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9379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资料.docx

《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资料.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资料.docx

最新电大《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资料

2016电大小教本科<科学与技术〉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D.物资

2.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B.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是地壳、地幔和(B.地心

4.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B)技术。

B.微电子

5.安全炸药的发明者(D)。

D.诺贝尔

5.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即引力、弱力、电磁力和(C.强力)相互作用。

6.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D.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7.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A.细胞核移植)技术而

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8.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A.星系)。

9.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C.光)信号,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6.工业革命是于(B)发生的。

B.18世纪后期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A)。

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9.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依据有(A)、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元素的丰度、宇宙的年龄等等。

A.星系红移

10.全球主要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A)。

A.臭氧层破坏

填空题

1.科学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科学家爱迪生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

当今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

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1895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的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

5.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①变异的普遍性;②繁殖过剩;③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6.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7.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8.原子的范围是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m、夸克的范围10-20m。

9.原子能的释放方式是:

原子能的衰变、原子能的裂变、原子能的聚变。

其中利用最多的是原子能的裂变。

10.核能的和平利用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核电。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11. 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12.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3.细胞融合技术属于细胞融合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14.目前,大多数人都采用“诱导楔合假说”来解释酶的作用机理。

(科学家早期提出的是“锁钥假说”)

15.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 核仁、 染色质和核液四个组成部分。

16.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17.生物体内存在两大类核酸。

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18.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根据碱基配对原则,与碱基C配对的是G。

(在DNA中,与碱基A配对的是T,在RNA中,A与U配对)

19.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0.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把遗传信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2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转译两个步骤。

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转移。

转译也叫翻译,是生物按照从DNA转录得到的mRNA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2.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23.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24.恒星的归宿方式有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是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不同的结局。

25.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6.太阳大气共分三层,自外向里依次是日冕、色球和光球。

27.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8.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名称为ENIAC可直译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29.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

它诞生于1971年,它的设计者是美国科学家特德·霍夫

30.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达默,时间是1952年。

31.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3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总体在恶化,局部有所改善。

具体表现为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生物物种减少,森林资源破坏,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33.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有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环境学。

6.原子中的电子绕核的半径约为0.1纳米。

7.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1.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13.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14.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

15.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融合工程中的细胞核移植技术。

17.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这种物质是从细胞核中得到,并且呈酸性,所以命名为核酸。

18.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19.宇宙的年龄大约在150亿年。

20.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4004,它诞生于1971年。

21.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达默,时间是1952年。

2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7.的CPU是指中央处理器。

28.全球三大环境热点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31.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6.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

7.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4m。

8.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9.当今新材料发展有以下特点:

-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智能型材料的开发、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能再生、节约能源、长寿命等等。

10.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大约出现在300万年前。

1.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2.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3.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4.当今新材料发展有以下特点:

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智能型材料的开发、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能再生节约能源长寿命等(答对其中两个即可等。

10.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4.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

5高新技术通常是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名词解释

1.科学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  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技术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

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3.高新技术  通常是指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或认为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4.电力革命  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5.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指从18世纪后期到19实际末,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6.原子核  原子核可以看作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的质量就是中子数加上质子数。

7.核裂变  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块,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但在少数情况下也可分裂成三个或更多个碎块。

8.核聚变  两个或几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这种结合称为聚变。

9.核力   原子核的内部有一种比电磁力更强的力,这就是核子与核子之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核力的作用是保持原子核的稳定,核力是短程力,核力有饱和性。

10.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11.超导材料   在一定条件下,能导致导电材料的电阻趋近于零的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

12.形状记忆合金  在一定温度下,将这类合金先加工成型,然后改变外界温度(降温或升温),它可产生变形。

一旦,外界温度重新回复到原来温度时,它的形状立即可以复原,犹如具有“记忆”过去形状的功能,故称其为形状记忆合金。

13.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14.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个后代。

15.细胞工程  是根据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细胞水平进行的遗传操作。

16.蛋白质工程  是指在深入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在掌握基因操作技术的基础上,用人工合成生产自然界原来没有的、具有新的结构与功能的、对人类生活有用的蛋白质分子。

17.酶工程  酶工程是指利用酶、细胞或细胞器等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借助生物反应装置和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

它是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

18.星系 星系是由无数恒星及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

19.地球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从它的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特色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0.空间技术  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被成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

21.CPU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22.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23.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两台以上独立计算机系统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并在通信协议的控制下实现互联的系统。

24.可持续发展  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有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

25.自然  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26.物质生产表达方式(社会生产力的表达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  "高科技"应为指数!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

27.臭氧层破坏 人类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的氯氟烃类物质,以及氮氧化物,溴氟烃等物质,它们在高空中,经光解反应后的产物,像催化剂一样,加速了臭氧分子的分解,致使大气中臭氧浓度下降。

由于臭氧层的破坏,过度紫外线辐射到达地表,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28.环境教育  是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取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受教育者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公德。

原子核模型:

原子核可以看作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按照这一模型,原子核是由Z个质子、和N个中子组成,原子核的质量数就等于A=Z+N,也就是说,原子核由A个“核子”所组成,A,又称为原子核的核子数。

对于任何一种原子核,就简称为

元素。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

爱因斯坦在1905年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E=mc

,常见形式是:

E=(△m)c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

即引力、弱力、电磁力和强力相互作用。

夸克:

在强子内部还有点状的荷电粒子,人们称强子内部点状的东西为“夸克”。

原子核的衰变:

某一种原子核、自发地、放出相应的粒子,演变成为另外一种原子核的现象,称之为原子核的衰变。

原子核裂变:

原子核裂变一般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为两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块,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

原子能的聚变:

两个或几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这种结合称为聚变。

链式核反应:

链式核反应是指核反应产物之一能引起同类反应,使得这样的反应能链式地进行下去的核反应。

核裂变反应堆:

使核材料能够发生链式裂变反应,将能量持续不断地释放的装置,这一整套装置称为核裂变反应堆。

核电站: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秦山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核电站。

蛋白质:

蛋白质是主要的生命基础物质之一。

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核酸: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巨大而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基因:

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酶:

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或其产物,来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物质的技术。

现代生物工程:

现代生物工程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根据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细胞水平进行的遗传操作。

克隆:

克隆一词是由英文clone音译而来,指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而得到的细胞群体或生物群体。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指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的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

宇宙:

宇宙是天地万物,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恒星:

恒星是指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

星云:

星云是由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似云雾状的天体。

星系:

由无数恒星和星云等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宇宙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我们的宇宙有开端,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

最初那次爆发就被称为宇宙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就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银河系:

银河系是一个中型恒星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大约包含1000~2000亿颗恒星。

银河系的形态如同铁饼状的圆盘体,中部较厚而四周较薄。

它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银盘、银核和晕轮。

太阳:

太阳是恒星的典型代表。

太阳系:

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

太阳(恒星)、九大行星(包括地球)、无数小行星、众多卫星(包括月亮),还有彗星、流星体以及大量尘埃物质和稀薄的气态物质。

圈层结构:

圈层结构是指地球从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特点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

但都以地心为共同的球心,这些圈层又被称为同心圈层,地球具有的这样的结构就被称为圈层结构。

地球外三圈:

地球外三圈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内三圈:

地球内三圈指固体地球内部的主要分层,由地表到地心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及地幔顶部是由坚硬的岩石所组成的,又称为岩石圈。

板块构造说: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

  

(1)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

  

(2)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许多板块

  (3)地球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

  (4)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

空间技术:

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

计算机语言:

通俗地讲就是一套计算机能识别的指令系统。

集成电路:

就是利用半导体工艺技术把晶体二极管、三极管以及电阻、电容等元件及其连线,按一定的电子电路要求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集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

温室效应:

是指大气中存在的一些气体,具有吸收红外线的能力,由于它们在地球上空过多聚集,能阻止地表辐射热的散失,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的现象。

臭氧层破坏:

是指人类大量使用作为致冷剂(氟利昂)和溶剂等的氯氟烃类物质,造成大气的臭氧层逐渐减少,地球上的人和其他生物遭受紫外线伤害的现象。

环境科学:

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环境质量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科学。

基因表达就是遗传信息表现为生物性状的过程。

简答题:

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

2、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简述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及其意义。

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

光的速度为c-3×l08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

从公式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

,相应的惯性质量必定增加

;反之,每减少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

的巨大能量。

也就是说:

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

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理论,它揭开了宇宙的一个巨大奥妙,为核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因此,这一质能关系公式被后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3。

现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化学反应理论、开发化学反应过程来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而设计最佳的化学反应过程。

第二、提高结构力量水平,致力于寻找或设计最需要、最佳的化合物材料或体系。

第三、要发展分析和测试新方法,依靠新技术和多学科综合,致力于新型分子的的研究,合成特定性能的材料和物质。

现代化学研究不仅要综合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而且还要综合运用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她要借助数学科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借助物理学的量子力学方法、统计力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等,还要借助物理测试技术和生物学模拟生物功能、生物膜分离能力、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和储存等。

它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以众多高深理论作指南、依靠多种专业人员细致分工和合作,用多种精密仪器设备作检测的手段。

4简述生物技术的定义与范围。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料加工成某种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即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生物。

生物技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传统生物技术是应用发酵、杂交育种等方法来获得产品。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改变细胞或分子的性质而获得产品。

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5、简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

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

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8分)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

早期;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

段。

(7分)

 6、 简述传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传感技术是指将各种要测量的量(信息)经过接收仪器(设备)的传递和转换变成易于测量和处理的量(电或磁的信号等)并加以定量分析测定的一种技术.

传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信息检测领域和自动控制系统及日常生活中.

传感技术的核心是各种传感器如:

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针对不同气体的各种气体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测超声波的)等。

根据工作原理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传感器等。

应用如:

B超医学诊断,速度传感器,声控开关。

遥感技术是通过非直接接触的方式(使用电磁波谱)对目标进行测量和识别的技术,主要是采用遥感器收集及记录目标及环境的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图像提取于识别。

它具有远距离、穿透性、高灵敏的特点。

是现代信息技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应用领域有:

地表与海洋探测、自然资源探查与评估,大气环境监测,气象云图获取与预报,地形测绘与军事侦察等。

7.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能源?

答:

核能是高效的能源,一千克天然铀所能够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一座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

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

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核能是安全的能源,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不会发生类似原子弹的爆炸现象。

核电站的乏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被层层包围在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三道屏障内,不会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

历史上的美国三里岛事故和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造成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

8.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

部的。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

“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

动下进行的。

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

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

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