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8062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docx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docx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

【真传一刻】第212期:

孙健-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

讲者简介

孙健,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民革党员。

自幼习医,后师从南征教授、刘景源教授、周丽雅教授。

现担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传统诊疗医院科教科主任、针灸科主任。

社会兼职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理事、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理事、吉林省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孙健医生在临床中坚持“以体质为本、以胃气为重、以运气为参”的治疗原则,注重色脉合参,循规前哲,应乎气候方土体质,法古而不泥古,强调治病求本,详别病情、细别标本。

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与“六经辨证”理论相结合,治疗肾脏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慢性胃肠炎及息肉、顽固性咳嗽、抑郁症、顽固性失眠、眩晕、心脏病、胁痛、风湿痹痛等内科疑难杂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中医家推荐

甘露消毒丹是治疗湿瘟时疫的主方,但是它仅仅只用于治疗温病吗?

孙健老师认为学习方剂要了解其制方背景,明白制方思路,深挖立方本指,这样就可以扩大方子的应用范围。

文中孙健老师分享了学习甘露消毒丹的心得,并以临床案例有力地告诉我们,温病方也能治杂病。

■ 温馨提示:

本文约11612字,阅读大概需20分钟。

宜泡一壶清茶,慢品。

▽传讲拾录▽

我今天要讲的是学习甘露消毒丹的一点心得。

咱们中医里面有一个证叫做湿热证,在外感内伤都会发生,而治疗湿热证的方子有很多,比如说甘露消毒丹、三仁汤、霍朴夏苓汤、龙胆泻肝汤等等,都是在临床中非常常用的。

今天咱们就讲一讲治疗湿热证的一个重要方剂——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

飞滑石十五两,淡芩十两,茵陈十一两,藿香四两,连翘四两,石菖蒲六两,白蔻四两,薄荷四两,木通五两,射干四两,川贝母五两。

托名的叶天士著作

讲这个方子,我内心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是叶天士的方子。

一般一个医生叫“神医”已经很厉害了,而叶天士被誉为“天医”,一般讲上工是十全九,而叶天士被称为“十全之医”。

叶天士出来之后,就衍生出来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很多医书都卖不出去了,必须托名叶天士才能卖出去,所以说现在很多叶天士的著作也是托名的。

当然了,也有一些托名的医家,最后自己又发表一个声明,说这本书是我写的,不是叶天士写的,所以说现在我把这个冠名权要回来。

比如说陈念祖(即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凡例的第一条都是“是书前曾托名叶天士,今特收回”,包括《十药神书》,陈修园加的“此叶天士家传秘本”,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本书好卖,也可见叶天士的名望有多大。

还有很多书,比如说《本草经解》,现在也写的是作者叶天士,其实是姚球的一个著作。

叶天士的很多方子,经过吴鞠通《温病条辨》里进行加减化裁,冠上了方名之后,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说桑菊饮。

但是也有很多方子没有被冠上名,后来因为行之有效,也耳熟能详了,比如说养胃汤,咱们也叫叶氏养胃汤,《温病条辨》里面还有一个叫益胃汤的方子,也类似。

甘露消毒丹这个方子出现的比较晚,一直到被王孟英《温热经纬》收录了之后,才广泛的应用到临床。

之前的《方剂学》中都把这个方子的出处写成《温热经纬》,但《温热经纬》后面写着天士,就是说这个方子是叶天士的。

现在的《方剂学》改了,写着甘露消毒丹出自于《医效秘传》,其实这也是托名叶天士的书,现在外面卖的《医效秘传》,作者写的就是叶天士。

咱们今天不探讨这个问题,主要探讨一下这个方子的应用。

制方思路:

识证、立法、用方

现在咱们中医有一个方证派,“有是证用是方”,中医传承了几千年,汇总下来有很多很多的方子,从张仲景、阮河南、张苗、靳绍……,再到往后的《千金》《外台》,那都是铺天盖地的经方,现在还出版了一本书叫《十万金方》,方子就更多了,所以说咱们有可能在这些方子里,挖掘出来一个比较有效的,甚至效如桴鼓的方剂,应用到临床中去。

但是毕竟人的大脑不是电脑,很难筛选出来有效的方剂,有的时候就需要大家组织个方子,再应用到临床中去。

那如何才能让咱们组的方子,在临床中看病的时候,还很有效呢?

这就需要一个制方的思路:

第一是识证,第二是立法,第三个才是用方。

这个也不是我说的,是《临证指南医案》里的话。

《临证指南医案》凡例里提到:

“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

一有草率,不堪为司命。

往往有证既识矣,却立不出好法者,或法既立矣,却用不出至当不易好方者,此谓学业不全。

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若法与方,只在平日看书多记,如学者记诵之功,至于识证,须多参古圣先贤之精义,由博返约,临证方能有卓然定见,若识证不明,开口动手便错矣。

……”

作为一个医生,主要任务就是过这“三关”,第一关是识证,第二关是立法,第三关是组方。

证不明,这个病人就看不好;那如果你证识明白了,有可能你立不出来一个好法,那你这个病效果也不理想;有的时候证也明了,法也立好,但是你拟不出一个好方,那效果也是不理想。

所以说识证、立法、组方这一条线是咱们必须经过的。

那么叶天士在创制这个甘露消毒丹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创立出这么一个方子来?

根据他创方的这个思路,我们再想一想,现在要应用甘露消毒丹,应该怎么去应用?

甘露消毒丹立方背景

首先,看一下立方的背景。

这个背景在清代魏玉璜(也叫魏之琇)的《续名医类案》里面有一个明确的记载。

魏之琇大家也应该都听说过,很多人因为创立一个很有名的方子而流传千古,魏之琇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代表,因为他创立了一个叫“一贯煎”的方子。

这个方子是治疗阴虚肝郁的,好多阴虚肝郁的萎缩性胃炎是非常难治的,而一贯煎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现代也有很多相关的论文,所以说这个方剂出来之后,广受推崇。

至于《续名医类案》,很多人可能没读过。

换句话说,就是知道这本书的人有很多,随便翻翻的也很多,但认真读过这本书的人,我相信没多少人。

在它里面记载了叶天士创立甘露消毒丹的这么一个背景。

《续名医类案》卷五·疫:

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属叶天士制方救之。

叶曰:

时毒疠气必应司天,癸丑湿土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寒水,湿寒合德,挟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大行。

故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疠气,邪从口鼻皮毛而入,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湿犹在气分,甘露消毒丹治之。

咱们看病的时候,首先你得抓住这个病。

得了这个病是什么样的天时岁气,还有患者是什么样的体质。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这是《黄帝内经》教导咱们中医人的。

《续名医类案》说雍正癸丑年间瘟疫大规模的流行,那个时候虽然也是个太平时代,但是因为天时的一个变化,爆发了一场大的瘟疫。

大家知道一个瘟疫的出现是什么样子,“皆相染易”,对不对?

死亡率是极高的。

比如说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鼠疫、霍乱死亡了很多很多的人,使欧洲的人口下降了将近一半。

当时好多人就聚在了一起,来躲避这个瘟疫,与外界隔绝,把自己给隔离起来。

有一本名著,叫《十日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之后,人们自己把自己隔离了起来,隔离起来没有意思,一人讲一个故事,讲了十天,所以说叫《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被誉为“人曲”。

其实中医很多时候的发展也都与瘟疫是相对应的。

比如说张仲景为什么写《伤寒杂病论》?

当时“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李东垣为什么出名呢?

当时有一个大头天行,大头瘟。

再往后吴又可为什么写《温疫论》?

也是因为瘟疫大规模的流行,《大明劫》大家都看过。

瘟疫大规模流行之后,最着急的是谁?

当然是领导,对吧?

“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属叶天士制方救之”。

吴是江苏吴地,江苏的巡抚就要找一个人来应对这场瘟疫,谁呢?

叶天士。

为什么?

叶天士就是苏州人,而且太有名了。

《清史稿》记载,“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什么意思?

大江南北,只要说医学了,都要以叶桂为宗。

有这样的人物,这里有瘟疫了,首先就要想到他。

所以说这就是甘露消毒丹的立方背景。

这首方剂诞生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应对瘟疫。

甘露消毒丹立方本指

立方本指的“指”应该是指向性的“指”,指向的这个本质。

这个名词也不是我创立的,大家看《内外伤辨惑论》,李东垣在每一个方子下面都会写上“立方本指”,就是说他创立这个方子是怎么想的,不是随随便便捏合几个药就是一个方子。

现在咱们有很多方子,有些也很有名,但是没有名的居多一些,为什么?

因为这些方子立方的指向性不明确。

叶天士是根据这次癸丑大疫的天时岁气加上症状表现立方的。

“时毒厉气,必应司天”,就是得了一个病,尤其是这种带传染性的急性的病,肯定与天时的变化有关。

“癸丑太阴湿土气化运行,后天太阳寒水”,癸丑之岁是什么样子?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客气是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这一年的岁气是寒与湿为主。

“湿寒合德,挟中运之火,流行气交,阳光不治,疫气大行”,阳气给湿寒郁住了,流行起来成为大疫。

气交者人居之,“凡人之脾胃虚者,乃应其疠气”,不是说这次瘟疫来了大家都会得病,什么样的人容易?

正气不足,脾胃弱的人。

“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这是一个病变的转变过程。

“病从湿化者,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什么症状呢?

发热,目黄;寒湿凝结在上,胸阳不振造起胸满;中运之火内逼,入营入血,逼血外出,发为丹疹;寒水凝结在下,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引起泄泻。

“当察其舌色,或淡白或舌心干焦者,湿犹在气分,甘露消毒丹治之”,还得查他的舌头,或淡白或舌心干焦。

你看这个地方就与咱们平常学的不一样,这个方子我也比较常用,当时看了很多的文献,都讲这个舌苔要黄、要腻,但叶天士不是,他讲的是“或白或淡,舌心干焦者”,舌心干焦,没有水汽,不是那种白腻苔,这时候是“湿犹在气分”,还在气分。

湿在气分的时候,用甘露消毒丹。

那这个病能不能入血?

也能入血。

入血的话,用什么方?

用的是神犀丹。

这也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方,是叶天士的一个名方。

《医效秘传》:

“……若壮热旬日不解,神昏谵语,斑疹,当察其舌,绛干光圆硬,津涸液枯,寒从火化,邪已入营矣,用神犀丹。

神犀丹:

犀尖六两,生地一斤熬膏,香八两熬膏,连翘十两,黄芩六两,板蓝根九两,银花一斤,金汁十两,元参七两,花粉四两,石菖蒲六两,紫草四两。

即用生地、香、金汁捣丸,每丸重三钱,开水送下。

那么效果怎么样?

有没有效果?

有效果。

据文献记载,这“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抚吴使者属先生制此方”,叶天士创立这个方子之后,“全活甚众,时人比之普济消毒饮云”,就是当时的同行都说,这就是一个普济消毒饮啊,这个方法太好了。

普济消毒饮大家都知道,李东垣的成名方,治的是太和二年的时候爆发的一个大头瘟,当时呢也是说“服即愈”,也就是说服了普济消毒饮的患者大头瘟都好了。

那当时的人把甘露消毒丹比做普济消毒饮,就意味着他们吃了这个甘露消毒丹之后也都好了。

所以咱们就有研究这个方子的必要,否则的话你说的再好,方子组得再好,不太好使也不行。

关于这个立方,还有一个就是地域的问题。

这地方插一句题外话,开始的时候让我来讲温病,底气有点不足,按理说我在东北行医,这边温病少是不是?

应该是南方温病多,南方是温病学的大本营。

但后来我就比较有信心,为什么?

以前上海有一个名医,我就不提姓名了,民国时期在上海是非常有名的,共和国成立之后组建了一个中国中医研究院,征召全国名医入京,他当时就响应号召入京了,走之前说,在上海这个地方我治疗感冒都用麻黄汤,去北京那就更好了,伤寒的大本营。

大家喜欢读医书就知道,古代的很多医书都说南方没有正伤寒,仲景制麻黄桂枝要用于北方,所以南方的一些大夫不敢用麻黄,用什么呢?

加味香苏散这样一类的方子,但是这个名医在上海就敢用麻黄。

其实在他之前上海有一个医生叫曹家达(曹颖甫)就喜欢用麻黄,不仅喜欢用,而且还喜欢批评那些不敢用麻黄的大夫。

这个名医去了北京之后,发现北京的大夫都用银翘散,只要感冒来了,就用银翘散。

后来他发现在北京用银翘散效果也非常好,于是从此也就改用银翘散了,这件事就记载在他的经验集里。

由此可见,好多时候喜好用某些方子可能是一个地域性的问题。

甘露消毒丹组方架构

我们看一下这个组方的一个架构。

不是方解,方解讲究个君臣佐使,这里谈的是一个架构,为啥要组出来这么一个方子?

一个方子要想在临床上好使,很多时候不是说辨证准就行,不单纯说我辨出个寒,辨出个热来,你组出来的这个方子得符合中医组方的原则,符合你所想的东西。

比如说画画,要画一个教学楼,你脑子中要有一个完完全全的教学楼形象,虽然画的时候不见得能画出来,也有可能画的不好看、不漂亮,想的与做的不一定是一致的,但是所想的一定是要完全的、完美的。

要让一个方子好使,这个方子的架构也必须是完美的,不完美那效果就不太理想。

可惜的是,咱们建国之后这么多年,被大家认可的名方有几个?

没几个。

二仙汤算一个,天麻钩藤饮算一个,过敏煎也勉强算一个,这都是建国之后的方子,有些也都收录进咱们的《方剂学》。

其他的大都是名老中医经验方,什么高血压方、胃炎1号之类的,多是自己的学生用,全国影响不太大。

这个甘露消毒丹是十一味中药组成,基本上都是灵动之品,非常灵动的,不呆板。

王海藏讲他老师李东垣和刘河间的一个区别:

李东垣组方依准的是脏气法时,根据天时气候变化的升降浮沉来加减用药,你看他的书里面有的是风生升的药,有的是热浮长的、燥降收的,是吧?

就是依准四时来变化;刘河间讲的是“推陈致新,不使少有怫郁”。

一般而言,苦寒是败胃的,那为什么有的人用寒凉药治的特别好?

因为他们用的都是灵动之品,或者说这个方子组进去之后,使这些药变得灵动起来。

否则的话,在中焦这个地方肯定难受,苦寒败胃啊,时间久了,患者吃的没有精神头,脾胃坏了,那还要怎么好?

甘露消毒丹这个方子十一味药都是灵动之品,具有清解外邪、调畅中焦、泄痢下浊的作用,能够恢复气机的离入出合。

各个温病学派的一些大家,他们组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叫做“运枢机,通经络”,所有的方子都是很轻灵的。

这个方子吃下去之后绝对不是死的,不会在一个地方待着不走,都是要转起来,要动起来。

大家想一想,银翘散是不是?

桑菊饮是不是?

绝对不是说这个药进去待在那个地方,像一块冰吃进去了,然后冰的心疼,冰的胃疼,冰的胃肠都很难受?

进去就要旋转,有灵动之力,能够恢复气机的离入出合。

根据叶天士的创立甘露消毒丹的本旨,我个人把这些药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燥湿利水类。

为什么要燥湿利水?

因为“气交,阳光不治”,怎么办呢?

要通阳吧?

大家都知道,“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那不得燥湿利水?

你不利水怎么通阳?

咱们讲“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无外乎就是水火的相生相胜。

《医宗金鉴》中说“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就是说水火是相生相胜的。

“通阳不在温”,你一直在温,吃的满脸包,阳气该不宣腾还不宣腾,“而在利小便”,所以说用的是滑石、茵陈跟黄芩。

滑石利水渗湿,通利三焦;茵陈清泻太阳,也有一个利水的作用;黄芩泻少阳,因为这个疠气“挟中运之火”,所以必须要泻少阳。

第二类,就是温燥醒脾类。

叶天士是怎么说的?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

”太阴是湿土,得阳始运,不管脾胃怎么样,咱们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用一些香燥的、刚的药来运化。

“脾阳式微,不能运布气机,非温通焉能宣达”,这都是叶天士的原话。

我们从这些原话里面,来考虑他是如何组方,如何用这个方法的。

这个方用的是白豆蔻、石菖蒲、藿香,能够悦脾以和中、行气以散结。

什么样的药有悦脾的作用?

芳香的,脾最喜欢的就是香的东西。

咱们刚才讲的一个背景,寒湿在外面,阳气郁结在中,气机不畅达,这个时候有痞满,一般有湿的病,湿热或者湿温之类的,都有一个脘痞,也就是痞满,所以用这三个药来宣透一下,稍微启一下脾的气机,让脾动起来。

这三个药是中间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于辅助前几个药来通阳。

第三类,就是透邪散结类。

为什么要透邪散结?

这也是因为温病学的一个病因学说。

瘟疫,是感受了什么邪气?

疠气。

感受了疠气之后,首先要直接把它给驱邪,“驱邪为第一要义”。

清初三大家之一的喻嘉言就讲,温病怎么治?

不管怎么治,上焦中焦下焦,最后都要兼以解毒。

你不解除这个病邪,治疗就隔了一层,不透彻,不深入,就有点欠缺,不完美。

所以在创制本方的时候,叶天士从太阴湿土气化的运行,后天的太阳寒水,寒湿和德这些方面来立法组方,邪从口鼻而入,那怎么办?

散出去。

肌腠是什么?

“三焦通汇元真之处”,外邪侵袭肌腠,让三焦失司,那么气与水的运行就会失常,这个时候解散外在的邪气必不可少。

如果不解散外在的邪气,三焦不能恢复,那气与水的通道就不能打开,气与水的通道打不开,气机就很难扭转。

就好像热水片,你加足了水,也安好了,锅炉房的热水也够……但是你的管堵了,它也热不了。

所以这个方用川贝、射干散从口鼻而入的邪气,连翘、薄荷解散凝固在皮毛的邪气,木通助君药通利水道,宣解郁阳。

这些药是上中下兼顾,就是上焦中焦下焦都有了,外中内同调,在外的有了,在中间的、在内的也有,并且一直以脾胃为主,不管用什么药,既要健脾益胃,同时还不能伤及脾胃,这就体现了叶天士高超的制方技巧,以及对药物的驾驭能力,也与他开始的立方本指遥相呼应。

立方的时候他知道得这个病的人都是脾胃虚弱的,用药一方面把寒与湿散开,使挟着中运的火清掉,一方面使脾胃运化快,气交宣通,人体的阳气可以周流,面面俱到。

甘露消毒丹临床应用

下面咱们说一说这个方子临床的应用。

关于本方的主证,叶天士说是“发热目黄,胸满,丹疹,泄泻”,之所以说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爆发的瘟疫,主要表现就是这些症状。

咱们在临床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它的核心病机,第一是脾胃虚弱,第二是寒湿,有寒有湿,凝固在外。

王士雄《温热经纬》卷5:

“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疠之病,而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证。

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并主水土不服诸病。

这个方子也是王孟英《温热经纬》里治疗湿瘟时疫的一个主方,他讲“《六元正纪》:

五运分步,每年春分后十三日交二运”,按照五运六气,第二运是火,对应徵,所以说“天乃渐温”,“芒种后十日交三运”,这个时候是宫,土旺,“地乃渐湿,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铄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瘟疫疠病”。

发病的症状是什么?

一个是发热倦怠,就是浑身没有劲。

现在治疗倦怠,很多时候咱们是从什么来考虑的?

健脾除湿。

还有就是补气,用黄芪人参白术,补中益气汤这样的。

另外补益气阴的多一些,比如生脉散,用人参麦冬五味子。

这些都是我们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些治疗方法。

但是叶天士又提出来一个新的方法,就是甘露消毒丹,没有一类补益的药,但是能够帮助解决倦怠,包括胸闷,腹胀,肢酸,咽喉肿痛等症状。

咽喉是一个门户,温邪上受,自口鼻而入,侵袭进来的时候,第一个关隘就是咽喉。

所以说好多小孩体质弱容易感受温邪,从口鼻吸收进来,扁桃体就会肿大。

西医治的时候有的时候要切除掉扁桃腺,但是切了之后有很多的后遗症,比如感冒变得更加频繁,整个气管都会变得敏感,天气变化的时候总会觉得吸气到胸腔气管异常敏感,容易诱发气管、支气管的一些疾病。

还有一个症状,尿赤便秘,因为中有热。

那么这里又有一个方法,除湿法治疗便秘。

其实大家有的时候看到一些临床医生在治疗便秘的时候,喜欢用一个药——白术。

为什么白术能够治便秘?

湿邪困脾,白术燥湿。

湿邪是困脾,不是脾不动,是像条绳子似的把脾困住了,或者说把脾放到了一个小笼子里面,用湿气这种膜把它给包住了,脾不运动了,脾不升则胃不降,胃不往下降了,气不往下顺了,肯定有便秘。

前一堂课曹然老师就讲到,白术放在药斗子里面,其它的药都给吸干,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我建议大家都去药房里抓药看一看,白术能通便,就因为能够燥这个湿。

我们不要对现在治疗便秘的气秘、血秘、虚秘、实秘、冷秘、热秘等等给框架住了,在治疗脾湿症状的时候,用甘露消毒丹法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一条思路。

另外,往往我们还用这个药治疗水土不服。

治疗水土不服有一个方,大家都知道,叫藿香正气散,这个地方又有一个甘露消毒丹,它也是治疗水土不服的一个很好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

而且它比藿香正气水好喝。

病例分享

最后讲几个病例,然后结束今天的课程。

1口疮案

张某,男,41岁,自述患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0余年,屡治屡发,痛苦不堪。

伴有心慌、乏力、胸闷,舌苔略白腻,脉缓有力。

此乃脾胃虚弱、寒湿交合于皮毛、肺气不得宣达,阳气郁而上攻所致,治宜解散寒湿、宣郁达肺。

处方:

浙贝母、白豆蔻、八月札各20g,滑石、茵陈、连翘心、枇杷叶、砂仁、白术、竹茹各15g,黄芩、石菖蒲、木通、藿香、薄荷各10g,射干5g,连服6剂。

二诊:

 服上方后口腔溃疡好转,胸闷、乏力减退、脉缓。

处方:

上方去八月札、砂仁、白术、竹茹,加炒薏苡仁20g、桑叶15g、百部、淡竹叶各10g,连服6剂,口疮痊愈,诸证消退。

首先是口疮(口腔溃疡),非常常见的一个小病,但是顽固性的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很困扰人。

治疗口疮有很多方剂,包括导赤散。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和同学们跟着国家级名老中医出诊抄方。

当时有一个同学就说,“老师,我有口腔溃疡怎么办?

您给我看一看吧。

”这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因为离得比较近,大家也都想着蹭个方便。

然后老专家就直接给开了生地、木通、竹叶、甘草,也就是导赤散,没看面象、舌象,也没摸脉,直接一个导赤散拿去吃吧。

可见这个方是非常常用的。

还有封髓丹也是现在治疗口疮比较常用的一些方法。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甘露消毒丹也是。

但是能说这个方治疗所有的口疮吗?

肯定不行。

那么比较符合甘露消毒丹的是哪一种证型呢?

《黄帝内经》讲,“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雨暴至……阴厥且格阳,反上行……民病口疮”,这种口疮是由于肺金之气被制约之后,“炎火乃行”,金气不及了,火肯定要欺负你。

而金生水,你欺负人家的母亲,那么它的儿子是不是得来找你要个说法?

子气来复,“复则寒雨暴至”,这也是咱们常说的五运六气的一个理论。

人被这种寒气束缚了之后,阳气就从中间逆而上行,也就是叶天士所说的“挟中运之火”上冲,逆而上行。

如果大家辨别出来是这样一个证型的口疮的话,咱们可以用甘露消毒丹。

比如说这则医案,患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十余年,屡治屡发,痛苦不堪。

伴有心慌、乏力、胸闷,舌苔略白腻,脉缓有力。

这是脾胃虚弱,寒湿交合于皮毛、肺气不得宣达,阳气郁而上攻所致,所以咱们用的是甘露消毒丹。

当然,也有加减。

六付药吃了九天,一付药吃一天半。

到第二天的时候,口腔溃疡有所好转,胸闷乏力减退,去八月札,加炒薏苡仁、桑叶、百部、淡竹叶,连服六剂,口疮痊愈。

我们讲“脾气通于口”,患者脾胃虚弱,湿热郁中,容易口疮。

脾主肌肉,湿邪困住脾气之后,就会乏力,倦怠。

寒湿结于皮毛,肺气就不宣降,肺在卦为乾,其体象天,阴霾密布的时候开始胸闷,所以用甘露消毒丹加味来解散在外的寒湿,宣通中焦被郁住的这个阳气,再酌加一些健脾的补肺的一些药,比较符合叶天士的立方本指。

治了两次,十八天,缠绵十年的口疮就痊愈了。

当时我加了一个八月札,第二诊还加了个百部,是干什么的?

杀虫的。

好多时候咱们在治疗口疮的时候,一定得考虑很有可能是虫。

所以我治疗这个病,好多时候会加上一些百部、鹤虱、桑白皮等一些能够驱虫的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是一个经验用药,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2不寐案

郭某某,女,53岁,失眠近3年,现心慌心悸、胃脘痞闷、纳呆、舌苔厚腻发黄、脉滑数等。

此为湿热困脾、脾失健运、郁热上扰心神所致。

处方:

白豆蔻25g,滑石20g,藿香、茵陈、石菖蒲、黄芩、连翘、象贝母、薄荷、半夏、竹茹、茯神、佛手各15g,木通、射干、枳实各10g,连服6剂而愈。

 第二个我们讲讲失眠。

吃、喝、拉、撒、睡、动、情,这七点缺任何了一点,这个人就不会健康。

换句话说,如果这七点全没问题,那么他所得的病会不会好?

好多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好。

咱们在治疗失眠的时候,要着眼于阴阳的一个调平,阴平阳秘。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失眠都这么治,我们都知道有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