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专题六练习参考答案doc.docx
《政治专题六练习参考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专题六练习参考答案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专题六练习参考答案doc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朱熹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朱熹强调物质本身的客观存在,故①项错误。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守仁强调以人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故②项正确。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普罗泰格拉强调以人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故③项正确。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世界的本原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个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美德。
苏格拉底已经超越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强调人的道德,故④项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以佛教禅宗的说教入手,分析题干可知,慧能的主要观点是“唯有心动”,特点是否定客观强调主观。
其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结合所学,联系选项中主张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家的基本史实回答即可。
2.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关键是按照“材料”观点去做题,一定要注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等关键的字眼,人要“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就是人要独立思考、人要理性才能成熟,这也是启蒙运动所要实现的目的。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3.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形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反映的是英国宗教改革相关史实,“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材料体现了维护国家的主权的主张,威克里夫的理论来源是“依《圣经》之言”,因此C项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考点:
欧洲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威克里夫的宗教思想
4.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
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
该命题有四种可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人的主观意志是判断命题的标准,属于智者学派主张,因此选B。
ACD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智者学派思想主张的相关知识。
普罗塔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阐明了一个观点,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
作为行动者而存在,而且是不断产生行动策略的行动者。
发现和肯定了自主的个人的重要性,进而肯定个人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每个人都可凭自己的信仰和欲望决定其自以为是的是非善恶的准则,一切准则都是主观的,相对的,只对有关的人有意义。
相对主义走到了极至,放弃了对普遍原则的追求。
5.B
【解析】略
6.C
【解析】
试题分析:
文艺复兴的主要思想是人文主义,它的斗争矛头直接指向教会,与启蒙运动有共同之处,与超越不符,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超越不符,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出了很多美好的设想,文艺复兴则没有这方面的思想,故c项正确;倡导追求现世的成功是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主义,它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而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故D项错误。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7.D
【解析】由于智者学派来自于不同的城邦.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所以在人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并没有保持一致,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的确是智者学派兴起的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智者学派是把“人”本身作为研究的重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智者学派有很多流派,并非统一的流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8.B
【解析】题干材料中批判中世纪的黑暗和从古希腊罗马寻求人文主义精神,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九十五条论刚》是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和教会罪行的文件,是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代表作。
《社会契约论》是启蒙运动时期卢梭的代表作,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经典力学的著作,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故答案选B。
点睛:
根据题干信息“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可以知道该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
9.C
【解析】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无法从材料得出这一结论;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选项说法正确,从材料中统治者的行为就可以看岀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有上层支持;D选项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故排除。
1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巴黎最高法院判决该书"危言耸听,反对宗教、美德和人们对政府权利的尊重"。
当天,书被巴黎行刑者当众"撕毁并付之一炬””中可以看出,当时伏尔泰的思想对法国政府冲击比较大,故C项正确;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岀;D项是伏尔泰的思想。
11.A
【解析】略
12.C
【解析】试题分析:
阅读题干内容可以得知材料中涉及的主要是革命理论,不是社会契约理论,所以A项错误;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所以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
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可知强调的是人民革命理论,故C项正确。
题意中没有体现出均贫富思想,所以D项错误。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人民革命理论
13.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学说。
他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岀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故选B项。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法国思想家的政治启蒙
14.A
【解析】略
15.A
【解析】扌艮据“能够说服'议事会'采用他的政策”“能够在'审判官法庭'前面成功地非难他的对手”说明人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特别是人在民主政治中辩论的作用,智者学派重视辩论能力主要是民主政治的需要,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材料不能体现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排除C;D项不是智者学派兴起的社会条件,排除。
16.C
【解析】据材料“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反对教权的理性主义思想,属于启蒙运动内容,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并不主张理性主义,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时期也没有理性主义的思想,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主张自由主义,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在理性的法庭上”,学生可以联系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7.A
【解析】由材料“。
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
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可见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体的缺陷是过于强调平等,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财富成为控制国家管理权的主要手段,排除B;由材料“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
”,可见苏格拉底反对僭主制,排除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8.A
【解析】”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这句话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联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可知,A符合题意;B也属于A的具体表现之一,故排除;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19.A
【解析】材料中智者认为公平、正义只是对统治者而言的,普通百姓则不这样认为,故正义是相对的,故A选项正确。
个人功利思想指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取利益的思想,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B;材料怀疑公平、正义的存在,无法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也是非理性的行为,故排除CD。
20.A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体现了苏格拉底对公民大会的嘲讽。
其不满主要针对的是公民大会的成员构成,认为公民大会被大量诸如铁匠、农民、小商贩等缺乏政治素质的人所充斥。
与反对缺乏政治素质的人参政相应的即提倡精英政治,故A项正确。
材料中缺乏足够信息支撑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没有"代议制"的主张,故B项错误。
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的代表,材料里面表现的是苏格拉底对公民大会的不满,故C项错误。
与缺乏政治素质的人相对的并不一定是贵族,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2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最佳解题方法是采用排除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故排除含有③智者学派的选项A、B、D,故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智者学派•思想特点
22.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准确理解分析及判断推理的能力。
由材料中“基督徒……的幸福……是一种疯狂和愚蠢……把一个按照自己身份,教育,本性而生活的人称为不幸”等信息可以看出作者在否定基督教的所谓“幸福”,而提倡尊重人性的幸福,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观点,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主张,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23.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
”反映了卢梭民主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思想对政治作出的重大影响,因此选C。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影响
24.C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将欧洲的卢梭与中国的孔子、孟子相提并论”,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主张民主共和制,因此说明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已经在近代中国得到传播。
考点:
启蒙运动
点评:
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
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25.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卢梭启蒙思想的认识理解。
卢梭,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主权说”。
其内容是,天赋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违背契约时,人民有权推翻它。
其思想在法国大革命时备受推崇,对法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应选D。
考点: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26.C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打破罗马教皇神圣统治,是从神学角度说明人的独立性,故C正确;改革不是废除宗教信仰,人民仍然信仰宗教,故A、B错误;D中荡然无存说法绝对。
27.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可知,他强调直接民主,个人意志需要服从集体意志,故D符合。
A无法体现。
B错误,雅典民主制度为奴隶制民主制度。
C无法体现。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内容
28.B
【解析】“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实际上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发展,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与题目无关,故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苏格拉底的思想,需要掌握苏格拉底思想以及智者学派的异同,解题时注意对“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解。
所有选项都要突出这一句话,都则被视为无关选项,排除。
29.A
【解析】据材料“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
……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启蒙运动的思想启蒙任务并未完成,人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将会一直持续"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民主与法治的的问题,而是人的思想启蒙与理性的问题,故C项错误;“人民应以暴力推翻暴君”属于社会契约论,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故选A。
30.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以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①普罗泰戈拉留传下来的最主要的哲学名言就是在《论真理》中说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是希腊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智者运动是公元前5世纪中叶。
②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主张,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
③是启蒙运动时的主张,17-18世纪。
④是康德的主张,道岀了启蒙运动的真谛,是生活在18世纪下半期的。
A正确。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31.D
【解析】从材料中看,雅克宾派的首领马拉实质上是反对存在君主的,由此可以排除C选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政府部门的权力分配,故排除C选项。
A选项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故排除。
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马拉的要求。
32.A
【解析】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德的思想主张是思想自由,有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他提岀"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获得自由平等是两人共同的主张,但两人主张的方式不同,故A项正确;两人对反对专制获得自由的态度是一样的,只是获取自由的方式不一样,故B项错误;两人都属于资产阶级,所以他们的阶级属性不是对立的,故C项错误;康德并不是蔑视公民权利,他主张用一种较为平和的手段去获得公民权利,故D项错误。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与卢梭思想比较
【名师点睛】列表分析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
是近代西方哲学史
认为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值取向。
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其理性批判哲学最反对暴力革命终确立了人类的主
体地位。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其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孔子试题利用周礼来重新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而柏拉图则通过《理想国》一书表达自己重新建构有序理想社会的国家,所以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在于力图构建新的和谐社会,ABC三项是二人思想主张的表象而非政治主张的实质。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中西方古代史•中西方古代思想•中西方古代思想比较
【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1、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2、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3、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脫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的冷遇。
34.
(1)观点:
学会生活;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
意义: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特点:
继承、创新了古典哲学(文化);与自然科学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体系。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保留;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3)著作:
《哲学通信》或《路易十四时代》。
如何改良:
通过多种形式影响和说服大众;教导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问题,引导人们和社会走出中世纪,走向自由和光明;提倡“天赋人权”,赞成正当的宗教信仰,倡导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理性国家。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加以回答;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哲学方面贡献回答。
第
(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加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在14至15世纪”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文化、科技等角度加以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著作;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与所学伏尔泰思想主张从
“改良社会和人性”角度加以回答。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所涉及的题材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多,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是目前高考中测试能力考查较好的一种题型。
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中信息进行解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方法是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
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35.略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体现了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发散思维的考查。
本题向来是高考中的亮点题型。
在解答本题时可结合中外思想文化发展演变、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中国与西方之间反侵略与侵略之间的斗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来进行作答。
如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都都出现了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又如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交流,出现了西学东渐的现象。
再如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反侵略与侵略之间的斗争出现。
但无论如何作答,都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论证相关观点,要求试论结合、能够自圆其说。
【考点定位】14—17世纪中外历史•东西方发展•14一17世纪中外历史的相互关联
【名师点睛】本题列举了14—17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
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题虽然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在设问设计上与2016年全国卷1的41题相似,都要求考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史论结合。
首先,本题还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有精彩的论述的。
其次,本题要求围绕“14—17世纪中外历史的相互关联”自拟题目,就回答难度来讲,要求学生对中外历史的对比有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和分析。
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扎实并且要能够掌握学科内所学知识的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其次要尽量地多做开放性试题,既可培养考生应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各种题型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及格式。
本题是一道开放型试题,首先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可以从中外思想文化发展演变,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中国与西方之间反侵略与侵略之间的斗争等角度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示例一:
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都出现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阐述:
中国:
明朝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此外,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明朝思想家李贽抨击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也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
西方:
这一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如达芬奇、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宗教神学,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而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了教会支持的地心说,也有利于人们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进步。
小结:
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弘扬,冲击了封建统治,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36.
(1)封建教会统治(或神权统治)
(2)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科学上,以实验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兴起;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带来的思想解放。
(3)文学方面,《鲁滨逊漂流记》表达坚信自己力量的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少年维特之烦恼》和《费加罗的婚礼》都体现反对封建习俗,憎恶官僚贵族的精神。
艺术方面,法国新古典主义突出理性,颂扬英雄主义精神;政治方面,引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解析】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一中文字"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
18世纪以后,理性与思想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说明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是神学思想和神权统治;
(2)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从经济、政治、科学和思想四个方面归纳概括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出现前欧洲社会的变革;(3)从材料三中找岀具体事例分析启蒙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和体现;联系启蒙运动时期的艺术发展与当时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找出具体事例说明理性思想的表现。
考点: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
点评: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的觉醒、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恢复和发展及启蒙运动的高潮三个重要阶段,每一阶段人文主义的内容和表现各不相同。
古希腊时期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或开端时期,其人文主义的精神特质是从关注神等超自然力量转向关注人本身或人类社会。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颇有特色,那就是歌颂现实生活的美好,质疑教会的腐朽与黑暗,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和来世幸福。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在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而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则过多地表现为理性。
37.
(1)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2分)
关于宇宙本原,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关于认识论,二程主张“格物致知”(外求),王阳明强调“致良知”(内省)。
(4分)
(2)材料一中“天理”是封建等级秩序(封建伦理道德),材料三中的“理性”指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2分)
(3)共同点:
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抨击;都对后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影响。
(2分)
不同点:
材料二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3分)
材料三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提供了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教材内容可以知道宋明程朱理学糅合了佛道两家思想,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其实就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结合教材知识点回答即可;
(2)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启蒙运动思想的核心,直接回答即可,而材料一中的“天理”是指“理学”中的核心观念,二者的区别即是含义有根本不同;(3)材料三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而材料二是中国明清之际的儒家的新思想,要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就要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即相同点有哪些,主要不同点(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考点:
中西思想文化比较
点评:
思想文化的比较是历史比较类问题难度最大的一种形式,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本题即是最好的反映和说明,希望引起关注。
38.
(1)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内。
(2)卢梭《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
财产的私有。
(3)相似:
反对专制,主张民主
相似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在法国,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封建专制,实行民主政治,因而有了启蒙运动。
在中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于是产生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要求民主的思想。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坚持人要自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