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8992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docx

《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docx

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

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其培养

依据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探讨普通高中学生的关键能力及其培养要求。

依据普通高中的教育目标,普通高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提升整体素质,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文件阐述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四项关键能力的要求,指出要“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

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并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高考在学科内容考查上应指向“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四层内容,从高考考查、评价的角度,具体阐述了高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评价要求以及二者间的关系;还指出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要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必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以此作为高考“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

怎样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和普通高中的性质、培养目标出发,理解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要求、高考关键能力测评要求的指向和内涵,怎样在高中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任务,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提出

进入21世纪,党和政府就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智育工作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可与高等学校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高中教育”一节中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

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更明确地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

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文件阐述了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四项关键能力的要求;把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形成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联系起来,具体论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任务,以保证课程的实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这些文件对素质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发展的阐述,是理解、认识高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内涵,确保在课程实施中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指南。

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基于高考所承担的为国家和高校选拔人才任务、基于现行高考考试的命题思想、方式、方法,提出了三项关键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的考查评价要求,引起了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师的极大关注和讨论,对高中学科教学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当前,在理解和认识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问题上,一些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仅仅聚焦于高考考查评价的三项关键能力要求,以赢得高考选拔为目标。

虽然帮助高中生赢得高考选拔、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的生源是普通高中办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正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的,“普通高中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是高中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没有完全涵盖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是基于选拔人才、指导高中教学的需要,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和评价不必要也不可能完整地体现普通高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全部要求。

普通高中的教育任务不是单一地为高等教育做准备,普通高中学生应该培养的关键能力也不能只有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三项关键能力。

普通高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应该更全面、更上位,要指向“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普通高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要求的确定

关键能力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提出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对受教育者从事职业工作、保障职业发展能力的共识,又称为职业能力。

现在人们一般认为职业能力是在关键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一种非专业能力,是一种跨专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而专业能力是特指各种具体的专业能力,主要是专业的技能学习和掌握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职业培训应该使以下两个目标协调起来:

一是为从事现有的工作做准备,二是培养一种对尚未想象出来的工作的适应能力。

美国劳工局在《关于2000年的报告》中提出,未来的劳动者要具备包括处理资源、处理人际关系、处理信息、系统地看待事物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在内的关键能力。

我国教育界,不同的专家对关键能力在认识和理解上有较大差异。

一般人习惯于罗列各种能力来说明关键能力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例如,关键能力应该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但缺少概括,缺少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在关键能力培养上的内涵和要求做分析。

基础教育各个阶段——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教育要求的层次有所差异,因而对关键能力培养和评价也应该在要求层次和着力点上有所差异。

就普通高中教育而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高中教育”一节中有专门的论述。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依据2017年《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在培养目标一节中指出“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普通高中帮助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高中学生在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上应该达到的要求。

例如,对“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说明中,要求“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人文积淀,发展理性思维,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敢于批判质疑,探索解决问题,勤于动手,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学会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具备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

这些论述非常具体地说明了高中生在认知能力上应达到的要求。

对“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说明中,要求“坚持锻炼身体,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珍爱生命,强健体魄。

自尊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奋发向上,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

具有发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会独立生活,热爱劳动,具备社会适应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具备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交往能力。

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

这些论述涵盖了社会能力的方方面面,包含了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职业能力提升打基础的具体指导意见。

由于普通高中的培养任务与职业高中不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普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没有提出更多的具体要求。

但是普通高中也要有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要在培养提升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热爱劳动,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

三、普通高中学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是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主阵地。

高中学生的各项关键能力都需要在各门课程的实施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

培养认知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做探索,还需要通过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养成终身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强大、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强大持久的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合作能力,需要学校在活动课程和学生学习、生活管理中秉承科学管理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在集体生活中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学会倾听、善于与他人合作。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需要教师通过学科教学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倡导知行合一,在学科教学的实验、手工制作、项目式学习研究活动和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动手实践、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在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

学校还要重视劳动教育,要求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校内清洁卫生的维护;创造条件,开辟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工作的渠道,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养成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品质。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要培养职业能力,重视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

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高考选考学科与进入高校学习的专业,其过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所学学科与社会职业的关系;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专长,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对自己的兴趣、专长与准备选择的发展方向的契合程度做客观的判断,促进学生树立志向。

学科教学在普通高中的教育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如何有效地发挥其在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上的作用,是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例如,在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科基础知识包括学科的基本问题、基本原理与基本思想,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精神与思维方法,以及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

这些知识既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提供了能形成应对实际问题解决的产生式系统。

学科教学要帮助学生学会在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中理解、掌握陈述性知识,在认识问题、尝试分析、解决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技能的适用情境、范围和条件,依据问题情境,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规则和方法,在脑中建立起产生式,做出解决问题的相应行为。

当学生通过活动形成并贮存了一系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规则和产生式之后,就能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所创新。

因此,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能力、学科基本的研究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习得与应用能力,必须给予学生开展运用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学生没有练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必要的活动经验的积累,关键能力是难以形成的。

孔夫子对其弟子的培养讲究“学而时习之”。

“习”不是“复习”而是“练习”,具有与现代的“实习”相同的涵义。

从现代的教育教学观点看,学生必须在考察自然、社会中,在参与自然、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学习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观点、方法,尝试解释说明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尝试解决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论述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认知能力三项高考测评的关键能力时也指出,关键能力是“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关键能力的考查不仅不可能脱离学科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必须依存于学科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考查。

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摒弃围绕“三点(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一测(各级考试的自测、模拟考试、统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以应对高考纸笔测试的陋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