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熔盐储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云南熔盐储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熔盐储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熔盐储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云南熔盐储能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有限责任公司
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第一章项目绪论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云南熔盐储能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
xx有限责任公司
3、项目性质:
技术改造
4、项目建设地点:
xxx(待定)
5、项目联系人:
沈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
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
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
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60.00亩。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四)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
xx套熔盐储能设备/年。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中国储能市场发展始于2010年,历经十余年发展,部分技术已得到验证,示范应用项目成功推行,商业模式在探索中有所改进。
2020年,“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开发得到前所未有重视,在高比例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下,多省地方政府及电网公司提出集中式“新能源+储能”配套发展政策,2021年中央首次明确了储能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技术,储能技术对新能源大规模普及的价值充分体现并成共识,“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推动储能市场与“风光”发电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从云南省看,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
全省综合交通、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正逐步形成协同效应,发展方向目标思路措施更加明确,发展基础更加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特别是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在云南交汇叠加,云南省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更加凸显。
同时,云南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并没有根本改变,既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有与现代化差距较大的问题,支撑云南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
主要表现在:
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县域经济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尚未形成;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短板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不高;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艰巨繁重,基本公共服务仍然薄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尚不稳固,各类风险隐患多元多样多变,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体系尚未健全。
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两个大局”的发展大势和基本特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科学研判“形”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在挑战中抓机遇、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4136.27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19287.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91%;建设期利息196.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2%;流动资金4652.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27%。
四、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24136.2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6103.08万元。
(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8033.19万元。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
466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
39313.38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
5316.88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15.45%。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
6.29年(含建设期12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
19122.55万元(产值)。
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
七、环境影响
本期项目采用国内领先技术,把可能产生污染的各环节控制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外排的“三废”量达到最低限度,项目投产后不会给当地环境造成新污染。
八、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3、《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4、《现代财务会计》;
5、《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6、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
7、项目建设地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
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及相关数据;
9、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二)编制原则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和不境效益为重点指导思想,以技术先进、经济可行为原则,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着眼未来,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优化规划方案,尽可能减少工程项目的投资额,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结合厂址和装置特点,总图布置力求做到布置紧凑,流程顺畅,操作方便,尽量减少用地。
3、在工艺路线及公用工程的技术方案选择上,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确保技术成熟可靠,做到先进、可靠、合理、经济。
4、结合当地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5、根据市场预测和当地情况制定产品方向,做到产品方案合理。
6、依据环保法规,做到清洁生产,工程建设实现“三同时”,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7、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劳动安全、企业卫生、消防抗震等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
做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九、研究范围
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市场前景分析;
2、对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技术水平进行论述,确定建设规模;
3、对项目建设条件、场地、原料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
4、对项目的总图运输、公用工程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
5、对项目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评价;
6、对项目实施进度和劳动定员的确定;
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评价;
8、提出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结论。
十、研究结论
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
十一、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0000.00
约60.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62716.60
1.2
基底面积
㎡
22800.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04.14
2
总投资
万元
24136.27
2.1
建设投资
万元
19287.20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6713.14
2.1.2
其他费用
万元
2119.92
2.1.3
预备费
万元
454.14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96.81
2.3
流动资金
万元
4652.26
3
资金筹措
万元
24136.27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6103.08
3.2
银行贷款
万元
8033.19
4
营业收入
万元
466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39313.38
""
6
利润总额
万元
7089.18
""
7
净利润
万元
5316.88
""
8
所得税
万元
1772.30
""
9
增值税
万元
1645.35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197.44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3615.09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2829.56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9122.55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6.29
15
内部收益率
15.45%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414.44
所得税后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一、“双碳”目标衍生政策东风,储能迎来高光时刻
2021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明确了储能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技术,明确了储能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接近2021年装机规模的10倍,极大提振行业信心,为储能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推动电价市场化改革,通过峰谷电价、尖峰电价等价格信号,激励市场成员自发配置储能或调峰资源。
经济利益可驱动市场成员自发实现分散与集中相互协同的储能设施配置方案,为储能设施商业价值的实现提供空间。
峰谷价差拉大,将催生出更多应用新模式。
2021年8月24日《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1和2021年9月24日《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2的出台,将促进形成储能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管理体系,为储能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021年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新版“两个细则”3,新增新型储能为市场主体;新增转动惯量、爬坡、调相等辅助服务品种;分摊机制由并网电厂内分摊变为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共同分摊,进一步优化现有电力辅助服务补偿与分摊机制,为储能开拓了市场获益空间。
二、短期内储能发展需跟踪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步伐
“双碳”目标实现需要大规模新能源建设,而新能源废弃率与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问题增加了电网输配容量、电频波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使得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刚性需求地位确立。
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电侧、输配电侧、用户侧三大场景中充分发挥价值。
当前储能行业与电力系统转型深度绑定,短期可跟踪指标有:
(1)发电侧:
看新能源配储比例、新能源在能源消耗系统中占比、新能源装机数量。
2021年储能发展主靠发电侧配储改革推动,配储比例普遍在10%-20%左右,未来随着配储模式推行,配储比例仍有提升空间,而新能源比重与装机数量的提升则增加了配储量。
(2)输配电侧:
重点关注电网灵活性水平,看调频、备用、转动惯量、爬坡等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进程。
(3)用户侧:
看峰谷价差需求,需求越大,削峰填谷的空间与利润更大。
三、熔盐储能:
目前大规模中高温储热技术的首选
熔盐储能系统结构简单,初始投资成本较低,介质优点多。
相比于其它储能技术,熔盐储能技术系统结构简单,初始投资成本较低,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
熔盐作为储热介质,具有使用温度高、传热性能好、比热容大等优点,在太阳能光热发电领域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应用。
2018-2020年在我国储能累计装机占比中稳步增加。
目前,熔盐储热技术有5大典型应用场景,从初始的光热发电走向综合能源服务。
光热发电:
熔盐储热技术应用于光热电站其特点是将储热和传热介质合为一体,简化了整个电站设备组成,有利于后期的运维。
同时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减少功率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电网平稳性输出,缓解新能源电力发展过程中的限电问题。
清洁供热:
可将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减少用户用能成本,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可实现削峰填谷,平滑光电、风电的输出功率,提升新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为食品加工、纺织等企业提供稳定持续的蒸汽、热风等高品质热源。
移动储热供热:
无管路热损失,热能利用率高;可实现废余热高效回收利用,节能减排双收益;无需管道铺设,投资少、运行成本低;设备运行灵活,操作安全简单;可实现供热管网辐射不到的企业或工厂。
火电灵活性改造:
减小供热机组热负荷,或增大供热机组发电出力调节范围,提高电厂的运行灵活性;通过调峰给用户供热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突破供热对机组电负荷调节的限制,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
综合能源服务:
通过与光伏、风电、核能等系统互补耦合,为用户提供高效智能的多种能源供应,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生产和环境治理的融合,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优化能源结构。
截至2020年2月,我国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已并网7座,包括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电站、首航节能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等。
根据中国电力新闻网,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是国家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之一,配置7小时熔盐储能系统,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46亿kWh,每年可满足8万余户家庭清洁用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排放约12.1万吨。
2021年4月,国内首个熔盐储能供蒸汽项目立项备案,获得了国资委专项资金支持,由北京热力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采用了北京民利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熔盐储能蒸汽系统。
2021年,江苏国信子公司国信靖江电厂开展熔融盐储能项目改造,将用于电厂侧调峰调频,熔融盐储能技术首次用于火电。
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紧紧扭住云南省开放这个优势,找准云南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努力成为“大循环、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和重要支撑点。
五、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坚持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把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有机衔接起来,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加快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
完善省内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省际运输通道,推动中缅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越、中老泰国际运输通道全面畅通。
打造昆明国际航空枢纽。
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通信枢纽建设,推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产业先行示范区。
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高等级电力等互联互通通道建设,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能源枢纽。
科学合理规划跨境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跨境物流中心,提升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枢纽。
(二)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健全促进和保障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内贸、物流、开放平台、口岸等领域的法规、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发展外商投资总部经济。
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扩大社会服务业市场准入,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推进与周边国家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
推进贸易创新发展,不断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增加国内紧缺和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优质产品进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保税加工贸易、保税物流、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发展数字贸易,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创新发展边境贸易,建设边境贸易商品市场和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基地。
推动人民币跨境融资和跨境使用,提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
提升对外投资水平,推动企业、产品、装备、技术、标准、基地“走出去”。
(三)强化对外开放平台功能
高质量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省内各开放合作功能区联动发展,与国内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加强合作,及时复制推广改革成果,引领全省扩大开放。
创新提升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提升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南亚合作论坛等展会、论坛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打造以南亚东南亚进出口商品为主的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增强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加强开放合作机制建设
深化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形成全方位推进的对外交流合作机制。
加强区域对接合作,合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建设,建立毗邻地区协同开放发展机制。
创新区域间产业发展合作机制,支持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建立产业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合作机制。
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建设,创新境外园区建设与经营模式,提升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水平。
深化边境治理、公共卫生、科技教育、文化传媒、防疫、减贫、救灾等领域合作,促进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
强化国际友城工作,加强企业、智库、媒体往来,发挥海外侨胞优势和作用,推动民间友好交流。
第三章市场预测
一、成熟商业模式支撑稳健发展
政策只能作为行业初步发展的推动力,储能参与主体应当借助政策与市场机制改革之风,探索建立成熟商业模式,实现真正的主体独立性并在储能服务市场中取得议价权才能保障行业稳健发展。
当前,我国储能企业已在发电侧、输配侧、用户侧开拓多种盈利模式,主要有削峰填谷收益、调峰调频等电网辅助服务、配套储能租赁、共享储能、能源合同管理等模式。
对比英国电力市场,国内储能收益来源较单一。
英国电力市场自由化程度高,这为储能获得更多收益提供了可能性。
从收益渠道来看,英国电力市场的储能收益来源广泛,包括从价值相对较高的调频服务市场及备用市场,到价值相对不高的能量市场,储能可获得的收益来源超过10种。
目前国内多数大型储能电站主要参与调频服务或调峰服务,用户侧储能主要开展峰谷套利服务,收益来源较为单一。
储能在建立稳定商业模式同时,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可参与多个细分市场实现效益叠加。
二、电化学储能为主流
储能技术按能量的转化机制不同,可分为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等)、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器、超导储能)和光热储能(熔盐储能)四类。
抽水蓄能技术成熟,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不甘落后。
多个储能技术中抽水蓄能技术最为成熟,在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中占比最大,根据CNESA数据,截至2020年底占比为89.30%。
回顾近年各储能技术装机量占比,抽水蓄能占比其实有所下降,根据CNESA数据,截至2015年,抽水蓄能占比高达99.5%,至2020年降幅高达约10pct,反映出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加速发展。
截至2020年底,电化学储能投运项目累计占比约为9.2%,其中锂离子电池约为88.8%;熔盐储能规模进一步扩大,占比达1.5%;液流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规模占比较2019年有所下滑,主要受市场热拥电化学储能赛道挤占该部分储能项目投资资源所致。
三、储能成新能源标配于争议中坚定前行
中国储能市场发展起始于2010年,历经十余年发展,技术已得到验证,示范应用项目成功推行,商业模式在探索中有所改进。
2020年,“双碳”目标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得到前所未有重视,高比例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下,多省地方政府及电网公司提出集中式“新能源+储能”配套发展政策,储能技术对新能源大规模普及的价值充分体现并成共识,“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推动储能市场与“风光”发电新能源市场繁荣共进。
2020年以来储能行业的高景气源于新能源强配储能措施的推行,更多是要归功于政策面的利好,而未来储能行业能否欣欣向荣,则有赖于成熟有效商业模式的搭建。
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先后约17个省市区出台了“新能源+储能”相关政策。
自2021年初至2021年11月,有20个省市区提出了“风光储一体化”,各省区的储能配置比例基本都在5%~20%之间,一般要求储能时长为2小时。
新能源势在必行,储能配备大势所趋背景下,各大央企、国企,以及部分民企纷纷布局,强配储政策引导效果显著,根据CNESA数据,202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增速跳跃至91%,而2019年装机增速只有59%。
第四章项目选址方案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
2、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
4、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
5、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
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位于西南地区,省会昆明。
介于北纬21°8′~29°15′,东经97°31′~106°11′之间,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省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
云南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有8个州(市)的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
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为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8.64%,地跨长江、珠江、元江、澜沧江、怒江、大盈江6大水系。
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滇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
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截至2019年8月,云南省下辖16个地级行政区,其中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5个县,29个自治县,合计129个县级区划。
截至2019年末,云南省常住人口4858.3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28.8万人,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云南省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入选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文旅大省。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