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浙江高考一轮语文知识清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922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7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 浙江高考一轮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高考 浙江高考一轮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高考 浙江高考一轮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高考 浙江高考一轮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高考 浙江高考一轮语文知识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 浙江高考一轮语文知识清单.docx

《高考 浙江高考一轮语文知识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 浙江高考一轮语文知识清单.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 浙江高考一轮语文知识清单.docx

高考浙江高考一轮语文知识清单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清单一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知识梳理

劝学(节选)

一、通假字

1.

以为轮(“

”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再一次;“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二、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作动词,游泳)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三、古今异义

1.故木受绳则直

古义:

墨线。

今义:

绳子。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广博地学习。

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

3.金石可镂

古义:

金属的通称。

今义:

黄金。

4.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爪子和牙齿。

今义:

比喻坏人的党羽。

5.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脚。

今义:

下跪。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藏身。

今义:

①托付;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一词多义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以为妙绝(极)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2.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壮健,强盛)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3.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4.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在丙寅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5.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识(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6.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

汉室可兴矣(兴盛)

7.学

学不可以已(名词,学习)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

8.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功)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功劳)

9.故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

明知故犯(故意)

温故而知新(原来的东西)

五、虚词积累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向)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

锲而舍之(表承接)

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登高而招(表承接)

3.者

有蒋氏者(表停顿,无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人)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的原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表判断)

六、特殊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句)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句)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4.车柔以(之)为轮(省略句)

师说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二、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意动,以……为师)

2.圣人之所以为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3.则耻师焉(意动,认为……是可耻的)

4.孔子师郯子(意动,把……当作老师)

5.而耻学于师(意动,认为……是可耻的)

6.不耻相师(意动,以……为耻)

三、古今异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用来……的。

今义:

表结果的连词。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

一般人。

今义:

大众。

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

有专门学问的人。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

今义:

不需要。

5.吾从而师之

古义:

跟从并且。

今义:

表结果、目的的连词。

6.小学而大遗

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义:

学制的初级阶段。

四、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学习)

犹且从师而问焉(老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2.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3.从

惑而不从师(跟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惑

惑而不从师(动词,有了疑难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5.圣

圣人之所以为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圣益圣(圣明)

五、虚词积累

1.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童子)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的标志)

郯子之徒(这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

久之,目似瞑(用在时间词后,无义)

2.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末语气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词)

3.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嗟”组成固定结构,表示感叹)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末语气词,表示推测)

4.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代指“众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中语气词,表揣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他们)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书”)

其可怪也欤(指示代词,“这”)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5.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向)

而耻学于师(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不拘于时(被)

其皆出于此乎(从)

6.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啊”,也可不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用于一般陈述句或语气轻微的感叹句句末,表示认定,“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何”呼应,表示反问,“呢”)

7.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即”)

8.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六、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3.不拘于时(被动句)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的意思)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日)

三、古今异义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古义:

未曾。

今义:

没开始。

2.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连词。

4.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5.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交相,互相。

今义:

为两个单音词。

6.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7.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副词,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

8.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先前。

今义:

朝。

9.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

记。

今义:

志气,志向。

10.是岁,元和四年也

古义:

代词,这。

今义:

判断动词。

四、一词多义

1.异

始指异之(认为……奇特)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独特)

2.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3.穷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穷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恶劣)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穷尽)

入深林,穷回溪(走到尽头)

4.徒

郯子之徒(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日与其徒上高山(随从)

徒见欺(白白地)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服劳役的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白白地)

五、虚词积累

1.乎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用于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

2.而

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承接;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六、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2.判断句

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3.定语后置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赤壁赋

一、通假字

1.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3.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二、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使……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哭泣)

3.下江陵(名词作动词,攻取)

4.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6.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把……当作伴侣,把……当作朋友)

7.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进)

8.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三、古今异义

七月既望

古义:

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今义:

向远处看。

四、一词多义

1.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比得上)

如期完成(按照)

2.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致意,引申为“劝酒”)

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亲属;夫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3.固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动用法,使……稳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4.逝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逝)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去,消失)

时不利兮骓不逝(跑)

五、虚词积累

1.曾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2.苟

苟非吾之所有(如果)

欲苟顺私情(姑且)

3.虽

虽一毫而莫取(即使)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然)

4.卒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终于)

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戍卒叫,函谷举(士卒)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同“猝”,突然)

六、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1)而今安在哉

(2)何为其然也

2.判断句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固一世之雄也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

4.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介词结构后置句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寄蜉蝣于天地

清单二 苏教版必修二文言知识梳理

阿房宫赋

一、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4.族秦者,秦也(名词作动词,灭族)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的珠宝,搜集的珠宝)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词作动词,把宝鼎看作……,把美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

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焚烧,化为焦土)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意动用法,以……为鉴,把……当作借鉴)

9.廊腰缦回(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

10.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11.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龙、虹,名词作动词,出现龙,出现虹)

12.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歌、弦,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

二、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

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义:

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

这里是“天气”(雨雪阴晴)的意思。

今义:

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古义:

搜集的珠宝。

今义:

筹划、组织并管理。

4.可怜焦土

古义:

可惜。

今义:

值得怜悯。

5.直走咸阳

古义:

趋向。

今义:

行走。

6.隔离天日

古义:

遮蔽。

今义:

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几千万落

古义:

座,所。

今义:

下降;衰败。

三、一词多义

1.一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全部,所有)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乃,竟)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与“何”连用,多么)

2.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全,都)

3.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假使)

4.爱

秦爱纷奢(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舍不得,不愿意放弃,吝惜)

5.取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拿来占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取出,提取)

秦人伐晋,取武城(攻取,攻下)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取妻如之何(同“娶”)

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6.族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同姓的亲属)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万物百族(种类,类)

士大夫之族(类)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交错聚结的地方)

族庖月更刀(众,普通,一般)

四、虚词积累

1.之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

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到)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代词,代珠宝)

2.而

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表转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表承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表转折)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

五、特殊句式

1.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举,被攻占)

2.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结构后置句)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

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

六国论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二、词类活用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2.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3.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

5.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6.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名词作动词,向下)

8.以地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

9.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状语,在小的方面,在大的方面)

10.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

三、古今异义

1.其实百倍

古义:

那实际情况。

今义:

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

祖辈与父辈。

今义:

父亲的父亲。

3.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

两次。

今义:

表示又一次。

4.始速祸焉

古义:

招致。

今义:

速度快。

5.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

智谋和力量。

今义:

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

成例,旧事。

今义:

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四、一词多义

1.亡

诸侯之所亡(损失的)

与战败而亡者(损失)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2.为

以荆卿为计(作为)

邯郸为郡(作为)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3.灭

六国破灭(灭亡)

薪不尽,火不灭(熄灭)

4.兵

而秦兵又至矣(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军事、武力)

5.事

以地事秦(侍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情)

6.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起初)

始速祸焉(才)

7.终

终继五国迁灭(终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8.故

故曰:

弊在赂秦也(所以)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9.胜

强弱胜负已判矣(胜利)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得胜)

10.得

较秦之所得(得到的)

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诚不得已(能够,可以)

11.欲

暴秦之欲无厌(欲望)

则秦之所大欲(想要)

12.暴

暴霜露(pù,暴露)

暴秦之欲无厌(bào,残暴)

13.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以前)

并力西向(方向)

五、虚词积累

1.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

秦以攻取之外(介词,凭借)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连词,才)

举以予人(连词,来)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介词,用)

至丹以荆卿为计(介词,用)

洎牧以谗诛(介词,因为)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介词,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连词,表结果,以致)

苟以天下之大(介词,凭借)

2.之

较秦之所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秦之所大欲(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以有尺寸之地(的)

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代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代指赂秦的各国)

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面说的道理)

3.而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承接关系)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

六、特殊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判断句)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

4.洎牧以谗诛(被动句)

5.举之(以)予人,如弃草芥(省略句)

6.至(太子)丹以荆卿(刺秦王)为计(省略句)

7.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8.齐人勿附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9.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七、成语

抱薪救火:

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清单三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知识梳理

指南录后序

一、重点实词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

2.时北兵已迫修门外(逼近)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聚集)

4.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去一次是;解除)

5.予分当引决(本当,理当)

6.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

7.予更欲一觇北(窥视)

8.于是辞相印不拜(就职)

9.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视)

10.吕师孟构恶于前(挑拨,陷害)

11.予羁縻不得还(软禁,扣押)

1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责骂)

13.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14.予自度不得脱(估量,揣度)

15.以祈请使诣北(到,往)

16.得间奔真州(机会)

17.而不在使者之目(列,名单)

18.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殆,接近于;例,类于,等于)

19.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处境艰难;重金收买)

20.天高地迥(远)

21.诋大酋当死(辱骂)

22.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23.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不期而遇)

24.至海陵,如高沙(到,往……去)

25.非人世所堪(忍受)

26.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同情,思念)

27.使旦夕得正丘首(死于故国或故乡)

2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

29.死而后已(停止)

30.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文饰)

31.境界危恶(è)(困难)

二、通假字

1.展转四明、天台(同“辗转”)

2.层见错出(同“现”,出现)

3.缙绅(同“搢”,插)

4.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5.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6.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同“俱”,全,都,副词)

三、古今异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义:

没有依靠。

今义:

①由于清闲而烦闷;②(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2.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古义:

前往;是。

今义: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3.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古义:

能够用。

今义:

表示可能或能够。

4.以至于永嘉

古义:

到达。

今义:

连词,①表示另提一事;②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5.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古义:

处境,境地。

今义: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6.都督诸路军马

古义:

总领,统率。

今义:

古时的军事长官。

7.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古义:

意气激昂。

今义:

①大方,不吝惜;②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8.上下颇惊动

古义:

吃惊震动。

今义:

举动影响旁人,使吃惊或受侵扰。

9.予之及于死者

古义:

死的情况。

今义:

死了的人。

10.不复顾利害

古义:

个人的安危。

今义:

利益和损害。

11.死生,昼夜事也

古义:

偏指死。

今义:

死亡和生存。

12.国事遂不可收拾

古义:

挽救,整治。

今义:

①整理,整顿;②修理。

13.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

古义:

皇帝、皇后。

今义:

太阳和月亮。

14.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古义:

正大光明。

今义:

形容正大刚直。

15.为巡船所物色

古义:

搜寻,盘查。

今义:

按一定的标准寻找、挑选。

16.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古义:

赐予的身体。

今义:

尸体。

17.从王于师,以为前驱

古义:

把……当作。

今义:

认为。

18.几彷徨死

古义:

走投无路。

今义: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好。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北虽貌敬(表面上)

(2)草行露宿(在荒野里,在露天下)

(3)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道海安、如皋(取道,经由)

(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走上前)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为……作序)

(4)名曰《指南录》(取名)

3.形容词作动词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视,小瞧)

(2)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思念,同情)

五、一词多义

1.间

得间奔真州(名词,读jiàn,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名词,读jiān,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副词,读jiàn,间或,有时)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名词,读jiàn,缝隙)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名词,读jiàn,一会儿)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读jiàn,夹杂)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动词,读jiàn,参与)

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读jiān)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副词,读jiàn,私自,偷着)

2.靡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动词,读mǐ,倒下)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动词,读mǐ,后退)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形容词,读mǐ,奢侈)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