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检测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7256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滑桩检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抗滑桩检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抗滑桩检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抗滑桩检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抗滑桩检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滑桩检测方案.docx

《抗滑桩检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滑桩检测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滑桩检测方案.docx

抗滑桩检测方案

黄色文字感觉不需要,最尾部附上桩基平面、立面、锚索、锚杆A3图

冼屋村边坡支护检测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主要图纸及规程、规范

序号

内容

设计图纸

1

冼屋村边坡支护设计变更方案

施工规范及法规

1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2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范》(JGJ/TF81-01-2004)

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

《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

6

粤交监督[2005]381号文件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田贝至大水坑道路工程(龙观快速路北段)ZF2+780~ZF2+900段东侧边坡受坡顶村道及现状不能拆迁的厂房等建筑限制,原道路路堑边坡不能实施,需对该段边坡重新进行支挡防护设计。

本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入土深度不小于6m,且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小于1m,桩间距3m,本工程总桩数为26根,设计桩长分别为12.4m~14.2m;桩身采用矩形截面C30钢筋混凝土挖孔抗滑桩,b×h=1.2×1.5m;钢筋直径分别为φ12~φ25;桩身砼及护壁砼强度为C30级商品混凝土;桩顶设置1.7×0.8m冠梁,冠梁1/2处设一排锚索。

二、岩土分层及其特性

2.1场地地形与地貌

工程场地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茜坑水库以东。

场地原始地貌为低丘陵,开挖道路后形成本边坡。

补充勘察段边坡约160m,高约7~8m,开挖形成的现状边坡坡度约50~60°,坡顶地面高程75.56~75.77m,坡底道路设计地面高程67.11~69.17m。

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本边坡工程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残积层(Qel)、燕山期花岗岩的全、强风化层,分述如下:

2.2.1第四系残(Qel)

砾质粘性土(层号①):

褐红、褐黄色,由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矿物成份除石英外已全部风化成土,硬塑状态为主,局部为可塑状态。

2.2.2第四系沼泽相沉积层(γ53)

本场地下伏基岩为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本次勘察公揭露到其全、强风化层,分述如下:

(1)全风化花岗岩(

)(层号②):

褐红、褐黄色,岩石完全风化,矿物成份除石英外已全部风化成土,原岩结构可辨,岩芯呈坚硬土状。

(2)强风化花岗岩(

)(层号③):

褐黄色,岩石强烈风化,暗色矿物已风化成土,钾长石手捏不碎,岩芯呈土状~砂砾状。

2.3人工挖孔桩(墩)质量技术措施

2.3.1成孔

桩端支承于强风化、微风化岩层,不同桩位应注意区分其受力层。

工程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墩),桩底相对标高仅为参考值,对桩端支承于中风化岩或强风化岩的桩身净长H及入岩深度与桩端扩大头应严格按图纸要求施工。

桩端须作扩大头处理,扩大头尺寸详见大样及桩表,扩大部分一般不设护壁,如遇上质有特殊情况时应另行处理。

当遇到不利土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为IP<10的的轻亚粘土、粉土、粉砂或细纱等〉时,可能产生涌泥、流砂、坍孔现象,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当相邻孔中心距离小于3D且小于D+1.5m时,应采取跳挖的施工方法。

2.3.2护壁

本工程护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钢筋用Ⅰ级。

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宜高出地面20cm,便于挡水与定位。

第一节挖深均1.0米,浇钢筋混凝土护筒,往下施工时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好每节土后接着浇灌一节混凝土护壁)一般土层中每节高度为1000㎜,在流砂、流泥区段每节高度宜小于500㎜,特殊地质下挖孔速度应视护壁的安全情况而定。

为了便于井内组织排水,在透水层区段的护壁预留汇水孔,并在浇灌混凝土前予以堵塞。

在极松散的土层,可用具有足够的钢筒护壁代替钢筋混凝土护壁,且应随挖随沉。

为保证桩的垂直度,要求每浇灌完三节护壁,须校核桩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次。

2.3.3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纵向钢筋采用HRB335,接头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

水平钢筋(横向加劲箍及螺旋钢箍)用Ⅰ、Ⅱ级,纵向钢筋用Ⅱ级。

每隔2000mm设一道Φ18~Φ22的焊接加劲筋,加劲筋焊在主筋内侧(本工程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钢筋笼直接在孔内安装,经检验正确后立即固定。

2.3.4桩身混凝土浇灌

本工程桩芯混凝土等级为C40,采用商品砼。

桩孔挖至孔底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请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认为符合设计要求后迅速扩大桩头,清理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封底混凝土最小高度为H+150。

浇灌封底混凝土后应尽快继续浇灌桩芯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以后浇灌前先抽清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层的表面,然后灌桩芯混凝土。

2.3.5混凝土的浇灌方法

混凝土运输方式采用翻斗车运输。

浇灌封底混凝土时,当孔内渗水量较少,可先抽清孔底积水,在积水深度未超过100前按常规方法浇灌混凝土。

若渗水量较大,孔底积水深度大于100时,应采用水下混凝土施工方法浇灌,此时桩顶应超浇300~500或设计要求。

用常规方法浇灌封底及桩芯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高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000mm,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浇捣,分层高度约500mm,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取180—200mm。

2.3.6挖孔桩质量要求

桩芯直径允许偏差为±50。

桩中心位移偏差为±50。

垂直度容许偏差为≤1/100。

施工时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件,试压结果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标准。

对施工完毕的桩,应对照质量与承载能力进行检验鉴定,可由设计单位会同监理及质检部门随机指定若干根桩采用钻孔抽心,荷载试验或其他有效方法进行鉴定,提供鉴定报告。

第三章检测方案

一、检测目的

通过对抗滑桩及锚索、锚杆结构进行的各种检测,找出施工质量问题并得到对整体施工质量的大概估计,进一步对有质量问题的支护结构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围护作用。

二、检测数量及方法

(一)检测数量

3.1.1不同类型桩检测数量规定不一样,冼屋村边坡抗滑桩26根,锚索24根,锚杆66根。

3.1.2检测数量是根据不同规范要求确定,参考的规范见附件: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范》(JGJ/TF81-01-200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

粤交监督[2005]381号文件

3-1检测数量表

型号

总数量

检测数量

桩身完整性检测

桩身承载力检测

锚索抗拔检测

低应变法

超声波

钻芯法

抗滑桩

26

20%(6根)

0

0

0

锚索

24

0

0

0

1%(3根)

锚杆

66

0

0

0

1%(3根)

参考《关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0]574号文件)》,为抗拔桩当确因试验设备或现场条件等限制,难以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检测时,进行抗拔或水平承载力的复核验算;验算合格的,可以不进行静载试验。

(二)检测方法

1、低应变法

1)受检桩的桩头处理规定:

(1)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于15MPa。

(2)凿去桩顶浮浆、松散或破损部分,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顶表面应平整、干净、无积水且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对于预应力管桩,当端板与桩身混凝土之间结合不紧密时,应对桩头进行处理。

(3)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4)妨碍正常测试操作的桩顶外露钢筋应割掉。

(5)应通过现场对比测试,选择适当的锤型、锤重、锤垫材料、传感器安装方式。

2、测量传感器安装与锤击操作规定:

(1)传感器应安装在桩顶面,传感器安装点及其附近不得有缺损或裂缝。

传感器可用黄油、橡皮泥、石膏等材料作为耦合剂与桩顶面粘接,或采取冲击钻打眼安装方式,不应采用手扶方式。

安装完毕后的传感器必须与桩顶面保持垂直,且紧贴桩顶表面,在信号采集过程中不得产生滑移或松动。

(2)对于实心桩,传感器安装点与锤击点的距离不宜小于桩径或矩形桩边宽的四分之一;当锤击点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的距离宜为桩半径的三分之二(见图3-1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

图3-1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

(3)锤击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点应避开钢筋笼的纵筋影响。

(4)锤击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

(5)应根据桩身长度、缺陷所在位置的深浅,调整锤击脉冲宽度。

当检测长桩的桩底反射信息或深部缺陷时,冲击入射波脉冲应较宽;当检测桩的浅部缺陷,冲击入射波脉冲应较窄。

3、测试参数设定规定:

(1)合理设置采样时间间隔、采样点数、增益、模拟滤波、触发方式等,其中增益应结合激振方式通过现场对比试验确定。

(2)时域信号分析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频域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3)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

(4)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

(5)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与频率分辨率合理选择。

(6)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应按计量校准结果设定。

4、信号采集与筛选规定:

(1)每根桩不应少于2个检测点;桩直径大于1200mm时,每根桩不应少于3个检测点;

(2)对检测信号应作叠加平均处理,每个检测点参与叠加平均处理的有效信号数量不宜少于3个。

(3)检测时应随时检查采集信号的质量,判断实测信号是否反映桩身完整性特征。

(4)信号不应失真与产生零漂,信号幅值不应超过测量系统的量程。

(5)对于同一根受检桩,不同检测点及多次实测时域信号一致性较差,应分析原因,增加检测点数量。

2、钻芯法试验

1)每根受检的钻芯孔数与钻孔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钻芯孔数不得少于1孔;

(2)钻芯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10~15cm的位置开孔;

(3)钻探深度要达到进入持力层3倍桩径的深度,不少于3米。

2)钻机设备安装应稳固、底座水平。

钻机立轴中心、天轮中心与空口中心必须在同一铅垂线上。

应确保钻机在钻芯过程中不发生倾斜、移位。

3)钻芯孔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

当出现钻芯孔偏离桩身或墙体时,应立即停机,并查找原因。

4)当桩顶混凝土与钻机底座距离较大时,安装孔口管,孔口管应垂直且牢固。

5)钻进过程中,钻孔内循环水流不得中断,根据回水含沙量及颜色调整钻进速度。

6)提钻卸取芯样时,应拧卸钻头与扩孔器,严禁敲打卸芯。

7)每回次进尺控制在1.5m内;钻至桩底时,采取适宜的钻芯方法与工艺钻取沉渣并测定沉渣厚度。

3、锚索检测

1)确定支护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Nmax规定:

临时性支护锚杆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其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uN的1.0~1.2倍或者其轴向受拉承载力特征值Rt的1.2~1.5倍。

2)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方可进行试验。

试验时,支护锚杆应与支撑构件或混凝土面层脱离,处于独立受力状态。

3)预应力支护锚杆的验收试验规定:

(1)试验前应解除预应力。

(2)初始荷载取最大试验荷载的0.1倍。

对钢绞线预应力锚杆,初始荷载也可取最大试验荷载的0.3倍。

(3)采用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

加荷等级与持荷时间应符合按表16.3.4的规定。

表3-2预应力支护锚杆验收试验的加荷等级与持荷时间试验荷载

试验荷载

0.10

Nmax

0.30

Nmax

0.50

Nmax

0.70

Nmax

0.80

Nmax

0.90

Nmax

1.0

Nmax

持荷时间(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4)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1、5、10min测读锚头位移,每级荷载达到持荷时间并测读位移后施加下一级荷载。

(5)位移相对稳定标准:

最大试验荷载持荷时,当第5、10min测读的位移增量之与不大于1.0mm时,可卸载;否则应再维持50min,并在第15、20、25、30、45与60min测读锚头位移。

(6)达到相对稳定标准后,卸荷至初始荷载并测读位移。

(7)在某级荷载作用下,由于预应力支护锚杆的位移量不收敛,试验荷载无法维持,可终止试验。

(8)试验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加载至锁定荷载锁定。

4、声波透射法试验

1)现场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检测开始的时间应满足,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于15MPa。

(2)采用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3)计算几何因素声时修正值。

(4)在桩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5)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

2)现场平测与斜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个声测管道中的测点处。

平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相同深度(图3.2a);斜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固定高差(图3.2b),且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即声测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30°。

(2)检测过程中,应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声测线间距不应大于200mm,并应及时校核换能器的深度。

(3)对于每条声测线,应实时显示与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声时、首波幅值,当需要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异常点辅助判据时,还应读取信号主频值。

(4)混凝土灌注桩完整性检测时,任意两根声测管组合成一个检测剖面,分别对所有检测剖面完成普查检测。

(5)地下连续墙墙身完整性检测时,将同一槽段的相邻两根声测管组成一个检测剖面进行检测。

(6)在同一受检桩(槽段)各检测剖面的平测或斜测过程中,声测线间距、声波发射电压与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

a图b图

图3.2平测、斜测示意图

3)根据平测或斜测的结果,在桩身(墙身)质量可疑的声测线附近,应采用增加声测线或采用扇形扫测(图3.3)等方式进行复测与加密测试,进一步确定缺陷的位置与范围。

采用扇形扫测时,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40°。

图3.3扇形扫测示意图

第4章附件

一、规范摘要

(一)规范编号《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检测要求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应规定:

1桩身不得出现断桩、缩径。

检查数量:

共6根。

检验方法:

检查桩基无无损检测报告。

(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2.1基桩及基础锚杆检测规定

2.1.1工程桩验收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与单桩承载力检测。

宜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当基础埋深较大时,桩身完整性检测宜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进行。

2.1.2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于15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得小于28d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3高应变法与静载试验的间歇时间:

混凝土灌注桩的混凝土龄期不得小于28d。

预制桩(钢桩)在施工成桩后,对于砂土,不宜少于7d;对于粉土,不宜少于10d;对于非饱与粘性土,不宜少于15d;对于饱与粘性土,不宜少于25d;对于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不应少于25d。

2.1.3桩身完整性与单桩承载力抽样检测的受检桩宜按下列情况综合确定:

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设计认为重要的桩;

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4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宜根据前一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后一种检测方法的受检桩;

5同类型桩宜均匀分布。

2.1.4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每个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2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抽检桩数不应少于相应总桩数的30%,且单位工程抽检总桩数不得少于20根。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工程;

2)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的桩基工程;

3)施工工艺导致施工质量可靠性低的桩基工程;

4)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采用新工艺施工的桩基工程。

对于其它工程,柱下四桩或四桩以上承台抽检桩数不应少于相应总桩数的20%,且单位工程抽检总桩数不得少于10根。

3对于直径大于等于800mm的端承型混凝土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

4当检测数据难以评价整根受检桩的桩身质量,不能确定桩身完整性类别时,不得计入上述三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应重新确定受检桩或重新选择检测方法,以确保抽检桩数满足本条的规定要求。

2.2支护工程检测规定

2.2.1支护锚杆应进行验收试验,抽检数量不应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6根。

2.2.2土钉墙质量验收应进行土钉抗拔力试验,抽检数量应为土钉总数的0.5%~1%,且不得少于10根。

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钻孔法,抽检数量宜每100m2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少于3点。

2.2.3用于支护的混凝土灌注桩应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检测方法可采用低应变法;当根据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

2.2.4应采用钻芯法对水泥土墙的墙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5根,并应截取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2.2.5地下连续墙墙体完整性应采用声波透射法、钻芯法检测。

当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性结构的一部分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槽段数的20%,且不得少于3个槽段;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临时性结构时,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槽段数的10%,且不得少于3个槽段。

2.2.6应对逆作拱墙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为每100m2墙面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检测方法可采用结构钻芯法。

(三)关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通知 穗建质[2010]574号文件

基础类型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检测数量

大直径(桩径≥800mm)混凝土灌注桩

桩身质量

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或钻芯法

1、对于桩径≥1500mm的柱下桩,每个承台下的桩应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抽检,抽检数量不少于该承台下桩总数的30%且不少于1根;

2、对于桩径<1500mm的柱下桩与非柱下桩,应采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抽检,抽检数量不少于相应桩总数的30%且不少于20根;

3、对未抽检到的其余桩,宜采用低应变法或高应变法检测。

承载力

静载试验、高应变法或钻芯法

1.采用静载试验或高应变法,按本表小直径混凝土灌注承载力检测数量桩执行。

2、当桩径>1200mm时确因试验设备或现场条件等限制,难以采用静载试验、高应变法抽测时,对端承型嵌岩桩(含嵌岩型摩擦端承桩、端承桩),可采用钻芯法对不同直径桩的成桩质量、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进行鉴别,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少于10根。

钻芯法抽检的数量可计入桩身质量抽检数量。

承受竖向抗拔力或水平力的桩

桩身质量

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

根据桩型,分别按本表预制桩、小直径混凝土灌注桩、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质量检测数量执行。

承载力

静载试验

不宜少于有竖向抗拔或水平承载力设计要求的桩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

当确因试验设备或现场条件等限制,难以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水平承载力检测时,应按有关规定由设计单位进行抗拔或水平承载力的复核验算;验算合格的,可以不进行静载试验。

洗屋村边坡抗滑桩基本资料表

工程名称:

田贝至大水坑道路工程II标段

桩号

桩径(m)

设计桩长(m)

成孔工艺

支承类型

检测方法

备注

Z-1

1.2×1.5

13.131

挖孔桩

嵌岩桩

低应变检测

Z-6

1.2×1.5

12.903

挖孔桩

嵌岩桩

低应变检测

Z-11

1.2×1.5

12.618

挖孔桩

嵌岩桩

低应变检测

Z-16

1.2×1.5

12.333

挖孔桩

嵌岩桩

低应变检测

Z-21

1.2×1.5

12.048

挖孔桩

嵌岩桩

低应变检测

Z-26

1.2×1.5

11.797

挖孔桩

嵌岩桩

低应变检测

施工单位:

深圳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填表人:

雷文超日期:

2014-6-23

注:

成孔工艺钻孔,挖孔或其它,支承类型嵌岩桩按设计要求填写,出具资料须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