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
近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天水放马滩秦简、随州孔家坡汉简等都发现了记载十二生肖的《日书》。
《日书》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蕴含着择吉择时、日常起居、天人和合的丰富文化内涵。
到东汉,与今天十二生肖种类相同的生肖体系基本定型。
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时间体系中,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搭配,一共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五巡酉年。
酉年的生肖是鸡,通常称为“酉鸡”。
在今天的社会文化中,鸡生肖的形象大多为驯养的家鸡,呼应了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的“六畜”。
但事实上,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的文化史内涵还与同为雉科动物的原鸡、雉、鹑等禽类密切相关。
生肖鸡的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习性与外形相关,也即羽毛艳丽、公鸡打鸣、母鸡育雏、啄食毒虫等。
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孔雀都有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动物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
民间也常把鸡唤作“凤”。
公鸡打鸣是中国文化标记时间的重要生活现象。
鸡鸣过后,日出东方,昼夜更替。
鸡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
闻鸡起舞、鸡犬相闻、鸡鸣戒旦等成语就源于“鸣禽”的生活文化。
《周礼•春官》中记载司掌鸡牲礼仪的人同时也报时、警夜,被称为“鸡人”。
王安石有诗云:
“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
”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中。
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
《韩诗外传》归纳了鸡的“文武勇仁信”五德,释曰:
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
《幽明录》载,晋人宋处宗养一长鸣鸡于窗前,鸡开口和他谈论,极富言智,处宗因此言巧大进。
遂有“鸡窗”代指书斋的典故。
鸡勇斗的习性被饲主加以训练,遂形成斗鸡的游艺活动。
斗鸡习俗在东亚、东南亚各地都很流行,历史悠久。
规范的斗鸡活动有游戏规则,在爱护鸡的前提下欣赏斗鸡的敏捷、勇武和英姿。
斗鸡为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勇武之气能感染人、激励人。
“鸡”字恰巧与“吉”字谐音,因此鸡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
正月初一为鸡日(吉日),民间有在室内或门上“贴画鸡”的风俗,寓意吉祥入室。
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
也有地方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
鲁西南地区立春这天要给儿童戴布偶春鸡,象征吉星高照。
酉鸡有吉,鸡生肖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张多《丁酉话鸡:
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生肖是东亚地区历经数千年活态传承的文化现象,东汉时十二生肖体系已定型,近年出土的《日书》都载有十二生肖。
B.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体系中,酉年生肖形象多为家鸡,通常称为“酉鸡”,其核心民俗内涵大都和鸡的外形与习性相关。
C.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之中,已经成为光明、晨昏与时间的重要象征。
D.在我国民间文化中,“鸡”字与“吉”字谐音,酉鸡有吉,鸡生肖便是中国人十二年一轮周期生活中最灵动通人的吉祥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民间传统的民俗日历,《日书》蕴含择吉择时、昼夜更替、闻鸡起舞、天人相合及勤奋、秩序、责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B.鸡是中国农业民俗文化中“六畜”之一,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酉鸡文化史内涵与雉科动物原鸡、雉、鹑等禽类相关。
C.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新年“贴画鸡”寓意吉祥人室,鲁西南立春日给儿童戴布偶春鸡,则象征吉星高照。
D.王安石“宫楼唱罢鸡人远,门阙朝归虎士闲”中的“鸡人”是宫中小官,平时负责报时警夜,遇到祭祀活动则司掌鸡牲礼仪。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雉科动物中,鸡、雉和孔雀都有着异常艳丽舒展的羽毛,因此雉科动物便成为百鸟之王“凤”的主要原型;民间也常把鸡称为“凤”。
B.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即戴冠为文、趾突为武、好斗为勇、呼食为仁、守时为信,因而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
C.由于斗鸡的敏捷的英姿令人欣赏,其勇武之气能够感染人、激励人,斗鸡活动便成为历代民众喜闻乐见的游艺和赌博活动。
D.鸡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俗称鸡日,意在谐音“吉日”,有的地方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以图吉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送不出去的祝福
吕啸天
临近新年还有三天,丰城莲花山来福寺住持喜福大师派弟子虚水下山,带着祥符把新年的美好祝愿送给丰城的百姓。
虚水出家才几个月,做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
他问喜福大师:
“师父,居住在山下的施主几十万人,弟子不知道该送给谁合适。
”
喜福大师微微一笑说:
“新年的祝福当送给有缘之人。
”
虚水一边下山一边想,居住在丰城的百姓有几十万,归纳起来只有两种:
富人和穷人。
于是他一路打听来到了丰城首富何有国的府上。
年近半百的何有国抽着水烟在府上安排管家置办年货、搭戏台。
听虚水道明来意,何有国冷冷一笑说:
“何某经营商号顺风顺水,家大业大,富贵满门,何须寺里再来凑这个热闹?
”让管家把放在桌上的祥符一把塞回虚水的手中,连推带送把虚水赶了出去。
虚水无奈,一路打听又来到了城北莲花村村民向喜莲家中。
年过三十的向喜莲因丈夫暴病而亡,寡居的她一人带着两个孩子靠种几亩薄地度日,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一日三餐操碎了心。
眼下她正为过年饭菜和两个孩子的新衣服而发愁。
虚水递过来的祥符,她看都没看:
“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有什么用?
你拿走。
”她也把虚水赶了出去。
接连碰了两个钉子,虚水感到很憋屈。
回到寺里,虚水说了下山的经过。
喜福大师微微一笑说:
“出家之人,不拘俗世之念。
明早你再下山,再找此两人送上祝福。
”
师命难违。
次日一早,虚水再次来到何有国的府上。
何有国没有见他,也没有接受他的祥符。
何有国这样做不是说他真的不需要美好祝愿。
他是担心一旦接受了祥符,今后寺里借送祝福之名向他伸手要银子,就不好拒绝。
何有国想了片刻,让管家拿了三两银子交给虚水,说是捐给寺里的香火钱。
虽然还是没有送出祥符,但得到了三两银子的捐赠,虚水心里好受了一些。
他又走了两个时辰,来到了向喜莲的家中。
年关更近,穷苦人的生活更显得艰难。
向喜莲愁苦满脸坐在旧房子角落里暗自垂泪,两个年幼的孩子躲在一边哭泣,显得很凄惶。
虚水叹了一声,心想:
她这个样子再送上祥符,她肯定不要。
他做出了新的决定:
把何有国捐给寺里的三两银子转捐给向喜莲。
向喜莲接过银子,激动得放声大哭,让两个孩子给虚水磕头谢恩。
虚水扶起孩子,逃也似地离开村里。
虚水回去向师父复命。
“祥符为形,善念为相。
万千祝愿,不如化为善缘。
”喜福大师微微一笑说,“你做得很好。
”
几天之后,大年初五那天,向喜莲带着两个孩子到来福寺进香。
她跪在喜福大师面前,连声说:
“大师,是您救了我们一家。
”
原来春节前一天,向喜莲走投无路去向一位远房亲戚借点儿银两来过年。
远房亲戚不但没给她分文,还冷嘲热讽说穷鬼来了挡了他家的财神,将她赶了出去。
世态炎凉,遭受如此羞辱,向喜莲产生了绝念,在屋里搜出一包耗子药,准备在除夕夜一家三口吃了来个一了百了。
万分绝望时接到了虚水送来的三两银子,向喜莲又是惊喜又是感激。
她用这些钱买了大米、猪肉,还给两个孩子买了新衣服。
一家人过了一个幸福的春节。
喜福大师把向喜莲扶了起来。
又拿出了一个祥符对向喜莲说:
“帮你渡过难关的是何施主,你带上这个祥符前去答谢他。
”
向喜莲来到何家时,何府正在演大戏,来看戏的人很多。
向喜莲流着泪送上祥符和祝愿:
“何老爷大恩大德,救了我们一家。
”
来何家看戏的人回去之后,纷纷说起这事。
何有国富而乐善的美名在丰城不胫而走。
何有国感到这一切有些不可思议。
那一天,他以随意打发人的形式送出的三两银子竟然救了向家一家三口,结下如此善缘,真是神奇。
想想自己以前所为,何有国觉得愧对富而乐善的美名。
他派管家找到向喜莲,让她到他的粮油店做帮工,每月多开给她一点儿工钱。
向喜莲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何有国还向来福寺捐了百两银子。
喜福大师每月安排三天时间派弟子虚水下山,带着祥符和一两银子,去找像向喜莲那样需要帮助的人。
(选自《作品》2016年第9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喜福大师派弟子虚水下山送新年祝福,实则是为了考验弟子,让其学到真正的布施之道。
B.虚水选择了丰城最富有的何有国家和最贫穷的向喜莲家去送新年祝福,这样的情节设计使小说更具典型性。
C.喜福大师让向喜莲带上祥符去答谢何有国,从而成就了一个富人的善缘,这正是喜福大师新年送祝福的用意所在。
D.虽然虚水没有送出祥符,但喜福大师从这件事情的圆满中尝到了甜头,因此每月都要派虚水下山送祥符。
5.小说在刻画喜福大师这一人物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6.祝福到底送出去没有?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7~9题。
汪曾祺:
诗意的栖居
王干
汪曾祺曾是一个被中国当代文学史遮蔽的大师。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新文学的评判依赖于海外标准,无论哪一条,他在其中都是游离的状态,不在文学思潮的兴奋“点”上。
而今他在读者和作家中的慢热,持久的热,正说明文坛在慢慢消褪浮躁。
更进一步说,是在民族文化的自信重新确立的时候,他开始释放出迷人而不灼热的光芒来。
他将现代性和民族性融为一体,将中国的文人精神与民间的文化传统有机结合,成为典型的中国叙事、中国腔调。
汪曾祺的作品好像更适合晚间阅读。
他的文字如秋月当空,明净如水,一尘不染,开卷慢慢进入,心也渐渐平静。
故乡,邻里,同事,亲友,陌生的街道和熟悉的老屋,昆明的警报和上海的星期天,高邮的河流和北京的安乐居,都是作家笔下轻盈流动的笔墨意象。
读罢,心灵如洗。
汪曾祺对中国文坛的影响,特别是年轻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风行现代派的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他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重新热爱,唤起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汪曾祺在他的作品中,很少大波大澜,很少戏剧性,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可依然时时闪现着文学的光彩。
写日常生活,写市井生活,很容易沉闷,也很容易琐碎,但也是最容易见人性的。
汪曾祺将老师沈从文的视角从乡村扩展到市井,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一般来说,对乡村的描写容易产生抒情、诗化意味,而对于市井来说,中国文学少有描写,更少诗意的观照。
这是因为市井生活和乡村生活相比,有着太多的烟火气,有着太多的世俗味。
但生活的诗意是无处不在的。
在《岁寒三友》《徙》《故里三陈》等纯粹的市井题材的小说中,他让诗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市井,在他的笔下获得了诗意,获得了在文学生活中的同等地位,不再是世俗的代名词,而是人的价值的体现。
他不仅是在小说中审美,而且日常也是按照美的原则进行生活的。
比如,他喜欢下厨,且做得一手美妙的家常菜,他是有名的美食家,他认为那也是在做一部作品,并没有因为锅碗瓢勺、油盐酱醋影响审美。
他做的菜也像他做的作品一样,数量少,品种也不多,但每次都有那么一两个特别有特点。
热爱生活,在生活当中寻找诗意和审美,可生活并不全是诗意和审美。
汪先生对此似乎毫无怨言,他身上那种知足常乐甚至逆来顺受的生活态度颇让我吃惊。
很多人没有想到汪先生直到去世前也没有自己的房子。
他一直住他太太施松卿的房子,先在白堆子,后在蒲黄榆,都是施在新华社的房子。
后来他搬到虎坊桥福州会馆街的一幢大楼,这一次,老先生有了自己的画室,他可以尽情画他的画了,他刚搬进去的时候兴奋得画个通宵。
原来是大儿子汪朗把自己分的房子给父母住。
他在儿子的“大房子”走完他人生的最后的路程。
(选自2017年1月10日《文汇报》,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读着汪曾祺老去,一天天变老,是不懊悔的事情。
76岁的汪曾祺已经定格在那里,而我在一天天地向他这个年龄接近,然后超越。
而且,在我活得比他更老之后,更老的我还会读他,读汪曾祺,读高邮的汪曾祺,读扬州的汪曾祺,读中国的汪曾祺。
他的文字永在,我们的阅读也永在,无论白天和夜晚。
(王干)
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上世纪80年代初,汪曾祺“重返”文坛,以老练精致素简的文风,开文坛之新风。
在2016年5月出版的散文集《榆树村杂记》中,他以细腻敏锐的笔触,解析日常生活的雅洁与情致,以此安抚疲惫的心灵。
他的文字,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让读者从中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在嘈杂而迷茫的时代,给人一份特别的安静与平和。
(高中梅,2016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汪曾祺热”使他开始释放出迷人而温和的光芒,这说明文坛渐渐消褪了浮躁,民族文化的自信正在重建起来。
B.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细腻敏锐的笔触、老练精致的文风,让年轻人重塑对汉语的信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C.汪曾祺的作品,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平淡质朴,如话家常,没有波澜,也无戏剧性,却能使人心灵如洗。
D.汪曾祺作品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寻找日常生活的诗意和雅趣,如《岁寒三友》《故里三陈》《榆树村杂记》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汪曾祺笔下的市井生活,沉闷而琐碎,有太多的烟火气和世俗味,却散发着无处不在的诗意,也最能见人性之美。
B.汪曾祺不仅在作品中审美,使市井获得了诗意,让读者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而且在其生活之中寻找诗意和审美。
C.汪曾祺淡泊处世,知足常乐,逆来顺受,无论是对待日常的生活,还是对待文坛的毁誉,他都能做到“明净如水”。
D.汪曾祺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就是因为其作品在嘈杂而迷茫的时
代,能给人一份特别的安静与平和。
E.汪曾祺将民族性与现代性融为一体,将中国文人精神与民间文化传统有机结合,成为典型的中国叙事、中国腔调。
9.如何理解“他的文字永在,我们的阅读也永在,无论白天和夜晚”这句话?
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4分)
答: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
少孤,依族父伯仁。
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
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
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
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
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
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
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
“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
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诸葛恪、羊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
权甚器之,谓祎曰:
“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还,迁为郎中,亮北住汉中,请祎为参军。
以奉使称旨,频频至吴。
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
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
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亮卒,祎为后军师。
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
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
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
敏曰:
“向聊观试君耳!
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
”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
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
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
十一年,出住汉中。
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
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选自《三国志•蜀书》)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B.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C.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D.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秦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践位,文中指后主刘禅承继皇位。
与“践位”意思相近的还有“履至尊”“君临天下”等词语。
C.刺史,官职,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D.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秦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祎出生于江夏鄳地,小时候父亲死了,靠族父伯仁拉扯成人。
后来,刘璋召见费祎,伯仁就将他带人蜀地。
B.费祎与董允一同乘坐简陋的车子前往许靖儿子的墓地。
董允脸上露出难以乘坐的神色,而费祎“从前请先上”,始终无怨言,神态泰然自若。
C.魏延与杨仪反目成仇,每次一见面都争论不休。
费祎对他们直言劝说,晓以利害,让两人都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
D.费祎退魏军后封侯,主持国事政绩名望堪比蒋琬,即使在地方任职,朝廷重要的事情也要先征求他的意见请他决断,深受后主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权甚器之,谓祎曰:
“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5分)
(2)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11分)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①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③,挝鼓过银山。
【注】①人鬼:
三门峡中的南归门和北人。
②一峰:
黄河中的砥柱山。
③骑鲸客:
指李白。
陆游《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人东海骑长鲸。
”李东阳《李太白》:
“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开篇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描绘的意境极为相似,接下来的三句,写黄河之长与黄河之险。
B.“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采用比喻,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千仞;水浪之急,堪比钱塘,高险壮观,神形兼备。
C.这首词的上阙写景,依照空间顺序展开,由近及远,从高到低,富有层次;采用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相映成趣。
D.“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反用东坡《后赤壁赋》“攀栖鹄之危巢”句意;其中的“危”即“危险”之意,乃一字传神,突出砥柱山的髙峻艰险。
15.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既写出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也激愤难平。
词的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表达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 。
(2)庄子《逍遥游》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其原因是他能够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美人烘托英雄,彰显出周瑜的风姿潇洒、年轻有为。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我们宣传《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意在增强居民的控烟意识,拒绝吸烟和“二手烟”的
危害,让控烟令落地生根,不走过场,最终达到真正禁烟的目的。
②她最早以“叶子”的艺名登上“快乐大本营”舞台,她自出机杼的主持风格为大本营注入了新鲜血液。
③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和战争的血火考验,铸就了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
反观我们,和平与安逸好像消解了我们的精神“钙质”。
④表面卑躬屈膝、曲意逢迎的人,往往背后逢人说项,极尽造谣诽谤之能事,如果我们只看一个人的表面往往会把人看偏。
⑤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
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⑥如果说部署“萨德”是在中国背后“捅刀子”,那韩国乐天集团此次不计后果的草率决定,无异于为虎作伥。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2”周年的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依据国外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闲时懒散不动的人在生物学意义上比闲时进行锻炼的人平均要衰老十岁。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说一个美丽的乡村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②一座美丽的城市则要让人“望得见天际线”。
③ ,一些城市却常常忽视了天际线这道风景。
淡化天际线意识, ④ 让人们产生了审美疲劳,⑤ 造成了城市无法挽回的美学损失。
⑥ ,城市的天际线,也并非千篇一律,更不是一概排斥现代建筑。
关键要结合城市特点,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显出特有的美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既然
/
实际上
必然
且
自然
B
如果
那么
然而
不但
也
当然
C
虽然
但是
可是
势必
还
/
D
与其
不如
其实
/
又
虽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健康生活, ① :
2015年,中国大陆方便面销售额490.91亿元,较上年下跌6.75%。
究其原