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六单元.docx
《五下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第六单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第六单元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围绕着“八一壮歌”的单元主题,安排了《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等三篇课文。
三篇课文从体裁看有律诗、叙事散文和通讯报道,但都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
其中《七律长征》运用典型的事件抒写长征,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则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怀。
而《大江保卫战》则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展示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们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三篇课文在表现人物方面呈现出的特点是:
以典型事例和以点面结合的写法表现群像,以一般写人惯用的方法刻写个像。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单元20个生字;能规范书写13个一类字,重点指导“融、御、警、絮、魄”等难写易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依据典型事件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联系以及运用画简笔画的方式,理解“等闲、逶迤、磅礴、燃眉之急、饥寒交迫、日夜兼程、气壮山河”等词语。
4.学习抓住典型事件,动作、语言、神态等,感受红军战士、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彭德怀的内心情感,感情朗读课文。
5.拓展阅读《清平乐六盘山》、《菩萨蛮大柏地》,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共需6课时
四、学情分析
到了五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并且初步掌握了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三篇课文写得生动形象,饱含作者的自豪感、赞美之情,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很感兴趣的。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与感悟,学习课文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是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只是“长征”和“98洪灾”对于学生来说距离生活实际较远,教学中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体验,乎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借助信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获得直觉直观感受。
从学习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本单元借助典型事例,运用夸张、对比法和点面结合表现人物的写法,虽为学生所熟悉,但还须进一步学习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是写人惯用的方法,但对于学生而言,尚需要需要进一步学习运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教学的学--练--用以“如何表现群体和个体”为主题。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
课次
基本课型
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第
1
课
时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预习指导检测
1.明确单元表达主题。
2.能正确认识本单元生字;能规范书写13个一类字,重点指导“融、御、警、絮、魄”等难写易错的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依据典型事件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联系以及运用画简笔画的方式,理解关键词语词语。
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3.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关键词语。
第
2
课
时
以文带文课
《七律长征》
1.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件表现群体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以及。
2.拓展阅读《清平乐六盘山》、《菩萨蛮大柏地》,体悟诗人独特抒写豪情的方法在不同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1.诵读诗歌。
2.找出中心句,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找出课文中的典型事例,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
第
3
课
时
方法指导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理出课文顺序。
2.学习课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1.理清表达顺序,概括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3学习课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写法,进行补写练习。
第
4、5
课
时
读写结合课
《大江保卫战》
1.品读课题,抓住典型事件,理清课文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四、五自然段,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课文抓住抓住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领悟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练习写片段。
1.概括课文要点,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领悟其妙处。
3.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段写法进行片段练习。
第
6课
时
回顾提升课
回顾单元写人物表现的词句段,学写身边的人。
学习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1.巩固本单元描写人物神态、语气、动作、等方面的词语佳句。
以及描写人物的典型场景,细节。
2.运用通过典型事例,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练写人物。
1.回顾单元主题。
2.复习词句段。
3.指导写人习作的写作提纲。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预习过关”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单元20个生字;能规范书写13个一类字,重点指导“融、御、警、絮、魄”等难写易错的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联系以及运用画简笔画的方式,理解“等闲、逶迤、磅礴、燃眉之急、饥寒交迫、日夜兼程、气壮山河”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七律长征》。
4.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依据典型事件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识本单元20个生字;能规范书写13个一类字,重点指导“融、御、警、絮、魄”等难写易错的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联系以及运用画简笔画的方式,理解“等闲、逶迤、磅礴、燃眉之急、饥寒交迫、日夜兼程、气壮山河”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依据典型事件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四、前置学习活动
1.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搜集长征和98年抗洪的有关资料,了解彭德怀。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在现代有一段永载史册的光辉历史,那就是长征。
同学们,你了解长征吗?
谁来介绍一下长征?
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2.今天,我们来重温那段历史,感受红军非凡的品质。
同时,走进98年抗洪抢险,领略新时期军人的风采。
(二)单元导读,明确主题
1.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阅读了本单元的课文,你发现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点吗?
预设:
有的是诗词,有的是长征故事,有的是解放军的故事,它们都和长征有关系……
2.编者为什么要把这几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里学习呢?
请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六单元“八一壮歌”。
板书:
走进“八一壮歌”。
(三)汇报交流词语过关
1.出示本单元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絮语、御寒、怒吼、燃眉之急、饥寒交迫、日夜兼程、气壮山河
2.汇报交流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理解:
等闲、絮语、御寒、怒吼、日夜兼程、气壮山河
(2)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燃眉之急、饥寒交迫、
(3)运用简笔画理解:
逶迤、磅礴
(4)练习用“絮语、御寒、怒吼、燃眉之急、饥寒交迫、日夜兼程、气壮山河”中的词语写话。
(四)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汇报读《长征》,注意词的节奏。
2.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汇报交流
(3)理清顺序
红军进入草地——部队断粮、饥寒交迫——隐忍割爱、痛杀坐骑——同甘共苦、爱兵如子——铁汉柔情、刚果决断
3.学习《大江保卫战》
(1)自读课文,要求简单用一个词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交流
(3)围绕题目,用重点段突破法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
(1):
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
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
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4.指导背诵《长征》。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22、23课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前,学习班长已经把本小组成员生字描红、书写的优缺点向老师做了汇报,我们来看一看部分同学的书写情况。
(投影出示部分有代表性的同学的书写作业。
)
2.我们从正确和规范两个方面来评价一下同学的作业。
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过程中注意些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生成指导易错字的书写要领:
预设:
“重点指导“融、御、警、絮、魄”等难写易错的生字。
3.对照正确的书写,请大家把把错字每个书写两遍,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4.再次出示学生的书写,师生评价。
师总结:
通过努力,我们掌握了一些把字写正确、规范的小细节。
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写字时,一定注意这些细节,那么你就会写出漂亮、规范的字。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熟读课文,进一步批注感受。
2.课后收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板书设计:
《长征》
八一壮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大江保卫战》
第2课时以文带文课
21七律长征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语境理解“等闲、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反复诵读,抓住诗眼“不怕”,读懂“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从而读懂整首诗的意思,感受红军乐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诵读品赏诗句,重点抓住“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感受诗句中对比、夸张、对仗等写法表达的效果,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领略毛泽东伟大的诗人风采。
4.拓展诵读《清平乐·六盘山》,《菩萨蛮大柏地》,开展“长征精神之旅”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反复诵读,抓住诗眼“不怕”读懂“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从而读懂整首诗的意思,感受红军乐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诵读品赏诗句,重点抓住“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感受诗句中对比、夸张、对仗等写法表达的效果,体会其中饱含的情感,领略毛泽东伟大的诗人风采。
难点:
重点抓住“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感受诗句中对比、夸张、对仗等写法表达的效果,体会其中包含的情感,领略毛泽东伟大的诗人风采。
三、教学准备
学生:
1.完成预习单(见附件)。
2.了解长征的历史
3.查找阅读长征相关的资料:
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丰碑、金色的鱼钩等故事。
教师:
1.教学课件。
2.围绕教学需要,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
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解诗题,知诗人,激发阅读。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板书课题。
“七律”你了解吗?
(学生交流,教师简介这是一种诗体,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8行,每句7字,第2、4、6、8句的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每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四句要对仗工整)
2.“长征”这是诗的题目。
从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
(诗的内容)
3.你了解“长征”吗?
课前推荐大家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你们读了吗?
选择你印象最深或者最有感触的一点和大家做交流,注意主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引导学生对于“长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推进交流阅读感受)
4.知诗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在你的心目中毛泽东是个怎样的人?
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表达。
(指生交流:
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是我国伟大的领袖人物。
)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要给我们展现了毛主席另一面的风采——一个伟大的诗人的风采。
(二)诵读诗作,整体感知。
1.学习诗词首先要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谁能做到这一点。
指名朗读。
相机推进朗读:
(1)诗中有几个生字,能不能读正确?
出示:
逶迤磅礴岷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预习时有没有理解?
谈一谈。
(2)读诗要注意读出诗的节奏,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
指名试读。
出示标记节奏的对照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的韵脚是哪些字?
圈出来。
七律要求偶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而且要一韵到底,朗读感受一下。
朗读时要注意韵脚拖长读,才有读诗的味道。
4.能把诗读通,能读懂吗?
(1)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对诗句的理解,提出不能理解字词讨论。
(诗的大意依靠学生自学交流理解)
(2)组织全班交流:
诗句中还有什么字词的意思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从疑问入手,解决学生没有能够读懂的字词,以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相机重点明确“等闲、尽、暖、寒”等字的意思)
(3)这首诗中出现了几个发生在长征时期的历史事件,你能说说吗?
(引导感知“翻越‘五岭’、过‘乌蒙山’、桥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出示长征路线图,你能从图中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吗?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称长征为万里长征吗?
在这首诗中,这样的一个万里历程,被称作什么?
(万水千山)
(4)毛主席以诗的形式写下这些难忘的历程,其意在于抒发怎样的一中情感呢?
你能找出表示这种情感的词句吗?
(歌颂红军不怕远征难)在浓缩成一个词语是什么?
(板书:
不怕)
为了进一步说明白这种“不怕”的精神,“不怕”的变现是什么呢?
哪一句诗概括的写出来了?
(万水千山只等闲)
板书:
“只等闲”,你是怎样理解的?
在诗中哪些句子具体写了红军面对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表现?
(三至八句)一起来读一读。
(5)这样我们就梳理了诗的主要内容:
抓住了“诗眼”哪个词语?
(不怕)
全诗紧紧围绕这个词语,具体描述什么内容?
一句话来概括——(万水千山只等闲)
又分别举出几个重要事件来展示红军“不怕”的精神,那就是——齐读三至八句。
环节二:
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体会诗意,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途中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全诗用简练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五幅“征难图”:
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千里雪盖的岷山图。
默读诗句,从哪些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把你的体会在书上写一写。
(学生自学)
2.交流,相机引导。
预设: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逶迤”“磅礴”写出了山的什么?
你了解这些山吗?
结合你对长征故事的阅读,说说在翻越这些山时红军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推进感知行军难)
②面对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红军的表现是怎样的?
借助腾细浪、走泥丸感受红军不怕困难、乐观的精神。
③再次诵读这句诗,你的头脑中能否浮现出当年红军翻越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的情景。
谁来诵读?
(推进读出情感、精神)
④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看到金沙江水,看到大渡河上的铁索桥,人们永远难以忘记发生在这里的两次战役。
课前大家阅读这两个故事,说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点,和大家交流。
(引导感知红军当时前有阻截、后又追兵的形式,时刻面临国民党部队的封锁;感知战斗的艰难,牺牲的惨烈)
②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写出了当时的艰难?
(引导从“拍、云崖”体会江之险要;引导从“横”体会渡河之难)
③当我军成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战士们不禁感慨万千,这一“暖”一“寒”写出来什么?
是说巧渡金沙江在春天,飞夺泸定桥在冬天吗?
(战士们为巧渡而高兴;为强渡之难而感到冷峻、肃穆)
④再次诵读这句诗,你的头脑中能否浮现出当年红军激烈战斗的情景。
谁来诵读?
注意读好这一“暖”一“寒”。
(推进读出情感、精神)
④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看书上的插图,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伴随我们成长,你们阅读《丰碑》《金色的鱼钩》这些故事了吗?
你最想说什么?
你觉得红军是靠着什么翻过了雪山、走出了草地?
②这句诗中哪些字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得到“红军不拍远征难”的精神?
抓“更喜”体会——是喜欢着岷山千里雪吗?
“喜”什么?
(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③再次诵读这句诗,你的头脑中能否浮现出当年红军“尽开颜”的喜悦情景。
谁来诵读?
(推进读出情感、精神)
④这就是不怕远征难的红军,引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抓住重点,赏读诗句。
1.一提到古诗,就想到“推敲”二字,每首诗都是诗人用精炼的语言,赋予诗词内涵。
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这首诗的后六句,用你以前品析诗句的经验,展开想象,对某个词某句诗进行赏析,这一字一句用得妙在哪里?
(学生自学赏析)
2.小组交流:
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见解。
3.全班交流:
每个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你从哪里感受到毛主席用词的精妙呢?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s*N=bp]kI&0!
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当你读到“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这两个词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生交流)(板书:
逶迤、磅礴)
——在红军眼里,蜿蜒起伏的五岭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让人畏惧吗?
(指名交流)
——是啊,红军把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五岭看作是(生:
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板书:
细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生:
脚下滚动着的小泥丸。
板书:
泥丸)
——每句话中都有一组词语形成了对比(板书:
对比),诗人采用了这种对比的写作手法,好在哪里呢?
(指名交流)
——一个“腾”,一个“走”,五岭和乌蒙山本是不能动的,为什么用这两个字化静为动呢?
——请把你的理解送到这句诗中,指导朗读。
(指名读)
②在这样的对比中,在化静为动中,诗人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
夸张。
板书:
夸张)
——在古诗中,夸张的诗句有很多,你能吟诵几句吗?
(指生吟诵,预设: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样夸张的诗句以诗人李白为代表,通过这些诗句,你有什么发现?
(生:
非常夸张,把事物都夸大了)是啊,这样的夸张表现出了李白的奇思妙想。
——而我们这首诗中的夸张呢?
和李白笔下的夸张有什么不同?
(指名说,生:
把事物都夸小了)为什么夸小了?
这样写可以更好的表达什么?
(更能表现出红军的乐观、不怕远征和“只等闲”。
引导学生体会红军战士藐视困难、英勇无畏的精神。
)
③看到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这不仅是红军战士乐观的情怀,更能体现出在毛主席心中“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出毛主席的乐观精神。
——再次细细地品味诗句,理解诗句的内容,以及诗人表达的目的,毛主席写得好不好?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豪迈乐观吧!
齐读这两句。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过渡:
英勇的红军战士翻越险峻的高山,披荆斩棘,横渡滔天大河,五六句描写的是长征途中两场著名的战斗——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
)
①这两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妙?
(学生找到“暖”和“寒”字)
——为什么这两个字用得妙呢?
(出示“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对比着读读。
)
——指生交流。
当时敌人疯狂地说:
“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
”可我们的战士却没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顺利地到达江北,回望惊涛澎湃的金沙江,回望高耸入云的山崖,战士们的心情如何?
(引导学生说出战士们的心情是高兴的、喜悦的、自豪的。
)
——可惜这样令人欣喜的战斗太少了。
(出示课件:
铁索桥静止画面。
)这就是位于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过桥,拆掉了桥上的木板,只剩下十三根铁索,桥下水流湍急,不要说攀着铁索过桥,就是站在桥上向下望一眼,你心里什么感觉?
(指名交流,预设:
心惊肉跳、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等。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寒”字不仅写出了铁索的冰冷,又写出了桥的危险,让人胆战心惊。
)
②想到金沙江,喜从何来?
为什么强渡大渡河时,战士们的内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
(指生交流)
——这里不仅表现了红军的智慧和勇敢,更加表达了诗人自身情感的变化,毛主席作为队伍的领袖,他的心情怎样?
他的内心暖什么?
寒什么呢?
(指生交流)
——过渡:
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一喜一悲,你能把这两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
(指生读)
4.通过我们细细地品读、欣赏,感受到了毛主席用词的精妙。
七律还讲究中间四句对仗工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句是怎样对仗的?
(1)指生交流。
(2)小结:
对仗工整可以看出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夫之深,毛主席作诗可谓是出口成章。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生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环节三:
回归整体——整合诗歌,课外延伸
(五)整合诗歌意境,感悟体会情感。
1.诵读整首诗,你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指生交流)
2.读了这首诗,你从中都读出了什么?
(预设:
长征的艰难;红军的无所畏惧、坚强乐观的精神;毛主席诗词的精妙……)
3.一段艰难的历程,一段伟大的历史,毛主席将她凝聚成56个字永远留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端起书,我们再次诵读这首伟大的诗作。
(配以音乐《红军不怕远征难》)
(六)领略诗人风采。
(出示毛主席作诗的场景图)读了诗,毛主席是一位大诗人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知道吗?
这些革命诗词大多是毛主席在革命时期就地取材,即兴而作,脱口引出。
他巧借当时的战斗、地名、事件就诗兴大发,诗作气势奔放、豪迈!
听了这些介绍,你心目中的毛主席形象是不是又多了一些什么?
说一说。
(七)拓展延伸
1.《七律长征》是毛主席写在越过六盘山前,越过六盘山后,毛主席又写了一首词,想不想读读?
借助注释,你能读懂吗?
(出示课件,自由朗读)
《清平乐•六盘山》
m.u5Ik__=!
BhyvB?
+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PM#|w)_-QF^l_r=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长缨——长绳子。
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
2.这首词中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默读,交流)
3.重点理解品析“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包含的豪迈气概。
-PM#|w)_-QF^l_r=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4.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背诵一下,推荐《菩萨蛮大柏地》。
(八)作业设计:
开展“长征精神之旅”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可任选其中的一项或几项)
1.可以搜集毛泽东诗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背诵一二首;
2.熟读并了解《长征组歌》;
3.学唱几首耳熟能详的红歌;
4.开展讲长征故事比赛。
板书设计
21.七律长征
不怕只等闲
逶迤对比细浪
磅礴夸张泥丸
暖寒
对仗
第三课时方法指导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理出课文顺序。
2.学习课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讨论、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
2.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