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7613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docx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docx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浅析蒙古西征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摘要:

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相继建立了横贯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

蒙古人以征战的方式,使亚欧大陆之间的广大地区相互联系,使世界各民族、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震撼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西征;文化;交流;影响

目前,我国史学界对于蒙古西征的事件,不少人一般予以基本的否定。

西方的史学家与政治家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是两种意见,有人将蒙古西征看作是一场天灾、一场浩劫,一场来自东方野蛮人的黄祸;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蒙古西征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之路,缩短了地球的距离,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统一的蒙古国家。

此后蒙古军队开始向四面扩张,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先后征服了欧亚大陆的许多国家和民族,建立起疆域辽阔的四大汗国,在征服过程中给被征服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客观上也把世界联成一片,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蒙古西征

13世纪初,统一的蒙古帝国建立以后,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震撼了世界。

(一)成吉思汗西征(1215年—1223年)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先派大将哲别率军攻灭了被乃蛮贵族屈出律篡权的西辽政权,从而开始了第一次西征。

西征的直接原因是花剌子模帝国杀害了成吉思汗派去的一支大商队。

1219年春成吉思汗做好西征的准备,西征军总数在二十万左右,这支军队不是纯粹的蒙古轻骑兵,吸纳了不少汉人、契丹人,“这些人带来了炮石、火器、战船以及攻城器械,桥梁建设等等先进而复杂的军事工程技术。

”这些人的加入使勇猛的蒙古军队的作战实力大大增强。

成吉思汗定和林川之地为西征奥鲁的驻地,西辽灭掉以后,蒙古就和当时的中亚大帝国花剌子模直接交锋。

首先是对河中地区的征服。

蒙古大军于1219年9月开始攻讹答剌城,由于此城难以在短时间内攻下,于是蒙古军队兵分四路全面进攻花剌子模,一支由窝阔台、察合台及都护率领畏吾尔军继续围攻讹答剌;右军由术赤率领,进攻上游的巴纳克威与忽毡。

一支由成吉思汗带托雷率蒙古军主力直击不花剌,目的是断绝摩河末与河中的交通,切断被蒙古军围困的诸城的后援。

这样河中地区很快被蒙古军所征服,在1220年,窝阔台春季攻克讹答剌后前往撒麻耳干与成吉思汗大军会合。

术赤右军四月攻克毡的,设达鲁花赤管领。

阿剌黑那彦率的左军四日攻克巴纳可忒城后攻克忽毡。

成吉思汗率的蒙古主力军渡锡尔河,招降匝儿纳黑城,降纳儿城,二月攻克不花剌城,三月间到撒麻耳干与赶来的察合台军会合,两天攻克此城,至此河中地区被蒙古军完全占领。

河中地区被蒙古军占领后,花剌子模算端摩河末开始恐慌,弃守阿姆河,并开始逃亡之行。

速不台、哲别受命追击摩河末算端,一直追到剌夷(德黑兰南)。

1220年底摩河末病死,并把王位传给长子扎阑丁。

1220年秋,成吉思汗派察合台、窝阔台从不花剌出发与从毡的前来的术赤会合,进攻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1221年初攻灭此城,花剌子模帝国灭亡。

征服花剌子模后,1221年又征服了这个帝国在东伊兰的旧属地呼罗珊和阿富汗,于1222年占领了整个花剌子模和中亚地区。

同年新算端扎阑丁企图复国,蒙古大军打败扎阑丁并一直追到申河。

1223年成吉思汗设置达鲁花赤等官镇守撒麻耳干,自己率察合台、窝阔台和托雷返回蒙古。

在进攻花剌子模的同时,哲别和速不台在征服了阿哲儿拜占、谷儿只、设里汪等地之后,越过太和岭,进入东斡欧罗思境内,随后,这支军队大败南俄联军于迦勒河畔,深入到第聂伯河的速答黑城,后取道伏尔加河返回亚洲,途中攻击不里阿耳人,降伏了乌拉尔地区的康里国。

总之,哲别和速不台侵入西波斯、高加索、罗斯等地是做了一个有次序的侦察。

蒙古军队的第一次西征,使蒙古势力深入到中亚东欧等地,为后来的钦察和伊利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拔都西征(1235年—1241年)

公元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在和林召开忽里台,欲派遣拔都、贵由、蒙哥等各系长子出征,“凡征进去的诸王、驸马、万千百户,也都派长子出征”,这支大军总数在12万人以上,拔都为帅,以大将速不台辅佐。

1236年春,贵由、蒙哥等率军西进,秋天到达不里阿耳,与前来的术赤家族拔都、斡鲁朵、昔班等汇合,开始西征。

主要目的是攻占斡罗思。

同年蒙古军队渡过扎牙黑河,在亦的勒河中游击溃不利阿耳部,1237年春,攻灭不里阿耳,占领了钦察以及宽里吉思海,“使西进斡罗思的门户大开”。

1237年秋天,拔都、贵由、蒙哥等各出征王子集会,决定从东北斡罗思直入,穿过摩尔多瓦地区,五天攻克也烈赞侯国。

1238年焚毁莫斯科,形成了对弗拉米尔公国的侧包围,威胁到北部的斡罗思。

二月攻破弗拉基米尔公国全境,打开通往斡罗思北部的大门。

1239年蒙古军开始向南用兵,秋天,贵由、蒙哥奉诏东还。

1240年蒙古军队继续西进,攻克加利西亚,降服乌克兰右岸的一些地区。

1241年春,蒙古大军兵分两路侵入孛烈尔、马扎尔。

一支由拜答尔、兀良合台率领入侵孛烈尔,一路大胜,多次击败反抗的军队。

在4月9日大战时,勃烈尔大败,蒙古军队从列格尼茨折而向南,侵入莫剌维亚,直达波希米亚与奥地利边境。

在此地区进攻斡勒木资时受挫,于6月27日退往匈牙利,与拔都大军会合。

另一支由拔都率领的蒙古军主力又兵分三路进攻匈牙利,“昔班自北取波兰与莫剌维亚之间,合丹由东面莫勒达维亚,拔都则由加里西亚分道突进。

”蒙古军猛攻匈牙利大军,匈全军被歼灭,后攻克帛斯城,驻扎多瑙河并四处掠夺,冬天又攻灭格兰城,合丹受命追击马扎尔王别剌,1241年12月,合丹侵入克罗阿惕,占领扎格列卜,蒙古骑军大肆掠夺斯帕剌托、迦塔罗。

蒙古军队在列格尼茨大败孛烈尔和捏迷思联军,震动了整个欧洲,后来在捷克一带遭到了顽强的抵抗,使西进受阻。

1241年12月拔都得到大汗窝阔台去世的消息,于是班师东归,合丹军也取道塞尔维亚与拔都会合,继续东返。

1243年,拔都回到伏尔加河上,建立了东起也儿的石河,西至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河,北到北极圈附近的面积广阔的钦察汗国。

(三)旭烈兀西征(1253年—1260年)

蒙哥汗在位期间,派其弟旭烈兀西征,这就是第三次大规模西征。

公元1252年,怯的不花先锋部队出发,1253年10月旭烈兀出发西征,1255年9月至撒麻耳干,1256年初渡阿姆河继续西进。

10月,攻灭了波斯北部的亦思马因。

1257年春,旭烈兀从可疾云出发,9月至哈马丹开始征服报达的阿巴斯王朝,11月蒙古军展开全面进攻,兵分三路攻打报达,1258年1月攻克报达,阿巴斯王朝灭亡。

报达被攻克后,旭烈兀于1259年9月继续西进开始进攻叙利亚和埃及。

蒙古大军先后攻克了蔑牙法里勒堡,自曲儿的斯坦而下扎即剌省,占据必列昔克之后,渡过额弗剌特河,1260年2月下旬攻克阿勒波城,3月进入大马司,4月初该地区被完全占领。

此时,蒙哥汗去世的消息传来,旭烈兀让先锋怯的不花继续西征,兵锋直抵南部合匝。

旭烈兀率军退回波斯,决定东返蒙古。

1260年9月怯的不花率军队与埃及军队在阿音扎鲁特大会战,蒙古军队先胜后败,怯的不花被杀,几乎全军覆没,余军退回芷国境内,第三次西征结束。

旭烈兀在东归途中得知忽必烈已继为大汗之后,没有再东返蒙古,遂派使臣回蒙古拥忽必烈为大汗,忽必烈也派使者传旨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密昔尔边境的波斯国土和该地区的蒙古、大食军民划归旭烈兀统治。

这样,使这些本来由大汗直接管辖的地区,实际上变成了旭烈兀的兀鲁思,也就是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利汗国,它的疆域东起阿姆河和申河,西面包括有小亚细亚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大汗国。

在世界征服史上,蒙古西征的规模空前,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蒙古大军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占领了东欧、俄罗斯平原、伊朗高原、两河流域、中亚草原及东亚等广袤的地区,在欧亚大陆上产生了一个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其版图东邻太平洋,西至俄罗斯平原,北起西伯利亚北极圈,南到波斯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辽阔的大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

虽然后来帝国境内诸汗国各自为政,相对独立性较强,但他们始终是蒙古宗室的蕃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与蒙古中央保持着联系,这使得在庞大帝国控制下的各个地区,交通比较通畅,各民族间的交往增多,交流广泛,更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国际间的交往也频繁起来。

蒙古帝国的存在,重建了中亚与其周围地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把原来相隔绝的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第一次有了“全球化”的现象。

二、对当时世界的影响

蒙古西征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史学界对其评价不一,我欲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尽量全面、客观的评价。

(一)有利影响:

推动东西文化交流

辽阔的蒙古帝国建立以后,使长期中断的丝绸之路得以复兴,沟通东西方之间的大商道的起点向北及向东延伸至和林及大都,向西则通过多种途径直达欧洲中部。

国际关系更加活跃,有力地推动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如前苏联的著名东方学家巴托尔德所说:

“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1.辽阔的帝国版图,有利文化汇融

在半个多世纪里,蒙古铁骑踏遍了东自黄海,西至多瑙河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帝国边界从西伯利亚直达印度,从越南直达匈牙利,从朝鲜半岛直到巴尔干半岛。

”面积如此广阔的大帝国,打破了自汉代以来或阻或塞的丝绸之路,以往那些建立在丝绸之路上的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都被消除掉,沟通东西方之间的大商道顿时畅通无阻,便利了东西方的往来和交流。

蒙古帝国几乎把亚洲合为一体,加速了东西方交流的进程。

当时蒙古帝国控制下的东西方广大地区内,有两个文化中心,一个是中亚古伊朗文明的伊斯兰文化中心,一个是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中心,在蒙古大军的三次西征之后,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中心展开了广泛的交流。

这个时期很多西域人自愿或者被迫来到中土,西域人的东迁正如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所说:

“但在今天,许多真主的信徒已朝那边迈步,抵达极遥远的东方国家,在那里成家,以至多不胜数。

”这些东迁的西域人与当时的女真人、西夏人、南宋人、蒙古人等相互交流、影响,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蒙古帝国时期,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艺术等传入中国,中国的历史、算数、制图、医学和艺术等成就,也通过阿拉伯人广泛地传播到西方,这些都为世界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东方的很多,同时,蒙古帝国也派遣使节、商队至欧洲活动。

在西征时随着蒙古军队的有蒙古人、汉人、钦察人和其他民族的人西至欧洲,也有因西征而东迁的不同民族的人,这种迁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残酷的,但正是她们的迁徙扩大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技术的交流。

2.通畅的交通,为东西交流提供便利的条件

蒙古帝国内外都修有发达的“驿站”。

随着帝国版图的确定,其四通八达的对内对外交通体系也逐渐形成。

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站”设置“驿骑”“铺牛”和“邮从”,把驿道延伸至西域。

窝阔台时期,在蒙古帝国普及驿站。

例如:

“当时从和林到中原的驿道上,每七十公里左右置一站,每站一个千户服役,一共设了三十七个站”;在忽必烈时期更加完善,规模更大,“从汗巴里城有通往各省四通八达的通路,每条路上,也就是说每一条大路上,按照市镇坐落的位置,每隔四十或五十公里之间,都设有驿站”。

此时,以元大都为中心东至高丽,北到吉利吉思,西通伊利汗国和金帐汗国,南通安南和缅甸国,各路驿道畅通无阻。

蒙古统治者的驿站,对于东西方之间、中原和北方各个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通畅起了重要作用。

如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所说:

“蒙古征服显然是人类全部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西征在传播并扩大人们的思想,以及激发他们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这一段时间内,整个亚洲与西欧可以自由交往,条条道路都开通了,每个国家的代表都出现于哈勒和林宫廷中。

……罗马教皇、印度佛教僧侣、波斯、意大利、拜占庭和亚美尼亚的商贾,还有阿拉伯官吏,以及波斯、印度的天文学者和数学家都纷至沓来,云集于蒙古朝廷。

蒙古在西征过程中注重修通道路,如察合台在天山附近“始凿石理道,刊木为四十八桥,桥可并车。

”使“千岩万壑攒深溪,溪边乱石挡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的险峻隘口变成了“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

”的通途。

正是蒙古人这种强大的沟通道路的能力,使得当时的世界几乎连成一体,人们大跨度的交往得以实现。

凭借通畅的道路,蒙古帝国的首都哈勒和林、汗巴里、上都等成为中世纪的国际大都市。

这里汇集了来自各国传教士、使节、工匠、工程师等等,他们来自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如:

波斯、伊拉克、康里、叙利亚、印度、匈牙利、英国等等,一派热闹繁盛的景象,正是蒙古人打通了各条道路,才使得国际交往如此活跃,正如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的论述:

“在蒙古帝国统治时期,能够使人们相对安全地从克里米亚达到朝鲜,商品以及思想和发明也能够从人们所知的世界一头,畅通无阻地直到另一头。

当时的实际情况确是如此,北京的威尼斯商人,波尔多和北安普顿的蒙古使节,大不里士的热那亚领事,哈剌合林的法兰西工匠,伊朗绘画中的回鹘和中国图案,中国的阿拉伯税收官,埃及的蒙古法律。

所有这些事实都是13世纪的世界各地正在接近的证明。

”所以从人类社会史进步的角度来看,蒙古人的西征活动,使当时世界上各国的各种政治实体和种族的隔阂得到一次大变动,各种民族、文化相互见面、认识,甚至渗透融合。

动乱带来了灾难,也带来了交流。

3.蒙古帝国统治者重视东西商业往来和技术交流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交换和贸易对他们的生存很重要。

成吉思汗鼓励各国之间相互进行商业活动,他们修筑发达的商道,连接亚欧大陆,就如伊朗的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所写“成吉思汗统治后期,骚乱止息,因此,凡有利可图之地,哪怕是在西极或者东鄙,商人都向那里进发……”

在建立驿站制度的同时,蒙古统治者也注重保护商道和商人。

因为草原资源有限,贸易是很重要的,又是游牧民族,所以蒙古人很重视和保护商业贸易,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较为丰富的生活资料。

“因为蒙古人没有定居于任何城镇,商旅也不会在他们那里汇集,所以衣物在他们中非常缺乏,跟他们做买卖所得到的利益,人们共知。

”说明当时蒙古人的生活水平低下,贸易对他们尤为重要。

所以蒙古王室派出商队出使西方,也有西方商队深入蒙古本土经商。

为了稳定臣民,巩固统治,保护经济,蒙古统治者起用了大量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为官,用色目人经商理财。

同时也颁布了不少优待商人的政策,有利于商业贸易和货物畅通。

丰厚的商业利润促使西域商人来往于蒙古草原,而这些基于追求利益的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蒙古帝国在东西之间各交通要道上均设有驿站,道路便捷,使商品流通较为便利、安全,当时欧洲各地、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及东岸沿海地区的商队来蒙古经商也更加频繁。

如在东方的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镇中都有西方商人经商,可见贸易在当时蒙古帝国中地位的重要。

那些不远万里的商人在得到利润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使东西方货物相互补充,信息、文化相互交流影响,这些都有利于东西方交流。

当时的蒙古人把“工”和“医”看成“人才”,并且不分国别和种族而重用他们。

蒙古西征时,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于是中国的医术在西方传播开来,如: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被译成波斯文,1313年拉施特丁编录了一部《中国医药百科全书》,把针灸传入到阿拉伯世界。

当然也有西方医生随蒙古贵族等东来草原,他们也把阿拉伯地区的医学、技术、书籍等传到东亚。

蒙古帝国的统治者用武力征服东欧、西亚、中亚及中原地区,但这些地区的先进文化也吸引了蒙古人,他们臣服并学习了这些文化,使得蒙古人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提升。

蒙古主要继承了汉文化,并吸纳其他的文化,如欧洲的拜占庭文化、亚美尼亚、中亚的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等等,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文化,让我们可以感知到它丰富多彩,包罗万千的气息。

当时的中国文化科技非常先进,通过蒙古帝国时期发达的传播能力,先进的农业、造船、采油、天文观测、十进制、纸币、雨伞、滚轴、手推车、多级火箭、火雷、象棋、活字印刷、罗盘针等许多发明和技术相继传入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科技的飞跃发展,蒙古西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流,增加了西方社会的活力,再加上以上诸多发明的传入,加速了西方世界的变革。

马克思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级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的最强大的杠杆。

”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文艺复兴在某种程度上是受蒙古西征的剌激。

法国学者麦撒说:

“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将各民族集聚一处,……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

直至因蒙古西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惊醒。

当然西方发达的数学也在此时东传进入中原,其中有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阿拉伯文传入中国,传入内容主要有:

一是引进阿拉伯数码,二是引进了六十进位制。

用“0”表示空位数码和“0”的用法也在此时传入并被中原人们使用。

当时郭守敬制《授时历》代表了中国历算的最高成就,他的成功在于最大限度地采用了以前中国天文学中从未使用过的数学方法,如:

弧矢割圆术;数学用具“圆规”等,这些都是东西文化大交流的见证,而它们对东西方科技的巨大影响让我们赞叹。

4.宽容的宗教政策

蒙古人信仰“长生天”,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他们吸纳了别族的文明,同时也容纳了别族的宗教信仰,这是值得赞同的。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大都对宗教实行宽容的政策,这种政策为各种宗教在帝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曾说:

“有人敬耶稣,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护我。

”大汗深知利用宗教征服各种人们的重要性,于是采用这种宽容的政策使各种宗教自由平等,有利于统治和社会稳定。

在客观上促进了传教人士的积极性,不同的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也不仅仅只是宗教的内容,也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还有物质文化方面等等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当时的蒙古帝国境内,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儒教、道教、犹太教、摩尼教等东西方的多种宗教并存发展。

这种情形使罗马教廷的使者异常困惑,因为他们不能容忍异教徒的存在。

而在这里各种宗教和平相处,使得众多的西方教士不远万里东来传教,他们企图劝蒙古统治者皈依基督教,虽然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客观上推动了基督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

宗教大师们作为传播文化的使者,对大汗的决策曾产生深远的影响,如:

长春真人丘处机的道教思想,对蒙古统治者的烧杀掠夺的意识有所抑制,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使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免去了被屠城和变成草原的厄运。

高僧海云劝阻忽必烈,也使中原人士免去“欲印识人臂”的野蛮做法。

这些宗教大师们既传播了思想、文化,又在无形中发挥了磨合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作用。

总之,蒙古西征的正面作用,促使东西方相互了解,东西方文化进行了一次大交流,在此我非常愿意用法国著名的史学家雷纳•格鲁塞的评价来展现蒙古人为世界历史做出的贡献“蒙古人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道路,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

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

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将环绕禁宛的墙垣吹倒,并将树木连根拔起的风暴,却将鲜花的种子从一个花园内传播到另一个花园内。

从蒙古人传播文化一点说,差不多和罗马人传播文化一样有益。

对于世界的贡献,只有好望角的发现和美洲的发现,才能在这一点上与之比拟。

”由此可见,蒙古帝国为东西之方之间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文化交流环境,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贡献巨大,影响深远。

(二)不利影响:

阻碍了一些地区的历史进步

蒙古西征是游牧民族对文明社会的冲击,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成吉思汗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后一个部落大帝国,它是一万年来游牧民族部落——文明世界战争的继承者,这是一场猎人、牧人对抗农夫的古老斗争。

”也是最激烈的征服,注定了它带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1.经济的波坏

蒙古西征时,社会正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处于部落冲击的野蛮时代。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蒙古族,而在成吉思汗之后才使“蒙古族”这一新概念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统一后的蒙古逐渐崛起,并处于军事奴隶主制阶段,他们视掠夺为荣,认为用流血得来的东西才显得体面。

他们用25年时间征服的土地比罗马用400年征服的还要多,这是世界征服史上的奇迹。

因为“对游牧民族而言,战争就是一种生产,对士兵来说,战争则意味着成功与富有。

”所以那时的蒙古民族用膨胀的能力去尽可能地征服、征服!

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蒙古大军所到之处,没有任何城市能抵抗冲击,没有任何城堡可以免去被占领、被掠夺的命运,这对被征服地区的生产力和经济破坏很大,甚至是毁灭了他们的文化,蒙古军的攻灭速度惊人,以至于斡罗斯人将蒙古人的冲击看成上帝的惩罚,如《诺夫哥罗德编年史》作者说:

“由于我们的罪恶,我们不知道的部落来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们的语言是什么,他们是什么种族,他们信仰的宗教是什么——只有上帝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跑出来的。

”而在西欧,人们也有相似的记载,字里行间流露出恐惧心理,叙述了蒙古西征的毁灭性破坏。

将蒙古人比喻成“像魔鬼一样涌出地狱”,“像蝗虫遍布地面”,“他们闪电般地来到基督教的国家,烧杀掳掠。

无比恐怖和可怕地攻打一切人。

”事实上,蒙古西征除了蒙古贵族为了征服土地,掠夺财富,满足贪欲外,很大程度地带有血亲复仇的性质。

如:

成吉思汗家族成员的伤亡,都会引起他们疯狂的报复,如在攻打巴米安时,察合台之子木秃干被杀,此城沦陷后,“不赦一人,不取一物,概灭之”,“一切生物都被屠杀”使此城变成“可诅咒的城市。

”这种血腥报仇行为与蒙古当时所处的社会阶段有关。

在蒙古军所到达的城市和地区,都遭到严重的倒退和毁坏,这种游牧民族的野蛮性得以体现,对被占领地区的生产力和文化都进行了严重摧残,因为蒙古军经常用“屠城”和“焚城”来对待征途上的各个政治实体,对他们进行了彻底的毁灭,而这种残酷的行为源自于一种报复和教训的心理,充分显示出蒙古社会的落后,以及他们征服行为的漫无目的性。

2.文化的破坏

当时的蒙古军被描述为城市的毁灭者,常将整个城市夷为平地,并摧毁灌溉系统,,赶走农民,把他们的家园变为草场和荒原,许多地区或城市被彻底毁灭,以至于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据说成吉思汗大军在中亚的五年之中,该区死亡人数上千万,我们从以下的几个例子可以窥见蒙古军队摧残文明的残酷现实:

(1)蒙古军攻克玉龙杰赤城,除了驱各种工匠往“东土”,儿童、少女被充奴隶之外,其余人均被屠杀,最后引水淹城,一座闻名中亚的繁盛都城从此沦为沼泽。

(2)报达被攻克后,蒙古军入城挨户掠夺,屠杀和焚毁的时间持续十七天之久,死亡人数达九万。

(3)蒙古军和波兰军大战,波兰大败,胜利者从每一个尸体上割下一耳朵,共有九大包。

在西进途中,也是一路烧杀掠夺,惨无人道。

(4)蒙古军队在1221年4月对尼沙普尔城的屠杀,使此城彻底被摧毁,“尸体被砍头,将首级按男、女、小孩分别堆成金字塔形,拆毁了哈伦拉施特的陵墓,以及所有给阿拉伯——波斯灿烂文明增添光彩的建筑均被摧毁。

”对东伊朗的破坏也很严重,征服东伊朗后,认为夷平城市和破坏农田,再把它们变成草原是很应该的事,“东伊朗再也没有从成吉思汗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苏联1957年出版的《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是这样来对蒙古西征进行评论的“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差不多七十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

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的人民群众身上。

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

三、结论

总之,蒙古大军大肆屠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并焚毁城市和建筑,把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