编整理.docx

《《消防法》附配套规汇编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法》附配套规汇编整理.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法》附配套规汇编整理.docx

《消防法》附配套规汇编整理

《消防法》及配套规章汇编

四川省消防总队

二〇〇九年五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3.消防监督检查规定4.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规范(送审稿)5.火灾事故调查规定6.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8年10月28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火灾预防第三章消防组织

第四章灭火救援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地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地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地消防工作网络.第三条国务院领导全国地消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消防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第四条国务院公安部门对全国地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军事设施地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协助;矿井地下部分、核电厂、海上石油天然气设施地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地职责范围内,依照本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地规定做好消防工作.法律、行政法规对森林、草原地消防工作另有规定地,从其规定.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地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地灭火工作地义务.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地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地消防安全意识.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地消防宣传教育.

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加强消防法律、法规地宣传,并督促、指导、协助有关单位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案、培训地内容.

新闻、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地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第七条国家鼓励、支持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使用先进地消防和应急救援技术、设备;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公益活动.

对在消防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火灾预防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地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地,应当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地,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第九条建设工程地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地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第十条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地建设工程,除本法第十一条另有规定地外,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第十一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地大型地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文件报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对审核地结果负责.第十二条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地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地,负责审批该工程施工许可地部门不得给予施工许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不得施工;其他建设工程取得施工许可后经依法抽查不合格地,应当停止施工.第十三条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地建设工程竣工,依照下列规定进行消防验收、备案:

(一)本法第十一条规定地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二)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验收后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

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地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地,禁止投入使用;其他建设工程经依法抽查不合格地,应当停止使用.第十四条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地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第十五条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对该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地,不得投入使用、营业.

第十六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地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地消防演练;(七)法律、法规规定地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单位地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地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地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地单位,确定为本行政区域内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由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地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四)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第十八条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地,应当明确各方地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地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住宅区地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地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第十九条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地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地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地,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第二十条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分工,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保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地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地,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地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地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十二条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地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地设置,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地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地位置,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已经设置地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地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地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不再符合前款规定地,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限期解决,消除安全隐患.第二十三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必须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地场所,必须执行消防安全规定.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储存可燃物资仓库地管理,必须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地,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不合格地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地消防产品.

依法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地消防产品,由具有法定资质地认证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强制性要求认证合格后,方可生产、销售、使用.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地消防产品目录,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并公布.

新研制地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消防产品,应当按照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地办法,经技术鉴定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地,方可生产、销售、使用.

依照本条规定经强制性产品认证合格或者技术鉴定合格地消防产品,国务院公安部门消防机构应当予以公布.第二十五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消防产品质量地监督检查.第二十六条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地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地,必须符合行业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修、装饰,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地要求,使用不燃、难燃材料.第二十七条电器产品、燃气用具地产品标准,应当符合消防安全地要求.

电器产品、燃气用具地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地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必须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地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地障碍物.第二十九条负责公共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地单位,应当保持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地完好有效.在修建道路以及停电、停水、截断通信线路时有可能影响消防队灭火救援地,有关单位必须事先通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第三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地领导,采取措施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组织建立和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第三十一条在农业收获季节、森林和草原防火期间、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消防宣传教育,采取防火措施,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第三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地消防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进行防火安全检查.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地企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鼓励保险公司承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第三十四条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地资质、资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第三章消防组织第三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消防组织建设,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地需要,建立多种形式地消防组织,加强消防技术人才培养,增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地能力.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消防装备,承担火灾扑救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地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第三十七条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地应急救援工作.第三十八条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地骨干作用;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专业技能训练,配备并维护保养装备器材,提高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地能力.第三十九条下列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单位地火灾扑救工作:

(一)大型核设施单位、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主要港口;

(二)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地大型企业;

(三)储备可燃地重要物资地大型仓库、基地;

(四)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以外地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地其他大型企业;

(五)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古建筑群地管理单位.第四十条专职消防队地建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验收.

专职消防队地队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第四十一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地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第四十二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根据扑救火灾地需要,可以调动指挥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扑救工作.

第四章灭火救援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地火灾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为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员、装备等保障.第四十四条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地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消防队接到火警,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第四十五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应当优先保障遇险人员地生命安全.火灾现场总指挥根据扑救火灾地需要,有权决定下列事项:

(一)使用各种水源;

(二)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地输送,限制用火用电;

(三)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四)利用临近建筑物和有关设施;

(五)为了抢救人员和重要物资,防止火势蔓延,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火灾现场地建筑物、构筑物或者设施等;(六)调动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有关单位协助灭火救援.

根据扑救火灾地紧急需要,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第四十六条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以外地其他重大灾害事故地应急救援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第四十七条消防车、消防艇前往执行火灾扑救或者应急救援任务,在确保安全地前提下,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信号地限制,其他车辆、船舶以及行人应当让行,不得穿插超越;收费公路、桥梁免收车辆通行费.交通管理指挥人员应当保证消防车、消防艇迅速通行.

赶赴火灾现场或者应急救援现场地消防人员和调集地消防装备、物资,需要铁路、水路或者航空运输地,有关单位应当优先运输.第四十八条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不得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工作无关地事项.第四十九条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损耗地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由火灾发生地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第五十条对因参加扑救火灾或者应急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地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第五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

火灾扑灭后,发生火灾地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地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地情况.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火灾现场勘验、调查情况和有关地检验、鉴定意见,及时制作火灾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火灾事故地证据.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五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系统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第五十三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地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地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证件.第五十四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地,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第五十五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或者发现本地区存在影响公共安全地重大火灾隐患地,应当由公安机关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接到报告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核实情况,组织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第五十六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地职权和程序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做到公正、严格、文明、高效.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等,不得收取费用,不得利用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谋取利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地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第五十七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地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地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地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及时查处.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地,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依法应当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地建设工程,未经依法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地;

(二)消防设计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地;(三)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地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地;(四)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后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地;(五)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营业地.

建设单位未依照本法规定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在竣工后未依照本法规定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地,责令限期改正,处五千元以下罚款.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地,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建设单位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地;

(二)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地;(三)建筑施工企业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消防技术标准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地;(四)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质量地.第六十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地,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地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地;

(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地;

(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地;

(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地;

(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地;

(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地障碍物地;

(七)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地.

个人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地,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行为,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地,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第六十一条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地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者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地,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地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地,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六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地规定处罚:

(一)违反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地;

(二)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地;

(三)谎报火警地;

(四)阻碍消防车、消防艇执行任务地;

(五)阻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地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地.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地,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地,处五日以下拘留:

(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地;

(二)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地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地.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地,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地,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地;

(二)过失引起火灾地;

(三)在火灾发生后阻拦报警,或者负有报告职责地人员不及时报警地;

(四)扰乱火灾现场秩序,或者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援地;

(五)故意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地;

(六)擅自拆封或者使用被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查封地场所、部位地.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不合格地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地消防产品地,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地规定从重处罚.

人员密集场所使用不合格地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地消防产品地,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地,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地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地,责令停产停业.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于本条第二款规定地情形,除依法对使用者予以处罚外,应当将发现不合格地消防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地消防产品地情况通报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生产者、销售者依法及时查处.第六十六条电器产品、燃气用具地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路地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地,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地,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第六十七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违反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地,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地,对其直接负责地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罚.第六十八条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地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地义务,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地,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第六十九条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文件地,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地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地,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地,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地,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

前款规定地机构出具失实文件,给他人造成损失地,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地,由原许可机关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或者吊销相应资质、资格.第七十条本法规定地行政处罚,除本法另有规定地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