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8851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docx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docx

最新区域经济学论文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

45.在SQL的SELECT查询结果中,消除重复记录的方法是________。

doareawithr2

replacedatawithnum

15、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绞合成均匀的螺纹状的导线组成,下列关于双绞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A___。

5、4,传输层、应用层6.存储转发式、B/S7.128.0.0.0—191.255.255.2558.点对点方式,多点方式,中继方式9、信息交换方式10、同步传输

A.INSERTINTO选课VALUES(“02080111”,”103”,80)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工资>1000AND(职称="教授"OR职称="副教授")

【答案】D

【答案】D

 

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课程

结课论文

 

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

——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为例

 

姓名

 

学号:

班级:

提交日期:

所在院系:

 

浅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研究

——以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为例

姓名

 

摘要:

本文就“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对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从长三角目前旅游发展格局入手,将长三江重点旅游节点和轴线分成三个等级,并就不同层次和等级的旅游节点和轴线的选择作出分析。

其次,文章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极化作用与扩散作用,初步探讨了交通发展与“点-轴”发展模式的相互作用关系。

最后,就“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内旅游发展的积极作用从点、线、面三个层面上作出总结分析。

对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规划专业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长三角、“点-轴”开发模式、旅游

 

XX旅游流量数据显示2013年8月-2014年7月,全国省份旅游搜索排名前十名中,江苏、浙江分别位列三、四位,而在全国城市旅游搜索中,上海、苏州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五位。

北京APEC期间,北京开往上海、杭州车次分别增加了五对和两对,上海、南京、杭州所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游客接待量大幅增加,排名第一。

长三角旅游区地跨苏、沪、浙两省一市,主要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温州、南通、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黄山市16个城市所覆盖的区域。

该区是我国旅游产业最为活跃的地区和全国出游人次最多的地区,客流关联互动性高,成长为国际品牌旅游区的潜力巨大。

本文主要分析在“点-轴”理论指导下在长三角旅游资源的“点-轴”开发模式及该模式对区域内旅游产业整合提升的重要意义。

1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1.1区域现状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达区,也是中国旅游发达区,区域接待国内游客占全国比重为15.56%;旅游经济实力强,区域旅游总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5.69%;旅游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业的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

同时,上海作为国际化城市(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自由贸易区建成),2013年上海接待国际入境游客757.4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3.37亿美元,对拉动区域内旅游业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1.2重点开发点的选择

图1长三角重要旅游型城市空间联系图(资料来源:

网络)

旅游发展轴线上的节点是旅游发展轴带区域的各级旅游中心,具有一定的集聚和扩散作用。

同一旅游发展轴线上的旅游节点存在等级差异。

重点旅游发展节点的选择通常考虑:

·旅游节点的发展条件及其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定位。

根据各旅游节点的旅游发展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理交通区位、旅游资源数量及质量等分析其在区域旅游中的主要旅游职能、旅游发展方向及其在区内外的旅游地位与影响,明确各旅游节点的吸引范围和辐射范围。

·旅游节点的发展规模。

旅游城市作为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城市旅游发展规模越大,吸引范围便越广,旅游辐射力就越强。

如果该旅游城市拥有国家级或世界级级别的旅游资源,往往可以选择该城市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

旅游城市郊区或边缘地带,如果拥有大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或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那也可以作为区域重点旅游发展节点。

在旅游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需要培育新的旅游增长极,往往会选择一些规模相对较大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旅游城镇(乌镇,西塘、婺源等),通过它们的开发,带动旅游边缘区域的旅游发展。

在长三角上海是旅游核心城市,是区域旅游产业的增长核心,不仅承担区域旅游集散中心职能,而且担当区域的旅游品牌输出地、旅游产品创新地、旅游经济辐射源等职能。

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和无锡五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区域内的二级中心旅游城市,也是支撑长三角区域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节点城市。

以这些节点为中心的城市承担周边区域旅游流的积聚和扩散功能,为游客提供食、住、行、购、娱等服务。

表1长三角旅游城市定位表

城市目的地功能

城市

主导功能

核心城市

上海

都市旅游产品的集聚区,商务旅游之都,国际旅游的集散中心。

中心城市

 

南京

古都文化、温泉度假旅游区,次级旅游集散中心与服务基地。

苏州

水乡与古城(镇)文化观光、商务休闲、时尚文化旅游区。

无锡

太湖山水观光、城市文化休闲旅游区

杭州

现代休闲度假区,次级旅游集散中心与服务基地。

宁波

商务会展、时尚文化、滨海度假旅游区。

特色城市

 

镇江

宗教文化、滨江休闲旅游区

南通

文博旅游休闲区

常州

动漫科技文化创意旅游区

扬州

生活文化体验旅游区

泰州

名人文化、水乡民俗旅游区

绍兴

文化修学、名人文化体验旅游区

嘉兴

特色商贸旅游、江南水乡文化旅游区

湖州

运动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区

舟山

宗教文化旅游、海洋休闲度假旅游区

台州

滨海海洋度假、乡村休闲旅游区

1.3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要确定旅游节点和旅游发展轴线的等级体系,形成不同层次的旅游“点-轴”系统。

一般应着重优先开发重点旅游发展轴线及沿线地带内若干等级高、区位好的旅游节点。

重点旅游发展轴线的选择,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最好由旅游中心城市、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其它具有重要旅游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区等等级较高的旅游节点组成区域旅游发展轴线。

·有旅游交通陆路干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等)与重要的水运线路(如长江、东海、京杭大运河等)为依托。

·旅游发展水平较高,或旅游资源丰度度与等级较高的地带也往往会发展成为重点旅游发展轴。

图2长三角地区旅游空间布局结构图(资料来源:

网络)

长三角共形成了三条主要发展带:

上海-南京沿江发展带,连接苏州、无锡等重要旅游城市;上海-杭州-宁波发展带,形成杭州湾文化圈;江浙沪滨海发展带,联系整个东海岸上的旅游城市,如连云港、青岛、温州等。

所有的发展带和轴线均借力于上海的核心作用,依托于南京、杭州、苏州等重点旅游城市。

2“点-轴”开发发展模式对“长三角”区域内旅游发展的作用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是增长极理论深化和延伸。

极化作用与扩散作用同时存在,通过重点轴线的开发和渐进扩散的形式,发挥重点城市优势,从而更好地协调城市与区域及区域间的共同发展。

“点”、“轴”两要素的结合,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网格结构,对于旅游信息的横向流动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有较大的优越性。

a、均匀分布状态b、点线形成c、轴线形成d、中心和轴线系统

图3“点-轴”渐进扩散示意图

2.1极化作用

旅游极化是指旅游经济各种要素以不同强度和非均衡状态出现在一些增长点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过程。

区域中等级越高的节点所占据的资源就越丰富(人次、交通和旅游资源等),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高等级城市会对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会对低等级城市对旅游者的吸引和旅游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起到负作用。

图4长三角重要增长极分布图

据2007-2013年数据显示,一级增长极的上海旅游总收入是二级增长极的3倍有余,二级增长极平均旅游收入也达到了三级增长极的2倍左右(见表3)。

表3长三角重要增长极收入(2007)数据来源:

各市2007年统计年鉴

城市

旅游总收入(亿元)

GDP总值(亿元)

区域内各市旅游收入所占比重(%)

一级

上海

2074.8

120001.1

34.5

二级

杭州

630.1

4103.9

10.5

苏州

600

5700

9.9

南京

614.9

3275

10.2

无锡

445.8

3858

7.4

宁波

380.2

3433.1

6.3

三级

绍兴

186.5

1971

3.1

常州

199.3

1880

3.3

镇江

181.6

1913

3.1

嘉兴

162

1585.2

2.7

扬州

165.5

1311

2.8

南通

120.8

2111.8

2

湖州

102

859.9

1.7

舟山

85.3

407

1.42

泰州

65.3

1202.5

1.9

2.2扩散作用

对于长三角地区这种扩散效应在2000-2002(2011年中国加入WTO)年最为明显。

数据显示,湖州、嘉兴、南京三个城市00-02年接待旅游总人数年平均增长率位居三甲,其中湖州的高达45.74%,相当于十五个城市平均增长率的2.5倍;而上海、杭州、无锡三个传统旅游城市00-02年旅游总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处于后三名,其中上海最低,平均增长率仅有5.64%,比十五个城市平均增长率的三分之一还要少,还不到第一名湖州的八分之一。

  数据还显示,湖州、嘉兴、南京三个城市00-02年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排在居冠、亚、季三位,其中湖州的高达51.01%,相当于十五个城市平均增长率的2.5倍;而镇江、上海、宁波三个城市00-02年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排在后三名,镇江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更是不及湖州的五分之一。

 

3“点-轴”空间形成与长三角区域交通发展轴线关系

3.1依托区域交通发展轴线规划旅游节点及轴线的重要意义

依据城市旅游交通发展轴线进行城市旅游“点-轴”开发,有助于保证各旅游节点之间的联系,实现空间上的竞争与合作,形成以旅游交通发展轴线为依托的城市旅游联合体。

同时,以旅游交通发展轴线为基本格局形成的旅游线路有利于实现旅游者旅游效益的最大化。

长三角区域内交通集河、海、陆、空于一体,考虑到旅游业利用率的高低以及轴线发展的实践可行性,最终将高速公路和铁路作为轴线的重点选择对象,选取了区内主要的河流和公路为依托,设计了该区域内旅游圈发展的三级轴线,形成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网络结构。

一级发展轴线主要以宁沪杭甫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依托。

二级发展轴线主要以104国道、010国道和京杭运河为依托,沿途经济开发潜力巨大。

三级发展轴线主要选择对各区域内部旅游点的衔接具有比较重要的交通线路,主要以杭(杭州)一黄(黄山)高速公路、宁(南京)一通(南通)高速路、065、205国道、318国道、204国道、330国道等线路为依托。

长三角旅游资源目前均已分布于以上海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内。

沪宁高速铁路使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时间缩短到67分钟,沪杭高速铁路让上海与杭州之间38分钟即可到达,将要建成的宁杭高速铁路将会把南京和杭州之间的行程时间缩短至60分钟。

城际铁路的陆续修建,使沪、宁、杭、南京等城市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利用。

沪杭城际铁路于2010年2月建成通车,2009-2010年度杭州的旅游收入年增长200亿,大幅高于2005-2009年约100亿的增长量,此后2010-2013杭州每年的旅游总收入均保持近200亿每年的增速(表4)。

因此,沪通铁路(连接上海到苏州)也于2012年完成评估,预计2014年正式建设,苏州的旅游业发展也会迎来新的高峰。

表42005-2013杭州旅游总收入数据来源:

杭州市统计年鉴

时间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收入(亿元)

1603

1392

1191

1000

800

707

630

544

465

较前年增长量

211

201

191

200

93

77

86

79

3.2旅游资源对交通系统的时空关系作用

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项目建设要解决可达性问题,同时资源的开发又刺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高速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完善从更广开阔的地区为长三角地区带来客源,促进了长三角地区旅游目的地客流的增加。

旅行时间的节约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丰富了游客的出行计划。

这就使得的很多原来过去一直都扮演旅游过境地的角色的城市转变成旅游目的地。

与此同时,新的旅游目的地就需要加强与当前旅游核心城市的联系,这又促使交通线路的进一步完善。

图5“点-轴”发展模式与交通的关系

4“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对长三角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4.1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

由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到旅游聚集区(旅游圈状空间结构)的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空间组织变化的客观趋势。

旅游“点-轴”开发模式顺应了旅游发展在空间上集聚,并沿旅游发展轴线渐进扩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

整个2013年度,约占全国面积的2.18%江浙沪地区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收入的59.7%,达到15699亿元占江浙沪总收入的13.3%。

其中江苏省收入7195亿元,列全国第二;浙江收入5536亿元,列全国第三;上海收入2968亿元,列第七位。

部分重点城市旅游收入见表3,区域内重点城市收入呈现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苏州为次中心的梯度分布,符合长三角“点-轴”开发模式。

表22013年长三角部分重要旅游城市收入(亿元)数据来源:

各市统计年鉴

城市

上海

南京

杭州

苏州

无锡

宁波

收入

2968

1360.7

1603

1522.9

1132.4

953.5

4.2有利于发挥各级旅游节点的作用

旅游“点-轴”开发模式突出了旅游城镇与重点旅游景区(点)的地位和作用,单纯的旅游点状开发方式难以提高旅游地的竞争力,2013年福布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30个旅游城市中,江浙沪地区占有8个。

图6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辐射范围图(资料来源:

网络)

旅游“点-轴”开发实际上是旅游地带开发,注重旅游发展轴线上的重点旅游节点的开发、建设与培育。

旅游空间结构上的旅游节点和旅游带的统一和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旅游网络趋势的旅游“点-轴”开发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中心节点在旅游带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整个旅游区域而向旅游网络系统发展。

4.3有利于旅游空间规划布局和旅游轴线上基础设施趋于合理和完善

区域旅游开发得益于旅游“点-轴”开发模式,尤其是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空间规划布局、旅游线路的开发与培育等与旅游交通线路、水轴线等区域旅游发展轴线紧密结合为有机整体,使旅游节点的空间规划布局与旅游轴线上基础设施的发展相融合。

统一规划建设使基础设施(交通、市政)可以有力的承托起旅游节点的需求,又避免出现基础设施过剩或不足。

4.4有利于旅游开放式发展,提高旅游通达性

旅游“点-轴”开发模式有利于旅游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的自由流动,使区域旅游开放式发展。

旅游“点-轴”开发模式中的旅游节点,一般都是重点交通线的交汇点或者是旅游网络中的节点(见图7),它具有较高的旅游通达性,所以通常成为区域旅游开发的首选地位。

图7长三角地区交通与城市关系图

5“点-轴渐进扩散理论“下的长三角旅游圈一体化

按照“点-轴-网络”模式,长三角旅游圈要实现一体化发展,应统一制定长三角旅游区的总体发展规划。

在整个长三角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各旅游城市再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制定相应的分区旅游规划,分工合作,促进旅游业的联合发展。

在制定规划时,根据“点-轴-网络”空间发展模式的思路,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创新。

一是要突出各地的发展重点和特色,要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与江、浙两地旅游景点多、文化内涵深的特点,打造都市旅游、园林旅游和山水风光旅游优势互补的长三角旅游资源形象;二是要重点合作开发建设长三角旅游基础设施,保证信息、物流和人流等要素的畅通运行;三是共同筹办旅游专线活动,构造大旅游气氛;四共同探索跨地区旅游联锁经营的道路,如合作建立旅行社,在交通便利的各大城市建立旅游散客服务中心等。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5.137-186

[2]崔功豪,魏清泉.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4-240

[3]卞显红,章家清.“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及其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江南大学学报,2007,6

(2):

59-65

[4]张红贤.“点-轴-网络”理论与长三角旅游区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08,235(8):

49-50

[5]卞显红,王苏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0-107

[6]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次浪潮[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3):

113-122

[7]张佳.上海入境旅游者向长三角区域的扩散路径研究——以日本入境旅游者为例[D].上海:

CNKI,2013.19-20

[8]江苏旅游局,浙江旅游局,上海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EB/OL].

[9]臧冠荣,张春林.长三角城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及其对比分析[EB/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