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文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
《聊城大学文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大学文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聊城大学文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聊城大学文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建设体现时代特征、育人要求、聊大特色、高雅品质的大学文化,根据《聊城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聊大发[2016]7号)精神,制定《聊城大学文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按照《中共聊城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聊大发[2012]3号)要求,扎实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大学文化建设富有成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支撑。
制定实施《聊城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扎实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等活动,师德教风水平不断提高,获评“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1名教师获评“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
确立了学校文化标识体系,修建了校史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编撰出版了《聊城大学大学文化建设丛书》,修建一批休读点、雕塑等人文景观,加强学院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环境育人效果。
.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师生欢迎好评的校园文化活动。
精心打造“聊大讲坛”“书香校园”“东湖之约”“栖凤林文化论坛”等特色的大学文化品牌。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友联谊,学校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
(二)面临的形势与存在问题
1
1.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校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目标的关键五年。
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导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同时,也对包括高等学校在内的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文化建设要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型文化活动场所相对不足,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文化成果较少,“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人才文化”“学术文化”“开放文化”“文化传承创新”等均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提升。
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我校建设与发展总目标,以育人为根本,以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为统领,以“优化育人环境、打造文化品牌”为重点,突出内涵、凸显品位、彰显特色,整体统筹、协调推进、分步实施,建设高雅大学文化,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二)总体目标
依托学校办学战略实施,着力推进“十大文化建设计划”,建设富有内涵、健康高雅的大学文化,建好聊大人共同的精神
2
家园,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到2020年,学校形成科学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术创新、开放发展、文化制度等体系,彰显学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高度、品质与特色。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构建起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德育体系,加强并形成学校美育特色。
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打造若干具有广泛影响的主题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
打造“文化育人的‘三会一课’”(大学生社团联合会、通识教育读书会、实践项目作品发布会、美育公开课等)等全国叫响的文化品牌。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实施精神文化建设计划,构建聊大人精神共同体。
1.传承聊大历史,弘扬聊大精神。
大力开展“口述聊大”
等文化项目活动,加强学校口述历史的整理研究,推出成套专题片等系列文化产品;组织编写《聊城大学史(2004—2020)》;进一步加强校史馆、档案馆等文化场馆建设,不断丰富完善馆藏内容,充分发挥校史校情的育人功能。
开展聊大精神主题教育、聊城大学先进人物评选等活动,培育、挖掘并大力宣传践行聊大精神的优秀团队、个人。
2.弘扬民主之风,推进依法办学。
坚持教代会、团代会、校领导接待日等民主制度,充分尊重并发挥教学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利用走访、座谈、热线、官方微博、微信等各种通道听取师生的意见建议,全心全意为师生谋好事、办实事。
深入贯彻落实《聊城大学章程》,认真实施“七五”法治宣传教育,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施教、依法治学,坚决保障依
3
法办学。
3.推进学校文化标识系统应用,健全典仪制度。
加大学校文化标识系统的宣传、应用、管理,完善学校公共空间的标识制作安置,不断推进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文化标识系统的运用,使其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学校鲜明的公众形象,凝聚师生认同。
在学校运动会、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活动场合升起校旗、奏(唱)响校歌,开发2—3件学校代表性文化纪念品等。
健全学校开学、毕业典礼、学位授予、典型表彰、体育赛事等重要典仪、大型活动的流程,突出学校形象、增强文化内涵,拓展育人功能。
(二)实施行为文化建设计划,让尚学文明成为校园风尚。
1.加强学生学风建设。
弘扬“尚学”精神,追求“博学”素养,唱响“学在聊大”主旋律。
深入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抓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指导服务,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宽广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等,使每位学生拥有1—2项专业技能或特长。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教师群体中弘扬崇教敬业、求真求实、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广泛开展以“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爱在聊大、师表一生”等主题内容的教育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好“师德标兵”“良师益友”评选表彰等活动。
在管理服务人员中倡导“勤政廉政、善待师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形成爱岗敬业、和谐共进的良好工作氛围。
3.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学雷锋”“微公益”等校内外公益活动。
发挥好大学生公益社团、服
4
务队、义工组织、全校师生的力量,开展好爱心助学、扶贫济困、志愿服务等各类爱心活动,建设“爱心家园”,传递聊大温暖。
开展好尊师重教、文明修身、“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实践、“四德”建设等活动,推进“文明校园”建设,促进大学生精神风貌、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积极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三)实施环境文化建设计划,营造师生治学的理想家园。
1.创建园林型、生态型、人文型校园生态文化,打造“园林校园”,让师生在优美、优雅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不断拓展绿化视野,创新绿化载体,加强高品位校园绿化建设,大幅提升校园绿化精细、精致的程度。
打造特色园景、景观,并积极运用命名、铭文等手段增强文化内涵;增建一批档次高、人性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休读点。
2.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师生的教学实验、学习生活等条件、环境,为师生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支撑保障。
完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建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程训练与研究中心等公共教学平台,组建若干交叉学科创新实验室,不断改善教学、实验、学习硬件设施,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机会;加强图书、数据库等资源建设;加强教学楼、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的文化建设;积极通过培训、访学、项目驱动、活动丰富化设计等措施,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成长进步的平台舞台,不断完善激励奖励、公平竞争机制,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能力,逐步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目标和价值。
3.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推进自动化办公,推进校园舆论生态建设。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集成,深入推进校
5
园门户网站、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电子办公平和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档案信息系统等应用平台的开发建设;面向校内师生、社会公众,做好学校重要会议、活动、报告会等的网络直播,做好优质信息资源的全面供给、贴心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办公自动化平台,推进无纸化、网络化、自动化办公;进一步加强宣传设施、设备保障,充分发挥宣传阵地、队伍的作用,服务大局、服务师生,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学校发展、师生治学提供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
(四)实施制度文化建设计划,完善学校现代大学管理体系。
1.结合形势发展要求和学校实际,不断更新教育、办学理念,实施《聊城大学章程》,加强章程配套制度建设,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科学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机构,提升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推进学校管理机构改革,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职能转变;建立学院行政负责人向教授委员会、教代会报告年度工作制度等,加强学院治理。
2.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学院二级办学主体地位,建立健全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团代会、学业导师等制度、组织、人员的作用,与师生共同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学涯职涯发展规划等。
3.成立学校理事会,充分发挥理事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监督作用。
完善校友会、教育基金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完善信息公开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引入社会专业机构等第三方组织进行办学评估,主动接受各方对学
6
校我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监督。
(五)实施学术文化建设计划,夯实学校的学术价值高地。
1.加强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宣传,鼓励教师追求“文化资本”,彰显大学教师的文化本色,提倡以“学术人”安身立命,增强“学术人”自信,体现“学术”“学术人”对学校、社会的贡献率。
在全校弘扬“骆驼精神”“冷板凳精神”,敬畏学术,追求真理;进一步扶持推动师生学术团体创新,形成群体竞争能力。
2.发挥学校科研导向、激励政策作用,促进广大教师潜心治学、科研,多出有份量、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加强第一课堂学术文化建设,打造“魅力课堂”。
要求教师强调知识发现的过程,着力培养学生形成探索的习惯、严谨治学的作风,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推进科研成果进课堂。
3.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办好校级“聊大讲坛”、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每年举办学术报告、活动不少于30场。
将院级学术报告制度化,形成“一二三”学术活动长效机制,浓郁学院学术文化氛围。
各学院每周至少组织开展1次学术交流活动,每月至少组织2场学术讲座、报告,每年至少有3位本科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多举措鼓励研究生潜心治学,创造优秀学术成果。
(六)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计划,造就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1.建设学校大型文艺演出场所,丰富师生校园文体文化活
7
动。
建设能够满足师生需要的学校文艺演出场所,建设书画展览馆等文化场馆。
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体育赛事、文艺比赛、联欢会、文化讲座等文体、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
深化年度新年师生联谊联欢会、月度文化论坛、周末文艺广场、流动艺术课堂等品牌文化活动。
2.引导和鼓励院系部门文化、学科专业文化、社团文化、网络文化等文化类型建设,支持鼓励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文化活动,通过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平台、“一专业一竞赛”工程、“互联网+”创业行动计划等扶持推动师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大学生原创文化作品发布会等平台、措施,鼓励青年独立思考、自信表现、自由创造。
通过举办大学生读书节、师生读书演讲赛、阅读分享会等举措,引导师生好读书、读好书,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3.设立学校文化建设基金、文化成果荣誉奖励,促进文化项目、品牌建设。
每年投入资金,扶持一批文化项目立项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实施“聊城大学文艺精品五个一工程”建设、聊城大学文艺奖评选表彰等,打造一批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力的精品图书、音乐、戏剧、电影、曲艺作品等。
(七)实施开放文化建设计划,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校外部形象的提升。
1.不断完善和国外高校校际关系的地域布局,加强院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设立二级学院国际合作交流专项支持基金,支持院系举办国际学术文化活动,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发挥实效的全球性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平台。
增建
8
孔子学院、孔子学堂;积极推动教师赴海外学习和开展合作研究,使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成为工作常态;设立学生国际交流专项基金,大力拓展本科生海外交流、升学和就业渠道;实现校内相关课程国际化发展目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力营造校园的国际化氛围,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各种国际化活动。
2.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相关机构、地方政府、企业的交流、合作。
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鼓励教师在服务社会中将服务和贡献放在首位,以服务获得社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贡献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学校完善政产学研用合作政策支撑体系,健全成果应用转化机制,调动教师参与应用性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应用研发能力。
3.进一步提升宣传工作的视野、水平,做好学校的对外宣传工作。
树立“人人都是宣传员”的理念,不断完善“大宣传”体系,讲好聊大故事,传好聊大声音,树好聊大形象。
增强师生、校友、公众对聊大办学动态、活力与实力的了解,提升学校的影响力、知名度与美誉度。
(八)实施文化传承创新计划,体现学校创造力与文化魅力。
1.在青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助力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文素养,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强烈的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情感。
9
2.支持校外文化团体、文化专家学者、文化演出项目等进校园;扶持校内文化团体、文化项目走出校门、国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制定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规划,大力建设好学校相关学科、专业。
充分发挥相关学院、学科、运河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优势,深入开展地方、中国文化研究与实践,产出一批标志性文化传承创新成果。
开好文化类大学生通识素质课,扶持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办好通识教育读书会、大学生实践项目作品发布会、美育公开课等活动,打造“文化育人的‘三会一课’”等精品文化品牌。
(九)实施廉洁文化建设计划,校园遍吹清新正气风。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创建和主题教育活动,进
一步促进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从学。
继续组织开展“廉洁文化季”活动,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公选课建设,发挥大学生廉洁社团的作用,推动廉洁文化进校园、廉洁思想进学生头脑。
2.加强学校“廉政研究中心”、“山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山东省高校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平台建设,推动廉政文化和廉政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十)实施校友文化建设计划,促进校友和学校共发展。
1.培育在校学生的爱校意识和校友意识,强调学校精神和
集体感形成。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在校生宣传学校优良传统和治校办学精神,使他们对母校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毕业教育和老校友返校等机会,采取各种形式,培育和增进在校学生的校友意识以及“与母校共荣辱”的价值观念;为毕业生提供方便促成他们与就业所在地的校友会
10
取得联系,为地方校友会增加新鲜血液。
2.建设科学的校友工作机制和健全的校友工作网络,确保母校和校友之间有稳定的沟通平台、规范的合作办法和畅通的信息渠道。
重视聊大校友会和各地校友分会的建设,配备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奉献精神强的工作班子;重视发挥校友媒介的作用,通过校友会刊和校友网站及时报道母校的新动向、新情况、新成就,热情宣传校友的先进事迹,交流开展校友工作的新情况、新经验;重视校友工作的制度建设,使母校走访和看望校友、校友返校和接待、校友会的班子换届等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友活动,繁荣校友文化。
通过设立校友返校日或接待日,举行地方校友会年会等形式通报学校、院(系)发展近况,听取校友对学校工作的建议,校友之间交流感情和工作经验;举办校友学术论坛、校友专场音乐会、校友捐赠仪式、杰出校友报告会等为母校师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物质支援以此来服务母校;学校和校友所在的企业开展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和校友所在的学校开展办学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等。
开展校友活动要在坚持参与性的基础上力求活动的经常化、多样化,要注重不断提高活动层次,扩大社会影响,体现时代要求。
4.推进校园内校友文化景观建设,大力宣传校友中的杰出典型,提升校友文化价值。
积极宣传校友中的成功典型、先进事迹、精彩故事,发挥校友联谊办公室、校友会、各地校友会的作用,在校内外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友文化活动,建立“校友林”,唱响“聊大校歌”“聊大校友之歌”;积极推介名师、名校
11
友,给他们特殊的荣誉,并在校内外作广泛的宣传,充分发挥杰出校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校友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校友文化不断发展;加大校友捐赠文化培养,培育校友的捐赠意识,完善捐赠机制,加强基金管理。
四、组织与领导
坚持重在建设、齐抓共管、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原则,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全校各级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加强组织和领导,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开创聊城大学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逐步加大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并使之与学校建设、发展、师生需求相适应。
(二)成立由学校主要党政领导参加的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文化建设办公室,并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三)开展好大学文化建设品牌培育项目、优秀成果、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个人等的确定、评选与表彰、激励工作。
(四)充分发挥各学院、部门以及共青团、工会、学生会、学生社团、教师团体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营造大学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聊城大学 2016年11月15日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